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的乡村振兴之路]xx村“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袁家村的乡村振兴之路]xx村“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袁家村的乡村振兴之路xx村“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报告xx村“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报告富平县统计局根据市局的安排,抽选张桥镇原李村和巨贤村作为乡村振兴之路的调查点,以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中心,调查村基本情况、产业发展、就业情况、农村环境、乡村管理、农民增收问题等进行调查,重点研究我县乡村振兴应解决的弱点和突出问题一、乡村振兴之路调查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张桥镇位于富平县东南20公里处,与蒲城、西安阎良区、渭南临渭区接壤,被称为鸡鸣闻四县,是富平县东门,管辖区面积4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万亩,管辖11个行政村,102个村民组,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
2、人口3万人。张桥镇原李村和巨贤村都是非贫困村。其中原李村为富平打造标准化、规模化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产业发展示范村,该村三变改革工作顺利取得良好成绩,是张桥镇乃至富平县示范村。巨贤村现已成立生产改革小组,工作不断开展。(二)产业发展状况。原创李村、巨贤村以瓜种、畜牧养殖为重要增收产业富裕甜瓜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迄今为止,原李村甜瓜种植面积800亩,单产1500-2000公斤,产值280万左右。其中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个,占地120亩。现代设施畜牧养殖设施3个,占地15亩。目前,两村剩馀劳动力实现内部转移,主要从事种植业和畜牧业。(三)农村环境问题。通过对两村的调研了解,目前两村正根据
3、渭南市相关政策和经验模式,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鼓励创业者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民营企业作为全面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政策引领,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污水治理净化、垃圾处理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两个村庄基本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农村特有生态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市场化运营,产业化经营,实现国家引导、企业投资、大众利益发展目标。(四)乡风文明和乡村管理。近年来,张桥镇立足于乡风文明和社会管理的实际,以问题为导向,首先通过规范乡规民约、整理家风家训等开展一系列活动措施,继承和弘扬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示范领导作用,引领文明新风尚,提
4、高全国人民文明素质。通过设立红白理事会等多种措施提倡简化红白喜事,不仅减少了浪费的风,还实现了两降一省,减少了村民的负担和亲戚朋友的负担,节省了时间和劳力。同时,推动村民平时孝顺,使乡村更加文明和谐,营造有益的文化氛围。(五)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等情况。近年来,张桥镇紧紧围绕建设基地、兴市场、扶持领导、促进市场营销、树品牌、增收的工作思想,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甜瓜栽培,使原李、原马、三合、华张、巨贤、铁门、念田等村庄从传统、零星、分散栽培向规模化、区域化、科学栽培。瓜面积、产量逐年快速增长,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瓜作为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改良,瓜的质量逐年提高。同时,我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5、坚持以甜瓜生产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重点支持,强力发展,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方面下功夫,举办技术讲座、大型甜瓜介绍会、财富表彰会、绿色通道等形式,大大激发了大众种植甜瓜的积极性,强力推进了甜瓜产业的发展,全县甜瓜不生产地就卖出了好价格,甜瓜真的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方式。2006年取得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地认证,2008年2万亩瓜被中国果业协会命名为优质瓜生产基地,2009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富郁香瓜商标,产品销往全国22个省、市。2014年申报了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二、富平县三变改革现状。(一)生产改革工作的开展情况。2023年,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
6、验村3个,千村试验百村示范三变试验村16个(其中齐村镇董南村同时生产改革村)共1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18个(其中贫困村12个),2023年生产改革和三变工作良好的城镇(街)有庄实验区、宫里镇、齐村镇。(二)目前生产改革的现状。1、2023年陕西省农村三变改革千村试验行动,我县确定了18个村庄。资源资产村是村里试验区三河村,贤镇西仁村、张桥镇原李村、老庙镇老庙村、古镇惠高村、淡村镇都村、雪镇赵老峪南村、流曲镇大冈村、曹村镇大渠村、宫里镇大樊村经营性资产村是城关街南韩村,东华街怀阳村,齐村镇董南村集体资产空壳村是刘集镇街北村、美原镇团结村、梅家坪镇车家村、雪镇安党村、赵老峪北村。要求以上各村,根据
7、省市产改工作部署和安排,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统一推进三变改革工作,确保改革工作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各镇(街)结合各自的实际,制作了12个标准化、规范化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产业发展示范模板,如宫里镇大樊村、淡村镇中合村、张桥镇原李村,使镇内其他村学具有模板,具有模型,各自的优势2、根据脱贫摘帽工作要求到6月底,8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全权复盖不涉及贫困村(或贫困村少)的城镇(街道)必须安排35个非贫困村在清产核资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完成生产改革和三变试验工作,为2023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奠定基础,到2023年10月底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三)三变改革取得成效。1.大樊村的模
