《《古代寓言》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寓言》优秀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寓言优秀教案古代寓言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领会三则寓言的含义。2.学习寓言语言简炼的特点和运用生动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庇护(b)自吹自擂(li)烟囱(cng)妒忌(j)怯懦()()奚落()轻蔑()呆板(dai)庇护:包庇、袒护。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奚落:光洁可鉴(jin)洋洋自得:得意的样子不可一世: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相提并论:怯懦:轻蔑: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
2、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作者介绍伊索,BC6的希腊寓言家,相传原为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它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严文井,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他的童话,寓言创作,故事生动,构思巧妙,具有很浓的哲理与诗意,被誉为“一种献给儿童的特殊的诗体”。课文分析赫尔墨斯和
3、雕像者故事主要是通过什么叙述的?(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对话)在他们的问答中,三次问话和三次答话各有什么异同?(先后谈了宙斯、赫拉和赫尔墨斯雕像的价格,都是一问一答,基本格式大体一致。三个句子词中有变,“值多少钱”,“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这个值多少钱”,其中“值多少钱”四个字反复用,而且主语有的省略,有的写明,有的用代词。雕像者的回答也略有区别:“一个银元”“还要贵一些”“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第一答用确数,第二答是比较而言,只谈概数,第三答不用数词,贬低得一钱不值。)但是不写赫尔墨斯的反应,更耐人寻味。赫尔墨斯每一次发问的提示语都有什么变化?(见书)你有从中体会到他第二次发问时
4、是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吗?(第二次发问时,着意写他的表情“笑着”,因为他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那赫拉雕像一定是等而下之了,自己肯定能超过这个价格,似乎满有把握,所以露出了骄矜的表情笑了)而第三次发问,直接刻画他们心理活动。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三次答的内容能不能调换一下顺序?为什么?(不能,前两次问答是第三次问答的铺垫,正是有了这两次铺垫,第三次问答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才会水到渠成地揭示出寓意。)赫尔墨斯的爱摹虚容从课文中什么地方反映出来?(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想象一下当他听到自己的雕像只配作添头,白送时,该是怎样的表情?(老羞成怒、惊呆、满脸尴尬)雕像者呢?(鄙视、嘲弄)本文结构上
5、的特点是什么?(先叙述故事,后点明寓意。)本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一个人如果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不被人尊重)本文以叙为主,间用描写,增强了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且文章短小精悍,构思精巧。作业:书后练习一二第二课时蚊子和狮子请同学用一个成语概括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内容。(骄兵必败)这个寓言故事把蚊子和狮子都当人来写,可以读起来它们的语言、动作仍像蚊子和狮子,为什么呢?(抓住动物特征拟人,蚊子嗡嗡叫吹羞喇叭,唱着凯歌;狮子的武器是爪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为什么能战胜狮子?能想出一个语句概括吗?(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人之短,利用对方劣势,发挥自己优势)蚊子向狮子说的
6、一番话是不是吹牛?为什么?(形似大话,实质不无道理。蚊子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狮子的劣势,有把握取胜。)哪些话反映了蚊子越说口气越大?(从“并不比我强”(否定句)到“比你强得多”(肯定句)接着又用事实证明蚊子的话有道理。蚊子在蛛网上叹息时,是否已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不是)从哪看出来的?(“不料”)写出它把失败归于不小心落入蛛网内。用叹息点明寓意。课文中的哪些词显出了强烈的反差?(“最中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用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道理。(人贵有自知这明)本文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人的感情和性格,而且本文构思尤其精巧,短短的篇幅中,情节却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浓烟
7、和烟囱这篇寓言怎样抓住浓烟和烟囱的特点想象和夸张的?(浓烟轻飘,随风扩散;烟囱静止、笔直)编寓言故事常常用对比的方法,这篇寓言是怎样对比的?(两种性格的对比,烟囱勤劳谦虚与浓烟的狂妄自大对比;两种结局对比)这段寓言从结构上看,和前两则有何不同?(没有一段话明确地点明寓意)这则寓言主要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运用拟人手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寓言上除了结构上相似,还能看出寓言在写作方面的一些共同特点吗?(1)都用丰富的想象(2)故事比较简短(3)都以比喻性的故事寄意味深长的道理古代寓言优秀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
8、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3.继续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教学难点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薄型卡片。3.文字投影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托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出示词卡:寓言)1.学习“寓言”(出示词卡:寓言)正音。写“寓”字时注意最后三笔。(多媒体演示)理解:“寓”是什么意思?2
9、.学习“则”有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出示词卡:)正音。理解:“则”在这里作量词,相当于?二。范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1.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出示词卡:揠苗助长)正音。2.范背。边听边想: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3.交流。三。解题,揭示本课目标。1.解题。2.质疑。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围绕“助”字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研究?交流板书:原因做法结果道理3.揭示本堂课目标。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1.学习第1自然段。轻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交流板书:巴望理解:“巴望”什么意思?默读,圈词。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巴望”,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那个人巴望自己的禾
10、苗长得快些?交流。动作:“天天看”“转来转去”神态:“焦急”(出示词卡:焦急)正音、理解。语言:“自言自语地说”(出示词卡:自言自语)理解、积累。(出示词卡:自()自()语)感觉:“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比较理解:两句话意思相同吗?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导朗读。小结,齐读。2.学习第2自然段。师生接读第2自然段前半句。理解:“终于”这个词儿说明什么?指名读。思考:他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交流板书:拔高弄得他(出示词卡:筋疲力尽)学习“筋疲力尽”正音:“筋”读准什么音?理解:“筋”这里
