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全新精品教案(共6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全新精品教案(共66页).doc(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5章 动物的运动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简要阐述动物的运动出发,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的几种运动方式,由此导入课,微生物也是可以运动的,故放在同一单元中,这可与植物在固定的生长环境相比较。此外,应该注意的是生物圈中许多动物的活动范围往往不局限于特定的环境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教材对此做了说明,避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绝对化。所有动物的运动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动物的行为。这是动物对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的反应,同时对来自身体内部的各种刺激产生反应。它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根据行为的发生和功能可细分,便于更好的理解纷繁多样的世界
2、形成的规律。动物的运动是动物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运动着的动物是在一个时时刻刻不断变化的生物圈中活动,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它是个消费者,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并且影响着环境。环境的恶化给动物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这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动物资源现状及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教材在本章具体内容的处理上,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1)本单元还重点学习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所以本单元对其他动物的其他结构和生理的内容做了较大的简化,可通过别的途径加以补充。(2)在“区分先天性和后天学习行为”一课中以研究蜗牛和行为为实例,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实质性区别,即动物行为的形成过程
3、是否需要后天的尝试与学习。然后再分析决定和影响动物行为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学生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及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打下基础。(3)本章内容较多,涉及解剖学、生态学、行为学、微生物学等学科内容,所以要把握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总之,教师应合理设计,把握重难点,因地制宜全选或部分选择安排活动,作好必要的工作。单元知识结构动物植物微生物 水中动物的方式:(游泳为主)动物的运动方式 陆中动物的方式:(行走、奔跑 和跳跃) 空中动物的方式:(飞行)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有利于个体生存、有利于种族的繁衍。 骨骼肌动物运动的形成: 骨 运动系统 骨连结(关系) 先天性行
4、为: 后天学习行为:动物的行为 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生 物 圈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教学目标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教学重点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思考、练习学情分析学生来自农村,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不少直接经验,本节只要稍加说明就可以了。教学过程1、“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教学时,先以学生获得的资料为
5、基础,依据教材上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必评价正确与否。当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作出具体的分类后,要及时地导入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一方面,通过列举典型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类比使学生认识到每种运动都需要一定的动力。最后,引导学生认识游泳是水中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并启发他们思考水对水中动物运动的影响。、举例说出哪些动物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多数学生认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如水、陆地、空中)有什么关系?相适应。水中生活的动物一般以游泳为主,陆地上动物以行走、爬行、奔跑、跳跃为主,动物在空中以飞行
6、运动为主。、说出动物与人造的运动机器(如飞机、汽车、轮船)的运动有什么异同?现代的各种交通工具,均需要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才能工作,若在崇山峻岭或沼泽中则无法工作。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其运动器官和体形都进化得适应某种恶劣环境,并有着惊人的运动速度。动物运动需要氧化分解有机物,利用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人造机器的运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源于燃料。、举例说明动物的运动有什么意义?可以主动改变自己身体的位置,有利于寻找和摄取食物,有利于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环境中,有利于有效躲避天敌的危害。2、“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先鼓励学生描述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然后就活动问题展
7、开讨论。无论是陆生动物的哪种运动方式,都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完成运动的器官、运动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相的适应。、蜗牛是怎样运动的?以足部肌肉伸长的部分固定在物体表面,足的其余部分伸展而前进。、为什么龟、鳖等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速度较慢?四肢不发达,不能完全将身体抬离地面。、当猫、狗、鹿、马等哺乳动物漫步行走时,四肢是如何变化的?当缓慢跑动时,四肢是如何变化的?当快速奔跑时,四肢变化又有什么特点?一条腿举起而离开地面时,它就不再承担体重,身体重心落在其余三条腿组成的三角形内。漫步行走时,前后肢交替前伸和后推;缓慢跑动时,这种交替加快;快速奔跑时,交替更为加快,甚至跨步时脚不着地而身体腾起。、想一想,青
8、蛙、袋鼠等善于跳跃的动物,它们的身体结构有哪些特点与这种运动方式相适应?青蛙的后腿较长,能跳到自身长度的12倍;袋鼠的后肢很发达,能够连续跳跃,最多能跳到自身长度的5倍远。3、“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以列举鸟类、昆虫和蝙蝠等实例为主,引导学生将有关的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尤其是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适应。板书设计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一、动物的运动方式1、水中运动的方式:游泳为主 (漂浮)2、陆地运动的方式:行走 爬行 奔跑 跳跃3、空中运动的方式:飞行为主 (滑翔)二、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三、动物运动的意义1、有利于个体生存 2、有利于种族繁