8、式。三变试验村宫里镇大樊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由第三方机构介入,进行清产核资、成员定义、股票折扣量化、股票设置,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该村模式有复印、参考的做法。该村目前正在申请省级产改试验村。2.城市(郊区)村庄模式。庄里镇庄北村为城中村,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学习西安市高陵区成功经验,结合本村实际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立富平县庄实验区庄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庄北村模式的缺点是集体资产评价、财务审计等没有评价报告书和审计报告书。三、富平县三变改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工作任务很重。1、通过实施2023年度生产改革试验,全县大部分城镇(办)对农村集
9、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只有粗略认识。同时,今年产业扶贫整合产业发展资金4100万元,预计8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只有12个贫困村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其馀70个贫困村没有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影响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2、根据农业部等九部委联合发行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算核资工作通知(农经发行202311号)文件精神,渭南市产改革要求全市各县2023年底全面完成村级集体资产清算核资工作,任务非常困难。3、生产改革和农村集体资产清算核资工作涉及农业、财政、国土、水利、林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多个部门,目前只有农业部门全力抓住这项工作,其馀各部门还没有认识到,工作中以参与和应对为
10、主,没有形成工作合作。特别是农村集体资产清算核资工作,其他部门对农村投资、税收负担、项目建设和文化古迹(古树)评价等工作,农业部门不能独立完成。建议县统一清产核资的具体业务,由有关部门单独完成,最终以镇(办)为单位提交生产改革报告国家系统。(二)工作时间紧。根据脱贫摘帽的要求,到2023年10月为止,82个贫困村必须全权复盖村集体经济组织(现在只有12个贫困村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受村级两委的交替影响,现在贫困村只有庄里镇、雪镇等召开了业务训练会,但还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作。(三)资金不足。1、2023年开展生产改革和三变工作以来,县生产改革率先执行生产改革各项工作,2023年元月成立村集体经济
11、组织18个(包括非贫困村)。2023年县委、县政府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验的实施意见2023128号文件,要求县财政支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开始资金150万元,但至今尚未实施。今年的生产改革和清产核资金工作费用还没有下降。2、今年农业部等九部委要求开展的农村集体资产清算工作,由于该工作量广泛,历史遗留问题多,省市会议要求县级部门具体业务指导、镇办合作、第三方机构具体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该部分资金也需要县财政解决。xx村“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研究反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推进农村统计工作更好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根据市统计局统一安
12、排,县统计局组织调查专业班级,2023年5月21日至24日,黄堡镇寨湾村、店垭镇栅栏坪村、马桥镇尧治河村、问卷调查、座谈会等调查方式一、调查问卷情况。调查了3个村子的90人,发行了90份问卷,回收了90份有效的问卷,有效的回收率是100%。其中,乡镇干部占6%,村干部占13%,村民占63%,其他人占18%。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知识率为88.89%。根据调查问卷相关内容,统计情况如下(一)对乡村振兴感兴趣的是。选择产业繁荣感的有26人,生态宜居21人,乡风文明14人,管理有效9人,生活富裕20人。(二)认为家乡的变化最大体现在什么方面(多选)工作机会增加了28人,家里增加了30人,村里的道路
13、增加了81人,医疗增加了66人,学校增加了33人,其他5人。(3)家庭每年最负担的是。选择医疗保险19人,请客送礼25人,教育费13人,生活费16人,农业生产投入的12人,其他5人。(四)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15人选择培育新型产业,21人选择发展集体经济,24人选择提高居民文化教育素质,7人选择优化居住环境,2人选择增加就业,21人选择提高居民收入。(五)考虑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多选)资金80人,人才70人,土地9人,技术53人,市场35人,其他3人。(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期待的是(多选)提供资金支持的60人,提供技术支持的39人,提供就业机会的20人,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14人,提高养老保障
14、水平的16人,提高住宅条件的4人,提高收入水平的19人,处理垃圾和污水的35人,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的6人,提高孩子的教育条件的13人,提高乡村传统文化的30人,其他2人。(7)如果有训练,最想参加的训练。选择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的41人、外出打工技能的6人、国家相关政策的17人、销售、营销技术的11人、贷款知识的2人、环保知识的12人、其他1人。二、经验和启示。寨湾、栅栏坪、姚治河三村在发展上,立足本村实际,坚持目标,坚持不懈,长期以来,走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村发展道路。(一)产业发展良好。姚治河村矿产资源丰富,从矿山开始,现已形成以磷化工业为主、水电、白酒、旅游、辅助饮食服务业为辅助的五大产业。
15、栏坪村种茶历史悠久,在茶上写文章,大部分家庭都有茶园,规模化的茶叶加工企业有3家,创造了优质的茶叶品牌,产品已经出国,远销海外。寨湾村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机遇,获得省、县补助资金350多万元,利用地位和自然优势,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模式,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农业农村生态乡村旅游。(二)生态环境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的财富。多次强调,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三个村庄大力发展旅游。2014年、2015年姚治河村、格兰坪村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丽的休闲乡村。以前贫困落后的寨湾村,现在利用自己的自然资源优势,融合了农业、农村、农民、旅游四位。发展的思路,引导有条件的农