11、指身体。“疲”什么意思?“力”呢?“尽”这儿有四种解释,选哪一种?(映示投影片:“尽”四种解释)比较理解。第2自然段如果这样写可以吗?(映示投影片: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往高里拔,弄得筋疲力尽。)与书上的相比,哪句更好?为什么?(映示投影片:第2自然段)指导朗读。3.学习第3自然段。男同学读。他有没有为自己花费的力气后悔呢?交流,学词。白费(出示词卡:白费)理解一大截(出示词卡:一大截)正音、析形、理解。(多媒体演示:“截”的笔面顺)练习朗读。(出示词卡:喘气)4.学习第4自然段。帮助的结果呢?交流板书:枯死五。分析因果,揭示寓意。1.那个人原来巴望禾苗长得快些,结果禾
12、苗全都枯死了。板书:他错在中哪里呢?板书:错交流板书:急于求成事与愿违2.揭示寓意。小朋友,从这个人的错误中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板书:交流板书:按事物规律办事3.深化寓意。(映示投影片:判断下列想法、做法是否违背事物的规律)六。背诵。1.读读课文,看看板书,轻声背背。2.引背。七。巩固字词,布置作业。1.认读词卡。2.抄写生字。附板书:揠苗助长原因做法结果巴望拔高枯死(板画)(板画)(板画)/错/急于求成,事与愿违道理:按事物规律办事古代寓言优秀教案3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么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道,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本课的两
13、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学习文言文要把语句读通顺,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学习本课,首先要读懂、读通,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读熟并能背诵。)二、读通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1先学矛与盾。教师范读,领读。使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语气。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感知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2小组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3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
14、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4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先自己讲,再指名讲。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受到启发1小组讨论:(1)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实事求是,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1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读(分叙述人,卖矛与盾的人,观
15、看的人),体会寓言的情境。2练习背诵课文。3读写生字。第二课时一、自读自悟,读通、读懂每句话1学习郑人买履。学生自读课文,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教师点拨引导。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难句:“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引导学生注意“之”字的意思。二、讲寓言故事,理解寓意,联系生活想开去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的一个什么道
16、理?举出实例说一说。教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种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三、熟读、背诵课文,领悟、积累语言1练习读熟;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说句意,注意比较认识“之”字的不同意思。3练习背诵,指导写生字。古代寓言优秀教案414、古代寓言二则教材分析:两则寓言分别揭示了事物都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自以为是,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会弄巧成拙,会失去到手的机会的道理。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生字,
17、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学生:搜集其他寓言故事。教学方法:讲解、探究教学时间2课时。(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谈话导入。根据平时的积累,说说你了解的寓言故事,最好能说出寓言给你的启示。(学生发言交流后,教师顺势引入新课。)其他导入形式。或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18、引入新课,如:(投影几幅有关寓言故事的图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用一个恰当的成语形容画面内容。(组织学生成语竞猜)这些成语有很多都是由寓言故事演变而来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古代寓言。或讲述现实社会中有关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的小故事,与学生对话交流导入。或检查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让学生交流介绍有关古代寓言二则的资料,直接导入新课。(2)朗读课文“奇文共赏”。自读:组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通顺流畅,并标注有疑问的地方。互读:组织学生协作,组内分别轮流朗读,并互相评读,尽可能解决自读时的疑难问题,并标注互读产生的新的疑难问题。听读:播放
19、两则寓言的录音朗读,组织学生仔细听读,尤其注意字音和句读。这一环节侧重于培养学生诵读古文的能力,重点是让学生在读准字音,把握句读的基础上能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语句意思,对文意理解上出现的疑问可巧妙设悬,暂不作答,以激发学生兴趣。(3)疏通文意“合作释疑”。各协作小组结合课下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自己疏通文意。各小组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白纸上。教师汇总各小组疑难问题,并投影共性问题,班级交流,集体释疑。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文意对疏通理解方法作一些必要的指导。(这里通过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师生相互合作的基础上质疑解惑。教师对学生的质疑问难精神、解疑释疑能力,应给予充分肯定;对涉及到的文言基本知
20、识可加以适当补充,拓宽学生知识视野。)(4)理解想象配音作画。通过感知课文,我们对文中的.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作品中的故事也有了一个感性的理解。那么,如何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更准确地把握故事内涵呢?(以下供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配音。“有声有色,耳目一新。”视听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文中寓言故事的理解,仔细观看揠苗助长动画,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角色,为故事同步配音。a.请选择配音活动的同学,每4人组成临时小组。b.各小组根据需要,分配角色。c.播放揠苗助长动画,组织学生练习配音。d.组织学生交流、评价。动笔作画。“文以画形象,画借文生辉。”图文并茂,感染力强。请
21、你为寓言画蛇添足配一幅富有感染力的画。a.组织选择这类活动的学生发挥想象,认真创作。b.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结合课文、作品表现力度,以及是否有创意作点评。c.教师投影名家典型作品,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欣赏、比较、点评。(5)创新设计创设情境,提升对寓意的理解。表演采访(采访农夫本人:你为什么会拔苗?现在你后悔吗?)揭示寓意:是呀,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板书:规律)这位农夫错就错在他?(相机板书:违反)还错在他急于求成。(板书:急于求成)继续采访:(采访农夫本人:现在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续编故事:(出示)现在这个农夫懊悔不已,他发誓以后再
