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浪涛2023年思维导图.pdf
《柏浪涛2023年思维导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柏浪涛2023年思维导图.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刑法知识框架刑法的解释刑法论一一刑法的基本原则J刑法的效力(客观)违法要件一行为主体,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一(客观)违法阻却也由一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被害人承诺厂犯罪的成立一一(主观)责任要件一犯罪故意,犯罪过失,无罪过事件,事实认识错误L总论_l (主观)责任阻却事由一责任年龄,责任能力,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期待可能性-O犯罪论-一 犯 罪的时间发展一犯罪形态一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犯罪既遂J犯罪的角色参与一共同犯罪一共同犯罪的一般原理正犯共犯共同犯罪的九非后用巴梦J 小 皿 非 特殊形式、结合问题、处罚规定1犯罪的数量竞合一罪数一行为单数,行为复数,数罪刑法刑罚的体系一主刑.
2、附加刑.非刑罚处罚措施I刑罚论一一刑罚的裁量一量刑情节,累犯,自首,立功,数罪并罚,缓刑I刑罚的执行方式一减刑,假释,时效,赦免厂人身犯罪一生命,身体,性权利,自由,名誉,民主权利,婚姻家庭权利厂侵犯个人法益一厂夺取型:抢劫罪,抢夺罪,盗窃罪J财产犯罪-一 交付型:诈骗罪,敲诈勒索罪J侵占型:侵占罪,职务侵占罪厂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分论侵犯社会法益-一 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犯罪J妨害社会管理犯罪,贪污贿赂犯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侵害国家职能犯罪 工 渎 职犯罪I侵犯国家法益一J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一危害国家安全罪考点一刑法论刑法功能保护法益保障人权厂解释效力一 两大功能冲突时,优先保障人权力土献身
3、 全国人大常委会所立法解释一作的解释刑法修正案属于立法,是刑法典本身的内容,不属于立法解释刑法典中的解释性规定不属F立法解释立法解拜)司法解释匚司法解释一由最高院或最高检所作的解择广平义解择一按照该用语最平常的字面含义来解释,看山是山,看水是水L扩大解杼一对用语解释后的含义大于字面含义,但该含义仍处在该用语可能的含义范围内L缩小解释一对用语解释后的含义小丁字面含义一反义解释一推导反面含义刑法的解释解释技巧一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解祥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一类推解释K 类推解科违反罪刑法定原则,是被禁止的解释方法,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u的类推解释保障人权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区分词语的含义射程范国
4、内VS词语的含义射程范国外结论没超国民预测可能性VS结论明显超过国民预测可能性刑法论J解释理由一文理解择、体系解择、当然解择、目的解择只有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有权规定犯罪和刑罚厂成文的罪刑法定禁止习惯法L事前的非刑法定一禁止溯及既往rQ罪行法定原则一一严格的罪刑法定一禁止类推解择厂明确性要求刑法的原则L 什么是确定的罪行法定一k禁止绝乂寸不定刑及绝对不定期刑一禁止处罚不当罚行为J禁止不均衡、残虐的刑罚匚罪刑相适应原则一刑罚的尺度=法益侵害性-可避货性+人身危险性(再犯可能性)不包括单纯过境地厂在中国境内犯罪一属地管辖原则一 行 为 地或结果地其即可厂刑法的空间效力一轻罪.可以不追究:我国公民在境
