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竹刻艺术现代文阅读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竹刻艺术现代文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竹刻艺术现代文阅读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竹刻艺术现代文阅读答案竹刻艺术现代文阅读答案竹刻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朵淡雅的奇葩,也是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竹刻艺术家以刀代笔,以竹子为载体,将书、画、诗、印等艺术样式融为一体,赋予竹子以新的生命。竹是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给人清新疏淡的美感,深受国人喜爱。这也是竹刻艺术给人的第一感受。竹刻艺术,从古代文献记载和古代留存的文物可证。早在远古时代,先民就已利用竹子来纪事。西周时记载政事,已广泛使用竹简,而大臣朝会时手中所持的笏,也用竹子做成,其上刻有文饰。湖南19号战国墓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盛酒器“卮”,有用竹子制成的,其三足雕刻成兽蹄状。后在甘肃武威汉墓出土
2、了当时用的毛笔,在笔杆上阴刻有隶书。而在湖南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竹制勺,其上刻有浮雕,线条流畅,令人惊奇。文献记载,东晋书法家王献之有笔筒名“裘钟”,乃用斑竹制成。唐代时传入日本,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现藏正仓院的乐管“人物花鸟纹尺八”。管上分布仕女,树木,花草,禽蝶等形象,纯是唐风,与同时期之金银器镂錾及石刻线雕,同一意趣。保留青筠(竹子的青皮)作物象,再施阴纹浅刻。宋代尚文,涌现了一支庞大而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他们的审美思想与追求,直接影响了整个工艺领域的发展,为明清竹刻艺术的兴起与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明清时期,竹刻名家辈出,涌现了许多流派。著名的有嘉定派与金陵派。嘉定派由明代正德、嘉靖年间
3、的朱鹤开创,雕法以深刻为主。他善书画,通古篆,在竹雕设计和制作中,经常以笔法运用于刀法之中。他将南宗画派揉合在北宗的雕刻之中,创造出深刻法,为唐代以来发展的竹刻艺术开辟了新的途径。清乾隆帝看了他刻制的竹器,也题有“高枝必应托高士,传神莫若善传神”加以赞扬。嘉定竹人,前赴后继,各显神通,赢得竹刻之乡的美名。金陵派名家,明代有李耀、濮澄,后者被认为是金陵派的创始人,他最喜欢的是用盘根错节的竹根,根据竹材的自然形状和特征,用简洁的刀法,略施雕凿,随形施刻,自然成器。由于他常常用刀很浅的浮雕技法为主,有人称之为“水磨器”。另外还有方洁,字矩平,号治庵,浙江黄岩人。他工诗善书画,最擅长刻竹,人称“方竹”
4、。竹刻家金西厓说:“纵观四百余年之竹刻,可概括为由明中叶之质拙浑朴,发展为清前期之繁绮多姿;又自清前期之繁绮多姿,嬗变为清后期之平浅单一。以雕刻再现书画,实为后期变化之主要原因。”他的总结简明中肯,实在是智者之言。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时代的变革与风气的转变,竹刻艺术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但流风所及,依然有较为精彩的表现。这一时期重要的竹人,有浙江吴兴的金西厓、江苏嘉定的潘行庸、吴县的支慈庵等。竹子天生拥有平淡、清气、朴实的特征,其虚心劲节、弯而不屈的品质,历来受到世人特别是文人的喜爱。人们将竹比喻为君子。宋代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句,体现了文人在日常生活中对竹子所具品格的向往与追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竹刻 艺术 现代文 阅读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