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全册.pdf
《二年级数学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教案全册.pdf(1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 学 教 案二年级班教师 政治思想教育计划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本学期我将担任二年级(1)班的数学课。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他们如何做人。结合本地区当前的维稳形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懂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首先要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大力向学生宣传十八大会议精神,讲述惠民政策。教育学生不信谣,不传谣,不参加集会、围观、打架、防火等非法活动。不拿陌生人给的钱物,光盘,宣传品等物品,不与陌生人交谈。坚决反对自焚,珍爱生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自觉遵守法
2、律法规,学校纪律,要求学生听从老师教导,认真学习,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乐于帮人,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课程进度表二年级(1)班科 目:数学教 师:熊淑芳周次起止日期计 划 进 度实际进度备注18.2 1 8.2 5开学报到完成28.2 8 9.1长度单位两位数加两位数完成39.4 9.8两位数减两位数完成49.1 1 9.1 5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完成59.1 8 9.2 2整理复习 角的初步认识完成69.2 5 9.2 9乘法的初步认识5的乘法口诀完成71 0.2 1 0.6国庆放假完成81 0.9 1 0.1 32、3、4、5 乘法口诀完成91 0.1 6 1 0.2
3、06的乘法口诀及整理复习完成1 01 0.2 3 1 0.2 7期中复习1 11 0.3 0 1 1.3期中考试1 21 1.6 1 1.1 0观察物体 7、8的乘法口诀1 31 1.1 3 1 1.1 79的乘法口诀 量一量比一比1 41 1.2 0 1 1.2 4认识时间1 51 1.2 7 1 2.1认识时间1 61 2.4 1 2.8数学广角1 71 2.1 1 1 2.1 5整理复习总复习1 81 2.1 8 1 2.2 2全面复习1 91 2.2 5 1 2.2 9期末复习2 01.2 1.5期末考试2 11.8-1.1 4总 结 放 假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
4、容:1 0 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 内 乘 法(一),表内乘 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教学目标知识点:1 .掌 握1 0 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 0 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 道1米=1 0 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
5、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
6、问题的意识。8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力点:1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的意识和能力。4 .让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5 .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6 .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7 .初步培养判断、推理能力。8 .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品质。9 .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1 .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
7、题的能力。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难点:1 0 0 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3 4 人,经过一年级的努力,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能认真按时完成,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 0 0 以内的加减,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另外,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差,比较懒惰不求上进,
8、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势必会影响整体水平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学困生是本学期重点。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教学措施1 .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2 .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3
9、.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4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消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5 .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6 .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7 .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8 .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
10、的精神。9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1 0 .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有耐心、有信心,不歧视学困生,对优生不偏向,不迁就,一视同仁,并在学生中树立 优帮差”,学习小组共同进步的学习风气。1 1 .做好家访工作,有针对性的采取重点家访,争取取得一定的成效。1 2 .与各任课教师紧密配合,统一要求,交换意见,共同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 3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时安排(-)长度单位(4 课时左右)(二)1 0
11、 0 以内的加、减 法(二)(1 3 课时左右)1 .两位数加两位数.3 课时左右2 .两位数减两位数.5 课时左右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 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 课时左右我长高了.1 课时左右(三)角的初步认识(2 课时左右)(四)表内乘法(一)(1 3 课时左右)1.乘法的初步认识.3 课时左右2.2 6的乘法口诀5 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2.3、4 的乘法口诀.4 课时左右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复习和整理.1 课时左右(五)观察物体(4 课时左右)(六)表内乘法(二)(1 3 课时左右)7 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9的乘法口诀.4 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
12、课时左右看 一 看 摆 一 摆.1 课时左右(七)认识时间(6课时左右)(A)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九)总复习(4 课时左右)单元名称:长度单位单元内容:教科书2 7认识平面图形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 道1米=1 0 0厘米。方法与过程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情感态度与
13、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单元重难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 道1米=1 00厘米。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3.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单元课时数:约4课时课题:长度单位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课时共4课 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 1、2,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测量、比较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教具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教 学 过 程旁 注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L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
15、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 .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
16、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做 一 做 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
17、成,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课题:长度单位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
18、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四、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五、布置作业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课题认 识 厘 米 用 厘 米 量课时共4课 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 本P 3,例2,练习一 1、2、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方法与过程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掌握用尺子测
19、量的方法。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讲解法教具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谈话引入L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
20、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3.教师明确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5 .巩 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L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 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
21、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课题:长度单位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L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 .4 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 厘米、5 厘米、7 厘米、10 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 .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 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2、四、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画一条5 厘米长的线段。教 学 过 程课题认识线段课时共4 课时(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5 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旁 注一、创设情
23、境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探究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1)(2)(3)(4)(5)2.线段可以度量吗?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
24、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3.画线段。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三、拓展运用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课题:长度单位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四、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实践活动:估一估,看看那条线段长,再量一量。课题练习课课时共4 课时(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7 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进一
25、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2 .知道1 厘米、1 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真细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教学难点估测物体的长度。教学方法讲解练习教具准备实物、尺子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创设情境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单元小结:二、自主探究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