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必考点解析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必考点解析试题(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必考点解析试题(含答案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必考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 分 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 择 题30分)一、单 选 题(10小题,每小题3 分,共计30分)1、下列都能导电的一组物质是A.铝、蒸播水B.酒精、稀盐酸C.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D.氢氧化钙溶液、
2、蔗糖2、下列有关酸碱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指示剂遇酸性或碱性溶液会变色B.人的胃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盐酸,可帮助消化食物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水沿器壁缓缓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0H,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性质3、已知反应:X+CuO-Cu+Y(反应条件已省略),X、Y 均为纯净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Y 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参加反应的X 的质量小于YC.常温下,X、Y一定是气体D.若X是单质,则Y一定是氧化物4、小颖同学按如图所示进行了实验探究,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洁净大烧杯色酎液因酚乃浓氨类酚酎无色无色无色红色/I羌色起始时 一段时间后A
3、.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浓氨水和酚酬都具有挥发性C.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D.小烧杯B起参照对比作用5、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含碳元素的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会生成CO2,那么燃烧能生成CO?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6、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紫色石蕊试液B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加水溶解、过滤、蒸发C验证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镁、铜
4、、硝酸银溶液D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加入过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A.AB.BC.CD.D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B.5 0 1而1一3 0三一 量筒读数木条复 懒验满氧气8、下列物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A.铜 B.氧化铜 C.碳酸钙 D.碳酸钠9、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1 0、下列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苹果 B.菠菜 C.牛奶 D.鸡蛋清食物苹果菠菜牛奶鸡蛋清pH2.9-3.35.1-5.76.3-6.67.6-8.0第n 卷(非 选 择 题 7。分)二、填 空 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 0 分)1、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5、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 变化如图。pH氧钠液氢化溶氧钠液氢化溶酸盐稀酸盐稀0用滴管加入溶液的量甲乙(1)根据pH 变化图像判断,该反应的实验过程是按照(填“甲”或“乙”)图进行,实验室测定溶液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2)盐 酸 和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实验现象为。(3)向C点所对应的溶液中加入一种药品,便能确定溶质组成。这种药品可能是(填字母)。A.C u O B.C u C.紫色石蕊溶液2、氢氧化镇是某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的一种材料。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1)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氢 氧 化 镇 的 化 学 式 为,从组成上看,它属于(选
6、填“氧化物”、“酸”、“碱”、“盐”)。3、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1)下 列 成 语 的 原 意 与 燃 烧 不 相 关 的 是 (填字母序号)。A.卧薪尝胆 B.釜底抽薪 C.火上浇油 D.煽风点火(2)古 籍 天工开物就 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烧石成灰”是指在高温条件下将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烧石成灰”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主要方式是将 能转化为 能。石”转化为“灰”的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灰”遇水成浆,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3)室内起火时,如果急于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原因是。4、碱的通性(1)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
7、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2)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 紫 色 石 蕊 试 液 变,使 无 色 酚 酸 试 液 变。(3)非金属氧化物+碱 f 盐+水;如:o(4)酸+碱 f 盐+水;如:。(5)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如:o5、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石蕊溶液酚酰溶液稀盐酸溶液变_ 色溶液色稀硫酸溶液变一色溶液色稀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_ _ _ _ _ _ _色溶液变_ _ _ _ _ _ _色氢氧化钙溶液溶液变_ _ _ _ _ _ _色溶液变_ _ _ _ _ _ _色三、计 算 题(5小题,每小题5 分,共计2 5 分)1、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
8、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 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 4.6%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平衡后,向左盘烧杯中投入一定量的碳酸钠固体,恰好完全反应;向右盘烧杯中投入6.4 g金属镁的样品(样品有杂质且杂质不含镁元素,不与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天平再次平衡,则该金属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3 的取值范围为 o2、现有73 g 溶质质量分数为1 0%的稀盐酸和1 2 7g 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为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赤铁矿样品粉碎,取赤铁矿样品2 5 g 于烧杯中,加入2 0 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1 3.7%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
9、应。(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发生反应)(1)稀盐酸溶液溶质的质量为 g o(2)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4、实验室预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质量分数。现 取 1 0 克稀硫酸样品,将 5%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边加边搅拌,同时测定p H 值,其记录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2)求该稀硫酸总溶质的质量分数。5、某工厂现有废硫酸9.8 t (H z SO,的质量分数为1 0%),试计算:(1)该 9.8 t 废硫酸中H?S0,的质量为 t;(2)可以用该厂的废硫酸去中和处理另一工厂的废碱液(主要成分为Na OH),请写出中和过程中发生
10、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0(3)如果用该9.8 t 废硫酸可以恰好中和废碱液203求废碱液中Na OH 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 分,共计2 5 分)1、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小刚和小强同学到实验室去做探究实验时,他们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他们认为此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了,接着他们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程度如何?(查阅资料)(1)2 0 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OHNO;C 1SO:c o:Na 1溶溶溶溶溶C a2+溶溶溶微不(2)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献溶液变色(猜想与
