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集锦9篇.docx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集锦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集锦9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小学数学教案集锦9篇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之天平游戏(一)教材简析: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利用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性质。有所不同的是,原来的教材主要是通过运用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解方程,而本教材主要是用等式性质引入解方程的方法的,二者皆有。利用天平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侧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性质,从而让学生利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学目标: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2、通过学习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学重点:通过天平游戏活动,理解等式两边都加
2、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具准备:天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直观揭示(出示实物天平)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吗?(方程)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利用天平来进行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看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规律?让我们共同进入“天平游戏(一)”探索游戏中的奥秘。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探索)1、认真观察,用心想一想(1)在天平左侧和右侧分别放2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正中间,说明什么?(2)分别在天平两边放上10克的砝码,又发现什么?用算式表示你的发现。(3)天平右侧是100克的砝码,左
3、侧砝码的质量用x克表示时,此时天平的指针指向正中间,说明什么?接着在天平两侧分别放入50克的砝码,还能发现什么?算式怎么表示?2、互相练一练,合作说一说(1)通过上面的游戏,让学生同桌讨论总结自己的发现。(2)学生发现规律,并用语言准确的表达。3、仔细猜一猜,动脑议一议(1)那如果天平两侧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还平衡吗?学生继续利用天平来研究。(2)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发现了什么?(3)归纳发现的规律。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4)让学生通过上面两组游戏,归纳总结说说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1、说方法出示:求出y
4、+8=10中的未知数y。2、解方程(1)利用等式性质来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又是怎样的呢?首先在第二行写一个“解”字,根据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所以y+8-8=10-8,等号要对齐。为了等号对齐,一般把解写到前面一点,最后y=2。(2)怎样检验解是否正确?要想检验是否正确,可以把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中,看等式是否成立。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1、完成“试一试”求未知数x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1)0.5a=0不是方程。()(2)x=3.6是x-1.2=2.4的解。()(3)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3、再试一题:8-x=2.5,用新学的规律解答。五、
5、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同学们的表现有什么评价?六、布置作业完成教材里相关作业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4页练习二十的第l10题。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以及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是怎样导出的。并能根据它们的含义和公式计算所学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具准备:教师把教科书第134页的两个图画在小黑板上。教学过程:一、周长和面积的含义教师:我们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请说出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分别说一说多边形和圆的周长的含义。然后,教师用教科书上的结语进行概括: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计量周长要用什么计量单位?(要用长度单位。
6、)请你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大小。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第134页中间的图,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直接比较。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左图中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长一些(它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那么两斜边就要长一些);右图中的两个图形的面积不相等,但是周长是相等的。二、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第134页下面的图。教师: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请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各是怎样计算的。它们的计算公式是怎样导出的?先复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然后,复习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计算长方形
7、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是基础,正方形的有关公式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把三角形和梯形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圆的周长公式是怎样导出的?(通过实验导出的。)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怎样的关系?表示什么?它是哪两个数量的比值?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教师:从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发现,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最基础的?(长方形。)教师还可以把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整理成下表:三、课堂练习1做练习三
8、十的第1题。教师说明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2做练习三十的第2题。题目中没有给出数据,让学生先判断要求面积需要哪些数据,然后自己想办法量出数据,再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看学生做题有什么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有没有不同的做法。3做练习三十的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一说思考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明道理。必要时,教师可以画图演示。4做练习三十的第9题。四、小结(略)五、作业练习三十的第4、5、6、7、8、10题。小学数学教案篇3学情分析: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按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9、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各部分量之间应该按怎样的比例来分配。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将比转化成分数、份数,指导学生试算教学准备:学生课前作调查;教学过程:一、导入1、看题目:“比的应用”,你想知道什么?2、小小调查员:前几天,我已经请同学们去作了课外调查,看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
10、的知识。下面,请汇报一下你调查到的信息。3、小结:通过调查,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随一位小朋友:小明一起去看看,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二、新课1、配置奶茶师:请客人坐下后,一般要干什么?(泡茶)对,这是待客的基本礼仪。小明打算亲手配制一杯又香又浓的奶茶,招待王叔叔。(1)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看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2)小明想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a)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b)请你先独立计算一下,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4)评价(a)请你谈谈你对这些不同解法的看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解法,为什么?(b)其实,这些方法都很
11、好。不过,第(b)种解法是我们今天所学到的一种新方法。它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按比例分配”。(显示课题,齐读)2、计算电费(1)刚才小明就按大家计算的结果给王叔叔配制了一份奶茶。王叔叔在小明家坐了一会儿,刚巧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张电费的清单。原来,“小明家和另外两户居民合用一个总电表。九月份共应付电费60元。”(显示)王叔叔想看小明这个小主人合不合格,就问小明:“你们家上个月交了多少元电费?”(a)你觉得小明家应付多少元电费?你是怎么想的?(b)你为什么不同意他的想法?(不公平)(2)其实小明这个小主人,当得还是挺合格的。他告诉王叔叔,他们三户居民都装了分电表。上