9、衍课堂作业 (讲评) P9思考与练习1、2、3题(1)(2)草履虫游泳 乌贼游泳 野鸭游泳、行走、飞行 游蛇游泳、爬行 青蛙游泳、跳跃 蝗虫爬行、跳跃、飞行(3)裁判员用眼观察,如果运动员的两腿出现腾空现象,就判其为犯规。随堂练习:1. 陆生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等。2. 蚯蚓的运动方式是爬行,猫头鹰的运动方式是飞行。3. 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教学反思通过安排学生收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资料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并通过对现有资料的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勇于参与班级活动,积极合作。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教学目标1、观察
10、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基本结构;2、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3、说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4、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教学重点1、长骨结构与功能的适应;2、骨的成分和特性;3、躯体运动的形成。教学难点1、骨的结构和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2、躯体运动的形成。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方法探索、讨论、阅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生来自农村,对生物的感性认识多,特别是对家禽家畜,更是不陌生。第一课时以活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为主,则由学生自带动物的长骨,通过课堂实验,一起动手来认识骨的结构;再以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为主,认识骨的成分。
11、因此,组织好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是骨教学的基本保证。此外,应教会学生运动骨折后的急救,特别是要保护骨膜。要重视联系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运动保健知识。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 1、 长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重要功能是什么?三部分。骨膜骨的形成和骨折后的愈合;骨质,骨密质抗压和抗扭曲力强,骨松质坚固性;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当身体大量失血或贫血时,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2、 为什么说长骨既坚固又轻便?长骨的骨干主要由骨密质构成,形成管状结构,轻而结实,弹性强。 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1、骨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无机物,主要是钙盐等,使骨具有一定的
12、硬度。2、在稀盐酸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物质有什么特性?有机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使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3、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展示实验处理材料。4、怎样检验实验结论是否正确?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物能够溶解于盐酸。第二课时关节结合关节的剖面模式图和演示材料的观察,学生容易辨认关节的结构,活动“体验关节转动方向”有助于学生领会关节结构的牢固性和灵活性。骨骼借助于有关的图解和模型,帮助学生识别部分骨的名称。骨骼肌借助于有关的图解和模型,力争让学生观察到各部分的形态和部位,理解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利用有关挂图引导学生识别人体骨骼肌的三大肌群。第三课时教学时动员学生表演:右
13、臂裸露而自然下垂;手中抓握石块;开始缓慢屈肘时,手掌将石块托起,直至屈肘90度。同学注意观察和记录完成每一步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收缩变化,进而引导屈肘运动的原理,再将物理杠杆的工作原理与屈肘运动原理加以比较。板书设计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一、骨1、活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2、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二、骨连结关节活动“体验人体关节的运动方向”三、骨骼1、中轴骨2、四肢骨四、骨骼肌五、躯体运动的形成课堂作业 (讲评)P20思考与练习1、2、3题(1) (2)骨干由骨密质构成,管状结构轻而结实,弹性强 (3)骨组织中的有机物较多,弹性大而硬度小,更容易变形。随堂练习:1.动物的运动系
14、统是由骨、骨连结、骨骼肌三部分组成。2.判断a) 骨组织的营养物质供应主要依靠骨膜中的血管。( )b) 成人的骨中, 有机物大约占2/3,无机物大约占1/3。( )c) 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是骨骼肌。( )d) 老年人的骨中缺钙,所以无机物含量降低。( ) 3.思考题:长骨在结构上有哪些与它的功能相适应?教学反思本节活动较多,学生的自我体验得到满足,对自己身体有一定的认识。第十六章 动物的行为单元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共分为三节: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动物行为和主要类型、动物行为的研究。第一节教材以科学家对涡虫行为的研究作为实例,阐明动物的行为按其发生过程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
15、行为也称本能行为,是动物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第二节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不同,分别介绍了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以及社群行为,动物和大多数行为对它们的生存和生殖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三节通过介绍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说明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动物行为和分类动物行为的研究1.先天性行为2.后天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1.取食行为2.领域行为3.攻击行为4.防御行为5.繁殖行为6.节律行为7.社群行为1.科学家研究的案例2.探究蚂蚁的行为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辨别大多数动物的行为,认识动物行为的重要性,还要学会对自己周
