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终末消毒制度(5篇).docx
《感染性疾病科终末消毒制度(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性疾病科终末消毒制度(5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感染性疾病科终末消毒制度(5篇) 第一篇:感染性疾病科终末消毒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终末消毒制度 一、室内进行彻底的封闭熏蒸或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 二、病人的随身用物如衣物、食具、玩具、书报等均需消毒处理后方可带出。病室消毒后,室内家具、墙壁、地面再次分别用含氯消毒液擦洗,进行彻底大扫除,并开窗通风1小时。 三、棉褥、棉被、枕芯紫外线消毒或晾晒后备用。 四、换下的被服放入双层污物袋内,标识清晰,密闭运输到洗衣房。 五、全部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全部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并贴“特殊感染性废物标识,装在防渗漏、耐穿刺透的容器内,只能装3/4满,并注明生产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做好交接登记工
2、作,统一送医疗废物存放暂存点。 肠道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 一、消毒病房的要求:当发生疫情特别是流行时,病人必需马上隔离治疗。隔离病房要有纱窗、纱门,防止苍蝇进出;确诊病人与疑似患者分开管理,以防交叉感染。 二、消毒处理: (一)排泄物、呕吐物和剩余食物:对淡薄的可用干漂白粉按排泄物、呕吐物量的五分之一的比例投药,充分搅拌后置两小时弃去;若为成形粪便、团块状物,可用20%的漂白粉乳剂按被消毒物的两倍量入药液,搅拌作用2-4小时后弃去。 (二)房屋、地面和墙壁等用0.5%的过氧乙酸或3%漂白粉澄清液进行喷洒拭消毒,墙壁的消毒高度为1,5-2.0米。消毒依次是先由外至内全面喷洒或,次,待室内处理完毕
3、后,再由内至外消毒一次.用具、擦拭。 (三)五具处理:家具、运输工具,食具、玩具,可用0.5%过氧乙酸的漂白粉澄清液浸泡30-60分钟,亦可作擦拭或喷洒消毒。 (四)手的消毒:以3%的漂白粉澄清液或0.2%过氧乙酸或0.5%碘伏浸泡消毒1-2分钟。 (五)卫生间消毒:地面、梳洗台、脸盆、浴缸、马桶、门把,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或0.5%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 三、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有关制度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病房内运用的听诊器、剪刀、镊子、盘子等医疗用品均应专用,用毕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病房内运用的隔离衣亦应专用,在诊疗病人后,应脱下挂在病房门口后,然后消毒双手可
4、离开病房。 四、对陪伴人员的要求:霍乱病人不应有陪伴人员,如有特殊需要,要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在护理病人后,双手应用3%漂白粉澄清液或0.2%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2分钟;被污染的衣裤要刚好更换,浸泡消毒2-4小时;陪伴人员不得随便进出病房,如需要外出,要更换衣裤,消毒双手后方可离开。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加强医疗废物的平安管理,防止疾病传播,爱惜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医疗废物管理方法(2003年10月15日)/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6月16日)执行。 二、建立培训制度,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从事医疗废
5、物收集、运输、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平安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学问的培训教化。 三、实行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四、各科室须做到定点收集、存放运用后的医疗废物,禁止在非收集、非短暂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 五、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运用有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医疗垃圾袋(黄色袋),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中。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依据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运用双层包装物,病刚好密封。 六、加强医疗废物的院内交接
6、管理,医疗废物袋必需贴上医疗废物标识,封扎袋口,指派专人每日与垃圾运输员进行交接,并做好交接登记工作,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七、垃圾运输员每天从科室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依据规定的时间和路途运输至垃圾暂存点,与暂存点工作人员进行交接,并做好交接登记工作,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每日做好运输车辆的清洗、消毒。 八、由总务科派专人负责每日与泉州市医疗废物中心做好交接登记工作,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九、设醒目标记区分生活垃圾区、医疗废物暂存点,并在医疗废物暂存点进出口加锁,专人管理,严禁捡拾垃圾,医疗废物暂存点每日定时清洗、定期消毒,保存清洁。 十、实行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大,如发生
7、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大和意外事故状况时应按医院制订的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大应急方案进行处理,禁止任何龟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如有发生或有人举报,一经查实,根据医疗废物管理行政惩处方法予以相应惩处。 医疗废物暂存处消毒隔离制度 一、地面:每天湿式擦洗2次,地面被污染时运用500mg/1(1:100)“84消毒液进行喷式消毒,30分钟后清洗、擦干;医疗垃圾运走后对地面、墙体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 二、空气:每天紫外线灯消毒2次/60升钟,并记录;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并记录,平常随脏随擦。 三、运输车消毒:每次清运工作完成用流淌水对运输车进行彻底冲洗洁净并运用500mg/1(1
8、:100)84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 四、每周日大扫除。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护人员上班时,应规范着装,严禁留长头发,长(染)指甲、戴戒指.手链、手镯等,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 二、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状况,对监测觉察的各种感染因素刚好实行有效限制措施。 四、病人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五、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病房地面应湿式清扫,每日用消毒液拖地1-2次,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
9、消病人出院床单元必需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毒,转科或死亡后, 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刚好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病人的餐具,便器应固定运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八、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马上消毒处理。 九、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病房(区)运用的拖把要“四矿开(治疗室、配餐室、病房、厕所),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传染性引流液、体液、排泄物等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 一、呼吸病房、烧伤病房、供应室无菌区等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30-
10、60分钟,并有记录,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培育.机过滤板每周清洁1-2次。 十二、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两次,定期检查辐射强度,空调十 三、垃圾置塑料袋(桶)内,封闭运输,医用垃圾(黄色)与生活垃圾(黑色)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必需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燃烧。 换药室、处置室、注射室、治疗室、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制 一、 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齐,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二、室内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设有流淌水洗手设施 三、无菌物品必需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物品要求包装规范,包布完好无损贴3M灭菌标记,标明灭菌日期、过期日期(有效运用时包内放置3M指示卡包外间7天),灭菌
11、后放入专柜,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过期予重新灭菌。 四、各种注射器严格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静脉注射时应一人一针止血带(门诊抽血室应加一巾,注射、抽血后用的棉签等不能随地乱扔)。 五、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每4小时更换1次,抽出的药液如未能刚好注射,应注明抽药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运用. 六、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运用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要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运用。胰岛素开启后有效运用时间为30天。 七、碘酒、酒精、碘伏瓶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及灭菌2次。 八、置于无菌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凡士林、刀片、缝针、缝合。线等)一经打开, 运用时间
