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教案,菁选3篇(范文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教案,菁选3篇(范文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教案,菁选3篇(范文推荐)参考。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教学重难点: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二、板书课题,读题解题:(1)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5公里枫桥镇,建于唐代。该桥因唐朝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这首诗而闻
2、名。“泊”:船停靠岸边。谁能说说“枫桥夜泊”的意思?(夜里,船停靠在枫桥的一条河边)(2)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出生在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他的诗作比较朴实,枫桥夜泊较有名。三、自读课文,释疑解惑: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对照文中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2、小组交流,释疑解惑。3、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四、品词析句,想象悟情:1、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侯的情景?(诗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提到了“霜”。时间是深夜,因为诗中提到了“月落”、“霜”、“渔火”、“夜半钟声”等等)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月”“霜”“乌”,“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4、朗读训练。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6、朗读训练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8、朗读训练:提问:读诗时你
4、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心中难以言说的思乡之愁,漂泊之愁)9、齐读全诗五、总结全诗,体会感悟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愁”)2、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苏州是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河边孤单的枫树渔船上的点点灯火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带着诗人的愁绪
5、,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3、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4、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江边的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降临,游子的又一个夜泊开始了。西沉的明月、满天的飞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而又寒冷的画面,也暗示着黑夜漫长。惊叫的乌鸦、悠远的钟声:这两种声响更加衬托夜的宁静、凄清。江边的枫树、孤零的客船、隐约的古寺:说明停泊地的偏僻、荒凉。六、拓展阅读,比较延伸:(1)出示杜牧的泊秦淮及部分词语解释: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
6、犹唱后庭花。注释:秦淮:指秦淮河。笼:笼罩。商女:卖唱的女子。江:指秦淮河。犹:还。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南朝陈代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的歌曲,被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2)让学生理解诗句大意,比较枫桥夜泊与泊秦淮在“愁”的内涵上有何不同。(枫桥夜泊表达的是个人之愁,泊秦淮表达的是忧国之愁。)七、作业: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听到的有()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2、背诵课文。3、教师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
7、你的客船上。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
8、,充满活力。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2、板书:山行杜牧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1、自由朗读2、请学生读,互相评价3、齐读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读诗句,悟诗情。5、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6、小组汇报交流。(1)简介诗人杜牧;(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3)字词解释: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红于:比更红。(4)学生
9、根据小组讨论说说诗句意思。(大致了解即可)(5)教师点拨: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b、第4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于”不仅点出色彩鲜艳,而且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c、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
10、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d、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爱的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图,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白谈不厌。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1、创设情景,男女生交替朗读,品悟诗歌表达情感。2、设置导语,配置音乐、角色、扮演(把自己当成诗人)。3、反复吟唱,强化记忆。四、选择性
11、作业。(任选一道完成)1、画一幅秋_。2、改写山行(以第一人称,把古诗改成一篇记叙文)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教案3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教学重难点: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二、板书课题,读题解题:(1)枫桥: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5公里枫桥镇,建于唐代。该桥因唐朝诗人
12、张继写了枫桥夜泊这首诗而闻名。“泊”:船停靠岸边。谁能说说“枫桥夜泊”的意思?(夜里,船停靠在枫桥的一条河边)(2)作者简介:张继。唐朝诗人,出生在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他的诗作比较朴实,枫桥夜泊较有名。三、自读课文,释疑解惑: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对照文中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2、小组交流,释疑解惑。3、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四、品词析句,想象悟情:1、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侯的情景?(诗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提到了“霜”。时间是深夜,因为诗中提到了“月落”、“霜”、“渔火”、“夜半钟声”等等)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
13、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月”“霜”“乌”,“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4、朗读训练。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6、朗读训练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8
14、、朗读训练:提问:读诗时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心中难以言说的思乡之愁,漂泊之愁)9、齐读全诗五、总结全诗,体会感悟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愁”)2、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苏州是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河边孤单的枫树渔船上的点点灯火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
15、的高明之处。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3、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4、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江边的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降临,游子的又一个夜泊开始了。西沉的明月、满天的飞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而又寒冷的画面,也暗示着黑夜漫长。惊叫的乌鸦、悠远的钟声:这两种声响更加衬托夜的宁静、凄清。江边的枫树、孤零的客船、隐约的古寺:说明停泊地的偏僻、荒凉。六、拓展阅读,比较延伸:(1)出示杜牧的泊秦淮及部分词语解释: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释:秦淮:指秦淮河。笼:笼罩。商女:卖唱的女子。江:指秦淮河。犹:还。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南朝陈代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的歌曲,被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2)让学生理解诗句大意,比较枫桥夜泊与泊秦淮在“愁”的内涵上有何不同。(枫桥夜泊表达的是个人之愁,泊秦淮表达的是忧国之愁。)七、作业: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听到的有()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2、背诵课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