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7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7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小学数学教案范文汇总7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一、教材内容分析1.第9597页例1、22.计算方法。3.退位减法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2、培养计算能力。3、培养细心检查的好习惯。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要注意结合特定的情境,切忌空泛。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一般应包括学生的年级段、年龄特征、已有的基础、兴趣、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
2、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复习引入2、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3、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754+382620xx-493由本单元主题图创设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二、教授新课1、创设情景:20xx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
3、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4、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小组合作:(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4、。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以故事形式动态呈现小数加减法。与以往教材编写加减法的顺序不同,本例题是先学减法,再学加法,是以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编排的。由于要知道“第一轮动作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所以本例先安排小数减法的学习。接着,要知道“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是多少?”所以再学习小数加法。这样安排,合乎情理,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计算的兴趣。三、复习巩固:四、复习巩固:1、口算下面各题:0.7+0.94.7-0.50.56-0.451.2+0.81-0.40.39+0.157.7+0.63.6-0.84.8-31.7-0.32、算一算:10.52+3.4815.24-3.849.9+10.111
5、00-0.27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五、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报:(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
6、的认知变化。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7、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教学方法】引导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什么是比?(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1/3:2/54.5:2.710:6二、探索新知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A.64=B.32=C.38=D.128=E.1
8、22=(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2认一认。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板书:126=8464=32(5)什么是比例?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
9、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6)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7)找比例。在这四副图片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猜想另外两副图片长、宽的比值。求出副图片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如:32=12864=1283.右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3)说一说你是怎
10、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三、课堂练习1.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518和303648和5201/41/16和0.521/31/9和1/61/18四、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比例?(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板书设计】比例的认识126=84内项外项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11、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游戏导入口算擂台比赛,教师出示口算题目,学生快速说出答案。教师随机提问: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通过提问揭示课题表内除法。(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引导观察,建立表象问题1:观察情境图,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12、问题2: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计算出小旗的总数吗?你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生: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问题3:这56面小旗,每列挂8面,可以挂几列?每行挂7面,可以挂几行?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展示两种方法,教师作出评价。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问题1:你能列出除法算式么?生:568=();567=()。问题2:要用哪句口诀求商?生:口诀七八五十六。观察发现:仔细看黑板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生:两道算式用同一句口诀。师生共同总结算法:除数是几就想和几有关的口诀,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多媒体出示儿歌: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是几。请学生读一读。(三)巩固练习多媒体
13、出示做一做中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如何计算的,集体讲解订正。(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点评和提升。板书设计表内除法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568=(7)(七)八五十六567=(8)七(八)五十六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
14、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2、物体质量的估量。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
15、、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生:1盒饼干110克。生:一桶豆油5千克。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准备好的1角硬币。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学生活动)师:生活中还有
16、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生:一颗钮扣。一个橡皮头。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生:34克。师:好!请同学们掂一掂,感觉一下34克是多重。(学生活动)师:同学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生:牛奶!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生:220克。(在此过程中,提醒学生g即克的英文缩写)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学生活动)师:请同学们从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学生猜)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标注,是?生:500克。师:那两袋呢?生:1000克。(板书)三、实践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
17、与“千克”的关系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生:想!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袋盐,(出示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生:1千克。(板书)师:想不想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生:想!师:现在请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来领1千克的盐。(组长来领)师:请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是多重。(学生活动)师:同学们都掂过了吗?生:掂过了。师:那1千克盐和我们刚才的2袋砂糖比较,哪个重?生:盐重。生:砂糖。生:一样重。师:怎样知道物品的轻重?生:用秤称!师:说得好极了,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哪儿见到的?生:(回答)师:(出示课件)向同学们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小学 数学教案 范文 汇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