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运会闭幕式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全运会闭幕式心得体会.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全运会闭幕式心得体会2023年全运会闭幕式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游泳比赛21日进入第三天,在东京奥运会上斩获两金两银的张雨霏成了泳池里“最忙碌的人”:无论是早间预赛,还是傍晚决赛,无论是单项,还是接力,蔚蓝的泳池边时常能见到被志愿者称为“微笑姐姐”的张雨霏。张雨霏用她的自信阳光,在感染着西安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内每个人的同时,也向人们一次次证明了她挂在嘴边的话:纪录,是用来打破的。纪录,是用来打破的,体现了中国运动员对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深刻理解。本届全运会,张雨霏在八个比赛日中将参加个人和集体共八个项目的比拼。东京奥运会归来后的疲惫尚未完全消除,密集的赛程对运动员的意
2、志品质带来了新的考验。如何在连续的大赛征战中调整心态、保持状态、发挥水平,给包括中国游泳队在内的各全运会参赛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可喜的是,先有全红婵接续“东京惊艳”,连续上演“水花消失术”,打破人们对这位小将获得奥运会跳水冠军可能包含运气成分的质疑,又有李雯雯在举重赛场完成惊艳之“举”实现多项纪录“圆满霸屏”。中国运动员用完美的发挥,在打破纪录的同时,也超越了梦想、超越了自己。纪录,是用来打破的,体现了中国体育人的自信,这其中,是他们对超越前人、不畏来者、勇于竞争的体育精神的完美阐释。继打破奥运会纪录登上“东京之巅”后,张雨霏又在全运会女子100米蝶泳比赛中站上领奖台,弥补了自己上届赛事在
3、这个项目上获得亚军的遗憾。张雨霏说,一直以来,打破世界纪录是她的终极目标。而已将女子100米蝶泳全国纪录和亚洲纪录集于一身的张雨霏,离瑞典名将舍斯特伦保持的世界纪录仅有0.14秒之差。相信,凭借高水平的训练和敢于与世界强手过招的“拼劲”,在保障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张雨霏和中国游泳队将带给大家更多惊喜。纵观中国各运动队,无论是已经在世界赛场实现突破的赛艇、击剑、场地自行车,还是尚未登上奥运之巅的花样游泳、艺术体操、水球等,中国队在与世界顶尖高手的较量中,在完成追赶和跟跑后,正一步步朝着超越和领跑的目标迈进。有着东京奥运会的出色表现,有着备战团队的辛勤付出,相信日益自信的中国队将在北京冬奥会上实现更
4、多突破。纪录,是用来打破的,体现了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精气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赛场上的纪录清晰可见,也可超越;赛场外的纪录,则要有更大的努力、勇气和付出才能突破。如果没有打破“生活纪录”的底气和勇气,中国残疾人运动健儿也就不可能连续五届位居残奥会金牌榜首位,并在生活中不断演奏出美好乐章。新时代里,包括中国残疾人运动健儿在内的中国体育人,在打破赛场纪录的同时,也在书写着人生的新篇章。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全运会是赛场,更是舞台,以张雨霏为代表的中国运动员,体现了中国年轻一代昂扬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他们在不断打破运动纪录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中
5、国的未来。2023年全运会闭幕式第十四届全运会女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广东选手汤慕涵击败山东选手杨浚瑄夺冠,并创造了新的全国纪录。赛后,汤慕涵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不停地用两手快速抹过双眼。经历苦练,汤慕涵喜极而泣的泪水让人动容。中国举重名将、代表浙江出战的石智勇在全运会举重男子73公斤级比赛中,超过了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如在东京奥运会上一样,夺冠后的石智勇在举重台上高喊:“还有谁!”这震耳欲聋、霸气的一喊,是他拼尽全力后的一种发泄和对自己实力的宣告。中秋之夜,月圆长安,梦圆赛场。全运会男子百米决赛,除了“亚洲飞人”苏炳添延续荣光,这场比赛还是中国男子百米运动员新老一代间的较量。在苏炳添、上届冠
6、军谢震业以及名将吴智强和许周政身旁,还有四位年轻的“00后”小将与前辈们站在一起。中华文化里,人被认为应当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刚健有为,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为梦驰骋的赛道上,他们用奋力拼搏的激情点燃赛场,更以不断向前的姿态奔向更高目标。从东京奥运会到陕西全运会,运动员拼搏的力量从未停止,成为一道美丽风景。他们通过体育力量向社会传播正能量,用汗水和泪水交织梦想,为青少年树立了的榜样。拼搏的形象是悦目的,这种力量用一股韧劲点缀着我们的青春;拼搏的力量是向上的,经历过无数次锤炼,让人变得更加强大;拼搏精神更是时代需要的,这是应对各种苦难、逆境、挫折、压力后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和坚韧意志,
7、让中华民族不惧各种风险和挑战,保持定力和自信。赛场上,我们之所以为队员鼓与呼,是因为他们奋斗的每一个节拍都与这个时代同频共振。他们的身上,有各行业奋斗者们拼搏的影子。当然,这其中,包括不断奋斗的你。拼搏之路,路在脚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2023年全运会闭幕式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3年9月15日至9月27日在陕西省举行,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3年10月22日至10月29日在陕西省举行。途经陕西13个市(区),历时28天,全程72公里的传递,圣火就将于今天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熊熊燃起。古都西安,正式迎来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发挥制度优势,点亮全运精彩。时
8、间镜头拉回到2015年12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陕西省承办2023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此后,也即2023年5月10日,国务院批准同意陕西省承办2023年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全国运动会是国内规格、规模、竞技水平、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运动会,此次也是全运会首次在中西部地区举行。连日来,制度优势正在点亮“全运精彩”。“全运速度”见证制度优势。强调:“我们的优势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受疫情影响,全运会场馆建设一度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充分发挥制度优势,53个新建或改造的场馆全部按期完工,创造了有目共睹的“全运速度”。比如,盟多跑道采用中
9、欧班列长安号运输,全程运输时间20天左右,节约了近一个月运输时间,保证了项目按期完工。全运保障折射制度优势。人心齐,泰山移。十四运会设置了34个大项51个分项387个小项,预估参赛人员1.4万人,保障工作尤为重要。当前,70所在陕高校、7家中央和省直企事业窗口单位、约300家城市志愿者工作执行单位共同参与,包含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在内的18万余名志愿者也已集结完毕。医疗方阵、安保方阵践行着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的理念,全民之力让全运保障更有底气。赛事举行彰显制度优势。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续扩散。作为东京奥运会后中国第一项综合性体育大赛,十四运会也成为了海内外观察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和疫情防控成效的一扇窗口。事实上,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民生改善成色十足,全运会即将顺利进行就是的例证。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地取得新突破,“中国之治”答卷彰显强大制度优势。“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据媒体报道,本次全运会将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为观众奉献300多场高水平赛事转播,将会有1/3的热点项目采用4K格式制作公用信号,这也是国内大型综合运动会首次大规模提供4K公用信号。事实也已经再一次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长安花”含苞待放,“长安鼎”流光溢彩,“全民全运”正在深入人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