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备】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9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备】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9篇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材第34页内容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口算卡,学生口答后揭示本节课探究内容。2、创设“小猴吃香蕉”的情境,初步感知03=0。二、探索新知。1、引导学生猜想:05
2、=?(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结果。(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结果,并试着加以说明。2、结合数学情境,理解算法:结合“5个盘子中有几个苹果”这样的实际情境去理解为什么“05=0”。3、推理归纳。(1)根据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2)让学生做课本34页的“算一算”,指名口答。(3)请学生任意出几道0和一个数相乘的算式(包括“00”)。(4)引导学生认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4、根据以上的结论判断0123456789()5、试一试探究算理。(1)一个乘数末尾有0:1305=?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引导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先将13和5相乘,再在乘得得
3、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的写法。(2)一个乘数的中间有0:4023=?(学生独立计算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三、拓展应用。1、算一算,填表。2、争当“数学医生”。3、小狗送信。(1)小狗从邮局出发给狐狸送信,往返需要走多少米?(2)小狗先给狐狸送信,再给松鼠送信,然后回到邮局。四、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五、布置作业教材第35页“练一练”的第12题。小学数学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体会图形变换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3、在分组活动的过程中,与他人能够合作交流。二、教学重点:加深对“对称”的理解与掌握。三、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的知
4、识完成活动内容,经历从数学到生活的过程。五、学具准备:白纸、剪刀、彩笔、动物图片一组六、教学过程:学生回忆:我们都学过了哪些观察物体的方法和对称的知识?学生自由谈论,教师指明进行补充。明确所学的主要知识点:轴对称、平面对称、镜面对称找准位置:出示一辆汽车玩具和从“前、后、左、右、上”观察到的图形出示表示方向的词语“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示的每一个形状,选择观察的位置同位两人相互判断对错个人操作:1、“我会剪”(出示一幅雪花的图案)现在利用我们学过的对称的有关知识,思考如何才能既简便有迅速地完成作品?课堂交流各自的方案。2、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图形
5、和形状,自己设计、剪出一朵美丽的雪花。找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自己的剪法,并说出知识依据。那么你还见过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内容?举例说明小组讨论之后。再集体进行课堂评价同位合作:1、“我能画”(出示一幅简笔画)根据小房子在水里的倒影,你们能够画出它在陆地上的样子吗?2、学生同位合作完成3、班级绘画展评:指明对不同的作品进行讲评。那些地方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说明自己的理由。小组探索:1、“我能做”(出示一组不同的动画图片)根据要求贴图画:小猴的右手里有一个桃子。小狗左脚的鞋子有一个洞。小猪的右边有一把钥匙。学生根据要求,把每一个小动物的画像补充完整。2、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指名让学生自愿选择小
6、组成果进行评价,也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价快乐舞蹈:播放一块欢快的音乐,师生一起面对镜子做舞蹈动作。根据教师的口令,边做边观察镜子中的“你”是如何做的?应该发出什么样的口令,才能让镜子中的“你”听从你的指挥?课堂小结:谁来说一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你觉得你在这节课的表现如何?(小组之间说一说)反思: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内容:新课标北师大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教学重点:实际感受1分米
7、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分米、1毫米的认识,“估一估”实物的长度。学具:学生直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请同学们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不仅仅可以写出漂亮字,还可以帮我们学习数学知识呢?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测量铅笔有多长。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有关长度单位,用手势比一比,1m、1cm大约有多长?二、探索分米1、估:老师给同学们发了1支铅笔,请你估测这枝铅笔有多长?说说你是怎样估测的?(听取汇报)2、量:同学们估测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呢?请你们用直尺量一量这支铅笔的长度,边
8、量边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抽生一边汇报,一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3、知:你们知道吗?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1分米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用字母dm表示,即1dm=10cm。4、比: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我们的身体是一把尺,从中指尖开始量手掌,到哪儿长1dm,再用手比一比。5、找:找一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6、小组活动:(1)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用长1分米的铅笔去量1米的长度,能量几次?你知道了什么?揭示:1米=10分米1m=10dm7、老师给你们准备的铅笔是你们丢掉的,为自己算一算,每人丢一分
9、米长的铅笔,10人丢了多长的铅笔?全班50人,共丢了多长的铅笔?大约有几个小朋友那么高?多浪费呀!希望同学们爱惜学习用具,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三、自学毫米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铅笔,用认识分米的方法:估、量、知、比、找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遇到困难时,请书这位好朋友来帮忙,自学书40页(2)部分内容。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自己学到的知识最多?2、听取汇报,质疑。3、课件演示,得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四、尝试练习1、游戏:用手势比一比下列长度:1米、1毫米、10厘米、1厘米、1分米、10毫米、10分米。2、课件出示:(1)填出适当的单位。(2)解决问题:小猴一家比身高。教学目标:1
10、.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教学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今年农场的南瓜丰收了,同学去帮助收南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第一组28人第二组34人第三组22人二、新课学习1.教师: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学生:28+34+23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教师:这个算式该怎么算呢?同样是加法,它和我们前面学习
11、的进位加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引导学生说出:前面我们学习进位加法只有两个数相加,这里有三个两位数相加,是一道连加算式。教师:再比较一下28+34+22这个算式和我们黑板上的842这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两道都是连加,只是连加的范围不同而已。教师:那它们的计算方法是否一样呢?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计算方法可能是一样的,都要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相加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1.教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合作,比一比,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更多、更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算法进行汇报: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