16、户发展乡村旅游。旅游发展起来了,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收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干部和村民的素质、改变了村容村貌。(三)乡风民风优。振兴乡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不能让传统乡村文化被破坏、被取代。要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深入实施道德建设工程。2014年尧治河村出台婚丧喜庆事宜管理办法:对村民婚丧嫁娶等喜庆事宜办理中吸烟、喝酒等方方面面作了明文规定,进行了限制,在网络上被定格为“史上最牛村规”。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素质,增强村民家庭文化氛围,提升村民幸福指数,还大力实施“十个一”文化工程、家训家教家风教育、评选十佳婆媳、十佳公婆、十佳儿女、五星文明户、四世同堂家庭、无烟家
17、庭、无酗酒家庭等。三、主要制约因素(一)发展资金欠缺。资金的短缺是乡村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村级的财政转移支付保障不足,乡村建设只能挤压村级资金,村庄保洁、路灯电费等村级公共服务支出也没有全额纳入财政转移支付保障范围。另一方面是农村土地的增值收益被部分调拨,削弱了通过资源交易取得建设资金的能力。(二)人才回流难。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来支撑,但是优秀人才不愿回乡,使得乡村发展缺少活力和后劲。村干部是党和国家农村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但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不够强,存在后备不足、无人愿意干的窘困局面,学历高、能力强、素质高的年轻人不愿意当村干部。(三)公共服务资源差。在各级集中优势资源,积极打造本区域重点
18、学校、重点医院的背景下,农村成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的“末梢”,资源极为匮乏。很多村的小学数年前已经撤并,村民们只能将小孩送到其他村里小学或者镇里上学,有的干脆就地买房、租房,加重了农村教育的负担。村级卫生室都一般只有1名医生,要负责全村的基本卫生服务。与中心医院的专科医生相比,村卫生室的全科医生工作量更大,待遇却偏低,影响了优秀医生到乡村服务的积极性。四、几点建议(一)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农村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严重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导致人才从农村流向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
19、,要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另一方面,招贤纳士,大力实施“三乡”工程,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掀起我要去农村的新热潮。(二)因地制宜,精准规划。县级或者乡镇统筹制定乡村规划,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当前农民增收压力加大等新情况的出现,说到底都是农业供给侧出现了问题。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引导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特色产区集聚。加强农产品品牌质量建设,实施品牌培育计划,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区域品牌。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三)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
20、合作经济”、“乡村旅游”、“集体股本”等多元化发展途径,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发展合作经济,积极鼓励村级组织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采取“支部企业基地”等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推动乡村旅游。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结合各自特色优势,以“节会”为载体,大力发展旅游观光、采摘园、“农家乐”等项目,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创新集体股本,鼓励各村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建立村集体股本,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市场化的办法和手段,参与收益分配,激活资源要素,壮大集体经济。xx村“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
21、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了解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现状,2023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组织全国省(区、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开展了“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活动。全国共调研了1103个村(1)、填报11979份有效调查问卷(2),对广大农民意愿、农村产业发展情况、生态宜居情况、乡风文明情况、乡村治理情况、民生保障情况等进行调查了解,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决策参考。二农民对乡村振兴的意愿(一)“乡村振兴战略”知晓度高,深得百姓拥护调研显示,知道“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民占全部受访农民的比重达到82.8%,乡村振兴战略得到广大农村居民
22、的积极拥护。(二)农民最期盼的是“生活富裕”和“产业兴旺”农民对乡村振兴5个方面的总要求充满美好向往,受访农民最期盼的是“生活富裕”,占40.0%;其次是“产业兴旺”,占22.7%;对“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分别占17.6%、13.8%和5.4%。(三)农民最急需的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调研显示,资金、技术和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最关键因素,受访农民认为乡村振兴最急需的是资金,占64.6%,其次是人才,占52.3%,再次是技术,占50.8%(3)。资金紧张、技术水平落后、人才匮乏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瓶颈。(四)农民最希望培训的项目是农业生产管理技术调研发现,目前农业新品种数量多、
