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语文公开课《观潮》教案.docx





《2023年小学语文公开课《观潮》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语文公开课《观潮》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小学语文公开课观潮教案要求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积累词语。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难点1.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课时两课时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句话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哪两个特点?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yn)官镇,据(j)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句导读:这两句交代了观潮的
2、时间、地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句导读:这句中“横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姿态和气势。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潮水”,而写此刻“江面上很平静”?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y)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早已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大家昂(n)首东望,等着,盼着。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出了潮来之前江面上的景象和观潮人的心情。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句导读: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该句用先声夺人的描写手法,用“闷雷滚
3、动”暗示了钱塘江浪潮的气势磅礴,为后文的描写埋下伏笔。顿时人声鼎沸(dnfi),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din)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此处“一条白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潮水会是“一条白线”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un)江面。句导读:写出了“白线”的变化,用“横贯”一词比上文的“横卧”更有气势。“白线”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潮 2023 小学语文 公开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