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及单元试题全册.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及单元试题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及单元试题全册.pdf(1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时间:月 日 地点:二钠办公室 参加人员:二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主持人:单元名称:加与减单元教学目标: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难点:顺联准确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2、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2、通过学生作品和对话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单元课时安排内容建议课时数谁的得分高(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3秋 游(100以内数的连减运算)星星合唱队(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练习一2课 时 教 案第 周 星期 第 节 本学期累计总课时 2 0 1年 月 日课题一、谁的得分高 第一课时教 学目标1、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2、培养工整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点点教重难重点:掌握竖式计算
3、的简便写法。难点: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套圈游戏吗?老师告诉你们,淘气和笑笑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玩套圈比赛,想知道他们的比赛成绩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气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淘气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气高。淘气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气第三次得分比笑笑高。淘气两次得分超过
4、了笑笑。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不少。还有同学们看出了淘气的得分两次超过了笑笑,真细心!(二)自主探究1、进行估算。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他们谁说得对“对话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对要好的朋友因为比赛的输赢发生了争执,你觉得他们谁说的对呢?为什么?生1:淘气说得不对。虽然他的确两次都比笑笑得分高,但不能因此就说淘气肯定获胜。因为淘气的总分不一定比笑笑的总分高。生2:笑笑说的很有道理。像笑笑说得那样,淘气两次多2分,而笑笑一次就多出了 3分,当然总成绩是笑笑的高,所以应该是笑笑获胜。2、尝试计算。师: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较,觉得笑笑说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获胜了。那么到底谁获
5、胜呢?让我们来算一算,看结果是怎样的。先计算淘气的总分吧!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学生可能出现的多种算法有:(1)20+30+40=90(2)2 45 44+1=5+3 0+4 190+5=955 49 5 2 4(4)2 43 0+3 0+4 15 49 5+4 19 5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应该给以肯定。三个数连加的竖式以前没有用过,如果交流是计算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提示学生观察:由于这三个数中有一个是整十数,计算时,采用竖式计算和口算结合的方式,比较简单。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淘气的得分是95分,现在大家再来
6、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知道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师:把你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和同桌交流一下。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通过实际计算和比较发现:笑笑多一分,获胜。【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三)总结提升师:这节课一开始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淘气和笑笑套圈比赛的问题。现在,老师提一个建议,下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合(2人、3人都可以),也进行一次套圈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大家汇报一下。六、板书设计谁的得分高24+
7、30+41=95(分)23+44+29=96(分)2423304441+299 5 9 6答:淘气共得了 95分,笑笑共得了 96分,笑笑获胜。课 后小 结课 时 教 案第 周 星期 第 节 本学期累计总课时 201年 月 日课题一、秋游第二课时教 学目标(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学点点教重难重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难点:列竖式计算连减法。教学过程:一、开放导入。瞧,同学们来到了海洋公园。他们马上要乘船到海上游览一圈
8、了。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核心过程推进(-)观图,获取信息。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生观图,获取信息。汇报:1船上可以坐9 0人。2.有两队学生,一队有4 5人,一队有2 5人。(二)出示并解决问题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请您帮工作人员算一算,这样才能知道还可以上多少游客。)1.生读问题,独立思考。2.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在练习本上边列式边说明。师:请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组员可以适当补充。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完后可以质疑。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
9、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3.学生汇报思路一:(1)方法分析:要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用可乘人数依次减去两队的人数,列式为 9 0-4 5-2 5。师:请尝试用竖式计算。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2)探究9 0-4 5-2 5的计算方法。二生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学生练习本上试算。借板演题统一订正:生1:9 0 4 54 5 2 54 5 2 0生 2:9 0一4 54 5一2 52 0师:还有其他解题思路吗?思路二:(1)方法分析:教师提示:求船上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先求出两队的总人数,再用可乘人数减去两队
10、的总人数,就是船上还有多少空座位。4 5+2 5=7 09 0 7 0=2 0(-)我能行,出示并解决问题2。通过练习,使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1.首先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然后思考解题思路。3.最后列式计算。学生先独立读题,然后在小组里一起说一说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解题思路。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在小组内订正。同伴互助。(二)第 5页练一练第2 题和第1 题的第二幅图作业本上分组独立完成两题,统一订正,同桌互批。课堂小结,布置作业。通过反馈,了解学生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辅导学困生,改
11、进教学练一练第1 题第一幅图;第 3 题;第4题(小组内完成)。课 后小 结课 时 教 案第周 星期 第 节 本 学 期 累 计 总 课 时 2 0 1 年 月 日课 题一、3、星星合唱队 第三课时教 学目 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点点教重难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喜欢)课件出示:教材第6 页情境图。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
12、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合唱队的人数变了。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 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就是没有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生 1: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生 2: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师:同学们不仅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讲出了道理,真棒!【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自然而然进入新课。】(二)自主探索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
13、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师:要 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15-9=6(人)52+6=58(人)52-9=43(人)43+15=58(人)52-9+15在学生列出52-9+15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原来有52人,毕业离开了 9 人,就是少了 9 人,所以是52-9,,又加入了 15人,就是又多了 15人,应该再加上15,所以就是52-9+15。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师:这样的加减