23、种类繁,农机更新快,农民急需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在问及最想接受的培训项目时,58.4%的受访农民选择了“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五)农民家庭最大的负担是医疗、生产投入和教育费用认为“医疗”是家庭最重负担的农民最多,占全部受访农民的26.5%,其次是“农业生产投入”和“教育费用”,分别占22.9%和20.0%。农村因留守人员中老人、儿童所占比重大,对医保、教育和生活生产扶持有较高的期待。(六)农民认可乡村振兴取得初步成效受访农民最认可“道路变宽”,占66.1%;其次是“医疗更方便”,占49.8%;认可“房子变大”、“上学更容易”和“工作机会变多”的分别占29.4%、28.8%、21.9%。
24、三各地值得总结推广的做法(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进产业振兴1.突出地域特色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来,各地结合本地实情和特色,积极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湖北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和精准灭荒。福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森林生态旅游,提升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黑龙江、江苏等地实施农业质量提升工程、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农村脱贫攻坚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及农村基层党建工程等“振兴工程”,全面破解振兴乡村难的问题。2.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调研显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产品是各地共同抓手,已形成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黑龙江发展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东宁县“中国
25、黑木耳第一县”,大幅度提高了农业附加值,形成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江苏培育“产业特色小镇”,完善农产品品牌培育体系,实现了从单一农产品生产向多元化经营转型。海南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绿色支柱产业,发展“互联网+农业”拓宽农户增收途径,推进“旅游+农业”优化乡村产业结构。重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创建“三品一标”基地,做好山区村民搬迁安置工作,促进贫困户贫困村脱贫摘帽。甘肃发展戈壁设施农业,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建设、项目支撑、市场运作”的运行机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开展农牧产品加工、戈壁生态休闲观光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3.发挥典型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浙
26、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列入整治工程建设计划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项目进行扶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江苏徐州市全面建设县(区)级乡村振兴试验区,打造乡村振兴先导镇,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陕西建设“美丽鹊山”文化创意园示范项目,解决村民劳动就业,带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二)加强宣传,全面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1.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江苏98%的受访村已在公共场所张贴环保宣传标识标语,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湖南华容县成立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和环保基金,制定了完善的环保规章制度。农民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有助于加快建设生态宜居
27、的美丽乡村。2.美化整治,提升乡村村容村貌浙江嘉兴市以美在“全域”为要求,实施“示范提质扩面”“人居环境提升”“特色文化保护”“创业富民强村”全面提升行动,美丽乡村逐步迈向“面上美”“持久美”“内涵美”和“兴旺美”。江西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质工程、农民安居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宜居示范工程,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黑龙江开展绿化香化、实施街路亮化、建有文化广场、建立管护队伍行动,有效推动了农村环境整治由点向面拓展、由表及里延伸,实现了农村环境管护长效化。云南西畴县实施大规模的石漠化综合治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施深度产业开发,逐步让生态劣势转化为产业优势。3.绿色低碳,推进污染
28、综合治理从调研情况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民心。浙江嘉兴等地(市)打造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大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构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光”的乡村格局。江西规范废物排放,开展“一控两减三基本”集中治理,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绿色循环经济模式。湖南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农村环境治理工程,涌现出长沙县、攸县等一批农村环境治理先进典型。江苏大力推广以“减量化、精准化”为核心内容的生态施肥技术,不断加大有机肥料推广使用力度,避免化肥农药对农村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的污染和影响。(三)弘扬传统,完善治理,推进文化振兴1.植根优秀传
