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渡汉江北师大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docx
《2023渡汉江北师大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渡汉江北师大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渡汉江北师大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渡汉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把握作者情感。2、通过比较,探究本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把握作者情感。教学难点:比较探究本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教学方法:比较探究法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征,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
2、诗三卷。二、诗文解释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遇到的家乡来人。三、词语解释岭外:今广东省一带。怯:畏缩、胆怯。四、诗文赏析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诗人记述了还乡之情,描写了一个长期在外,得不到家里的书信的人,回乡途中担心家里出事,遇到熟人也不敢相问的情景,主要突出了人物的心态。这首诗曲折含蓄,真切细致。五、比较探究异曲同工“真”“奇”“妙”渡汉江与述怀比较鉴赏述怀杜甫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初唐诗人宋之问的渡汉江(以下简称“宋诗”)写的是贬客归家之心事,盛唐
3、诗人杜甫的述怀(以下简称“杜诗”)述的是身经丧乱之情怀,但两诗的感情之真、反接之奇、渲染之妙,可谓异曲同工,下面分别作一赏析。(一)、感情之“真”古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宋诗和杜诗之所以能引起读者感情上的某种共鸣,首先归因于诗人的真情实感。正如宋顾乐称渡汉江“贬客归家心事,写得逼真的绝”,申涵先说述怀“非身经丧乱,不知此语之真”。宋诗的前两句追叙谪居岭南与家人音讯断绝的情景,一个“断”字,真实地道出诗人的思家之苦,思乡之切,其羁旅之愁、孤寂之感也尽在其中。特别是“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两句,更是把诗人急切盼音书又怕不祥音书到来的矛盾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维妙维肖。宋之问渡汉江赏析【作者】
4、朱宝清岭外音书断1,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从泷州贬所逃回家乡,经过汉江(也就是汉水)时,写了这首诗。宋之问的家在巩县,汉水离巩县,虽然还有不少路,但较之岭外的泷州,毕竟要近得多,所以诗里说“近乡”。诗的语言,极为浅近通俗,但乍一读,仍不免会有疑惑。一个离开家乡已逾半年的游子,能踏上归途,自当心情欢悦,而且这种欣喜之情,也会随着家乡的越来越近而越来越强烈。宋之问却偏说“近乡情更怯”,乃至不敢向碰到的人询问家人的消息,这岂非有点不合情理?要解开这一疑团,必须重视诗的前两句,它们提供了必要的线索。诗人在到达贬所后,即与家人断绝了联系,且已持续了半年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心境如
5、何呢?诗中似未明言,其实不然。“近乡情更怯”,说明诗人早巳“情怯”。对家中情况的一无所知,使诗人的思虑中,增加了不安和疑惧:亲人们是否遭遇到什么不幸呢?空间的阻隔,时间的推移,使这种不安和疑惧,日趋沉重地郁结在诗人的心头。渡过汉水,离乡日近,但心中的恐惧也越来越沉重,因为不祥的猜测,有可能即将被证实。“不敢问”,不是“不想问”,诗人也想能尽早知道家人的消息。不过,假如能听到好消息,固然会无限欣喜,但万一相反呢?那么,期待着与家人团聚的喜悦,岂不将被这无情的消息一下子所粉碎?与其如此,不如听任这模糊不明再持续下去,因为毕竟还存在着一切皆好的希望啊。这种想问而又不敢问的矛盾心理,反映了诗人焦虑痛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汉江 北师大 初三 下册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