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df
《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化学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df(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绪 论1 .解释下列名词:(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
2、,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2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gnLl分 别 为 0.3 6,0.3 8,0.3 5,0.3 7,0.3 9。(1)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2)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3 8 g-m L l 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0.3 6 +0.3 8 +0.3 5 +0.3 7 +0.3 9 x=-=0.3 7 /g m L-1标
3、准偏差I E卜 0.3 6-0.3 7)2 +(0.3 8-0.3 7)2 +(0.3 5-0.3 7)2 +(0.3 7-0.3 7)2 +(0.3 9-0.3 7)2寸5 1=O.O 1 5 8/z g m r 相对标准偏差 s,=2 x l 0 0%=dxl00%=4.2 7%x 0.3 707 ri Q Q(2)相对误差 1 x 1 0 0%=-1 0 0%=-2.6 3%o 0.3 83.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玲(单位m g-L-1)分别为0.5,1.0,2.0,3.0,4.0,5.0 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力分别为0.1 4 0
4、,0.1 6 0,0.2 8 0,0.3 8 0,0.4 1 0,0.5 4 0 试写出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相关系数。勒-(0.5 +1.0 +2.0 +3.0 +4.0 +5.0)/n -U 解:x-pB-2.5 8/n g -L6-y =-A =-(-0-.-1 4-0-+-0-.-1-6-0-+-0-.-2-8-0-+-0-.-3-8-0-+-0-.-4-1-0-+-0.-5-4-0-)=0n.o3 1i8o,6已知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其中/_Z(x,-x)(y,.-y)=旦-x)2i=丑(4厂 2.5 8)(4-0.3 1 8)_ _1_之(42.5 8)2i=l=
5、0.0 8 8a=y-bx=0.092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 =0.0 9 2 +0.0 8 8 x。(x,-x)(y-y)代入数据可求得相关系数r=3-诃=0.9 9 1 1或卜|=0.9 9 1 1。S(x,.-x)2(y,.-y)2_/=1/=14.下面是确定某方法测定铁的检出限的一组数据:空白信号(相对单位)为5.6,5.8,6.2,5.2,5.3,5.6,5.7,5.6,5,9,5.6,5.7;l O n g m L“铁标准溶液信号(相对单位)为 1 0.6,1 0.8,1 0.6。试计算此方法测定铁的检出限。.5.6 +5.8 +6.2+5.2 +5.3+5.6 +5.7 +5.6
6、 +5.9+5.6 +5.7解:Xb=-=5.6 51 1i=l0.2 7n-1工(Xbj-XbfSb=xL=Xb ksb=5.6 5 +3 x 0.2 7 =6.5 3检 出 限。=二 包=过S S其 中sdxj (1 0.6 +1 0.8 +1 0.6)-5.6 5(1 0-0)g -mL 5.0 2/(n g-/n r1):.该方法测定铁的检出限为D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1.解释下列名词:(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3)统计权重和简并度;(5)禁戒跃迁和亚稳态;(2)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4)分子振动光谱和分子转动光谱;(6)光谱项和光谱支项;(7)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8)
7、拉曼光谱。答:(1)由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由分子的各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2)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激发到较高能级上处于激发态。但激发态的原子很不稳定,一般约在KT s内返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而发射出的特征谱线形成的光谱称为原子发射光谱;当基态原子蒸气选择性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射后跃迁到较高能态,这种选择性地吸收产生的原子特征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3)由能级简并引起的概率权重称为统计权重;在磁场作用下,同一光谱支项会分裂成2./+1 个不同的支能级,2 J+1 称为能级的简并度。(4)由分子在振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振动光
