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测量的实习报告模板汇编5篇.docx
《有关测量的实习报告模板汇编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测量的实习报告模板汇编5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有关测量的实习报告模板汇编5篇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1 一 、实习 的目的与要求 实习目的: 稳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学问,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阅历和根本技能,着重培育学生的独立工作力量,进一步娴熟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力量,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熟悉。 实习要求: (1)把握主要仪器(DS3型水准仪及DJ6型经纬仪)的性能和使用。 (2)把握地形测图的根本方法,初步具有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力量。 (3)把握施工放样及路线测量的根本方法。 (4)熟悉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用途与功能。在教学实习中要留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各项工作的练习
2、。留意培育学生独立工作的力量,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惜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拟全面的熬炼和提高。 二、 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时间为两周,实习的主要地点主要是学校周边地区和校园内。采纳边教学边实习的方式进展,也就是先由教师教授实习的内容和应留意的要求,然后同学们出去实习,完成当天安排的实习内容。本次实习的安排主要有(1)一般水准测量(2)四等水准测量(3)纵断面测量及绘图(4)场地抄平测量及绘图(5)闭合导线测量及绘图。 (一)一般水准测量 (1)步骤简要 1、拟定施测路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一已知水准点作为高程起始点,记为BMi,选择有肯定长度、肯定高差的路线作为施测路线。1人观测、1
3、人记录、2人立尺,施测12站后应轮换工种。 2、施测第一站。以已知高程点BMi作后视,在其上立尺,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选择适当位置为第一个立尺点(转点1,记为ZD1或TP1)作为前视点,在ZD1处放置尺垫,尺垫上立尺(前视尺)。将水准仪安置在距后视点、前视点距离大致相等的位置(常用步测),按粗平、瞄准后视尺、精平、读数 a1,记入记录表中对应后视栏中;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精平、读数b1,将前视读数记入前视栏中。(本次试验只读水准尺黑面)。 3、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 4、仪器迁至其次站,第一站的前视尺不动变为其次站的后视尺,第一站的后视尺移到转点
4、2上,变为其次站的前视尺,按与第一站一样的方法进展观测、记录、计算。 5、按以上程序依选定的水准路线方向连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BM1为止,完成最终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 6、成果校核。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fh=h12 (mm),式中n为测站数。若高差闭合差超限,应先进展计算校核,若非计算问题,则应进展返工重测。 (2)留意事项 1、立尺员应仔细将水准尺立直,留意不要将尺立倒。并用步测的方法,使各测站的前、后视距离根本相等。 2、正确使用尺垫,尺垫只能放在转点处,已知高程点和待求高程点上均不能放置尺垫。 3、同一测站,只能粗平一次(测站重测,需重新粗平仪器);但每次读数前,均应检查
5、水准管符合气泡是否居中,并留意消退视差。 4、仪器未搬迁时,前、后视点上尺垫均不能移动。仪器搬迁了,后视尺立尺员才能携尺和尺垫前进,但前视点上尺垫仍不能移动。若前视尺垫移动了,则需从起点开头重测。 (二)四等水准测量 (1)步骤提要 1、指定一已知水准点,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4至6个测站为宜; 2、照准后视标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3、照准前视标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4、照准前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5、照准后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3)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黑红面读数
6、差 黑红面高差之差 高差闭合差 80 m 5.0 m 10.0 m 3.0 mm 5.0 mm L为水准路线总长(km)。 当测站观测记录完毕,应马上计算并按表中各项限差要求进展检查。若测站上有关限差超限,在本站检查发觉后可马上重测。若迁站后检查发觉,则应从水准点或间歇点起,重新观测。 4)依次设站,按同法施测直至全路线施测完毕。 5)对整条路线高差和视距进展检核,计算高差闭合差。 (4)留意事项 严守作业规定,不合要求者应自觉返工重测。 小组成员的工种轮换应做到使每人都能担当到每一项工种 测站数应为偶数。 要用步测使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在施测过程中,留意调整前后视距离,使前后视距累积差不致超
