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辛弃疾词两首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辛弃疾词两首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辛弃疾词两首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教案辛弃疾词两首教案教学目标鉴赏词意:从意象入手,把握词作空阔苍凉的意境,孤独悲愤的词人形象,描述词作的画面;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揣摩典故,理解诗人报国无门的愤懑。2.鉴赏艺术手法:景物烘托,动作暗示,用典传达。3.梳理古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咬文嚼字,想象画面,词眼提挈,知人论世,意象解词,以诗解诗,揣摩典故,朗诵传情等等。教学重点鉴赏词作“登临意”及其表现方法。教学思路学生试读和质疑鉴赏意象鉴赏典故归结全词,入情朗诵主要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相结合。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教学资源教科书,自制课件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课时环节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
2、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一课时一、诵读领起聆听,稍作引导。教师“无为”而始,尊重学生宝贵的原初体验,据此调整教学行为。【活动一】学生诵读,初谈体会,质疑。引导学生质疑,进入对诗歌主旨的探究。二、鉴赏诗歌意象,解读“登临意”。老师根据学生的初步感知,或顺水推舟,或投石激浪。(一)细细品味词句(景物烘托登临意,动作暗示登临意)点拨要点如下,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取舍。1.第一句要点:诗中描绘的景象及其感受空阔清远。悲凉感,孤独短暂感。2.第二句要点:倒装、移情的写法。或解词,或翻译,或诵读,让学生有所发现。解词入手:解释“玉簪螺髻”。揣摩倒装的作用:强调愁恨。提问引起思考:谁在献愁供恨?愁恨何来?
3、3.第三句要点:意象的暗示义,及“游子”身份的内涵落日,时光流逝感和国运衰微感。断鸿,孤苦无依感。江南游子含义:北国南来;南来投闲置散,并无归属感。(引入相关背景资料。)4.第四句要点:吴钩和词人动作的意象的内涵1)以诗解诗细说吴钩:理解吴钩意象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2)想象画面: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辛弃疾雕弓挂壁无用-辛弃疾长剑铗,欲生苔-辛弃疾3)体味“看了”“拍遍”动作“看了”,当看过、看完讲,想象:看了又看。“拍遍”,不仅拍,而且拍遍,到处拍,
4、可见胸中悲愤之深切、强烈。小结:有心报国,无路请缨,英雄不遇,悲愤激切。【活动二】学生自主发现,说说妙处,说说疑惑。在老师指导下,运用咬文嚼字、提挈词眼、联想想象、把握意象、知人论世、以诗解诗、诵读传情等诗歌鉴赏方法,解读词意,把握意境,理解主旨。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尊重学生学习的初始体验,在这个基础上提升鉴赏水平。循“法”得“意”,理解登临意的同时,懂得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二)引导整体想象画面,把握意境。小结上片。1.小结上片板书板书一:片段诵读指导和范读:进入情境,化身词人,注意技巧。例如: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深沉悲凉,“江南游子”四字可以稍起,和后面处理相应)把吴钩看了,栏
5、干拍遍,(悲愤无释处,激切,高亢,昂扬。之后有意停顿)无人会,登临意。(低而沉着,深深吐出,不宜表现得纤弱)3.拓展联想一腔报国心,“无人会,登临意”,在此,辛弃疾道出了古来有为者的一种伟大深沉的孤独感。情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展开讨论。回答同学的疑问。补充、延伸、修正同伴的见解。【活动三】片段赏而读,读而赏。读读想想评评。课堂上实现多重有效对话。借助诵读帮助鉴赏的深入,通过鉴赏提升诵读的水平。懂得怎样读,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读。(三)引导把握词眼:“登临意”三字在全词的作用提挈与转换。本环节(环节二)教学目的大约分四个层次:(一)训练学生细读文本的能力。(二)培养学
6、生整体想象的能力。(三)提高依据词眼、章法把握词意的能力。(四)读、赏互动,同步提高。三、品味典故,深入探究、理解词人复杂深沉的“登临意”。(一)引导揣摩用典(作者借典故抒发登临意)1.点拨要点:张翰许汜皆愿意过一种个人安适的生活,作者借此表现不求安适,不为私利,壮心许国,矢志北伐的意愿。再借桓温表现流年似水,功业无就的沉痛。2.引导关注评说典故的词语,如“休说”“怕应羞见”“可惜”。3.引导学生感受“可惜流年”之痛。首先,老师评述“流年之痛”,渲染蓄势。然后,提问此词是辛弃疾早年还是晚年作品。由此引发学生探究兴趣。随机生成板书二:【活动四】典故的一般学习:1.根据注释明白典故的原意。2.揣摩
7、“评说典故之词语”中蕴涵的情感。3.在上两步工作的基础上思考用典的意图。【活动五】“流年之痛”的深入探究:1.首先,一般会误答。2.然后,结合注解推知词人此时为35岁,正当壮年。3.接下来,探究正当壮年的词人有流年之痛的原因:往前看蹉跎12年;往后看,国事不堪,壮志难酬。学生在情感和现实的对比中,深悟虽当盛年,现实残酷,功业无就的沉痛。让学生在失误和疑惑中,兴致盎然地探究学习,综合词句意义、写作背景、词人身世以及注释等信息,获得对“登临意”全面、深刻的理解,领悟典故学习的一般方法。在“竟然这样”“原来如此”的思维流程中获得探究的快乐。四、品味结句,理解“英雄泪”是呼应“登临意”。1.点拨要点:
8、句子意味,该句在词中的作用。即慰藉英雄寂寞,呼应“无人会,登临意”。2.方法提示:从解词入手,在章法上梳理。【活动六】学生解释品味“倩”“揾”“何人”“红巾翠袖”等词意。从章法上,理解句子的收束和呼应作用。从字词入手突破难句,从章法上突破关键句。让学生掌握两种解读句子的办法。五、总结“登临意”,总结读词方法。有感情的朗诵全词。(一)板书三:登临意及其表现:(二)板书四:古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咬文嚼字想象画面词眼提挈知人论世以诗解诗意象解词揣摩典故诵读传情(三)范读全词细读水龙吟,一篇情意,凝结在“登临意”三字上。用景物烘托,用动作表现,用典故暗示,情感豪放深沉。正是“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
