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物理教案1100字范文(8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力》物理教案1100字范文(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物理教案1100字范文(8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力物理教案1100字范文(8篇)力物理教案1100字范文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二、学生分析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物理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浮力现象是学生在
2、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极性和主动性。三、教学方法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极性。四、教学程序力物理教案1100字范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3.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3、(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教学重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2.弹力大小的计算。3.实验设计与操作。教学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弹簧、钩码、泡沫塑料块、粉笔、烧瓶(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观看伊辛巴耶娃撑杆跳破世界纪录及运动员跳水的视频。师:那么,这又是个什么力呢?它是怎
4、样产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弹力的有关知识。新课教学实验演示演示实验1:弹簧挂上钩码后伸长。演示实验2: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演示实验3:粉笔用力被折断。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是形变给出形变的定义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生1:没有。生2: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力物理教案1100字范文3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5、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力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质疑精神,提高科学素质。二、教学重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三、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五、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力”字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主要研究自然、生活、生产中的力的现象。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力的知识。二、力是什么?1、请学生列举自然、生活、生产中有关力的事例。我们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其它物体之间是否也产生力的作用呢?不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也存在力
6、的作用呢?(教师有选择地板书)2、分析上述事例,得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二、在上述事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1、教师演示力的作用效果2、学生上台演示力的作用效果3、学生谈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块,铁块吸引磁铁。2、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实验:拉弹簧3、请同学们用手拍桌子。4、请同学们谈日常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的例子。船离岸时竹篙点岸;手拉橡皮筋;归纳: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初步学习了有关力的知识,
7、知道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知道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物理教案1100字范文4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2通过实验,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
8、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二、教学重难点与弹力有关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又是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进一步学习重力、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必备技能。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不必分析它的三要素,重点放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三、教学策略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
9、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测量力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从而自己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交流总结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
10、件、弹簧、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橡皮泥、钢尺、头发等。力物理教案1100字范文5教学目标知道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弹力三要素;知道胡克定律及实际运用所适用的条件,物理教案弹力。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教学用具钢尺、弹簧、重物(钩码)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其方向如何?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二、新课教学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板书)(一)形变(1)形变(2)弹性形变演示图示1中的实验,请同学们注意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重物受哪些力?(重力、支持力。这二力平衡。)支持力是谁加给重物的?(钢尺)钢尺为什麽能对重物产生支持力?(钢尺发生了弹
11、性形变)由此引出:(二)弹力(1)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由此可见,支持力是一种什麽样的力?重物放在钢尺上,钢尺就弯曲,为什麽?(重物在重力作用下与钢尺直接接触,从而发生微小形变,对钢尺产生了向下的弹力即压力,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弹力。)可见,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并进一步分析得出:(2)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什麽样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麽?方向如何?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
12、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属什麽样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麽?方向如何?分析讨论,总结。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三)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式中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三、小结四、学生练习:阅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3)(5)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业本上写(2)(4)。力物理教案1100字范文6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
13、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实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实验技能和探索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锻炼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难点】实验探究的过程。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二)科学探究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教案 1100 范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