5、外犯罪:属人管辖原则一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一律追究L在中国境外犯罪一“卜 国 人 在 境 外 对 我 国 公 民 犯 嘱 保 护 管 辖 原 则 一 髓;产 犯刑法的效力匚国际犯罪:普遍管辖原则从u i旧nt兼oU从to轻iri原hm则 一用适行用为未时决犯的,法按律照审判监督程序重审的案件,适匚刑法的时间效力一司法解释的效力一c行为时和审判时有司法解释:“从旧兼从轻原则审判时才有司法解林:.适用该司法解释仅为对含义的解择,不违反罪行法定原则考点二客观要件一:行为主体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一 是否从事公务构成犯罪所须具备的特殊身份厂 真正身份犯一一 须在开始犯罪时具有自然人只要求实行犯(包括间接正
6、犯)具有,不具有定罪身份的人可以作为共犯不真正身份犯一只影响量刑的特殊身份客观要件之一:行为主体r纯正的单位犯罪一只能由单位构成分类一一 不纯正的单位犯罪一单位/自然人构成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J 纯正的自然人犯罪一只能由门然人组成一般不要求单位具有法人资格,但私营企业需要r 法人资格X体条件一L 成立条件一I分公司以自己名义犯罪,违法所得归该机构所有,也可成为单位犯罪主体r-单位整体意志J 主观条件一单位犯罪成立单位的主要目的就是犯罪,或主要活动就是犯罪的,以自然人犯罪论处如何区分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是否体现单位意志?I是否为单位(全体成员)谋取非法利益?单位实施纯正自然人
7、犯罪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自然人犯罪原则双罚,对 单位只能处罚金,不能没收财产又 一 对主管人员和立接责任人进行处罚从尸 而公的叮 只处罚个人,不处罚单位,避免损害无辜的普通处罚-例 外单罚一职员的利益J 单位没r 真没了 一 直接追究直接责任人I假没了 一 追究原单位的单位犯罪考点三客观要件:行为有体性、有感性、有害性广 行为对法益制造了危险一一区分生活行为一 降低危险的行为不是危害行为被害人是危险的实行者 被害人对危险有认识能力和厂行为人教唆或帮助被害控制能力,则被害人负责.人自陷风险 反之,行为人负责I Q被害人自陷风险一行为人是危险的实行者 行为人对危险有认识能力I被害人同意行为人的危和控制
8、能力,则行为人负险行为责.反之.被害人负责客观要件二:行为丢失枪支不报罪一 遗弃罪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一J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真正不作为犯一J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持有型犯罪属于作为犯罪不作为犯J 不履行作为义务的方式包括积极和消极r-既可由作为构成也可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由不作为构成时危险物的监管义务他人危险行为实质的.分说J 不真正不作为犯一负有作为义务(应为)对危险源的监管义务的监管义务一“(监护、监管关系)对自己先行行为的监管义务条件是对法益y创设了危险防卫过当紧急避险犯罪行为r基于法律规范产生成立条件 特定关系一一基于职务、业务产生一 基于自愿救助行为对法益对象的_ 产
9、生保护义务行为人是特定领域L 的管理者L特定领域一一 被害人对行为人有依赖关系,具有作为可能性(能为)客观条件行为人自身能力一 不履行该义务(不为)一的提条件是结果避免可能性一 具有等价性一不作为与对应的作为犯罪有等价性.才构成犯罪J 主观要件法律认识错误不排除犯罪故意事实认识错误一排除犯罪故意法益侵害事实结果有哪些样态?考点四客观要件:结果厂 危险犯具体危险犯一犯罪的成立只需要具笛具体危险抽象危险犯/行为犯一不将实害结果作为犯罪成立条件作鼠一将实害结果作为犯罪成立条件客观要件结T一个行为构成基本犯,该行为同时导致加重结果二强奸罪致人重伤、死亡一 拐卖妇女儿童罪致人重伤、死亡一 抢劫罪致人重伤
10、、死亡加持意对可故重过心械网理一 放火罪致人重伤、死亡件 由 牲 _只有刑法明文规定.对加重结果L 公正任一加重处罚.才能构成一 一 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J 非法拘禁罪致人重伤、死亡什么是结果加重犯?J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致人死亡对加重结果持过失心理J 虐待罪致人死亡J 抢 夺 罪(过失)致人重伤、死亡厂 相 同 点: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两个罪名一个行为一与想象竞合犯的关系一l区别:有无法律特别规定,有特别规定为结果加重犯J 该行为与加重结果间有因果关系一加重结果必须是基本犯的实行行为导致的,而不能是其他犯罪行为导致的行为与目的同时存在原则考点五客观要件:因果关系存在介入因素该如何判断因果关系?介入