11、假设)小刚猜想:氢氧化钠可能部分变质,固体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小强猜想:。(实验探究)小刚和小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证明了他们各自的猜想。探究过程如下: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得 出 结 论)小 刚 的 猜 想 正 确。步骤一取样品,加水配制成溶液,并向其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有_ _ _ _ _ _生成氢氧化钠已变质。写出加入氯化钙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_ _ _ _步骤二取上述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酣溶液酚醐溶液变为(3)_色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表达与交流)(1)把 表 格 中 三 处 横 线 处 填 写 完 整 、o(2)用化学方
12、程式表示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_ _ _ _ _ _。(3)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_ _ _ _ _ _o(4)欲 除 去 部 分 变 质 的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的 碳 酸 钠 可 以 使 用 氢 氧 化 电 贝 溶 液 其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拓 展 延 伸)为 进 一 步 确 定 该 湖 盐 样 品 中N a 2 c的质量分数,小伟同学再取该湖盐样品2 0.0 0 g,做了如图所示的补充实验。A B C D E(5)反 应 结 束 之 后 通 入 空 气 的 目 的 是;(6)A装置的作用是中的氢氧化钠作用是_
13、_ _ _ _ _,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吗?(7)装 置E的作用是;(填是或否)。(8)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 重 0.8 8 g,则湖盐样品中N a 2 c O s的质量分数为_ _ _ _ _%。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实验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同学实验操作1现象结论甲i .取少量稀N a O H 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献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至溶液的颜色恰好变为无色。i i .往上述无
14、色溶液中再滴入1滴稀N a O H 溶液,观察现象。步 骤 i i 中观察到_ O步 骤 i 中“边滴边振 荡”的目的是_ O乙j氢氧化虹固体1一稀盐酸J江墨水U型玻璃管中_ _ _ _ _ _ _ 边的红墨水液面下降(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忽略不计)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丙用_ _ _ _ _ _ _ _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 H,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再测定溶液的p H最后溶液的p H _(填“N 7”、“W7”、“不变”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评价反思)你认为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同学是,理由是3、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同学们将洁净的铁钉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并将烧杯放于天
15、平左盘,调节天平使之平衡。观察到铁钉表面变为红色,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反应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细心的同学发现,铁钉表面同时有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此现象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探 究 1、产生的气泡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会使品红溶液褪色。(提出猜想)A 同学:氧 气 B 同学:二氧 化 硫 C 同学:二氧 化 碳 D 同学:氢气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C 同学的猜想是不合理的,理由是。(进行实验)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实验(1)反应一段时间后,A 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 处,观察到,则她的猜想错误。(2)B 同学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16、,观察到,则她的猜想也错误。(3)D 同学将图I 中的a 端导管与图H 中的_ _ _ _ _ _ 端导管相连。反应一段时间后,点燃从图H 另一端导管出来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得出结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为氢气。探究2: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什么会产生氢气?(查阅资料)有些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反应,使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猜想与假设)硫酸铜溶液可能显_ _ _ _ _ _ 性。(实验)请 设 计 实 验 验 证 猜 想 正 确(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反思与评价)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4、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探究
17、“分子的性质”。浓氨类(知识回忆)按图I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丙的作用是(发现问题)虽然图I实验现象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氨水的用量大、实验时易闻到刺鼻的气味等。(实验改进)在老师指导下,该同学改用图n装置进行实验。在塑料瓶内用细线固定几朵小纸花(用滤纸折叠,均匀喷有酚酣溶液),用注射器沿瓶壁注入几滴浓氨水,观察到,该现象主要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o(实验拓展)取两个相同的塑料瓶,用两个注射器分别同时注入相同滴数的氨水后,再将其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如图山),发现,说明温度对分子的运动速率产生了影响。(实验结论)图m实验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实验反思)对
18、比图I实验,图n实验的优点是(写一条即可)。5、学习了常见的酸、碱后,同学们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整理归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活动。(验证实验)序号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内容酚酎溶液0也 卬。取0-溶液U C u S O4溶液口n_ N a O H溶液1 稀盐酸口N _ C a(O H)2溶液CO1=iN a O H -溶 液 Z实验现象溶液变红色产生蓝色沉淀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分析与结论C a(0 H)2 能与指示剂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实验三、实验四无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于是继续进行探究。
19、(探究实验)I .取少量实验三中的剩余溶液,滴加,溶液仍为无色,证明稀盐酸和C a(O H)z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依据是溶液中 完全反应了。I I 取少量实验四中的剩余溶液,滴加 溶 液(填盐类物质),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证明C O 2 和 N a O H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拓展延伸)同学们针对实验四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将充满c o?的两支相同的试管分别倒扣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根据试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确定二者之间发生了反应。图中空白处应填的内容是 O5 0 mL N a O H 溶液C5气体(总结提升)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 或 的方法证明反应发生。-参
20、考答案-一、单选题1、C【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导电的原理。【详解】A、铝为金属,有能够移动的电子,具有导电性,但蒸储水中只有水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不符合题意;B、稀盐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能够导电,但酒精中含有的是乙醇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不符合题意;C、稀硫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够导电,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够导电,符合题意;D、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够导电,蔗糖中含有的是蔗糖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物质能够导电的原因有两种:(1)金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第十 单元 必考 解析 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