9、览”。纵然山河有恨,纵然英雄自许,可是,报国无门,请缨无路,杀敌之吴钩,倚天之长剑,只有楼头自看,挑灯细读。正是风雨满天,流年似水,谁人能惜?斯人孤独!此恨谁知!此恨谁知!老师很想朗读水龙吟。老师范读。【活动七】学生小结。学生朗诵。总结:梳理过程、方法和结果。提升:用朗读去表现理解,用朗读去震撼心灵,实现情智和谐的鉴赏。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形成教学最高潮,词人、作品、学生、老师,灵魂相应,生命交融。辛弃疾词两首课文练习1、注音:玉簪()螺髻()鲈鱼堪脍()揾英雄泪()孙仲谋()舞榭()巷陌()金戈()元嘉()狼居胥()仓皇()可堪()佛狸祠()拓跋焘()张浚()王玄谟()2、解释下列词语,掌握
10、在词中的意思:风流寻常草草:北顾:可堪:3、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回答问题。1)“遥岑”三句是写山,采用了什么手法?“愁”“恨”缘何而发?2)“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几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应如何理解?3)“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几句,说明作者对张翰辞归持何种态度?4)“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几句,是作者对哪类人提出的批判?5)“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三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4、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答问题。1)作者登临怀古,为何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只提孙权和刘裕二人呢?2)下阕一开始,作者笔锋一转提到宋文帝刘义隆,这有何用意?3)结尾提到廉颇有
11、何用意?“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何具体含义?四、课堂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稼轩(xun)揾泪(wn)舞榭(xi)迄今(q)B、岑寂(cn)菜羹(gng)巷陌(m)屹然(y)C、螺髻(j)鲈鱼(l)金戈(g)敛财(lin)D、堪脍(kui)汜河(s)嘉许(ji)粗犷(gu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流年雄才大略苍皇哗众取宠B、愤概谋取利益频繁发号施令C、南渡神鸦社鼓祭祀矫揉造作D、理睬惊慌失措合谐鸦雀无声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
12、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舞榭歌台(高楼)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遥岑远目B、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C、赢得仓皇北顾D、尚能饭否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6、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表达知音难觅情怀的语句是()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D、倩何
13、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7、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本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把下边的句子颠倒的语序改过来。(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_四、拓展阅读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这首词的上片极力渲染元宵夜赏灯的盛
14、况,其中几处摹写灯火的词语有_、_和_。(2)词的下片末尾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有人认为是作者追慕的美人,近代学者梁启超则评这首词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请谈谈你对“那人”这一形象的理解。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题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轤,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锦襜突骑:穿锦衣的马队。燕兵:作者手下的义军士兵为北方人,泛言为“燕”。娖:整理。银胡轤:银色的箭袋。金仆姑:箭名。(1)这首词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春风不染白髭须”的意
15、思是什么?(3)“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辛弃疾词两首学案答案三、课文阅读1、znjkuiwnmuximgjixhungknftojnm2、风流:英雄业绩。寻常:平常。草草:草率。北顾:北望。可堪:不忍。1)“遥岑”即远山。放眼望去,那层层叠叠的群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的螺旋形的发髻,这些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作者采用移情及物的手法,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愁恨”从何而来?词义间留下的空白给了读者想象的余地。北望之际,中原收复无日,南望之时,朝廷主和,偏安一隅,志士不得其位,以上种种是词人恨之深、愁之大者。