11、因素是否异常覆覆一先前行为与结果有因果关系先前行为的作用大先前行为与结果有因果关系异常:独立关系 谯的作用大_ _ 介入因素的作用大在刖”用人 介入因素与结果有因果关系L二者作用都大二者都与结果有因果关系客观要件四因果关系还需要看主观要件 原则上被害人自杀与先前行为没有因果关系厂被害人自身的行为一1例外: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致人死亡和虐待罪致人死亡,致人死亡包括被害人自杀死亡一 前提条件是存在现实的救助行为.且有救活的可能性-介入因素的种类一一第三人的行为一【结论】死亡结果与阻断救助的行为有因果关系,与先前行为没有因果关系。被害人的特殊体质死亡结果与先前行为有无因果关系判断标准:看先前行为与疾病
12、发作有无引发关系关 于“因”的要求必须是危害行为也即行为对法益制造了危险r-行为对法益未制造危险,不属于危害行为I制造法律允许的危险.不属于危害行为关 于“果”的要求无法查明的案件现实发生的结果不包括假设的结果 双重/重舂因果关系:二因一果I假设因果关系:假设的因果关系不成立犯罪规范保护范围内的结果产构成要件保护范围的实害结果不归属于该行为管辖范围内的结果一如果防止结果发生是他人职责,则归因于他人r行为人是一个人一案件事实存疑时作有利于被告人的认定J 行为人是两个人 构成共同犯罪 部分实行、全部负责I不构成共同犯罪一存疑时有利于被告考 点 六(客观)违法阻却事由一一正当防卫不法性-般仅限于对个
13、人法益的侵害起因条件对精神病患者、未成年人实施不法侵害,一 一 般 应一 客 观 性 一先采取避免、制止措施。无法采取的,则可正当防卫硼立柞_假想防卫,根据防卫人的过失情况处理,可能是儿头住 过失犯罪/意外事件L 不法侵害什么时候开始?一对法益的危险比较紧迫时间条件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一=6不法侵害什么时候结束?判断时间判断视角从行为时判断-不应从事后查明的证据判断从一般人的视角判断财产犯罪,犯罪人即使取得财物,但被害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视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什 P白囱 不要求具有防卫意图,客观上制止了不法侵害可防 卫 意 图 一 成 立 正 当 防 卫正当防卫意思条件L 防卫认识不要说一偶然防卫
14、构成正当防卫防卫认识 一o偶然防卫的观点一故意型偶然防卫:由于结果是好的,一也不认定既遂过失型偶然防卫:4 _i般不构成过失犯罪需要主客观一致,偶防卫认识必要说 然防卫不构成正当防卫对象条件I 共同犯罪中:直接实行犯和有攻击性帮助行为的 防卫手段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一帮助犯对幕后的教唆犯、间接正犯不能正当防卫必要性,判断需从行为时的情境,根据社会-般人的角度判断,不能从事后、上帝视角判断限度条件相当性,比例原则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发生过当结果对过节结果至少有过失行凶,指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行为考点七(客观)违法阻却事由一一紧急避险r-自然灾害、野生动物一 他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起
15、因条件存在现实危险对他人合法行为制造的危险不可紧急避险I假想避险,存在过失,是过失犯罪,不存在,是意外事件成立紧急避险不要求有避险意图偶然避险避险认识不要说一偶然避险成立紧急避险避险认识必要说一偶然避险不成立紧急避险不得已条件受强制的紧急避险,是否还成立紧急避险?(如甲用杀乙子来逼乙抢劫银行)符合紧急避险的其他条件的,可以成立限度条件保护的法益损害的法益_大体而言:生命法益 身体健康法益人身自由法益 财产法益匚 不 能为了保护一个人的生命,牺牲另一人(1)对正当防卫本身不能正当防卫,也不能紧急避险,因为正当防卫行为属于合法行为。一(2)对假想防卫、事后防卫、防卫过当,可以正当防卫。(3)对偶然
16、防卫能否正当防卫,需要根据观点展示确定。按照防卫认识不要说,不能进行正当防卫。按照防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关系卫认识必要说,可以进行正当防卫。(4)对紧急避险本身不能正当防卫,因为紧急避险是合法行为。对紧急避险的反击属于紧急避险。(5)对假想避险、务后避险、避险过当,可以正当防卫。因为它们在客观上都是不法侵害。(6)对偶然避险能否正当防卫,需要根据观点展示确定。按照避险认识不要说,不能进行正当防卫。按照避险认识必要说,可以进行正当防卫。考 点 八(客观)违法阻却事由一一被害人承诺厂 财产/名誉/自由可以放弃一身体权在轻伤的范围内承诺被害人对承诺的法益有处分权限如果承诺重伤害,是为了保护另一重大法