29、统文化安徽黄新庄村先后兴建了农民文化礼堂、文化长廊、村民活动广场,传承了传统的狮子旱船和腰鼓表演,开展群众性的文体娱乐和联欢会,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文化氛围。浙江先后评选公布了两批55个传统节日保护基地、26个春节文化特色地区、65个省级民俗文化村、32个省级非遗主题小镇、70个传统戏剧之乡,这些保护基地和特色地区带动了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路径。2.树立乡村新风貌江西铜鼓县通过开设道德讲堂、民心讲堂以及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树立了尊老爱幼、邻里互助、丧事简办、热心公益等文明新风。北京仙人洞村开展“五好家庭”评选等活动,积极倡导遵守社会公德。农村不
30、良风气和陈规陋习有很大改善,新时代的新农民正呈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3.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良好的治理环境,要坚持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引领、以自治为核心的差异化治理。安徽萧县费村坚持法治、自治相结合,积极落实民主管理,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开展工作,维护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民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乡村治理。江苏扬州市利民村“三治”融合着力打造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村干部、民情信息员、村民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新格局。(四)促进增收,改善民生,实现“生活富裕”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调研显示,各地多措并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保
31、持较快增长。四川成都市楠柳村通过拆园并园和土地流转,拓展了土地租金、房屋租赁、外出务工和自营收入等农民收入渠道。广东在市场化模式下,村民以土地、房屋形式参与文旅公司的合作经营,公司优先招聘村民,并对村民进行职业培训,实现村民的自我造血、自我升值。2.切实提高民生保障水平调研显示,各地将民生工程视为政府与群众的沟通纽带,从农民最迫切的医疗和养老需求着手,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山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都达到应参保人数的90%以上,努力实现应保尽保。江苏徐州市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69个、示范村卫生室168个。新疆调查的180个行政村全部配备有医
32、疗诊所和卫生防疫人员,新农合投保率在80%以上。四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1.乡村垃圾、污水处理能力仍严重不足调研显示,乡镇和行政村层面的集中供水、供气设施和垃圾集中处理只能覆盖部分住户。农村改厕和污水处理的任务更重,部分农户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沟。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6.1%的村全部生活垃圾没有进行集中处理,82.6%的村全部生活污水没有进行集中处理。2.农村改厕任务艰巨调研显示,农村新一轮改厕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改厕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和农户,由政府投资配套污水处理体系设备,农户投资完成本户厕所改造。3.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差仍是短板在生产设施方面,各地反映
33、最突出的就是水利灌溉问题,水利系统不健全,灌溉成本高,制约了农村产业发展。在生活设施方面,农村的水、电、气、路、教育、文化和网络依然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偏远的农村地区。(二)脱贫攻坚出现新问题需高度关注1.部分贫困户缺乏内生动力调研显示,贫困户脱贫致富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少数贫困户吃惯了“救济粮”,花惯了“便宜钱”,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不想着主动脱贫致富奔小康,而是将脱贫希望寄托于各级政府、帮扶部门和结对干部给钱给物。2.部分非贫困户群体对扶贫政策和工作存在意见贫困户享受“建房、看病、小孩读书、生产”等基本不花钱的帮扶措施,而处于贫困边缘的其他农户则
34、享受不到政策的帮扶,越来越多的非贫困户群体对扶贫政策和工作产生不满,为基层干部推进脱贫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加了难度,也不利于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群体自食其力脱贫致富。3.传统孝道文化受到冲击部分农户把老人分出去单独立户,且不赡养,找政府要求解决其“贫困户待遇”。这种状况呈现蔓延趋势,冲击中华民族传统敬老、爱老、孝老文化,开始成为基层政府抓“乡风文明”的难点。(三)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支撑力不足1.资金不足乡村振兴千头万绪,基层反映的共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如安徽淮北市百善镇有200多个自然村,有效治理污水需要铺设排水管网,资金投入巨大,百善镇财政无力承担。2.人才匮乏调研显示,农村产业的发展提升与
35、需要匹配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已经形成剪刀差,年轻人不愿意来,来了也留不住人,基层农技队伍知识严重老化,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梯次结构不合理现象普遍,推广新技术的人才尤其缺乏。3.贷款难办调研中不少省份反映,金融机构存在融资手续繁杂,时间长、可抵押担保物少、贷款数额小、周期短等问题。为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安徽宿州市与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合作探索创新“政、银、担”金融支农服务机制,在全市推广“劝耕贷”模式,但宿州市种植户仍反映,“劝耕贷”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四)基层组织建设和带动力弱1.农村基层组织力量薄弱调研显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的落后村,其村“两委”班子能力薄弱,“无
