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语文教案集锦5篇.docx





《【精华】语文教案集锦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华】语文教案集锦5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华】语文教案集锦5篇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篇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当代作家张抗抗的作品。全文紧紧围绕标识来写。作者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现代文明带给城市的雷同现象,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为下文写城市的标识做好了准备;接着正面写城市中的标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标识,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城市特有的标识-树,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遗赠,使城市仅存的个性。作者以真实的内心感受,来唤起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珍惜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礼物的意识,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一起发展。同学状况分析:
2、六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这些同学思维活跃,用于展现自我,已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识字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教学时应放手让同学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同时,抓住同学乐于质疑问难的特点,让同学多问,多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能力。学习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张抗抗的文学常识,识记理解重要字词。2、能力目标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城市的标识一文,增强我们对生存环境维护的意识,从我做起,化作行动。学习的重点,难点重点:用细腻的语言,赋予变化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读课文,划出本课中您不认识的生字,新词
3、。借助字典或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会生字,新词。熟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圈,点,批,注。三,检查同学学习情况。1、生字:遒qi涸h芸yn馈ku忖cn蒡bng啾ji窠k2、正音字:胞bo,不读po崭zhn,不读zhn词语:遒劲:雄健有力馈赠:赠送。芸芸众生: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泛指人类和其它一切动物。指一大群无知无识的人。络绎不绝:川:河流。息:停止。象河水那样流个不停。比喻来往的人或车辆,船只很多寿终正寝:寿终:很大年纪才死去。正寝:旧式住宅的正房。指年老时在家平安死去。比喻事物的自然消亡。四,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可以分为几段全文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局部
4、。1-5段为第一局部: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6-15段为第二局部:写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16-17为第三局部:唤起人们对树的保护以及作者对自然界的崇尚。2、同桌互读本课中最喜欢的句段,并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在小组中解决。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我们对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谈谈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不理解可以提出来讨论交流。二,精读课文,感悟重点。(1)默读课文,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高耸的大厦和大楼,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络绎不绝的车辆,满街的现代服饰和这一局部里有一个难句,应该用懂它的含义。即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
5、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讽刺。(3)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难道就没有标志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1、第二天天亮时分,你终于在墙角那儿,从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发现了一棵树。2、香樟树是杭州的标识;法国的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榕树是福建或广州的标识;油松是长春的标识;圆冠榆是喀什的标识;国槐榆是北京的标识。3、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今,唯有属于那个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从迷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小径。品读课文,总结升华。作者为什么要以树作为城市的标识(出示15,16,17段朗
6、诵)所谓标识是指用来识别识别事务的标志。作者把树看做城市的标识,表达了对城市里的树木的珍爱,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提醒和号召大家维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和谐发展。拓展延伸:开展小调查,了解自身的家乡有哪些标识。课后反思:1、公开课教案的导入能从同学的实际动身,与同学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同学理解课题作了铺垫,激发了同学的阅读兴趣。此环节重视了课前开放,做到了课内外结合,充沛体现了新理念倡议的大语文观,体现了开放性。2、课标指出:阅读使同学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应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
7、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因此,我们必需为同学创设优良的阅读情景,激发同学主动积极思维。课堂上同学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且能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不时在关键处,重点处给与点拨和引导,使同学做到乐读趣学。3、本文的公开课教案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如利用勾画重点,做好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在整个过程中,同学始终围绕着自读生疑,再读释疑,品读感悟,升华感情这一流程,进行自主,合作,体验,感悟。最后合作交流形成自身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自主性,探索性的统一。语
8、文教案篇2【学习目标】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中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二、释题,简介背景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2、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
9、?想到些什么呢?”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2、指名回答,评议交流。四、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自由吟读。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诗题)二、自由吟读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三、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
10、图吟诵体会。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
11、盆景了。四、引导赏析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五、交流课外积累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2、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3、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六、练习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第二课时忆江南一、复习导入二、读课文,理解内容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2、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3、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
12、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4、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四、教师小结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华 语文教案 集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