17、益,则承诺有效J 生命不可以放弃人怎害诺成?被承么立有现实的承诺,并且必须事前作出J 被害人对承诺事项的意义、范围有理解能力承诺是出匚 于 其 真 实 一意思表示欺骗产生认识错误厂事实认识错误,承诺无效J 动机错误.承诺有效厂 行为人不知情,承诺有效被害人承诺被害人自己产生认识错误J 行为人知情一实施作为的欺骗,承诺无效有告知义务,实施不作为的欺骗,承诺无效没有实施不作为的欺骗,也J 无告知义务,只是单纯利用认识错误,承诺有效被害人没有现实的承诺推定的被害人承诺推定被害人得知真相后会承诺一 T蠹一般人的合理意愿为了被害人的一部分法益牺牲其另一部分法益,但所牺牲的法益不得大于所保护的法益行为所指
18、向的法益必须是被害人有处分权的法益可能与紧急避险竟合考点九主观要件(一)二希望:直接故意(有对结果发生的态度间接故意有结果避免可能性:过于自信的过失L 放任:有没有认识到会发生危害结果J 反 对 一L没有结果避免可能性:不可抗力J 无有无结果预见可能性仁 有:疏忽大意的过失I无:意外事件如何区分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主观上: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是不想结果发生。客观上:看行为人方无采取避免措施。如果采取了避免措施,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主观要件如何区分疏忽 大 意 的 过 失 与3过于自信的过失?一 是 否 已 经 预 见疏忽大意的过失是,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过
19、于自信的过失是,已经预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没有预见不等于没有预见可能性如何区分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有无结果预见可能性 看行为人主观上的认识和预见能力工 看 客 观 上 的 认 识 条 件结果避免可能性的时间点是过失行为时,而非危险临界时如何区分过于自信的过失与不可抗力?有无结果避免可能性r-看行为人的避免能力看客观上布一无避免的条件没有危害行为考点十 主观要件(二)一一认识错误不能犯,无罪L 缺乏犯罪:故意型文丈认识错误,不构成故意犯罪2对象错误不重要,不影响行为人对实际对象犯罪成立或既遂客观阶层fl-观点展示一tn lx具体的错误具体符合说:对欲害对象成立故意犯罪未遂,对实际对象过失犯罪
20、,想象竞合择一事。法定符合说:对欲害对象成立故意犯罪未遂,对实际对象过失修改为故意犯罪,想象竞合没有多数观点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以为是A死法,实际是B死法,故意犯罪既遂犯罪是否既遂有危害行为主观具有犯罪故意型小实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J O关 系 一错误结果的推迟发生(事前故意)前 行 为(故意杀人,重伤昏迷)+后行为(抛尸后死亡)多数说:二因一果,前一行为故意0杀人罪既遂,后一行为过失致人死D亡罪,前罪吸收后罪,定故意杀人既遂少数说:后因一果,前一行为故意匚杀人罪未遂,后一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罪,两罪并罚前 行 为(计划杀人的预备行为)+后行一 为(计划杀人的实行行为)实际上前行为导致死亡结果结果
21、的提前发生.已经着手,故意杀判断前行为 人罪既遂一 是否着手,_是否属于实 没有着手,故意杀行行为?L人罪犯罪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 不同犯罪构成间的认识错误抽 象 的 错 误 一一分别分析两个罪,想象竞合J 包容评价关系一对刑法禁止性有无认识错误有法律认识错误在性侦相同的轻罪与重罪之间产生认识错误,成轻罪的既遂构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有贵任I无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无责任考 点 十 一(主观)责任阻却事由r完全无贲任年龄一不满12周岁的人,对所有犯罪都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浪涛 2023 思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