36、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农村“两委”班子目前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2.缺乏对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的激励机制目前村干部收入较低,普遍在10003000元/月,远低于外出打工收入。此外,村干部政治和荣誉方面的待遇少,缺乏激励机制,年轻人普遍不愿意留在村里做村干部,影响了村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制约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五)部分领域融合发展不够1.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深调研显示,目前“农业+”发展的广度深度不足,与工业、旅游业、文化产业以及物流业融合不紧密。同时,农业产业链过短,农业研发能力弱,加工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低端环节,仓
37、储、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多数地区没有形成科研、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2.传统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对接难调研显示,大多数贫困村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从事分散的传统农业生产,传统农业未能与大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农产品的附加值不能得到充分提高。这些落后地区都存在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不足,品牌建设力度不够,产业布局较为分散,缺少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等问题。3.城乡互联互通不顺畅目前,部分发达省份通过建立新型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为城市与农村的双向互通打造绿色通道,推动着城乡产业经济圈发展。但当前城市优质资源下乡仍缺乏有效联结渠道和承接平台,支持鼓励资本下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制还不够健全,不利于实现乡村振兴与
38、城镇化“共赢”、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五几点思考和建议(一)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1.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小城镇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是城乡基础设施和产业互联互通的承接平台。加快小城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为原则,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现代农业、特色产品、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建设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民俗文化传承等特色小镇;以小城镇为中心加强村庄规划,引导适当集中居住,制定农村遗弃房屋处置政策,带动农民就近城镇化。2.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县级行政区为基础,以建制镇为支点,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39、展服务平台,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基础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引领示范,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培育多元化农业产业经营主体。(二)以基层党组织和领头人为抓手,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1.提高基层组织能力建议开展基层党组织“星级化”创建工作,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深入推进党务村务政务公开;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平台;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2.强化基层党
40、组织队伍建设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后备干部培养工程,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制度;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建立农村党员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健全乡村致富带头人的激励机制,考虑乡村致富带头人合理的政治待遇需求,发挥好以村党支部书记为代表的农村发展“领头羊”的作用,打造稳定一支政治过硬、年富力强、扎根基层、群众拥护的农村干部队伍。3.发挥乡贤作用产业项目的投资要按市场化运作,鼓励引导民间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每个乡每个村都有乡贤,通过乡贤们的人脉、资源,对接产业项目,吸引产业资金回归乡村。4.培养和引进人才将留在农村的年轻人培
41、育成新型农民。财政设立专门的青年农民创业基金。加强对青年农民的技术培训,每年在农闲季节选拔青年农民到农业院校进行相关专业的专门培训。鼓励农业院校、农业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回乡务农。出台技术人员离岗或在岗返乡创业、工商业者返乡投身乡村振兴的鼓励扶持政策。(三)以精准脱贫为抓手,全面提升乡村自我发展能力1.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从调研情况看,扶贫的根本还是在于扶志和扶产业,没有产业支撑的贫困户即使脱贫也难以持续。坚持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并重,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特色产业培育、安全住房建设为抓手,因人施策落实帮扶措施,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稳定增收不返贫。2.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扶贫能力调研显示,村集体经济强的村,贫困问题相对较少,村集体组织的强大能够弥补贫困户个人能力的不足。抓住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以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结合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旅游业,建立合作社、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促进集体经济发展。3.强化脱贫攻坚责任监督强化扶贫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严肃查处。完善扶贫督查巡查、考核评估办法,严格控制各地开展增加一线扶贫干部负担的各类检查考评,切实给基层减轻工作负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