16、围动物的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单元知识结构:动 物 的 行 为第1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目标1、阐述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的意义;2、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知识结构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行为的分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学难点分析涡虫研究的资料,概括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图片演示:多媒体播放不同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录像:雄鹰盘旋之中突然俯冲捕食野兔,两只雄性角斗,小鸟筑巢等精彩画面。、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动物行为研究示例:涡虫的行为实验中,作出的假设是什么?实验中
17、实验者的控制因素是什么?你能预测实验的结果吗?点拨:实验者作出的假设是涡虫喜欢生活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实验的控制因素是光照。2、活动:对研究涡虫的行为实验进行讨论。讨论:实验中,涡虫的行为中对强光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步骤1中反应是舒展身体。步骤4中反应是收缩身体,是后天学习来的行为。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点拨: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是和其他行为一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经验等建立起来的一些行为。议一议:举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并说说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什么作用?点拨:动物
18、的行为有利于它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灵活运用,巩固提高资料分析:年幼的黑猩猩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自己的妈妈,学习生存的本领,利用一块地衣从石缝中汲取水液,还能学会利用一根沾水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大山雀偷饮牛奶。成年黑猩猩会从树上摘下宽大的树叶当伞用。可以拿到高处的食品。试分析并与同学交流一下:年幼的黑猩猩、成年黑猩猩、大山雀的学习能力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在学习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时,通过分析知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生活中通过各种经验而具备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同时需要思考的是,动
19、物的后天学习行为建立的过程,以及动物的某些学习行为会消失吗?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板书设计:第一节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一、 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二、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特征先天性行为: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是本能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行为,是在变化的环境中学习来的,是为了适应环境的行为。随堂练习:1. 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2. 下列的动物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A蜘蛛织网 B.猴子骑车 C.夜莺歌唱 D.老鼠打洞 E.蜜蜂采蜜 F鹦鹉学舌教学反思:本节要注重学生对于科学家研究
20、涡虫行为的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并学会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准确的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肯定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努力创新。第2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动物的多种行为;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知识结构取食行为(举例、意义)领域行为(举例、意义)攻击行为(举例、意义)防御行为(举例、意义)繁殖行为(举例、意义)节律行为(举例、意义)社群行为(举例、意义)教学重点各种上行为类型的意义。教学难点分析动物行为与其生存和生殖的关系。课时安排:2个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
21、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雄鹰盘旋之中突然俯冲捕食野兔,两只雄性角斗,小鸟筑巢等精彩画面。雌狮追捕斑马,两只公鸡争斗、乌贼喷墨汁等动物行为。不论是动物的本能行为,还是学习行为都是动物适应环境的基本方式。本节我们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去研究和学习动物的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自身而言有什么意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取食行为多媒体播放:蛇的取食、水螅的取食、鹰的取食、狮子的捕食等多种动物的取食行为。议一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如何取食的?描述一下取食的过程。哪些动物有贮藏食物的习惯?动物的取食行为与动物生存有什么关系。点拨
22、:动物的不同捕食方式和各种捕食行为得动物获得食物,并且贮食行为有利于动物度过食物稀少时期,有利于动物的生存。2、领域行为:讨论:观看课本插图狗的习惯,联系实际生活说说,狗的这种行为表示什么?点拨:狗撒尿做标记是在保卫自己的领地。议一议:你还知道动物哪些行为是它占领和保卫领域的行为?点拨:动物发出声音、散发气味、排放排泄废弃物等方式占领领地。讨论:动物的领域行为有什么意义?点拨:动物占有一定的领域后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它的资源,如食物、配偶等,给动物的繁殖和抚育下一代提供一个安全的区域,避免与同类的其他成员竞争。3、攻击行为多媒体播放几种动物攻击行为。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同种的动物之间的争斗现象?什
23、么是动物的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有什么特点?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点拨: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称为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特点是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攻击行为在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4、防御行为:议一议:老鹰追捕野兔,野兔迅速逃跑,对老鹰而言这是它的攻击行为吗?野兔迅速逃跑又是什么行为呢?占拨:老鹰追捕野兔,不是攻击行为,而是老鹰的取食行为。对野兔而言迅速逃跑是它的防御行为。讨论:什么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你知道哪些动物的防御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点拨: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就是动物的防御行为。动物的防御行为利于动物躲避敌害,对动物的