7、限。 各项检核合格,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方可收测。 (三)纵断面测量及绘图 步骤简要 1.高程掌握测量(基平测量) 路线水准点的布设。选一约300米长的路线,沿线路每10米左右在一侧布设水准点,用木桩标定或选在固定地物上用油漆标记。 施测。用DS3自动安平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进展来回观测或单程双仪器高法测量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每组测量一段),并求得各个水准点的高程。 精度要求。每组来回观测或单程双观测高差不符值 mm(式中L以km计)。 2.中桩高程测量(中平测量) 在路线和已知水准点四周安置水准仪,后视已知水准点(如BM1),读取后视读数至毫米并记录,计算仪器视线高程(仪器视
8、线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 分别在各中桩桩点处立尺,读取相应的标尺读数(称中视读数)至厘米,记录各中桩桩号和其相应的标尺读数,计算各中桩的高程(中桩高程=仪器视线高程-中视读数)。 当中桩距仪器较远或高差较大,无法连续测定其它中桩高程时,可在适当位置选定转点,如ZD1,用尺垫或固定点标志,在转点上立尺,读取前视读数,计算前视点即转点的高程(转点的高程=仪器视线高程-前视读数)。 将仪器移到下一站,重复上述步骤,后视转点ZD1,读取新的后视读数,计算新一站的仪器视线高程,测量其它中桩的高程。 依此方法连续施测,直至附合到另一个已知高程点(如BM2)上。 计算闭合差h,当 (式中L为相应测段
9、路线长度,以公里计)时,则成果合格,且不安排闭合差。 如此法完成整个路线中桩高程测量。 3.纵断面图的绘制 以中桩桩号为横坐标(比例为1:1000),中桩高程为纵坐标(比例为1:100),在坐标纸上绘制路线纵断面图。 留意事项: 1. 水准点要设置稳定、便于保存、便利施测的地方。 2. 施测前需抄写各中桩桩号,以免漏测。施测中立尺员要报告桩号,以便核对。 3. 转点设置必需牢靠,若有碰动、转变肯定要重测。 4. 个别中桩点因过低,无法读取中视读数时,可以将尺子抬高一段距离后读数,量取抬高的距离值,加到中视读数中,但此种状况不宜过多。 (四)场地抄平测量及绘图 对于一般的建筑场地,应在测设之前,
10、对起伏不平的自然地貌进展平坦,高处挖去,低处填平,使之成为肯定高程的平坦地面。平坦场地应考虑挖、填土方量根本平衡的原则,也就是挖高填低,就地取土,进展平坦。 平坦建筑场地可能有两种状况,一是场地有大比例尺地形图资料,可依据地形图资料进展平坦计算;另一种是场地没有大比例尺地形图。现介绍于下: 假如建筑场地没有大比例尺地形图,不能依据等高线确定建筑场地范围内各方格角点的高程,此时需进展面水准测量解决方格角点的高程,其方法如下。 1.在建筑场地的范围内,用经纬仪和皮尺在地面设置方格网。 如图1所示的一块建筑场地,靠近或穿过这块场地设置一条基线AB。在基结上丈量等长度的12、23、34、线段,其长度按
11、地形起伏状况及估算精度要求而定,一般为1050m。然后分别在1、2、3、点上安置经纬仪测设垂直方向线11、22、33、。在各条方向线上再按等长度丈量,得各方格的角点,并在地面作出标志(钉小木桩或撒白灰)和进展编号。各方格角点可实行行列编号法,每个方格角点有两个标号联合表示。图2所示为行列编号法,有六五行,分别以A、B、C、D、E、F表示六列列号,以1、2、3、4、5表示五行行号。对于最左上角的一格其四个角点点号为A1、A2、B1、B2表示。 图1 建筑场地 图2划分方格 2.进展面水准测量,求各方格角点高程 如图1和图2所示的这快建筑场地,各方格角点的高程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连测解决由于是求场地
12、面积内各方格角点高程,故称面水准测量。其方法是如场地四周有水准点(如图3有水准点BMC,高程为60.188m),可从水准点动身。如场地四周没有水准点,则可假定某方格角点为水准点,并给以假定高程值。按水准路线的形式组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图3由BMC点起始,经1、2、3、4、5站后,仍回到BMC点。在每站除读后视与前视转点读数外(图上每站的二条实线表示者),还应读各站欲连测的方格角点读数,为插前视读数(图上每站的虚线表示者)。转点读数应读至毫m,插前视读数读至cm。实地读数的状况如图 3各角点上注字。将全部读数即时记录在面水准测量记录手薄内,再推算转点和插前视点的高程。 图3 方格角点高程测量 3
13、.计算场地平坦后的设计高程 绘一张与图2全都的空白方格网,将面水准测量记录手薄中各点高程填注在各相应的方格角点左上方,如图4所示,计算场地平均高程,其公式为: 得场地平均高程,取为该建筑场地平坦后的设计高程。并按在图4上绘出该条等高线。该等高线为挖、填边界限。再计算各方格角点挖、填深度,各方格挖、填方量,总挖、填方量。 (五)闭合导线测量及绘图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1)相邻导线点应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导线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定处,便于保存点的标志和安置仪器; 3)导线点位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测图和放样; 4)导线各边长应大致相等,应接近于平均长度;
14、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匀称,以便掌握整个测区。 2.量边长 精度:K=1/20xx 3.测角 左角、右角 测回法40 4、联测 新布设的导线与四周已有的高级掌握点的联系测量。 1)由高级点传递坐标和方位角 2)假定坐标,由罗盘仪测出磁方位角。 五.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1、角度闭合差fB计算和调整 闭合导线内角和理论值:理=(n-2)180 实际测量值:实测 =I 角度闭合差f=B测-B理 fB容=30 当 时,角度闭合差fB调整: =-fB/n 不能整除时将余数分到导线中短边的相邻角,短边测角时由于仪器照准引起误差大。 调整后的角值: 2、导线边坐标方位角推算 坐标方位角推算前=后+左