22、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得棒。交流评价。(6)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呢?请大家用生动的语言叙述故事,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交流,并作适当点评。(7)总结全文,揭示寓意。这两则寓言短小精悍、一针见血,隐含着广博的智慧和深刻的哲理。同学们以惟妙惟肖的配音、动感十足的画面、相得益彰的诗文,进一步把睿智的思维演绎得多彩多姿。让老师看到了一批正在成长中的智者,那么,本节课中你在哪些地方有所收获呢?请同学们思考后,与同桌交流,并将你的收获记录下来,装入成长记录袋中。2.积累内化。(1)背诵两则寓言
23、。(2)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生字。3.实践活动。(2)依据你搜集的寓言故事,创作一幅漫画,并在画中适当的位置配以精练的文字,以准备参加“漫画作品展览会”。板书设计:14古代寓言二则揠苗助长画蛇添足将苗拔高强求速成画完蛇能喝到酒不顾客观实际结果苗死反而弄糟又为蛇添足没有喝到酒弄巧成拙古代寓言优秀教案5古代寓言二则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教学方法;讲读法课时
24、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初备统复备一、导入:1、中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课前搜集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二、作家、作品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2、
25、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三、疏通字词字义1、字音、字形l履su遂nng宁度:du量长短d量好的尺码2、通假字坐,同“座”,座位。反,同“返”,返回。3、重要语句(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2)宁信度,无自信也。倒装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4、复述故事5、准确翻译,做到字字落实6、你怎样看待“郑国人”,怎样看待“郑人买履”。7、文章寓意(1)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2)从郑人返家取尺码的
26、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为遇事不可太机械,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第二课时初备统复备一、复习上课学习的内容,齐背郑人买履。二、查字典,读准字音。ssh涉j遽q契y矣ru若三、作家、作品1、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语言精练,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四、重点语句1、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
27、涉江(的)楚人。2、是吾剑之所从坠。注:(1)是,指示代词,这儿。(2)所者,的地方(3)所从坠,(剑)坠落的地方。意思是: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1)若,像。(2)“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4、对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写出楚人反应速度之快,“入”“求”又写出其行为的愚蠢。5、写法评析: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看来不应静止地看问题。四、讨论1、你有什么办法找到这把剑?2、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3、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28、,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古代寓言优秀教案6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二、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三、教学时间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亡羊补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
29、际,谈一谈感想。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
30、、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4、集体交流:(一)羊圈破了个窟窿。(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
31、?引读前两句。(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6)指名背。(指导方法)(二)街坊劝告,他不听。(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3)引导评议,齐读。(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6)指名读,评议。(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1)指名读第4节,评议。(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3)齐读第4节。(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
32、,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8、讨论交流:(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8)“从此”
33、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五、体会寓意。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34、”。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4、认读生字(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第二课时(一)齐读亡羊补牢。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三、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4、指名朗
35、读,师生评议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六、写字练习1、抄写生字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3、抄写词语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第三课时一、听写生字词语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三、拓展活动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
36、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四、完成同步练习1、目标明确,方法落实: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2、循环反复,螺旋深化: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7、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积极的,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3、结合教材特点,选择学法,但切入点的问题缺少讨论的价值:这节课环节清楚紧凑,老师以“问题: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组里交流。还有就是老师对养羊人有一种评价,不知对不对,待你们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告诉你们,帮我分析一下。”为切入点,引导孩子读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学习和师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读懂了故事,体会了寓意。这种探究合作学习在此运用得如此自然与高效。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但是我觉得作为切入点的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小组讨论的意义不大。4、教学无小事,更应关注细节: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则”时,发音不准,我没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习上的阴影。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