12、个月用电情况是这样的:(显示下表)(3)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算一算吗?3、分配奖金我们运动队的队员们每天都进行刻苦训练。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丰收的果实。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他们夺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下面是运动员的参赛项目个数和得分情况:(显示表格)学校决定共给这几位同学1200元的奖金。假如让你来分配,你将怎么分配这些奖金呢?(5)小结:到底学校会怎么奖励运动员们,我们下午见分晓。不过,不管以怎样的形式奖励运动员,重要的不在于奖金的多少,而在于对他们平时的刻苦训练以及赛场上的奋力拼搏的一种肯定。三、课堂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按比例分配”,你有什么收获?小学数学教案篇4第一
13、课时课型:基础课教法:多级分析综合法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数学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重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难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教具:投影、胶片。教程:第二课时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型:转化课教法:尝试自学法目标:1、在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及算理。2、能正确地计算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式题。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及概括能力。重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数。难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和分子是0
14、的分数。教具:投影、胶片。教程:第三课时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型:转化课教法:尝试自学法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重点: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教具:投影、胶片教程:第四课时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课型:训练课教法:设疑激思法目标: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提高计算能力。重点:计算的正确率。教具:投影、胶片教程:第五课时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课型:迁移课教法:引导模仿法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书写格
15、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灵活确定算法、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计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正确率。难点:计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正确率。教具:投影、胶片教程:第六课时课题: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课型:迁移课教法:引导模仿法目标:1、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同样适用。2、使学生认识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重点:简算方法。难点:简算方法教具:投影、胶片教程:第七课时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训练课教法:设疑激思法目标:1、进一步更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16、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的正确率。教具:投影、胶片教程:第八课时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训练课教法:设疑激思法目标:1、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的正确率,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具:投影、胶片教程:第一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内容:这一教材分为三小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
17、算法则,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2、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理解整数加法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4、使学生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关键: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课时安排: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4、整理与复习-2课时五年级数学第九册全册备课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包括的内
18、容有:分数加、尊、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想:在前册已有的基础上重点教学分数四则运算,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进一步认识最简单的立体图形,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2、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3、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9、。4、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5、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6、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认识图形的学习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提升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20、特征。【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及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一、观察情境,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到处都能见到。(出示教室场景图)你能很快找出图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学生交流时,课件相应地显示学生说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之后,完整地显示图中能看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揭示课题: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再现由具体实物抽象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二、由表及里,
21、自主探究1、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数量。谈话:(指课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看起来给你怎样的感觉?引导:这种感觉实际上是由它们的基本特征决定的。要研究一个图形的基本特征,一般可以从组成这个图形的边和角来考虑。每个人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说一说它们是几边形?有几个角?【设计意图】教师的设问颇具启发性,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感受,意在激活学生经验层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感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由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首先表现在边和角的数量上,因此,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多边形的认识,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开始探究。2、猜想长方形和正
22、方形边、角的特点。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猜一猜,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这里,学生猜想的基础是观察。猜想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内在需要显得更有必要。3、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引导:刚才你们认为长方形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指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谈话:老师在学具袋里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试着用刚才说的这些方去验证你们猜想。小组活动后汇报,估计学生可能采用以下方法:(1)用直尺测量。演示:指定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测量的过程,并告诉大家测量的结果。提问:通过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强调:通过测
23、量,这个小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相等。(2)用折的方法。演示:学生上来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折”的过程。提问: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将上下两条边对着折,左右两条边对着折)通过折,你们发现了什么?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的方法,也鼓励他们进行展示和交流。引导:刚才我们验证了两个长方形,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其他小组也发现这个结论了吗?有没有哪一个小组的同学发现长方形上下两边或者左右两边不相等的情况?小结:如果仅仅研究一两个长方形,可能还不能下结论。我们全班研究了十几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都发现长方形的上下两边相等,左右两边也相等。(板书)介绍:(边说边指)长方形上下两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小学 数学教案 集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