12、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九、治疗车、治疗盘运用后用消毒液擦拭,治疗车上备有快速手消毒液,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十、换药操作应按无菌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十一、地面应湿式清扫,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30-60分钟,有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培育。十 二、拖把、抹布应分类专用,标识明确,定位放置,保持清洁,定期消毒。记录,医疗废弃物医疗垃圾(黄色),生活垃圾(黑色)分类盛装,定位放置。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对传染病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二、凡疑似传染病需隔离的病人,做到床头有标记,执行床边隔离制度(
13、乙肝产妇应设隔离待产室和分娩室)。 三、隔离病房门口应备隔离衣、广谱消毒液、专用擦手巾。 四、隔离病人的操作应最终执行。隔离病人用过的全部诊疗器械、护理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运用。 五、感染性敷料,如厌氧菌、绿脓杆菌、破伤风杆菌等的敷料,应放置专用容器内燃烧处理 六、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需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固体污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燃烧。 七、各种传染病、感染症的病人备专用护理用具。运用后的一次性物品须装入黄色垃圾袋送燃烧处理,可重复运用的物品须遵循消毒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后备用。 其次篇: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1、感染性疾
14、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病人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互串病房或随便外出。 2、传染病病房医院感染管理,除了按一般病房管理外,病房内部严格“三区“两通道,设有“缓冲间,且应标识明确。 3、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病种分室收治。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应单独安置。 4、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记,入口应设缓冲间,病室内应有流淌水洗手设施,设独立卫生间。并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实行相应的隔离措施。 5、工作人员应严格防护规定着装。工作人员从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应洗手戴帽子戴口罩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应穿隔离衣或防护服必要时
15、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工作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去手套消毒双手摘掉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于专用污染容器内。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去口罩去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下班 6、 非传染病区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传染病区时,应经传染病区 医务人员答应,并接受消毒隔离要求的指导。进入传染病区的化验人员、会诊医师应严格遵守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7、隔离衣应专室专用 ,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用过用后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和擦拭消毒,出院、转
16、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8、 病室内内要保持空气簇新、定时开窗通风,在无人状况下每天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进行消毒,地面和物表如凳、柜、门把手等保持清洁、枯燥,地面每天湿试拖地,抹布、拖把等清洁用具要专区专室专用、标记醒目,用后分别洗净、消毒抹布用250mg/L、拖布用5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冲净凉干备用。地面有明显污染时,用用吸湿材料随时去污、再用5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清洁消毒,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细菌芽孢污染的物品用含有效氯2000 mg/L5000 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 9、 病人运用的一次性的盆、便器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 10、病人
17、的排泄物、分泌物应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 11、每季度对感染性疾病科的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消毒液进行监测。报告单存档保管三年。 12、严格陪客、探视管理制度,一般不设陪客、探视。病情需要时,应由床位医师签“同意看法。对陪护、探视者先做好卫生宣教同时发放最基本防护用品等。如鞋套、口罩等 13、病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感染性医疗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专人密闭运输。严格做好医疗废物交接、登记等。 第三篇: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皖医弋矶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1依据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
18、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设置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 2严格遵循卫生部隔离技术规范相关管理要求,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3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实力和诊疗水平。依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方法,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需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保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4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
19、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5如接到卫生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依据芜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刚好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解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一般科室就诊。 6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就诊,同时对接诊处实行必要的消毒措施。 7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或者限制传播措施,并依据规定对病人的陪伴人员和其他亲热接触人员实行医学视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8假如感染科不具备对某种特殊传染病救治实力时,
20、应刚好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实力的医疗机构诊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运用专用车辆,用后刚好消毒。 第四篇: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相关制度七条 一、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一目的:对感染疾病科布局、流程、设施、防护制定标准并进行培训指导并督导检查。 二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条例、全国医院工作条例。 三适用范围:本院 四职责: 1、感染管理科对感染疾病科布局、流程、设施、防护标准进行培训指导并督导检查; 2、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护士长组织学习、培训、检查、落实
21、; 3、感染性疾病科医师、护士按标准实施。 五内容: 1、实行24h值班制。医务人员均按出诊表准时上岗,中途不得擅自离岗,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出诊。 2、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学问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学问,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待患者要热忱、耐性、细致,进行传染病甄别,并实行刚好、正确的救治措施。 5、出诊医生要认真做好日志登记,规范书写门诊病历,严格做好患者转运交接记录。 6、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全部物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染性 疾病 科终末 消毒 制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