24、生存有重要意义。应用联想,巩固提高例1老鼠将食物送回洞穴中贮藏起来,这是老鼠的什么行为?对老鼠的生存有什么意义?例2在一群狮子静下来享受食物前,每只狮子通过猛咬、抓、和咆哮的方式决定是谁优先享用食物,狮子的这一系列表现是什么行为?例3雄性犀牛总是不断在他活动的周围排出一些粪便,这是它的什么行为?对它的生存有什么意义?例4枯叶蝶形如枯黄的树叶,食虫鸟难在枯叶中发现它,从而避免了枯叶蝶被食虫鸟吃了,有拟态行为的动物行为称为什么行为?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在学习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中,知道无论是什么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开放探究。第2课
25、时 动物的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如鸟的筑巢、求偶、孵卵等行为,鳄鱼的产卵、哺乳动物的哺乳等行为。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繁殖行为想想议议:观察书中插图,动物和繁殖行为有哪些方面的表现?你知道哪些动物的繁殖行为?点拨: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育以及对后代的哺育等。2、节律行为:蝙蝠、老鼠、蟑螂等夜间出没动物的活动,鸟、狗、兔等到白天活动的动物,招潮蟹等海边活动的动物行为。讨论:随着地球、日、月的运转,动物表现出的周期性和有节律和行为是什么行为类型?这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点拨:随着地球、日、月的运转,
26、动物表现出的周期性和有节律和行为是节律行为。这种行为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的环境,利于动物的生存。3、社群行为说一说:哪些同学可以说出蜜蜂的一些特点?点拨:蜜蜂是群体生活的,有工蜂、雄蜂、蜂王。三种成员。工蜂数量最多,雄蜂较少。蜂王只有一只。他们各自的职责不同。讨论:蚂蚁的群体和蜜蜂的群体相似,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对他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点拨:蚂蚁的群体和蜜蜂的群体成员一样,有明显的分工,共同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存,有利于种族的延续。想想议议:你还知道哪些群体生活的动物的一些特征?迁移:狼王、狮王、猴王等。灵活运用,巩固提高例1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说的是什么
27、行为?例2青蛙等动物在温暖的季节活动,冬天则冬眠,这种行为属于哪种动物行为?它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例3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什么特点?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我们学习了动物和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时,知道各种行为的特点,以及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开放探究。板书设计: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一、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群行为二、 取食行为:草履虫靠摆动纤毛取食;草原上动物靠视觉和听觉发现食物;黑猩猩用草棍钩白蚁;松鼠贮存食物领域行为:狗一路走一路排尿,狐狸散发难闻的气味攻击行为:盘羊为争雌性盘羊斗争防御
28、行为:乌贼遇害喷墨;昆虫的保护色、警戒色繁殖行为:三刺鱼产卵;火烈鸟育雏节律行为:鸟类换羽毛;动物迁徙社群行为:蜜蜂、蚂蚁成窝生活,非洲草原上的狮群随堂练习:1. 动物行为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2. 将下列动物行为与行为类型进行连线。秋天大雁南飞 防御行为啄木鸟给树“治病” 领域行为蜂王产卵 取食行为青蛙捕捉害虫 节律行为雄盘羊打架 社群行为黄鼬放臭屁 繁殖行为一只老虎占领一座山 攻击行为教学反思:本节要学习动物的七种行为类型,如果都用一种模式去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和疲倦,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第一课时由老师讲解,重点介绍动物这些
29、行为的特点和如何确认区分这些动物行为的方法,在第二课时学习动物另外三种行为时,布置任务,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然后在课堂上讲解,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讨论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既给了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又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自觉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讲解,对动物的行为的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提前准备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知识结构科学家的案例, 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教学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雄性三刺鱼在繁
30、殖期间的相互攻击等行为。议一议: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有哪些行为表现?科学家是怎么知道三刺鱼的这些行为的?可能采用哪些方法?点拨: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例如:观察、实验等方法。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读读想想阅读课文“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点拨: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观察的方法获得的。读读想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点拨: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2、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阅读:
31、读“细腰蜂运送食物哺育幼虫的行为研究”和“雄性三刺鱼生殖行为的研究”资料。讨论比较: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和联系共同学习,填写下列表格类别主要目标方法程序材料处理联系观察法描述行为表现直接观察不施加影响实验法以观察法为基础实验法说明行为发生实验观察施加影响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雄狮鬃毛综黑色和黄褐色的研究。制作一只仿真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很快就吸引了几只雌性狮到身旁来。这种研究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例2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就是利用动物行为来获得结果。这种探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最好是:查阅资料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在学习了研究动