8、谱;由分子在不同的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转动光谱。(5)不符合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叫禁戒跃迁;若两光谱项之间为禁戒跃迁,处于较高能级的原子具有较长的寿命,原子的这种状态称为亚稳态。(6)用、L、S、1/四个量子数来表示的能量状态称为光谱项,符号为“2 s+k;把/值不同的光谱项称为光谱支项,表示为“2 S +1 Q。(7)荧光和磁光都是光致发光,是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辐射激发至单重激发态,再由激发态回到基态而产生的二次辐射。荧光是由单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光辐射,而磷光是单重激发态先过渡到三重激发态,再由三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而产生的光辐射。化学发光是化学反应物或反应产物
9、受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激发而产生的光辐射。(8)入射光子与溶液中试样分子间的非弹性碰撞引起能量交换而产生的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形成的光谱称为拉曼光谱。2.阐明光谱项中各符号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答:光谱项表示为“2 S+Z,其中n为主量子数,其数值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S为总自旋量子数,若 N为原子的价电子数,S可取一,-1,,-2,,0;2为总轨道角量子数,对2 2于具有两个价电子的原子,L只能取值a+M,a+u-D,U+/2-2),儿+u。3.计算:(1)6 7 0.7 n m锂线的频率;(2)3 3 0 0 c m 7谱线的波长;(3)钠5 8 8.9 9 n m共振线的激发电位。解(1)
10、v =-=3。吧 里=4.4 7 x 1 0,4r 2 6 7 0.7 nm(2)2 =-=3 0 3 0 加o 3 3 0 0 5-(3)厂 h c(4.1 3 6 x 1 0 1 5e V -s)x (3.0 x 1 O,OC A H-s-1)。1ZE=-=-=2.107 e V2588.99?4.电子能级间的能量差一般为1 20 e V,计算在l e V,5 e V,10 e V和20 e V时相应的波长(n m)。解:h-c已知E(4.136 1(T”e V y T),(3.0 x l(y 0小.)El e V 时,4=1241 机5 e V 时,2=248.2/z m10 e V 时
11、,2=124.1 n/n20 e V 时,A.62.04 n m。5.写出镁原子基态和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光谱项。解:光谱项分别为:基 态3S;第一电子激发态31P和3?P。第五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1.解释下列名词:(1)振动弛豫;(2)内转化;(3)体系间窜跃;(4)荧光激发光谱;(5)荧光发射光谱;(6)重原子效应;(7)猝灭效应。答:(1)振动弛豫是在同一电子能级中,分子由较高振动能级向该电子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非辐射跃迁。(2)内转化是相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态之间的非辐射跃迁。(3)体系间窜跃是指不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态间的非辐射跃迁。(4)以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激发荧光物质,并在荧光最强的波长处测量
12、荧光强度,以激发波长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绘制关系曲线得到的光谱即为荧光激发光谱。(5)固定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不变,测量不同波长下的荧光强度,绘制荧光强度随波长变化的关系曲线即得到荧光发射光谱。(6)使用含有重原子的溶剂(如碘乙烷、溟乙烷)或在磷光物质中引入重原子取代基,都可以提高磷光物质的磷光强度,这种效应称为重原子效应。(7)猝灭效应是指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溶质分子之间所发生的导致荧光强度下降的物理或化学作用过程。2.简述影响荧光效率的主要因素。答:(1)分子结构的影响:发荧光的物质中都含有共轲双键的强吸收基团,共规体系越大,荧光效率越高:分子的刚性平面结构利于荧光的产生;取代基对