16、(注意赏析“愁”“恨”,可结合姜夔扬州慢中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的“厌”,更便于学生理解。)2)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第一个动作是“看”,看似平淡,却平中见奇。擦拭得锋利锃亮的武器,却闲置身旁,而这又何尝不是作者自身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无用武之地之叹。第二个动作是“拍”,作者用肢体语言表达了某种情感,“栏杆拍遍”是表壳胸中难以言说的抑郁苦闷,只能借拍打栏杆来发泄。这样,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显现在读者面前。两个动作描写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无人会,登临意”,慨叹
17、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却没人是他的知音。(这几句是全文的重点,应引导学生重点把握“看”“拍”几个动词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所传达出的词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3)季鹰即晋人张翰,因向往家乡的莼菜鲈鱼,贪图安逸舒适而弃官归乡。从“休说”看,作者反对张翰回归。张翰因见齐王将失败而辞归,辛弃疾却并不因南宋面临着危机而隐退。又是一年西风紧,张翰即使有家也难归,实际这里的张翰应是作者自指,家乡沦陷,有家难归,流露出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4)是对许汜这类人提出批判,许汜当天下大乱之时,并无救世之意,只知道求田问舍,贪图个人享乐,陈登瞧不起他,刘备对他更是嗤之以鼻。辛弃疾用这个典故
18、是说,我如果也像许汜那样只顾买房置地,为个人打算,那就羞见刘备那样胸怀雄才大略的英雄了。5)流年,即时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用典,据世说新语言语载,东晋大将军桓温率军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这三句是全词的核心,所包含的意思是: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辜负了平生的雄心壮志。41)一:两人都是遗憾京口而起事建立了政权,照应标题“京口北固亭怀古”。二:作者以两人自比。作者虽力主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
19、治安、财务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难以实现其抗金报国的志向。三:借古讽今,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2)宋文帝好大喜功,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听信王玄谟的话,北伐后魏,想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那样的业绩,结果惨遭失败。而眼下韩侂胄急于事功,草率用兵,作者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军事上的冒险不可取。作者想告诫韩侂胄,应以刘义隆为鉴诫,汲取教训,慎重行事。“草草”指时间仓促,行动轻率。“赢得”,换得,落得。“仓皇”,手忙脚乱。“北顾”,回头向北看,生怕北面的敌人追来。极写惨败之情状。3)这是全词的主旨句,是词人以廉颇自况。这一年词人已经64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
20、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也自然而然想起和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廉颇老年赵王尚且派人过问他,而自己呢?“凭谁问”,有谁来问,也就等于无人来过问,境况竟然不及廉颇,这不能不让人惋惜、忧虑、气愤。用反问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四、课堂练习1、C(“戈”应读g)2、C(A项“苍”应为“仓”;B项“概”应为“慨”;D项“合”应为“和”)3、A(B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项“风流”指英雄业绩;D项,“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4、B(A项“目”,名词作动词,看,望。C项“北”,名词作状语,向北。D项“饭”,名词作动词,吃饭。)5、D(
21、A项“羽扇纶巾”代指儒者装束,“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B项“金戈铁马”代指戎马生涯;C项“红巾翠袖”代指女子;D项“雪”比喻浪花,没有使用借代。)6、D(A、B、C三项涉及三个典故,并未涉及知音难觅情怀,只有D项合乎题意。)7、(1)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2)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3)犹记四十三年,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五、拓展阅读1、(1)花千树星如雨鱼龙舞(2)这一形象写的是一个不甘寂寞、不随流俗的女子,作者借以寄托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宁愿幽居、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2、(1)对比。(2)春风可染绿草木,却染不青花白的髭须。意谓壮年时代已一去不返。(3)被弃置不用的悲愤牢骚。辛弃疾词两首教学反思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学生为本,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的预设和生成,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初读感受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提高能力,提升素养。把鉴赏和朗读结合起来,鉴赏帮助朗读,朗读提升鉴赏。设计简洁而又细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文学史的高度观照作品做得不够。这是辛弃疾词两首中的第一首,将在教学第二首永遇乐时突出的解决这个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