32、物行为的方法时,知道了多名科学家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例,并认训到观察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方法。二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板书设计:第三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一、 科学家的研究案例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主要应用观察法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二、 学生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教学反思: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帮助学生认识、掌握两种方法的基本要点,向学生灌输科学研究的态度,为提供科学研究的氛围。课堂上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十七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单元教材分析:我国的动物资源1
33、.动物是人类的朋友2.我国动物的种类3.我国的珍稀动物4.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动物多样性保护1.物种多样性2.遗传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1.就地保护2.易地保护3.法制教育和管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2.动物是食物链结构的成分3.动物对环境的影响1.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2.动物对植物生活的不良影响 本章的内容包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我国的动物资源和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三部分。通过本章的教学及各项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在生物圈中起重要作用;动物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人类的朋友;我国动物资源非常丰富,但同样
34、面临着严重威胁,保护动物多样性刻不容缓。同时,在认识动物在生物圈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了解动物保护政策和措施。单元知识结构:生 物 圈 中 的 动 物第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目标1、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通过“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认识动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3、通过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培养实验探究能力。教学重点 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3、动物对植物生活产生的积极作用。教学难点 1、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2、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方法 活动、讨论、讲授教
35、学过程联系学生已知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生产者,促使他们思考动物是生物圈中的作用如何,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然后,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对主题进行研究。首先设问:动物怎样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从动物获得营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进一步设问:动物都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吗?从动物的食性上,引导学生区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在学生进行“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逐渐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认识到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设计的问题有:最长的食物链是哪一条?如果没有某一种动物,食物网会如何?人类的食物结
36、构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学习动物对环境的影响的内容,同样地,“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实验前,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除捕食和被食关系外,动物与植物之间还有什么关系?”本实验受条件限制,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在课堂上交流实验结果和结论。板书设计第1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二、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三、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1、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 2、动物对植物生活的不良影响随堂练习:1.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生产者,动物是生物圈中消费者,微生物是生物圈中分解者。2. 根据动物食性的不同,可以将动物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
37、杂食动物。3. 解释名词:食物链:食物网:教学反思 本节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研讨,在研讨的引入、持续过程中,辅以探究、讲授等方法,特别是展示学生的探究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第二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教学目标:1. 解释动物多样性的含义。2. 说出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措施。3. 体验对动物尊重的认识,树立动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1. 解释动物多样性的含义。2. 说出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措施.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方法:探索、讨论。教学过程:一、活动: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讨论动物在人生活中的作用提供食物 提供药材 预报地震 供人观赏 动物与仿生 伴侣动物宠物 美化衣着的原料 实验动物为人类
38、的健康而献身,动物在现代生物学中的贡献。 引出:从进化的历史看,各类动物都比人类出现得早人类是动物进化的最高级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动物就不可能有人类。同时,由古代类人猿进化成人类以后,人类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动物有关,离开了动物,人类就无法很好地生存。二、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我国的动物资源状况如何?2.我国有哪些特产的珍稀动物?三.简介我国几种典型的珍稀动物(图片出示)1. 中国国宝大熊猫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四川、陕西的少数地区,目前仅有 1000 只左右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大熊猫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2.
