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五篇.docx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五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锦五篇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篇1一、充分体现数学探究型课型的特点。本节课我按照游戏操作引入产生问题猜想验证推广运用这一主线组织教学的。让学生在行动中生问题,由问题生猜想,由猜想生价值。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自主探索过程,虽然花的时间比较多,一些课后的练习不能在这堂课中解决,但是我认为是很值得的,我们不光是获得结论,更应该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态度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思维得到发展。二、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本节课我比较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问题为中心,吸引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形成师生
2、互动,同时还注重用激励式的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335页中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其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我主要是从下面几个环节展开教学的。1、复习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共同回忆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实际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它们的基本原理一样,只是所处的运算不同。我在教学中,就充分把握这一点,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迁移新知,自主探究出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还进行了诸如“25,25
3、4,1258,205,”这样的口算题训练,其目的之一是通过这组口算题的练习,明确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乘法运算,而且积是整十或整百或整千数,为后面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了基础,其目的之二是通过这一组乘法口算,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2、探究新知环节,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探究解决“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这两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比较,归纳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随后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刚刚学到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
4、能力。3、巩固练习主要穿插在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之后,及时反馈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注重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过程的同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1、在推导规律的过程中,导课比较快主观上是时间紧张,可课后想想,实际上是引导不到位,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结果,有个别学生对乘法结合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2、教学语言还要注意精炼,有时还是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3、要注意多媒体运用和板书的有机结合。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
5、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2进一步加深对求平均数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熟练掌握解答方法3学会分析统计表中包括的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编制和检查一个统计表的方法教学重点本节课整理和复习平均数、统计表、统计图三项内容通过学习掌握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题关键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统计表包括的内容及数量关系,掌握编制、填充、检查统计表的方法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解答有关求平均数问题的应用题,编制和检查统计表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简单的统计】1、教师提问导入同学们,记忆是智慧之母,你们谁的记忆最好呢?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在小学阶段都学了哪些统计知识?都是在哪册书上学的?
6、2、学生汇报在第十册的第一单元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求平均数;在第十二册的第四单元学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二、归纳整理(一)加深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1、学生讨论汇报2、教师说明:统计知识在生产、工作、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要认真学好统计知识,提高统计能力(二)整理复习求平均数【继续演示课件简单的统计】例1某初级中学七个班的学生人数如下:初中一年级:一班40人,二班38人;1、学生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2、独立解答3、教师提问: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必须先求出什么?例1的平均数是按什么平均?如果已知七个班的平均人数,求这七个班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4、启发思考:求平均数的关键是什么?关键
7、:先求出一组数的总数量,再知道平均分成几份用总数量除以要分的总份数就等于平均数5、练习在一堆小麦中取样五次,每次测得小麦的千粒重是:32克、34克、36克、35克、38克这五次测得的小麦千粒重平均数是多少?6、学生独立解答例2振华小学六年级学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67个;二班50人,共做292个;三班47人,每人做6个六年级学生平均每人做多少个?7、思考:结合两道例题的解答过程,能试着概括出一个关系式吗?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景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会用较小面额的钱币去购物。3、教育学生懂得爱护
8、人民币,珍惜人民币。4、增加学生生活常识,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他们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初步的实际运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份。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10元以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小朋友们,你们到过商店买东西吗?你买过什么?都用什么去买?(用钱去买)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称。美国的钱叫美元。日本的钱叫日元。那么,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呢?(人民币)。对,在我们购物的时候,都会用到人民币。(板书:购物)二、认识、感受:(一)认识人民币。1、问:小朋友,你都了解人民币的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用 小学 数学教案 范文 集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