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藏族服饰与康区教育现状【完整版】.docx
《2022年藏族服饰与康区教育现状【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藏族服饰与康区教育现状【完整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藏族服饰与康区教育现状【完整版】藏族服饰与康区教育现状4篇第一篇:藏族服饰与康区教育现状藏族的服饰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藏族的服饰,感谢您的阅读!在服饰文化中,装饰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尤为讲究,藏族人和其他民族一样,有自己独特爱美的方式和装饰风格。藏装的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直线宽边,色彩对比强烈。男女藏袍均归习惯以粗纺厚毛呢为料,左襟大、右襟小,一般在右腋下钉一个纽扣,或是用红、蓝、绿、雪青等色布做成两条飘带,穿时结上。男式藏袍多为黑、白两色,领围、袖口、衣襟和底边,镶在色布或绸子底边,古朴浑厚。夏天或劳动时,一般只穿左袖,右袖从后面拉到前搭在左肩上
2、,也可左右袖均不穿。女式藏袍,分有袖和无袖两种,夏秋两季藏无袖。里面多衬有红、绿等色彩鲜艳的衬衣,衬衣翻领在外,衣袖要长于胳膊一至二倍,长出部分,平时卷起,舞蹈时放下,舒展飘逸、潇洒自如。藏族无论男女均喜欢佩饰,耳穿大环,手腕金银,顶戴珠链,尤其是腰间,男挎长剑,女佩腰刀,更显得粗犷彪美。历史上卫藏地区的妇女头饰非常丰富,形状及名称多根据当地文化背景不同而形成。构成西藏装饰特点的一方面是金银器物,另一方面主要是天然宝石,这是藏族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对美的特有追求和表达方式,也是西藏传统文化中精神与物质文化完美结合的体现。不同的自然环境、民风民俗、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与此协调的各类区域服饰、季节服
3、饰、民俗服饰,历史、政治、宗教、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决定了西藏服饰文化的纵向发展和各类等级服饰、职业服饰的千差万别。由此可以看出,日渐完善的藏族服饰文化既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又有许多等级和地域性的差别,还有一些特定的服饰制度。其特点是内涵丰富,结构复杂、层次多样、特点鲜明。藏族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侯玉兰(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系,信阳464000)摘要: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一员。据1990年统计共有459.3万人,分布在约占全国面积1/4的青藏高原上。1作为民族文化最集中表现之一的服饰与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藏族由于所居地理位置极为特殊,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独特性的民族服饰。本
4、文在总结藏族服饰的特征的基础上,着重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两方面研究了藏族服饰与所处青藏高原独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制约关系,宗教信仰及民族审美情趣和各民族间的交流等对藏族服饰产生发展的影响。并对自然环境变化可能引起服饰变化进行了预测和目前藏族服饰受经济浪潮冲击下的变化进行了简述。关键字:藏族服饰地理环境民族交流宗教信仰藏族曾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个神秘的民族。随着每地与藏区交流的,我们对藏区同胞有着越来越清晰的了解。一提到藏族服饰,人们立刻会想到独特的藏袍。任何文化的产生发展都与其存在的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藏族服饰的产生和发展同样与地理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1藏族传统服饰的特征藏族服装的大众
5、特点是的襟袍式,前袍大,后襟小。2农区男藏袍以氆氇为主要原料,还有用墙倡做的上衣和裤子。男式袍一般用黑白氆氇做料子,也有用毛呢哗叽做料子的。男穿藏袍时里穿百衬衣较多,外再穿藏袍。藏袍一般比人身高长,穿时把腰部提起,腰面系上绸子腰带,垂下去的部分路过膝盖。牧区因气候寒冷故穿皮袍,男式在襟,袖口,底边外镶有边宽约12厘米的平绒,灯心绒或毛呢。女牧民皮袍外边用“围裙”料和红,蓝,绿色呢料做宽边,美观大方。牧区的皮袍肥大,袖宽,腰带一系,腰以上形成一个大囊袋,可放随身东西还可放婴儿。农区和城市妇女的藏袍以黑氆氇和其他色的哗叽呢做料子,冬季穿有袖的长袍,夏穿无袖的,内穿各色鲜艳的丝绸衬衫,腰前围一块“帮