39、 食盐兽扭角羚扭角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不足 1 万头。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西藏、陕西等地。雌雄均具角,成年期角形呈扭曲状,因此得名。雌牛在孕期有个特点,爱到有盐碱的岩洞舔食天然盐碱,所以也叫它“食盐兽”。3. 鸟中斗士褐马鸡褐马鸡为我国特产珍稀鸟类,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山西省省鸟。目前约有 2000 只。褐马鸡性情粗暴、健勇善斗,有“鸟中斗士”之美誉。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脉和河北部山地。4. 长江特产扬子鳄扬子鳄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爬行动物,有 7 千万年的历史,生活在我国长江下游一些地区,目前已不到 500 条。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进化,都有重要意义。
40、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四其他图片(金丝猴 白鳍豚 朱鹮 中华鲟 丹顶鹤 黑颈鹤 白唇鹿 大鲵)思考:1. 为什么称它们为珍稀动物? 2. 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们数量越来越稀少呢? 五小结:动物资源种类繁多,但有许多濒临灭绝请同学们写出一句宣传保护动物多样性的语句。板书设计:第二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一、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二、 我国的动物资源非常丰富三、 我国的珍稀动物:大熊猫、扭角羚、扬子鳄、褐马鸡、金丝猴等。四、 我国的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随堂练习:1. 下列动物哪些不属于我国重点保护动物( )A.小天鹅 B.鸽子 C.朱鹮 D.鸳鸯2.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主要生活在下列哪个自然
41、保护区( )A.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B.武夷山自然保护区C.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D.卧龙自然保护区第三节“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教学目标:1.能说出动物多样性的含义2.能了解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措施.3.树立起动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 1.动物多样性的含义2.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教学难点:1.动物的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2.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教学方法:以讨论法为主,辅之以自学法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复习上节内容,并提问:既然我国的动物已面临严重的威胁,那么现在有没有相应的措施保护动物资源呢?有怎样去保护呢? 用问题导入新课,认识本
42、节的学习目标.二、新课学习1.保护我国动物资源就需要从动物多样性入手,那什么是动物的多样性呢?我们怎样去理解动物的多样性?(1)动物多样性包括几个要素?(2)为什么动物的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3)如何理解这几个要素的保护与动物资源保护的关系?2.进一步提出思考题:要保护动物资源,就是要保护动物的多样性,你们知道目前我国有哪些保护动物多样性的可行性措施吗?3.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有什么区别和联系?4.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分别适用哪些动物?5.总结:(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6.提问:保护动物资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保护区,那你们知道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有哪些?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有:四川卧龙自然保护
43、区、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等。7展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录像和图片,介绍它们的概况,以实例说明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的差异。8提问:在保护动物资源中除了建立保护区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措施加强动物保护呢?9我国在保护动物资源方面的法律有哪些呢?10归纳几种相关的法律,做简单的介绍。最后归纳我国法制教育和管理的意义。11总结:知识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动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法制教育和管理。解决学生疑问:自我总结,提出疑问,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板书设计:第三节 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动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平衡多样生动物的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法制教育和管理随堂练习:1. 动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 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教学反思:学生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动物资源概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认识本节问题上有很好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加上一些课外的资料,多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本节是多以问题的形式引导,更是要加强学生的思考、讨论能力的培养。在介绍动物多样性的保护上多展示一些感官性的资料便于学生的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