12、,然后再合起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学生汇报后教师整理在黑板上并追问:除了这些算法,我们可不可以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竖式来计算呢?用竖式又该怎么算呢?引导学生尝试列出竖式后并抽其中的两个同学投影展示。主要引导学生列出右面的竖式:286228+34+22+34628462+2284如果有学生能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就请学生列出后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学生列出竖式的第二种写法教师则作如下的引导:教师:其实这种竖式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大家想知道吗?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后再抽一学生投影展示。教师:竖式的这两种写法是一样的吗?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种?
13、为什么?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竖式,其实计算过程是一样的,但相比之下,第二种写法更简单一些。教师:不管是用哪种方法计算,你觉得三个数连加与两个数相加相比,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说出三个数连加比两个数相加要复杂一些,特别是涉及进位的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2.教学例2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教师:同学们已经会算连加的算式了,根据这个情景图,你又能列出怎样的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教师:这是一个什么算式?学生:连减算式。教师:这个连减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以前学的连减算式是20以内的,854026是100以内的连减,并且需要退位。教师:根据我们
14、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计算这道连减算式吗?教师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教师巡视观察,发现不同的算法,对有困难的学生尽量指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学生尝试计算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连减的算法,主要引导学生列出以下两种竖式计算:学生列出竖式后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教师:在做这道题时哪个地方最容易做错?能给其他的同学提个醒吗?让学生发现最容易做错的地方就是两次相减时都要退位,因此要按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步一步地思考每步的计算结果。教师:在做连加连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在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中依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三、结论总结1.整十加整十,个位数加个位数,然后再合起来
15、;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另一个数相加;3.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把和与第一个数相加;四、全课小结教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你都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让学生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演绎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规律,并能抽象和概括规律。【教具、学具准备】情景图和例2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教师:老师想说的第1个数是7,第2个数是14,第3个数是21.(板书:7,14,21)你们知道我想说的第4个数是多少?学生:28.教师:我想说
16、的第5个数是多少?学生:35.教师:你们是怎样猜到老师的想法的?学生:老师,你报的数有规律,分别是7的1倍、2倍、3倍,我想后面的数一定是7的4倍、5倍教师:看来,只要找到规律,就能够很快地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一起来发现规律吧。初步感受到找规律的重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二、引导探索,发现规律1.教学例1(1)出示例1的情景图,请学生观察。教师: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两个小朋友在讨论装篮球的问题,小男孩说每8个篮球装一筐,小女孩问男孩16个,24个,32个,40个篮球分别装几筐。教师:要解决小女孩提出的问题,你们准备怎么办?学生1:列除法算式计算。学生2:把
17、条件和问题列成一张表会更清楚一些。(2)填表发现规律。教师:老师完全同意你们的想法。书上也给我们列出了表格,我们先来完成书上第76页的表格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后教师提问:观察这个表,你发现了什么?学生2:第1行和第3行的数分别一个比一个大。教师:从你们刚才的发现中,你猜测到了什么?学生:这3行数的变化肯定有规律。教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以第1列3个数量为标准,你又会有什么发现?学生以第1列为标准,举例进行比较。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看来,当每筐装的个数不变时,篮球的总个数和装的筐数这两个量的变化确实有一定的规律。下面,我们根据表格列除法算式,看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3)列式总结规律
18、。教师:谁来列出筐数的除法算式?板书:88=1(筐)168=2(筐)248=3(筐)教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观察以上除法算式,看看你们又能发现什么?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小组汇报自己的发现。引导概括规律: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就扩大几倍。象的认识过程,深切感受到探索规律的必要性。2.教学例2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表格,观察算式,找到了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与商之间的变化规律,真能干!下面看看你能找到这些数的排列规律吗?(1)出示例2,学生按箭头指示的方向观察。(2)教师:这些数是怎样排列的?把你的观察结果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第1个数720,7202=3
19、60,360即为第2个数。第2个数360,3603=120,120即为第3个数。第3个数120,1204=30,30即为第4个数。除数依次增加1.1.课堂活动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2)评讲。说说排列的规律。回答:后面两个数是怎样填的?2.课堂活动第2题(1)独立找规律画图。(2)说明方块的排列规律,展示画的图。3.练习十四(1)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写出算式、得数。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四、总结今天这节课通过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发现了规律,还运用了规律,同学们真棒!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事物,发现规律,做有心人。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
20、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理解验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一件事,好不好?(点课件:出示他们一起去商店的图片)东东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因此星期天,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设计意图】用买东西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目的是创设实际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二、探究新知