15、-180 前=后-右+180 前0,加360;前360,减360 3、坐标增量计算(两个点坐标的差值) 4、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和调整 1计算 x理=0 y理=0 坐标增量闭合差 x实测=fx y实测=fy 导线全长闭合差fD2=fx2+fy2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fD/D1/20xx 2调整改正数Vxi=-fx/D * Di Vyi=-fy/D * Di 5、坐标计算 Xi=Xi-1+Xi-1,I Yi=Yi-1+Yi-1,i 三、完毕语 收获体会: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方对试验仪器的操作更加娴熟,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经纬仪,水准仪的使用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
16、,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动脑和绘图的力量,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力量。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气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阅历教训: 展点很重要,展点的好坏打算了测量的速度; 试验仪器的整平对试验数据的误差有很大的影响; 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差限肯定要重新测量; 绘制格网铅笔的粗细要依据规定,反复检查以减小误差,网格对地形图影响很大; 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试验的进度。 测量的实习报告 篇2 1 作业过程 1.1 GPS静态测量 GPS静态测量首先要选点并布设网型,点要选在开
17、阔、无遮挡物、无电磁波干扰、交通便利的地方,以保证对卫星的连续跟踪观测和卫星信号的质量,并且便于以后的观测作业和应用。GPS网的布设应尽量掩盖整个测区,不要过密或者过疏,GPS网三条边边长应相差不大,夹角应介于25度到135度之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GPS网设计应尽可能地提高效率、降低本钱。 接下来就是进展外业观测,实习中我们采纳同步观测相对定位的方法,三台接收机同步观测采集数据,观测时间为40分钟,按预先设定的GPS网依次推动。安置仪器是应留意将仪器安置在测量点上,高度适中,踏实脚架再对中整平,量取天线高时量测点位外表到天线护圈中心的高度。接收机正常工作后不能触动仪器,也不能在仪器旁使用对
18、讲机和手机,避开无线电干扰卫星信号。 外业观测完成后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展内业处理,实习过程中我们采纳HGO软件进展基线解算。 1.2 三等水准测量 三等水准测量我们沿GPS网点布设附合水准路线,测量时应留意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要量距使其相等,每站按标准读数并记录所需数据,随即进展各项计算,填写记录表进展各项检查,满意限差后才能搬站。依次设站,用一样的方法进展观测, 2直至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展平差计算。 1.3 RTK测量 RTK测量时应将基准站接收机架设在开阔并且相对较高的地方,架设好电台和天线后连接电缆并开机,启动基准站后用手部与其连接,在手部
19、中新建工程并配置坐标系,然后再回到主界面选择平滑,设置电文模式、差分模式和天线高。再将手部与移动站连接,回到主界面设置数据,与连接基准站的数据一样。设置完成后即可选择两个已知点进展基线解算,解算合格后就可以移动移动站进展测量。测量完成后可将数据导出进展内业处理。 1.4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需要预先预备调查范围的遥感影像,通过目视判读影像在图中选取分布匀称、遍布全区的特征点,利用RTK测量方法对选取的特征点进展测量,再依据测量的数据遥感影像的矫正,导出高辨别率图像。在南方CASS中翻开矫正后的图像,选取特征点对影像进展配准,完成影像配准后,选择主菜单中的土地利用/ 图斑/ 绘制图
20、斑,在图上,通过目视判别把同一类地物沿边界画出来,完成土地利用分类。然后带着导出的图像到实地考察,对不合理的地方进展标注,回来后又更改修正。 2 平差报告 2.1 点连式三维自由网平差报告 基线条数:33 平差点数:23 基线标准差置信度(松弛因子):10.00 Tau检验显著水平:1.00% 单位权中误差比:0.0359 x2检验值:1.1855 x2理论范围:15.8154 - 57.6484 x2检验结果:False 1.输入的基线及标准差 2.掌握点坐标 3.平差后的基线及标准差 8.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 基线名 中误差_DX(mm) 中误差_DY(mm) 中误差_DZ(mm) 中误
21、差(mm) 相对误差 GP221682.zsd-GP231681.zsd 2.65 5.60 2.94 6.86 1:25633 站点名 中误差_N(mm) 中误差_E(mm) 中误差_U(mm) 中误差(mm) GP13 3.40 3.59 8.57 9.89 2.2 边点混合式三维自由网平差报告 基线条数:51 平差点数:23 基线标准差置信度(松弛因子):10.00 Tau检验显著水平:1.00% 单位权中误差比:0.4846 x2检验值:42.1618 x2理论范围:56.7769 - 124.7177 x2检验结果:False 1.输入的基线及标准差 2.掌握点坐标 3.平差后的基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关 测量 实习 报告 模板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