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九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九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地、合理地、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1、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具准备:电脑投影、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适用于小数,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适用于小数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整
2、数乘法运算定律适不适用于小数(教师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教学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师:谁来说说你们在整数乘法中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用定母表示。生: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的分配律:(a+b)C=ac+bc。(板书)0.71.2=1.20.7(0.80.5)0.4=0.8(0.50.4)(1.4+3.6)0.5=2.40.5+3.60.5师:(手指算式)这些算式各说明了什么呢?生1:第一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生2:第二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结合律;生3:第三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分配律。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些算式说明了什
3、么?生4:说明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2、教学怎样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师:(板书)0.254.784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看看这道题能不能用简便方便计算,怎样算简便,请把你们的思路在小组里相互交流。(学生观察,思考,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共同研讨)。让学生在班级汇报交流。(教师随着学生的归纳板书:看、想、算)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刚才总结的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看怎样算简便。师:(板书)0.65201(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路,教师参与,适时点拨、引导,然后学生计算,学生完成后,教师抽取代表性的作业,用电脑投影展示)。0.65201=0.65(200+1)=0.65200+
4、0.651=130+0.65=130.65师:(能把你的解题思路说给同学们听听吗?生1:我先找特殊的数201,因为201可以写成200+1,再把200和1分别与0.65相乘,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的。(教师边说边板书,分解后再简算)师: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两种简算技巧,有的同学还有许多简算的技巧,同学们可以相互学习,请同学们再来看看下面两道题,怎样算合理简便(让学生独立做)(电脑投影出示)321.25(4+2)0.9三、拓展练习师:老师这里有三个数4、0.8、1.25请你们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编式题,并说一说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四、总结全课,反思体验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
5、么收获?五、作业请你运用正确合理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1、必做题:(1)1020.45(2)0.340.50.6(3)1.250.70.8(4)1.22.5+0.82.5(5)(0.8+0.2)6.72、选做题(1)991.45(2)991.45+1.45(3)991.45+31.45-1.452(4)991.45+21.45-1.45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4、通过
6、鼓励性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教学难点:懂得要解决最后问题必须先找出隐藏的中间条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桃园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今年的桃子大丰收啊!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谁会算一算?(学生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如果第一棵树上有80个桃子,第二棵树上有60个桃子,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想的?二、探索新知(1)你们真了不起,遇到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妈妈和猴宝宝在桃园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你们帮忙。媒体演示例题(2)
7、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小猴:6个你能根据两只猴子的采桃情况提出问题吗?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先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3=36(个)366=42(个)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教师归纳:有的同学这样想: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题目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猴采了多少个,所以必须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然后把大猴采的个数加上小猴采的个数。这是从问题想起。还有同学是从条件想起,根据
8、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这两种想法都很好。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要写出完整的答语。教师板书答语。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板书课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呢?(4)教学试一试刚才有同学还提了一个问题,你会解答吗?先在本子上独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指明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要先算什么?比较: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相同的是两题都用两步计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一步都
9、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题求两只猴一个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计算,而第2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计算。三、拓展练习(1)参观了桃园后我们再去森林公园看看,进公园先买票。我们来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体出示条件和问题)谁说说这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说一说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别忘了写答语。(2)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朋友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我们继续参观森林公园,看,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
10、你会提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再让学生分别解答。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想的?都要先算什么?四、全课总结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解决了好多问题,真是了不起啊!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关键是什么呢?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公因数的意义。3、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教学重点:1、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公因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正确