14、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师:把你的算法喝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一般方法是:先算52减 9,再 加 1 5,结果等于58.如果出现先算52加 15再 减 9 的算法,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师: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师:谁愿意把你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
15、现,教师就主动介绍。师: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交流,既是计算的检查,也是同学间相互学习的平台,更是教师进行学习指导的机会。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是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教师要重视引导。】2.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师:同学们,这两道习题你能解答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 习题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关键弄清:叔叔比淘气大2 9 岁,就 是 8+29=37(岁),说明叔叔3 7 岁;阿姨比叔叔小5 岁,就是叔叔年龄减去5 岁,所以写成一个算是就是8+29-5.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
16、流想法和计算过程。(三)总结提升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六、板书设计加减混合52-9+15=58(A)5 8答:合唱队现在有5 8 人。课 后小 结课 时 教 案第 周 星期 第 节 本学期累计总课时 2 0 1 年 月 日课题一、练 习 一 第 四 课 时教 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2、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点点教重难重 难 点: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计算。48+32-16 39-13+4796-34-35 87-32+4556+21+2
17、1 93-69+25二、跳绳比赛。第 一 次 第 二 次 第 三 次 总 数淘气 24 30 90笑笑 29 29 94奇思 26 30(1)前两次比赛结束时,淘气共跳 下,笑 笑 共 跳 下,奇 思 共 跳 下。(2)第三次比赛,淘气跳 下,笑 笑 跳 下。(3)奇思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三、机器人每个4 5 元,飞机每架3 2 元,小汽车每辆2 3 元,轮船每辆8 5 元,布娃娃每个4 0 元,魔方每个1 5 元(1)给你1 0 0 元,你想买哪两种玩具?还剩多少元?(2)买哪两种玩具剩下的钱最多?剩下多少元?(3)买哪几种玩具正好需要花1 0 0
18、元?请你给出一个答案。四、完成其余习题。课 后小 结第一单元检测题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80-()=262、在O 里 填 上“、21+29 4051-29 323、口里最大能填几。57-30()+13=26V、=。()-12=3022+()=3053-23 53-2534+25 25+432518+4、买一台计算器要2 9 元,一个地球仪12元,买这两样东西大约要()元,如果有50元,大 约 还 剩(二、直接写得数。1、8+48=49-30=2、用竖式计算。77-29=)元。12+60=27-9=86-50=9+72=49+38=93-40+22=65+13+20=
19、48+29-39=80-21+39=三、解决问题。1、张老师买篮球用了 4 2 元,买排球用了 39元,他大约用了多少元?2、一件裤子4 6 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2 4 元,一件上衣多少元?3、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 2 3 元,买一架玩具飞机2 9 元,买一架玩具飞机比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4、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 5 本,中年级2 8 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5、学校合唱队原来有4 2 人。有 9 名同学毕业了,又新加入了 13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6、一瓶花生油要5 8 元,一排牛奶37元,妈 妈 有 100元,买这两件物品,够吗?第二单元集体
20、备课时间:月 日 地 点:二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二年级全体数学教师主持人:单元名称:购物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2、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相互关系。3、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单元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大部分学生已有购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人民币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一部分,也是人们日程生活中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把学生的生活
21、经验作为认识人民币的基础2、以教科书中的模拟购物活动为主线认识人民币3、在多样化的付款方式中发展学生数感课时安排内容建议课时数买 文 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2买 衣 服(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小小 商 店(学会付钱、找钱)1机动1课 时 教 案第周 星期 第 节 本 学 期 累 计 总 课 时 2 0 1年 月 日课 题二、买 文 具 第一课时教 学目 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三万意识。学点点教重难重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
22、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难点: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今天这节数学课呀,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来了,他们也想和我们一起去商店买文具。你们高兴吗?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购物时要用到人民币,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但是我们也不可以盲目地崇拜金钱,因 为“金钱不是万能的二【设计意图:教学之初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并能正确看待金钱,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二)自主探究1、认一认,填一填。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课件出示:教 材 第10页插图。学生能够认出5元、2元、1元、
23、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商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 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课件出示:教 材 第10页最上面插图。师: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学生可能会说: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1元的硬币或一张1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我可以给售货员2张5角的。我可以给售货员10张1角的,因 为1元=10角。我可以给售货员1张5角、1张2角、3张1角
24、,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10角,就 是1元。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3、用 1 元 买 1 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师:如 果 用 1 元钱买一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生 1:1 把 尺 子 8角,1 元 等 于 1 0 角,减去买尺子的8角,还 剩 2角,所以就应该找回2角O生 2:算应该找回的钱数,就是计算剩下的钱数,应该用减法计算,所 以 1 元-8 角=2 角。师:是啊,就是这样用减法计算应找回的钱数,或者说找
25、回的钱数与买东西用去的钱数和正好是付出的钱数,这样才是正确的。4、和同伴说说,1 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师:如果你有1 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呢?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然后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说:我可以买1 把尺子和1 个练习本。我可以买2块橡皮和1 把尺子。我可以买2支铅笔。我可以买1 支铅笔,2个练习本和1 块橡皮。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只要你所用的钱正好是1 元,不能多不能少,就说明你的想法是正确的。(三)总结提升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买文具1 元=1 0 角 1 角=1 0 分七、教学反思课 后小 结课 时 教 案第周 星期 第 节 本 学 期 累 计 总 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小学 数学 年级 上册 教案 单元 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