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案.pdf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利亚的木匣教案.pdf(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1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认识匣、锯、阶 3 个生字。会写挖、鞋等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 15 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A 案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课后生辽表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个自然段的序号,记下自己的疑问。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用纸分别画一个 5 岁左右和 9 岁左右的科利亚的模样,剪下来准备板贴用。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出示 5 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
2、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木匣()木匣()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质疑。精读感悟,明白道理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3、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学生找出句子读: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a 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用人像图和简笔
4、画帮助学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亚是 5 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 5 岁的科利亚形象,让学生自己从前后课文的有关语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据),走了 10 步埋下木匣(用线段图表示);现在的科利亚是9 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9 岁的科利亚形象),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
5、文或课外读到的_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作业作业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熟读课文熟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巩固生字巩固生字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a找出左右结构的 9 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 个生字:斧、免、屋、管。给生字组词。指导写字指导写字出示 9 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 9 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学生写字。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
6、每个字写两遍。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抄写词语抄写词语自己读、记词语。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复述课文复述课文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B 案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的小黑板。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分步揭题分步揭题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完整板书课题。科利亚是个苏联的。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学生自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错的地方。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默读课文,了解
7、叙述顺序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与同座讨论。全班交流。a哪几个自然段讲埋木匣,哪几个自然段讲挖木匣?b另外的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有的是讲情况的变化,有的是讲从这件事受到的启发。)学习字词出示要求会写的 13 个生字,读一读,再组词。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复习字词复习字词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听写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听写后对照词语表自我批改订正。突出重点,加深理解提出重点问题: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8、从这件事他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思考。全班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教师出示课文最后科利亚说的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经历过的事例,说说对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体会。鼓励学生把最后一段抄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听。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和大家交流。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2 2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
9、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4、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一、揭示课题。二、预习课文。二、预习课文。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三、检查预习。三、检查预习。1、认读生字。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四、结合课后第四、结合课后第 2 2 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第二段(412)写
10、柯里亚挖木匣。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五、讲读第一段。五、讲读第一段。1、指名朗读。2、读后评议。3、默读第一段,思考:(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1)讨论第 1 题,简介时代背景。(2)讨论第 2 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六、讲读第二段。1、指名朗读。2、提出默读思考题。(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2)妈妈是
11、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3、讨论思考题。4、指导朗读第二段。七、讲读第三段。七、讲读第三段。1、指名朗读。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
12、体。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完成课后练习第四、完成课后练习第 5 5 题。题。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2、指导记忆字形。3、抄写词语。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6、将句子写下来。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柯里亚的木匣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五步四年后埋木匣挖十步五步?方法要变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四,科利亚的木匣,希望对你有帮助!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3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3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能正确
13、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4联系实际生活懂得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生字词卡片领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2、采用朗读默读对比读读读画画等多种形式阅读课文,理解课文。3、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情。教学重点教学
14、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习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科利亚的五岁相片,生字卡片,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预习探究一、预习探究1、激趣谈话,揭示课题(课件出示 5 岁时的科利亚相片)孩子们,认识他吗?是的,通过预习你们已经跟他很熟悉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板书“科利亚的木匣”,给匣注音,指导学生读准。)一般来说,木匣是什么样子的?用纸做的匣子叫什么?那么科利亚的木匣究竟有什么奥妙呢?那到课文中去找吧。2、教师提出阅