6、典”(毛织彩色的横条围裙)藏族服饰中佛珠,哈达,帮典,项饰,头饰不可或缺。妇女喜欢将头发结成许多小辫子。有的用镶着宝石,珊瑚的辫子套保护和装饰头发,不带发套的则在头发上插上宝石,珊瑚,玻璃珠或蜜蜡石的饰物。3颈胸悬项链,金银“呷乌”(内装小佛像或活佛喇嘛神物的金属小盒)或皮制小袋4两耳挂各色耳挂,双腕满绕银镯,手上套指环,各种配饰琳琅满目。fig1.Tibetanfinery帽子种类繁多,有喇叭形的,直筒的,还有露出前舌或双舌的。男女藏靴底高两寸,靴腰高至小腿以上,后留有开口以便穿脱。2藏族服饰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1自然环境藏族社会从其先民羌人起自有史书记载的秦汉以来,其活动范围就基本局限
7、在今天青藏高原及其周围辽阔的草原上。其生存自然环境有其明显独特性。青藏高原旧称青康藏高原(北纬2540,东经74104)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5它的边界向东是横断山脉,向南和向西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北是昆仑山脉,这就决定了它的封闭性。由于它地处高寒,青藏高原的气压很低;空气比较干燥,稀薄且含氧量低;太阳辐射比较强:温度低,气温日变化显著;天气变化快,大多数地区是荒山荒原,生态环境脆弱。由于地形复杂多变,气候本身也随地区不同而变化很大。自然环境恶劣。2.2藏族服饰适应于特定的地域自然环境一般而言,服饰对于自然环境
8、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选择性,有怎样的自然环境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服饰需要。藏族的前身是羌人,起源于甘,青。6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旧石器时期起青藏已有以羌人为主的人类居住。而恶劣的自然环境势必会影响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他们为适应生存,生活环境,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逐渐形成了巧妙的抵御极寒天气,对付剧烈温差的服饰和衣着方式。主要表现在长袍一系上腰带,胸前空隙可当作兜用,外出时可放糌粑,茶叶,和饭碗等,甚至可放婴儿。天热或劳作时,根据需要袒露右臂或双臂,将袖子系于腰间,调节气温,学要时再穿上,夜晚睡觉解开腰带,脱下双袖,铺一半盖一半,成为温暖的大睡袋,一衣多用。高寒的高原气候环境不仅决定了藏族服饰的基本样式也决定
9、了藏族服饰的质地必须厚实和耐寒。因此,藏民多穿皮,毛,毡,靴及厚衣裙,特别是长袖袍非常实用。这些都自然地适应于藏民族居住的特定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此外,如前介绍的青藏高原所提到的四面环山的封闭性也使得藏族服饰大体结构很少有所变化。2.3自然环境变化可能引起服饰变化的预测通过对中国青藏高原地区19512000年的年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发现,青藏高原近50年来随时间均呈增温态势。7作为“世界第三极”,在全球中青藏高原气温的上升最为明显,日较差也在发生变化。目前温室效应仍在加剧,全球气温仍在上升,如果气温持续上升下去势必会影响到人们的服饰文化。因为服饰其首要意义是
10、保暖抵御寒冷的功能,藏民衣着发誓也是为了极大适应日较差大的气候问题。所以气温上升引起的气候变化势必会影响到由高寒高原气候决定的藏族人民的服饰式样及质地。3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任何文化产生和发展都会手到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与当地人文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藏族文化最集中表现之一的藏族服饰也是如此。它不仅受到生存环境的影响,而且也深受宗教信仰及与周围相邻个民族服饰文化等人文环境的影响。3.1宗教信仰及大众审美情趣对藏族服饰的影响藏族是一个信教的民族,主要信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宗教信仰作为藏族人们生活中不可分离的部分,影响着藏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就不可能不影响到藏族服饰。宗教信仰对民
11、族心理的影响在服饰发面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审美趣味上。在藏族服饰中,从形状,式样到图案色彩的设计,不仅是从审美角度考虑,还隐含着特定的神性意识,表现了宗教仪式中因祈求,希望,恐惧,祝愿,怀念,倾诉等感情。藏族服饰的色彩具有尊卑,祈福,驱祸等象征意义。如在藏族人们眼中,白色是白云,是圣洁,纯净的象征,也是神灵的标志,具有奇异的神力,所以藏族盛行为客人先上洁白的哈达来表达祝福;红色是血液,火的颜色代表正义;黄色是大地;蓝色代表蓝天等等。宗教习俗对服饰的影响有许多实例。曾经有过一个时期,喇嘛在藏族人口中占了很大比例。于是在栽赃组服饰中便出现了喇嘛服饰这一分支。喇嘛服饰主色是红色,代表空间护法神和权威。僧
12、服中绛红,暗红等都起着以正压邪的作用。8另外,我们都知道藏族妇女都喜欢戴头饰或发饰,头顶饰等,一方面是源于民族审美情趣大众对美的追求,另一方面主要在于受到佛教“圆满服饰十三事”的影响。在第一部分的藏族传统服饰特点中提到妇女喜用宝石,琉璃珠,蜜蜡石做头饰,还有藏民也喜用绿松石,蓝松石,玛瑙等作为配饰也是因为他们认为越稀有的石头越有宗教意义。佛珠作为佛教的代表物在藏民中极为流行。3.2民族交流直接影响着藏族服饰各民族间人员流动及经济,技术工艺等的交流都直接影响着藏族服饰。藏族地区的人们同内地的交往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掘证明,西藏高原在旧石器时代已有居民生活,而这里的高原土著早在万年前就同中原人类