13、荧光物质的荧光特征和强度有很大影响,给电子取代基可使荧光增强,吸电子取代基使荧光减弱;重原子效应使荧光减弱。(2)环境因素的影响:溶剂的极性对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产生影响,溶剂的极性越强,荧光强度越大;温度对溶液荧光强度影响明显,对于大多数荧光物质,升高温度会使非辐射跃迁引起的荧光的效率降低;溶液p H值对含有酸性或碱性取代基团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性质有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会使荧光效率增强;顺磁性物质如溶液中溶解氧的存在会使荧光效率降低。3.试从原理和仪器两方面比较吸光光度法和荧光分析法的异同,说明为什么荧光法的检出能力优于吸光光度法。答:(1)在原理方面:两者都是吸收一定的光辐射能从较低的能
14、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不同的是,吸光光度法测量的是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荧光分析法测量的是从较高能级以无辐射跃迁的形式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辐射跃迁到电子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过程中发射出的荧光的强度。(2)在仪器方面:仪器的基本装置相同,不同的是吸光光度法中样品池位于光源、单色器之后,只有一个单色器,且在直线方向测量,而荧光分析法中采用两个单色器,激发单色器(在吸收池前)和发射单色器(在吸收池后),且采用垂直测量方式,即在与激发光相垂直的方向测量荧光。(3)荧光分析法的检出能力之所以优于吸光光度法,是由于现代电子技术具有检测十分微弱光信号的能力,而且荧光强度与激发光强度成正比,提高
15、激发光强度也可以增大荧光强度,使测定的灵敏度提高。而吸光光度法测定的是吸光度,不管是增大入射光强度还是提高检测器的灵敏度,都会使透过光信号与入射光信号以同样的比例增大,吸光度值并不会改变,因而灵敏度不能提高,检出能力就较低。4 .试从原理和仪器两方面比较荧光分析法、磷光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分析法。答:(1)在原理方面: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测定的荧光和磷光是光致发光,均是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辐射激发至单重激发态,测量的是由激发态回到基态产生的二次辐射,不同的是荧光分析法测定的是从单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辐射,磷光分析法测定的是单重激发态先过渡到三重激发态,再由三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
16、生的辐射,二者所需的激发能是光辐射能。而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的是化学反应物或反应产物受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激发而产生的光辐射,所需的激发能是化学能。(2)在仪器方面:荧光分析和磷光分析所用仪器相似,都由光源、激发单色器、液槽、发射单色器、检测器和放大显示器组成。由于在分析原理上的差别,磷光分析仪器有些特殊部件,如试样室、磷光镜等。而化学发光分析法所用仪器不同,它不需要光源,但有反应器和反应池及化学反应需要的恒温装置,还有与荧光和磷光分析仪器相同的液槽、单色器、检测器等。5 .如何区别荧光和磷光?其依据是什么?答:为了区别磷光和荧光,常采用一种叫磷光镜的机械切光装置,利用荧光和磷光寿命的差异消除荧光干
17、扰或将磷光和荧光分辨开。6 .采取哪些措施可使磷光物质在室温下有较大的磷光效率?答(1)在试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2)将被分析物吸附在固体的表面。7.化学发光反应要满足哪些条件?答:(1)能快速地释放出足够的能量;(2)反应途径有利于激发态产物的形成;(3)激发态分子能够以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基态,或能够将其能量转移给可以产生辐射跃迁的其它分子。8.简述流动注射式化学发光分析法及其特点。答:流动注射分析是一种自动化溶液分析技术,它是基于把一定体积的液体试样注射到一个连续流动着的载流中,试样在流动过程中分散、反应,并被载流带到检测器中,再连续记录其光强、吸光度、电极电位等物理参数。其特点是,具有
18、很高的灵敏度和很好的精密度。第六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I .何谓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和分析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答:以基态为跃迁低能级的光谱线称为共振线;灵敏线是指元素特征光谱中强度较大的谱线,通常是具有较低激发电位和较大跃迁概率的共振线;最后线是指试样中被测元素含量或浓度逐渐减小时而最后消失的谱线,最后线往往就是最灵敏线;分析线是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谱线,是元素的灵敏线。2.解释下列名词:(1)原子线和离子线;(3)弧焰温度和电极头温度:(5)反射光栅和光栅常数;(7)闪耀角和闪耀波长;(9)内标线和分析线对;(2)等离子体及ICP炬(4)谱线的自吸和自蚀(6)线色散率和分辨率(8)谱线的强度