21、1、师:点击课件,出示东东说的一句话(我们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师:商店的阿姨问东东,小朋友,你能帮阿姨解决一个问题吗?东东说:没问题,阿姨。阿姨:你们刚才在买的运动服的价钱是135元,运动鞋的价钱是48元,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吗?(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运动服的价钱比运动鞋的价钱贵多少?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当学生说出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多少钱?时教师用屏幕显示这个问题。师:同学们,你们能帮一下东东解决这个问题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把教材情景图上的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教学例1(加法
22、的验算)教师让学生根据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独立计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师面批学生答案,个别学生应给予指点,课件出示:讲解之前先处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问题。师问: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计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呢?怎样才能对它进行验算呢?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师点评。师: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点击课件:出现验算的方法。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验算的方法。学生发言教师板书。(1)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2)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23、(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理解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3、教学例2(减法的验算)师:这时东东的妈妈说了,(点课件),出示:付了200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东东说:应找回13元。师这时出现画外音:找的钱对不对呢?师:谁能帮助东东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发表看法。师:售货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不正确。【设计意图】问学生找的题对不对,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同时引入减法验算的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思考。4、学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
24、导,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学生汇报减法的验算方法。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验算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生1: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之后师总结验算方法并归纳:(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师边讲边点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减法验算的过程。【设计意图】(1)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体验验算方法的多样化。由于学生在学习加法验算时已经了解了如何进行验算,这里应当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观察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提出
25、验算的方法。师总结验算方法,让更规范的语言归纳减法验算的方法。(2)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分为两部分来进行,由加法的验算过渡到减的验算,削减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体验出加减法验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掌握验算方法。三、梳理知识,总结升华师:这节课大家帮东东把问题解决了,那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生谈收获,之后师总结:验算加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不是相同。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师:同学们,以后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一定要养成认真检验的好习惯,在做加减法的题目时,一定要养成验算的习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
26、关系来进行验算。四、总结本节内容并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第30到31页79题。师提要求:认真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小学数学教案篇7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2、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3、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教学重点:1、角平分线的概念;2、三角形的中线.教学难点:会角平分线的概念.即判别哪两个角相等.教学过程:一、探索练习: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学生可以用量角器来量出这个角的大小的方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也可以
27、用折纸的方法得到角平分线.在学生得到这条角平分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三条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这个角的角平分线.简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给出下面的示范书写:BAD=CAD=BAC,或:BAC=2BAD=2CAD.请你画出ABC(锐角三角形)的所有角平分线,并且观察这些角平分线有什么规律?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角平分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例题:ABC中,B=80C=40,BO、C
28、O平分B、C,则BOC=_.活动二: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小组交流.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画中线时,学生可以用刻度尺通过测量的方法来得一边的中点.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一边的中点.在学生得到这条中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当中的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个边上的中线.简称三角形的中线.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给出下面的示范书写: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中线,BD=DC=BC,或:BC=2BD=2DC.请你画出ABC(锐角三角形)的所有中线,并且观察这些中线有什么
29、规律?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中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观察.应该比较快得到下面的结论: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中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已知,AD是BC边上的中线,AB=5cm,AD=4cm,ABD的周长是12cm,求BC的长.巩固练习:1、AD是ABC的角平分线(D在BC所在直线上),那么BAD=_=_.ABC的中线(E在BC所在直线上),那么BE=_=_BC.2、在ABC中,BAC=60,B=45,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小结:(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是线段.课本P1