11、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教学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法与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找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公因数的方法。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学法:学法上,可以让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而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组织学生归纳找公因数的方法,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公因数的方法。这也较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12、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先让学生找出4和6的因数,询问学生是怎样找的?并复习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由此,进入新课。1、师:同学们,12和18,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数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在集合圈内。2、师:仔细观察它们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会说,发现有相同的因数:1、2、3、6师:那么准,那你们看看它们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请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数中有没有相同的因数?相同的因数有几个?生同位交流,共同找出:1、2、3、6.师:像这样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我们就说这些数是12和18的公因数。此时师出示集合图形。
13、3、师: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填的什么数?生汇报:中间所填的数应该即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师:在这些公因数里面,哪个数?生:6.师:对,6在这两个数的公因数里面是的,那么我们就说6是12和18的公因数。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找公因数。师板书课题:找公因数4、师:让学生有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因数,和公因数。在总结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公因数的概念,并给时间让学生记忆。5、师: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找到12和18的公因数的?由此总结出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并板书出来。同时指出在找公因数时要注意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并且能很快地找出来。同时
14、这也就较好的达到了教学要求: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公因数。突出了教学重点: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这一层次的设计我准备用时12分钟。二、尝试练习,合作探究在做书45页“练一练”中的1、2两题(1)利用倍数关系找公因数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三45页,独立完成第1小题。8的因数有:1、2、4、8.16的因数有:1、2、4、8、16.8和16的公因数有:1、2、4、8.8和16的公因数是:8老师在做这道题目是可以直接写出最后的答案8?老师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呢?师引导学生观察:8和16之间是什么关系?与它们的公因数有什么关系?生汇报:16是18倍数,所以8和16的公因数是8.之后再及时出一些这方面的.题
15、练习,找4和8、9和3,28和7的公因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然后师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小结;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公因数。(2)利用互质数关系找公因数师:请大家独立完成第二题。生汇报5的因数有:1、5.7的因数有:1、75和7的公因数是:1师同上一样引导学生独立观察5和7之间是什么关系?与他们的公因数有什么关系?分小组讨论汇报。生:5和7是质数,所以5和7的公因数是1.练习:找2和3,11和19,3和7的公因数。并及时的进行总结:两个质数的公因数是1.教材的练习到此结束,我又补充了找8和9的公因数?再练习,总结出:相邻的两个自然数(0除外)它们的公因数是1.由
16、于学生还不知道什么叫做互质关?我在此进行了一个小补充:像这样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他们的公因数只有1.这一安排,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整理找公因数的方法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方法找公因数?生:列举法,用倍数关系找,用互质数关系找师:我们在做题时要观察给出的数字的特征,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找出它们的公因数。(教师在讲解找公因数时,不仅要告诉学生具体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单独的内容联系起来,给出学生统一的解题步骤,这样学生才有章可循。)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也准备用时15分钟。三、以智力陷阱的形式巩固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完成书第46页的3、4、5题。可
17、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在巡视的过程中对于后进生要特别的指导点拨。巩固练习准备用时8分钟。四、全课小结用2分种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五、作业设计本节课,我设计了基本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都以课件的形式呈现。较好的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提高。板书设计: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找公因数分别找因数公因数公因数倍数关系较小数互质数、相邻数1各位评委老师,我仅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这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但是课堂千变万化的生成效果,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相结合。说课的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18、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练习十二的第69题。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2填空。(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2)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倍。(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相当于圆锥的()倍。二、课堂练习1做练习十二的第6题。教师出示一个圆锥形物体,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计算出它的体积: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然后各自让一名学生说说讨论的结果,最后归纳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例如,要求一个圆锥物体的体积,可
19、以先用软尺量出底面圆的周长,再求出底面的半径,进而求出底面积,然后用书上介绍的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出圆锥的高,这样就可以求出圆锥的体积。2做练习十二的第7题。读题后,教师可以先后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要求这堆沙的重量,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3做练习十二的第8题。读题后,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要求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能直接利用题目中的数值进行计算吗?为什么?题目中的单位不统一,应该怎样统一?分别指名学生回答后,要使学生明白这里要先将2米改写成200厘米,再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算出钢材的体积是
