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集锦6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集锦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小学数学教案集锦6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小学数学教案集锦6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材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量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材分析:混合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通过游戏情景,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本节课的设计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
2、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运算的价值。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养成先想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教法学法: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
3、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道理,体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而不是把这个规定强行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习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
4、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比“速度”、“图形放大缩小”“水果价格”等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直接出示“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情境,真正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本质的目的。学情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生活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通过自己
5、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利用“苹果买卖”“图形放大缩小”等素材,设计了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难点: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基本口算练
6、习1看卡片口算。8+37+66+58+68+87+58+47+76+67+42听算。8+29+49+57+38+39+68+76+410+87+5二、新课1出示例4。屏幕显示: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如例4图)。此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46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1)请各组代表发言。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点数出小兔的总只数,小学数学教案应用题(用数学)。1,2,3,.,15;一共15只。按左、右两群计数,用加法算。列出算式8+
7、7=(只),然后算出得数。(2)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计数,再计算。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接着,让学生数出白兔的只数(10只)和灰兔的只数(5只)。然后,由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10+5=15(只)4小结(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三、独立
8、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08页上面第1题。同桌互相说说题意,之后,指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2独立填写算式。8+4=12(只)3学生之间交流、评议。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4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1)启发谈话:再认真观察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样分类?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2)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办法。(3)交流。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算出鸡的总
9、只数。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5强化认识。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四、练习做教科书第108页上第2题。1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填在书上。填完后,集体订正。有错误的及时纠正。若出现把10-3算成10+3的情况,特别要强调:做题时要认真看题,仔细计算,才能算对。千万不要做小马虎。应用题(用数学)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内容:第7册教科书第91页例4,92页的练一练及相关练习。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结构2通过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较熟练掌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小学 数学教案 集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