19、和黑度(10)标准加入法。答(1)原子线是原子被激发所发射的谱线;离子线是离子被激发所发射的谱线。(2)近代物理学中,把电离度(a)大 于 0.1%、其正负电荷相等的电离气体称为等离子体;ICP炬是指高频电能通过电感(感应线圈)耦合到等离子体所得到的外观上类似火焰的高频放电光源。(3)弧焰温度即为激发温度,电极头温度即为蒸发温度。(4)当原子发射的辐射从弧焰中心穿过弧层射出时,被其自身的基态原子所吸收而使谱线中心强度减弱的现象称为谱线的自吸;自吸严重时会使谱线从中央一分为二,这种现象称为自蚀。(5)在光学玻璃或金属高抛光表面上,准确地刻制出许多等宽、等距、平行的具有反射面的刻痕,称为反射光栅;
20、光栅常数是相邻两刻痕间的距离,即为光栅刻痕密度b(mm-1)的倒数。(6)线色散率表示具有单位波长差的两条谱线在焦平面上分开的距离;分辨率是根据瑞利准则分辨清楚两条相邻光谱线的能力。(7)闪耀光栅刻痕小反射面与光栅平面的夹角,称为闪耀角:闪耀角所对应辐射能量最大的波长称为闪耀波长。(8)谱线的强度常用辐射强度/(Jsm-3)表示,即单位体积的辐射功率,是群体光子辐射总能量的反映;谱线的黑度S是谱线透射比倒数的对数。(9)在基体元素(或定量加入的其它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谱线为比较线,又称为内标线。在被测定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灵敏线作为分析线,所选用的分析线与内标线组成分析线对。(10)标准加入法是
21、当测定的元素含量很低时,或者试样基体组成复杂、未知时,通过加入已知的不同量或不同浓度的待测元素的标样或标准溶液来测定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3.推导出原子线和离子线强度与原子总密度的关系式,并讨论影响谱线强度的主要因素。答:乙吟&a)N e xp(耳/,影响谱线强度的主要因素有(1)激 发 电 位 ),与谱线强度是负指数关系,E,越低,谱线强度越大;(2)跃迁几率(A y),与谱线强度成正比;(3)统计 权 重g,与谱线强度成正比;(4)原子总密度(N),与谱线强度成正比;(5)激发温度,主要影响电离度a,存在最佳激发温度。4.谱线自吸对光谱定量分析有何影响?答:在光谱定量分析中,自吸现象的出现,
22、将严重影响谱线的强度,限制可分析的含量范围。5.激发光源的作用是什么?对其性能有何具体要求?答:激发光源的作用是提供试样蒸发、解离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并产生辐射信号;对激发光源的要求是:激发能力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6.常用的激发光源有哪儿种类型?简述工作原理和基本特点。答:目前常用的激发光源有(1)直流电弧光源,其工作原理是:直流电弧被高频引燃装置引燃,阴极产生热电子发射,电子在电场作用下高速奔向阳极,炽热的阳极斑使试样蒸发、解离,解离的气态原子与电子碰撞激发并电离,形成的正离子撞击阴极,阴极不断发射电子,这样电极间形成等离子体,并维持电弧放电,气态原子、离子
23、与等离子体中其它粒子碰撞激发,产生原子、离子的发射光谱;其特点是,电极温度高,分析的绝对灵敏度高,电弧温度一般可达40007000 K,激发能力强,但放电的稳定性差,定量分析的精密度不高,适用于矿物和难挥发试样的定性、半定量及痕量元素的分析。(2)低压交流电弧光源,其工作原理是:为了维持交流电弧放电,发生器由高频高压引燃电路和低压电弧电路组成。电源接通后,高频高压电路使分析间隙的空气电离,形成等离子气体导电通道,引燃电弧。同时,低压交流电经低频低压电弧电路在分析间隙产生电弧放电。随着分析间隙电流增大,出现明显的电压降,当电压降低于维持放电所需电压使,电弧即熄灭。每交流半周都以相同步骤用高频高压
24、电流引燃一次,反复进行此过程可使低压交流电弧维持不灭。其特点是:弧焰温度可达40008000 K,激发能力强,但电极温度低,其蒸发能力稍差,光源稳定性较好,定量分析的精密度较高,广泛用于金属、合金中低含量元素的定量分析。(3)高压火花光源,其工作原理是:高压火花发生器使电容器储存很高的能量,产生很大电流密度的火花放电,放电后的电容器的两端电压下降,在交流电第二个半周时,电容器又重新充电、再放电。反复进行充电、放电以维持火花持续放电。其特点是:电极温度低,灵敏度低,火花温度高,可激发难激发元素,光源稳定性好,适用于低熔点金属和合金的定量分析。(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其工作原理是:用高频火花引
25、燃时,部 分A r工作气体被电离,产生的电子和氮离子在高频电磁场中被加速,它们与中性原子碰撞,使更多的工作气体电离,形成等离子体气体。导电的等离子体气体在磁场作用下感生出的强大的感生电流产生大量的热能又将等离子体加热,使其温度达到lxl(T*匕 形成ICP放电。当雾化器产生的气溶胶被载气导入ICP炬中时,试样被蒸发、解离、电离和激发,产生原子发射光谱。其特点是:激发温度高,一般在50008000K,利于难激发元素的激发,对各元素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很低的检出限,ICP炬放电稳定性很好,分析的精密度高,IC P光源的自吸效应小,可用于痕量组分元素的测定,但仪器价格贵,等离子工作气体的费用较高,对非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析化学 下册 课后 习题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