30、25习题5.3:1、2.教学后记:学生基本上能明白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的定义,但是在较复杂一点的题目中也会出现以下错误:(1)已知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则B=C;(2)有部分生会把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中线混淆.如: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则BD=CD.对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的运用有待真正的提高.小学数学教案篇8内容概述这是一节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通过学生与计算机的对话,解决在游森林公园过程中遇到的买门票、租船、为猴子选择食物等问题,从而复习“单价数量=总价”这个类型的应用题。教学重难点一、能够应用“单价数量=总价”这个关系式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二、认识到
31、计算机是学习的有力工具;知识形成目标一、熟练的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类应用题的解法;情感形成目标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优化意识;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室与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习障碍资料1、是否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2、解决问题时是否能够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游森林公园购买门票租用船只选择食物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设计意图及课后随笔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今天我和你们的班主任带你们去游森林公园。(师贴艺术字:“游森林公园”)听到这个消息,
32、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课件演示一辆小火车前进,放着火车开了的音乐我们到公园里面去游玩,要先干什么呀?师板书:购买门票课件显示森林公园门票价格牌:“零售:儿童票每张10元,成人票每张20元;团体票(25张或25张以上):儿童票每张8元,成人票每张16元。怎样买票才能算最合适呢?让我们进入到买票方案的设计界面。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下买票方案,愿意设计几个就设计几个。大声地读这几个字生形容自己的心情生异口同声答到:“买票”生读门票价格牌交流获得的信息生在计算机上设计买票方案渲染气氛,激发兴趣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实现人机交互,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机带给学习的方便。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内容及方
33、式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设计意图及课后随笔二设计方案人机互动将服务器切换到监看功能,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买票方案评选一下最优方案课件播放森林公园的美景。课件显示收到的新邮件,猴山的饲养员叔叔要大家去猴山帮忙。课件显示森林湖师提问:到猴山要过森林湖,我们该怎么办?课件显示设计租船方案的界面将服务器切换到监看功能,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租船方案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制定的方案生评选最优方案,并说出理由。生欣赏森林公园的美景。生答应去帮忙。生积极想办法,一致认为应该乘船。生在计算机上设计租船方案只需在方案内输入租金和数量,就会自动出现总租金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制定的方案反思:教师一定要引
34、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们对生活的热爱说明:一共提供了5种船的图片,将光标放在每种图片上面,就会显示每种船的租金和座位数。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设计意图及课后随笔二设计方案人机互动采用“学易”系统评选最优方案通过“学易”系统查看选择情况课件演示猴山的全景并出现饲养员叔叔,他提出要求,让大家帮助他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为猴子购买食物的方案。师提问饲养员叔叔要我们帮什么忙?课件显示为猴子选择食物的设计界面师演示选择食物的过程。生拿起遥控器从5个方案中选择认为最好的生通过“学易”系统中显示的每
35、个选项被选择的.比例情况,选择最合理的租船方案生重复要求生在计算机上设计方案:将光标放在每种图片上面,就会显示每种食物的单价。选择哪种,只需要单击一下这种食物的图片,方案内就会自动出这种食物的名称和单价,只需在方案内输入数量,就会自动出现总价,而且还有经费使用情况的提示信息。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学易”系统的使用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1进一步明确要求,为设计选购食物方案作准备。使学生确实的感受到了计算机带来的方便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内容及方式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设计意图及课后随笔设计方案人机互动将服务器切换到监看功能,看看每个小组设计的方案评价方案课件先播放森林公园的美景,但是最后呈现出一幅人们
36、践踏草坪,破坏环境的画面。你看了有什么感受?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制定的方案生提出优点和不足生谈感受但不选最优,只要合理即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三师生小结畅谈收获这次游森林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和遗憾?老师做小结,明确今天复习的知识,小结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生畅所欲言地谈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养成总结和反思的习惯。信息技术的使用,使一节复习课成了一节让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的活动课,在这节课中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获得了发展小学数学教案篇9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
37、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课件出示复习题。(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2)计算:+=+=2.引出课题。+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二:新知探究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
38、目标。2.课件出示自学题纲,让学生自学课本。(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2)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3)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3、课件出示例1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解答。(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是多少?2/11+2/11+2/11=2/113=(
39、3).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A.导出计算方法。你会计算吗?看哪些同学不用老师讲解就能依据转化思想把分数乘以整数这个新知识转为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来进行计算。(可以互相说互相看。)B.归纳法则。通过以上计算,想一想分数乘以整数怎样计算呢?师: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总结的语言准确又简练。小组讨论,总结出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C.应用法则计算。讨论,这两种方法哪种简单?为什么?强调:能约分,要先约分;结果是假分数一定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4、教学例2(1)出示6,学生独立计算。(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1.看图写算式2.先说算式意义,再填空。3.看算式,约分计算。(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四、学生课堂自评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每个学生给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板书设计分数乘以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2/113=23/11=6/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