15、读要求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大家再次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几点: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注意一些多音字的读音。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帮老师完成板书,理清_叙述顺序:()木匣()木匣()并思考这些内容分别是课文哪几段写的?1 学生在老师的导入中认识了科利亚,学会了“匣”字,增加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2 学生进入课文学习情境,初读课文,自读字词。结合问题,边读边思考。1 三年级孩子的年龄是九岁,大致和科利亚同岁。出示五岁的科利亚照片是为了引发学生对小时候的回忆。对“匣”字的扩词,是为了加大学生的词语积累,并从实物或具体的语境中感悟匣的意思。2 三年级孩子的课前预习能力还是
16、比较弱的,需要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预习。二、合作交流检查交流:1卡片出示三个认读的生字词,采取领读抢读的方式来识记。重点指导“盛和量”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匣”字学生容易读成“甲”,再次强调。2课文讲了科利亚和木匣之间的什么事?集体填空,讨论。3同桌分段读通课文。1、通过多种形式学生正确品读生字,区别多音字。2、交流中学生大体说出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完成填空,得出:13 自然段描写埋木匣,412 自然段写挖木匣,最后一段写受到启发。3 同桌互检课文的朗读情况。通过完成问题,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到了_的主要内容。学生的互助互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科
17、利亚的木匣教案 4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 7 个生字。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2、朗读课文。了解科利来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示。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文挂图、投影片。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一、激趣揭题。激趣揭题。二、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1.逐段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分类指导。3.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科利亚的木匣”这个题目先写
18、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5.学生细读课文,按照思考?练习 2 的提示将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分成三个部分。6.围绕“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这三个小标题,可以提哪些问题?三、三、了解“埋木匣”的过程。了解“埋木匣”的过程。1.自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想想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画出表示时间、动作的词句。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四、四、概括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概括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刚才同学们通过读书、讨论,读懂了这一部分,谁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互说、互评。五、五、指导
19、书写生字。指导书写生字。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一、复习检查。复习检查。1.感情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2.说一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二、了解“挖木匣”的过程。了解“挖木匣”的过程。1.教师提示:我们在学科利亚和妈妈“怎样埋木匣”的内容时用了什么方法?我们也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出示自学提示)(1)自读课文,画出写科利亚和妈妈挖东西的时间的重点语句。(2)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找不到木匣,后来找到了?想一个方法告诉大家。2.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指导。4.指导朗读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1)分角色朗读。读中指导:不同的人物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20、(2)再读评议。5.学完这一部分,你们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吗?三、三、理解科利亚受到的启发。理解科利亚受到的启发。1.读科利亚最后说的话。2.画出这段最关键的一句话。学生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从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这件事中想到了什么?四、四、回顾全文,概括主要内容。回顾全文,概括主要内容。1.同学们通过学习、讨论,读懂了每一部分的内容,现在请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和“得到启示”这样的线索,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口述、评议。五、五、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3 的题目。2.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科利亚的木匣教
21、案 5 5教学分析教学分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并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筋,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教学构想教学构想通过自学挖木匣部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从而突出科利亚挖木匣的思维过程,同时加强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突出人物感情变化。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教学
22、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体会科利亚话中的含义。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给人以启示。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一个小木匣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而又给我们启发的小故事。教师板书课题,问:谁的木匣?学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一起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
23、4 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4、指导分段: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默读后,思考: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学生读这段的最后两句话。问:“妈妈是怎么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进地里)科利亚是怎么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妈妈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亚为什么只走了十步?(因为他只会数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亚看妈妈这样做,他也学会了,照着妈妈的样子做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他是个善于模仿别人,自己肯动脑筋的孩子,同时他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生概括说说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2
24、、教师点拨:他是怎么埋的?木匣里都有什么呢?学生读12 自然段后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进坑里,然后盖上土,最后撒上细沙。)什么叫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又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埋木匣时年龄很小。)木匣里都有什么?(学生读)“盖上土,撒细沙”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认真仔细,想得很周到。)3、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思考:科利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四、学习第二段。1、导入:妈妈和科利亚在临走时,分别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里。那事隔四年,当法西斯被赶走后,他们又挖起自己的东西来,他们挖到了吗?谁先挖到的?科利亚开始没挖到,后来为什么挖到了呢?妈妈为什么能很快地挖着呢?学生读第二大
25、段。2、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他的妈妈是怎样找到箱子的?挖到后,她说了什么?(投影出示妈妈说的话,体会其意思。)3、科利亚开始为什么没找到,后来又为什么挖着了呢?“没找到仍然没找到”中“仍然”一词是什么意思?(还是、照旧)4、“当科利亚没找到自己喜爱的木匣时,伙伴们朝他笑,他说什么了”?(投影出示)科利亚说的话。“这里面一定有原因”这句话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爱动脑筋,现在他已经发现问题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科利亚只发现问题就完了吗?(不是)他还在找问题的原因。在他找问题的原因时,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请同学们用标出。”(丢、坐、摸、想)从这几个动词中看出什么?(科利亚遇事多思考、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利亚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