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语言文字运用第6节修辞(人教版).ppt





《专题01语言文字运用第6节修辞(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1语言文字运用第6节修辞(人教版).ppt(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创新课堂第 一 章第六节修辞 创新课堂第 一 章 考点一比喻vs比拟 一、比喻 1.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2.比喻的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 喻体比喻物 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3.比喻的分类: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矗立的小山。类型整合创新课堂第 一 章 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
2、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闭着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创新课堂第 一 章 二、比拟 1.比拟指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2.比拟的分类: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拟物。拟物有时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2】(2010广州调
3、研)从“微笑”“诚实”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并在语意上形成递进关系。阳光是一位热情的向导,不仅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也给我们温暖与力量。创新课堂第 一 章 考点二排比vs 反复 一、排比 1.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2.排比的分类:(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4、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创新课堂第 一 章(3)单句排比 由几个句子构成的排比。例如:天太大。海太阔。人太老。游泳的姿势和动作太单一。(4)段落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近的段落构成,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常用相同的句子提领。二、反复 1.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段落。2.反复的分类: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创新课堂第 一 章排比和反复的区别 在形式上,构成排比的语句至少要三项,而且
5、结构相似,一般带有相同的提挈语;内容上,构成排比的各项在语意上是相同或相关的。反复则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只需要两个词语或句子的重复出现。考点三设问vs反问 一、设问 设问是自问自答,是“无疑而问”。目的是强调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二、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例如: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创新课堂第 一 章 考点四借代 1.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另外用与其有
6、关联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例如这样一则新闻标题“草根”生存,期待雨露阳光。“草根”代指那些为生存而整日奔波忙碌的平民。2.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2)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因为杨二嫂长得细脚伶仃,故称之为“圆规”。创新课堂第 一 章(3)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4)工具
7、代本体: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5)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句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注意:要注意区分借代和借喻,最简单的方法是,借喻可以换作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创新课堂第 一 章 考点五夸张 1.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如“力拔山兮气盖世
8、”,又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2.夸张的分类:(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注意:夸张并不等于有失真实或不要事实,而是通过夸张把事物的本质更好地体现出来。创新课堂第 一 章 考点六对偶 1.对偶是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
9、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式。2.对偶的分类:从形式上分:(1)严对:就是严格的对偶。主要表现在音节相等,平仄相对,上下联不能出现相同的词,且对应的词在意义上要有一定的联系,还要词性相当,语法结构相同。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宽对:与“严对”相对,在形式上要求不那么严格,只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就行了,不一定讲究平仄。例如:金钱使人沉迷了,权力让人发狂了。创新课堂第 一 章 从内容上分:(1)正对: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反对: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例如:锲而舍之,朽
10、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串对: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创新课堂第 一 章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例如:(1)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2)帝国主义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例(1)只有被拟体帝国主义出现,没有出现拟体狗,因此
11、是比拟。例(2)中“像狗一样”,出现喻体,因此是比喻。方法指导创新课堂第 一 章排比和反复的区别 在形式上,构成排比的语句至少要三项,而且结构相似,一般带有相同的提挈语;内容上,构成排比的各项在语意上是相同或相关的。反复则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只需要两个词语或句子的重复出现。创新课堂第 一 章反问和设问辨析 1.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句末还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而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句末只可用问号。3.设句后面有对提问的回答,反问没有。(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2)谁是最可爱的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01 语言文字 运用 修辞 人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