20、多少立方厘米,然后再求出它的重量。最后计算出的结果还应把克改写成千克。4做练习十二的第9题。读题后,教师提问:这道题要求粮仓装小麦多少吨,应该先求什么?要使学生明白,应该先求25米高的小麦的体积,而不是求粮仓的体积。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三、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二的第10*、11*、12*题。1练习十二的第10*题。教师:这道题要求圆锥的体积但是题目中没有告诉底面积,而只是已知底面周长和高。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求出底面积?引导学生利用C2r可以得到r。再利用SR,就可以求得S()。再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其体积。2练习十二的第11*题。这是一道有关圆柱、圆锥
21、体积的比例应用题。可以用列方程来解答。利用题目中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比,可以建立一个比例式。设圆柱的高为x厘米。=X=9.6(注意:由于圆锥和圆柱的底面积S都相等,所以计算中可以先把S约去。)3练习十二的第12题。这道题是拆分组合图形,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图形,不难看出它是由等底的圆柱和圆锥组合而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直径都是16厘米,而圆柱的高是4厘米,圆锥的高是17厘米。然后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体积了。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正确读、写亿以上的数。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数位中含0
22、的亿以上数的读、写。教学难点:数位中含0的亿以上数的写法。教学关键:以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的写法推广到亿级,能正确读、写亿级的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喜欢看漫画吗?看这幅漫画,哇!你想说什么?生可能说:地球上人口太多了,地球都要背不动了!也可能说:全球人口有六十一亿,太多了!(惊讶):六十一亿,这个数真大呀!像这样亿以上的数,你们认识吗?(板书课题)二、学习读数和写数(一)学习读数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1页,例1中有三个数,你们会读吗?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开始自学吧!2、课件出示自学指导。(1)例1中第一个数为什么读作:六十一亿?后边两个数你会读吗
23、?写在书中横线上。(2)想一想,亿以上的数该怎样读?(3)完成例1下边的“做一做”。你认为,读数时最应该注意什么?3、学生自学。师提示学生:不要急于做题,一定按照自学提示的要求一步一步去做,一定要沉下心来,想一想老师提的问题,看书时,可以用手点着看,边看边思考。4、师:你们自学后有什么问题吗?如学生说没有,师:说明你们都用心去学了,既然学明白了,你能以508040000000为例,说说亿以上的数究竟怎么读吗?5、生到前面讲解,师小结:先分级再读数,从高位读起,先读亿级上的五千零八十亿,再读万级上的四千万,(出示课件第一、二句),我们再做几个练习:50084000000,508000004000
24、,让生读,再总结:级末的零不读(画横线打叉),各级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出示课件第三、四句)读法歌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师:读数大家都明白了,写数会不会呢?(二)写数1、请同学们按自学指导自学第22页例2.(1)例2中的“三亿”为什么写作:300000000?后边两个数你能试着写出来吗?(2)想一想,亿以上的数怎么写?(3)完成例2后边“做一做”的第1题。你认为,写数时最应该注意什么?2、生自学。4、生讲解,练习:五千四百亿零七十,五千零四十亿零七万。师生小结写
25、法,出示课件:写法歌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无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三)师总结:读数和写数,都要先分级,数位中有零的数的读写,大家一定要仔细,下面做几道检测题。三、检测题1、读出下面各数,这三个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407540750000407500000000师:4075在个级时读作四千零七十五,4075在万级时还读作四千零七十五,只不过在后边加个“万”字,4075在亿级时仍读作四千零七十五,但要在后边加个“亿”字。就像同学们这样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边加个“亿”字或“万”字。2、用自己的方法,又快又准地读出下面各数。2080000000读作
26、:_600700050000读作:_309010403000读作:_生读完后,师问:读数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强调先分级,以错例强调数位中有零的读法。3、写出下面各数,写完后你会检查吗?两千四百万写作:_六百四十亿九千零三万写作:_五千零三亿零七百写作:_根据错例,强调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用零占位,强调检查的方法:根据位判断这个数共几位数,或看各级是否满四个数字。4、把左右相等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三百八十亿300008000三亿零八十3800000000三十八亿300800000三亿零八十万38000000000做完题后,师:这三道题,一共是10个数的读写练习,你答对了()个。想一想:错的原因是什
27、么?以后要注意什么?四、总结全课今天我们学习了亿以上数的读写,读数时要注意: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写数时要注意:哪一位上无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2、练一练。教学要求:使学生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能应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进-步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圆锥的体积。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2复习体积计算。(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2)口答下列各圆锥的体积: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
28、厘米。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习,还要能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自主探究:l教学例2.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提问:你们认为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这堆沙的重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先求体积,才能求这堆沙的重量?这里底面直径和高的数据怎样获得?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2组织练习。(1)做练一练。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2)讨论练习三第6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高分别相等,那么,圆柱的底面积和圆锥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这道题,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先求出什么?在怎样?理清思路后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3)
29、讨论练习三第7题。底面周长相等,底面积就相等吗?三、课堂小结这节课练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和应用:计算体积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如果没有告诉底面积,我们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应用圆锥体积计算有时候还可以计算出圆锥形物体的重量。四、布置作业1.练习三第5题及数训。2.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你有什么办法算山它的体积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测量直径和高。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你用第167页图制作的圆锥,求出它的体积来。3.思考练习三第8、9题。小学数学教案篇7第四册认数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25页8题26页14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三、四位数大小的比较