13、有文化联系。9藏汉两个伟大民族间文化交流融合相互吸引的历史在四无千年前已经开始。10自唐以后,汉藏间交往更为密切。吐蕃时期,松赞干布与唐文成公主的联姻以及以后金城公主进藏都极大带动汉藏文化交流。她们带去中原众多能工巧匠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影响着同服饰密切相关的西藏纺织工业的发展。同时,中原纺织品也大量输入吐蕃,不断改进藏装的质地和花饰纹样。另外,从秦汉起,除羌人外,还有汉,匈奴,鲜卑,蒙古等游牧民族先后进入藏区。11所以藏族服饰又不同程度的受到汉,蒙古,满等民族及印度和中亚,西亚等国服饰影响。如穿藏袍时要穿衬衣,男式衬衣以半高领,大襟或对襟为特点;女式以翻领,长袖为特点。这与中
14、国中原古代服装的长衣长袖很相象。再有藏族现代僧服沿袭了印度僧装样式,材料,色彩,和制作方式。这些都是民族交流的结果。几千年的发展和各民族间服饰相互交流直接影响着藏族服饰的完善和进步,但并没有使藏族服饰基本结构发生大的变化。3.3藏族服饰受目前经济潮流影响的变化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不断向前高速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商流,物流,人流以及各种思想潮流已进入沿线藏区,打破长期以来封闭落后的氛围。这些地区受到商品经济浪潮和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冲击,逐渐和国际社会接轨。藏农牧民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生存,不断适应变化,改变生产方式,使生产力得以解放,生产效益不断上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思想活跃,生
15、活条件极大改善,人们的服饰文化也发生很大变化。藏族人们的服饰开始走向多元化,服饰改革创新层出不穷,充满生机。由原来繁复的藏服到方便美观的现代衣走进藏民的生活,而且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服饰。许多年轻藏民认为传统服饰太土太落后,西装才识时髦,大都不再穿藏袍;而妇女们也多只在婚丧嫁娶时才会穿上传统服饰。由此可看到目前经济文化交流正深深影响着藏族人们的服饰,人们甚至一度讨论着藏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正在渐行渐远的危机和遗憾。另一方面,经济的交流也使得商家将藏服推向全国甚至海外,大众大能接触并进一步深入挖掘着藏族传统服饰的魅力。民族传统旅游业及生态旅游业的兴起及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都将更深入地影响到藏族人们的生
16、产生活方式,促进思想的活跃,势必使服饰更加多元化。摘要西藏本民族的服饰特色得以保留主要原因是取材自然,源于生活,符合藏族劳动人民的生产劳作方式,简要对藏族聚集地区的服饰进行描述。关键词西藏;服饰;特征服饰是承载着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及审美内涵。藏族服饰,从头到脚一应俱全,主要有动物皮、氆氇制作的僧俗帽类,藏袍、袍裙、长布衫、皮毛坎肩、围裙,衬衣,僧装,帮典还有传统藏靴。藏族不论男女极喜爱穿金戴银,佩饰就地取材,常用红珊瑚、绿松石、玛瑙、翡翠蜜蜡镶嵌点缀,给人厚重古朴的质感。衣领、袖口、饰物图案花纹丰富特征明显,辨识度极高。近代前期藏族服饰样式变化不大,基本沿袭甘丹颇章时期的传统。根据藏族主要的分
17、布地区,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区域。一、卫藏服饰城镇居民服饰,平民男子以长袖装为主,襟大、袖长,用料为氆氇。内穿棉布衬衫,脚穿牛皮底的藏靴,靴面用借植或平绒。夏天戴毡制礼帽,冬天戴橙植或狐皮帽。平民女子夏装为斜玛、稽毽质的无袖长袍,内穿粗布衫,冬装穿里子为羔皮或夹棉的藏袍,外套棉布罩,腰束帮典。戴次仁金果帽,靴子用氆氇制成。牧区服饰,主要指阿里高寒地区。男子以长袖皮袍为主,襟、袖和底边镶上黑色平绒、灯芯绒和毛呢,女子藏袍以着皮袍为主,在板皮外边镶上五彩的帮典料,然后用紅、蓝、绿等颜色作花纹,在襟、袖口和底边镶上黑色羊绒、灯芯绒或毛呢,增加服饰的色彩感和立体感。黑氆氇的藏袍,肩披绸缎为面料水獭皮镶边
18、的披肩,藏语称“甲不力”。二、康区服饰康区包括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西藏的昌都,青海的玉树地区。史上称康巴为“人域”,人杰地灵,风景秀美。一年之内的民族节日盛会很多,藏历年、金马节、迎秋节,每逢节日,康巴汉子、姑娘着盛装欢庆。第四篇:藏族服饰与康区教育现状康巴藏族服饰文化研究摘要: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是藏族服饰中独具地方特色的奇葩。它尽显康巴汉子的粗犷、豪放、英姿飒爽的特点及康巴姑娘婀娜多姿、温婉端庄的特性。历史悠久而又极具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了它的创造者的智慧、创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2022 藏族 服饰 教育 现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