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教案五篇(2023年).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秋水》教案五篇(202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水》教案五篇(2023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秋水教案五篇(2023年)3、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秋水教学设计3。4、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5、理解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小结:(投影)(1)古今异义:古今至于北海到了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百川灌河特指黄河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脸脸的形状,相貌。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深明大义的人,或不吝啬专通某种学问的人自然,不拘束,不俗气。(2)词性活用: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东面而视名词作动词,面对。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3)特殊句式:闻道百定语后置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4)成语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秋水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本文寓意。2、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3、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2、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及“望洋兴叹”“贻笑大方”两个成语的含义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2、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则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二、作者介绍: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不愿和统治者合作。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4、”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被后世人合称为“老庄”。老子的思想是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庄子是在老子的基础之上,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即一切顺应自然,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就是庄子最基本的哲学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他的弟子门人合著的庄子一书中。庄子,现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秋水选自外篇)。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1、想象奇幻;2、构思巧妙;3、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4、文笔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三、教师范读(带感情)、正音:泾jng涘s渚zh殆di四、学
5、生自读,初步感知文章特别短小,只有5句话,文字比较浅显,学生参照注释,疏通文章的大意。五、教师强调: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古今异义:至于北海(古:到了;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古义,课文注释为北方的海,指东海的北部,其实应该是指渤海,当时的黄河是入渤海;今常义指我国一部分海域。)百川灌河(古:特指黄河;今: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脸;今:脸的形状,相貌。)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不吝啬,或者自然,不拘束,不俗气。)2、词类活用: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东
6、面而视(名词作动词,面对。)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3、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闻道百(定语后置:闻百道)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以为莫若己)我之谓也(宾语前置:谓我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于:被所固定句式)4、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5、理解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人贵有自知之明;知耻近于勇;谦受益,满招损;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自大由于无知;有比较才有鉴别。六、本文的写作特色:1、巧设比喻:本文要说明的是
7、人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来比喻,非常生动,化抽象为形象。2、对比手法:通篇都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黄河的壮阔和大海的广阔进行对比,前者是“百川灌河”“不辩牛马”,后者是“不见水端”“难穷也”;还有把河伯前后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先前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秋水这篇课文虽然仅仅节选了庄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们同样领略到了庄子散文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设喻巧妙,机趣横生的特点。不仅如此,还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提高,顺应时代的潮流。七、学生朗读课文,并置疑。八、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写一篇读后感。秋水教案3教学
8、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其人2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3领会主旨,鉴赏语言及表达技巧教学重难点理解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教学方法诵读法、文言卡片法、课堂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很短小的文言文秋水。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吧。大家认为其中最有名的两个派别或者说对*影响最深远的两个派别是哪两家呢?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师补充: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可见,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
9、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便是庄子。今天我们就来一次亲密接触,零距离感受其思想魅力。介绍庄子先让学生介绍,教师再补充,展示PPT介绍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东北)人,大体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重要人物,世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庄子的物质生活虽然贫困,但精神生活却异常丰富:读书、漫游、观察、遐想,追求“至人无己”的自由境界。庄子的思想较为复杂:在政治上,他激烈而深刻地抨击统治阶级,赞同老子的“无为而治”,主张摈弃一切社会制度和文化知识;在思想意识上,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10、;在生活态度上,他顺应自然,追求绝对的自由。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它吸收了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此外,还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活泼风趣,睿智深刻。行文有时像风行水上;有时像万斛源泉,随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横生。总体来说,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赢得无数文人学士的仰慕。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解题“秋水”的含义:秋天的雨水。一、第一次诵读指定个别学生诵读,让其他学生仔细听,指出错误之处或者和自己读的不一
11、样的地方,教师再纠正。二、教师讲解课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重点字词:1、时至:按季节来到。2、百川灌河:许多小河流的水都流入黄河。3、泾流:同“径”,直流的水波。5、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和河中沙洲之间,分辨不清对岸的牛和马。6、河伯:传说中的黄河之神。7、尽在己:都汇聚到这里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水 教案 202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