30、、估算等,使学生逐步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数感。2、初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喜欢数学的学习情感。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教学难点:感悟数与数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媒体课件学具准备:09数字卡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修改意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通过寻找规律,发展学生数感采取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结合游戏情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919828737646你能填上其他车厢的编号吗?1)小组讨论找到规律2)全班交流汇报(百位、个位分别为9、8、7、6,十位1、
31、2、3、4,所以其它车厢的编号应该为:555、464,373)3)独立解答第二列火车的编号问题4)小组交流汇报判断正误二、应用拓展25页9题1,试一试:明明用0、1、2、3、4、5、6、7、8、9、中随意取出三张卡片为一组,可以组成三位数,如:4、8、5可以组成845、854、548、584等等。你试试看,看谁组的多。什么情况不能组成三位数?为什么?1)可以组成那些三位数?读出来2)同桌俩人的比一比,谁的大?为什么?说出理由3)百位不同,怎么比?百位相同怎么比?2,看谁最接近26页10题老师报数,请你用卡片摆出来每组2个数398、497、306、402、482、395、404、313、4001
32、)读数。2)你认为那些数和400最接近?4)请拿400卡片的同学来到讲台。谁接近400青走到前面来,说出理由。互相交流。3,请你当裁判26页11题明明发现运动场上也有数字。请同学们看田径场上的运动健儿们的编号1)你认为他们的比赛结果是怎样的?2)按照编号排出名次。3)你能把他们的编号从大到小写下来吗?试试看4)汇报交流4,请你来当家26页12题生活中更离不开数学。明明家的电饭煲295元。妈妈说微波炉比电饭煲贵得多1)贵得多是什么意思?2)你认为微波炉可能是多少钱?3)300元够吗?为什么?说出理由三、巩固深化1,请你做评委媒体演示13题讨论:1)谁家的书多?谁家第二?谁家的书最少?2)明明家的
33、书与其他三家比,可以怎么说?2,看谁最聪明26页14题老师知道有一位同学家的书是212本,你知道是谁家吗?1)如果我要在计数器上表示212,该怎样表示?2)要用几颗珠?为什么?3)你能用计数器表示其他的三位数吗?同桌交流四、总结评价同学们今天和小明一起探索了数字的奥妙,你有收获吗?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板书设计数字乐园多些少一些多的多少的多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案篇8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
34、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3、通过购物
35、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NO:1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4(认识人民币)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教学要求: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今天我为你
36、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二、探究新知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CAI演示)(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2、认识人民币(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2)、操作初认人民币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誰认得多(学生活动)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纸做的
37、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3)再认人民币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小游戏:(1)我指人民
38、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4、元、角、分的关系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问:你知道1元()分吗?(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想一想: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三、巩固练习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学生上台操作)(2)说凑成的钱数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
39、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3、游戏:模拟购物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1)选出三个柜长(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四、全课总结(略)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这部分知识,小学数学教案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2、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
40、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课前准备必须充分,其中包括课件和钱币的准备及后面游戏的准备工作。NO:2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1、3元=()角50角=()元2、8元=()角70角=()元二、新授。1、教学例5.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
41、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2、教学例6.出示例6挂图。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3、教学例7.(1)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
42、。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5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2、本第51页“做一做”。3、练习九。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NO:3教学
43、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P52:例8)教学要求: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指导示范师: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聪明小超市)师: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师: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
44、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开始同桌交流)师:谁来给说一说为玩具的价钱。生:乒乓球拍的价钱是6元,足球的价钱是3元,花皮球的价钱是2元,小熊的价钱是4元5角,飞机的价钱是8元,机器人的价钱是9元。师:看过这些玩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口答)师:快看,小叮当也来了,它在说什么呢?生读:我有5元钱,应找我师:哟!小叮当遇到难题了,谁来帮他算一算?(学生口答)二、参与其中、主动探究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解决了难题。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准备买玩具?怎么付钱?(同桌开始交流)(学生汇报)三、小组购物,实践体会师:我
45、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可以去售货员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小顾客?(学生开展购物活动)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生1:我用3元钱买了一瓶鲜橙多。生2:我买了一寺钓鱼的东西,它的价钱是8元,给他10元钱,找了我2元钱。生3:我很喜欢那只音乐盒,可中它人价钱是20元,太贵了,我只有10元钱,还差10元钱,下次再买吧。生4:我买了一个跳跳盒,它人价钱是6元,可是我只有5元钱,我就请他便宜一点,5元钱就买来了。(师边笑边夸奖同学们)生5:我本来想买一个机器人和一本书,共需要14元钱,我只有10元钱,还差4元钱,所以我就只买了一本8元钱的书,找了我2元钱。四、全课总结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时怎么付钱。生2:我学会了还价生3:我学会了买两件东西时怎么付钱。生4:我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真不容易。生5:我懂得了根据自己的钱来选商品。师: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实施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如:CAI课件及上课时让学生进行活动时需要的物品及每件物品的价格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