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pdf
《2018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pdf(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 8 课外文言文阅读【广东省】(二)(9分)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 正 以 春秋 汉书授之日:“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称其贤。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9.A.B.C.下列各组句子中,是时西边用兵常被发画铜具士大夫翕然称之(节 选 自 海水燕谈录)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当号时,妇手拍儿声能画刺寡人之过者,受上
2、赏往来事忽风力虽尚劲1 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1 1.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3分)【答案】9.(3分)A【解析】A.均指“这时”之意。B.名词用作动词,面戴/名词作状语,当面;C.一致/轻快、敏捷;D.崇尚/还,依然。1 0.(3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使用4条以上“广的,给0分;其他情况,对1处 给1分。)1 1.(3分)因为狄青作战骁勇(频立战功):博 古 通 今(通究古今);辅佐朝政。(每 对1处 给1分。)【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
3、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 春秋 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贵州省六盘水市】(二)阅读古文,完 成1 1-1 5题(1 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
4、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兑命口:“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敕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 劝学)【注释】中(zh6ng)绳:合 乎 拉 直 的 墨 线 糅(rou):通“煤”,用火烤使木条弯曲暴:通“曝”,晒干。参:通“叁”,多次。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不 知 其 目 也()然后能自强也()学 不 可 以.()故木受绳则直()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5、 分)A.糅使之然也 辍耕本垄上B.不削其善也 则期明而行五过矣。C.单有嘉肴 里有槁暴D.学地不思则罔君子博学加日参省乎己1 3.翻译下列句子(4 分)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 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己“,主 要 运 用 的 论 证 方 法 是。(2 分)1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4 分)【答案】11.(4 分,每 小 题 1分)甘 美 勉 励 停 止(4)所以,因此12.(2 分)C13.(4 分,每小题2 分)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冰是水凝
6、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14.(2 分)教 学 相 长(也);比俞论证或举例论证。15.(4 分)要求:(1)提出观点、看 法(1 分);阐 述 理 由(1分)联系学习生活,紧扣文章内容(2 分)。【参考译文】【甲】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说命 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乙】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
7、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黑龙江省绥化市】(三)阅读文言文 赵广拒画,回答1 9-2 2 题。(5分)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
8、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注释】李伯时:宋代名画家。小史:金兵。1 9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尤工作马(擅长)C.使图所掳妇人(绘画)2 0 .用“产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书童。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贼:这里指)(1 分)B.几能乱真(表数量)D.而广平生实用左手(其实)(只划一处)(1 分)遂 断 右 手 拇 指 遣 去2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 分)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2 2 .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你再列举出一位与他相类似的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简述其事迹。(2分)【答案】(三)阅读文言文 赵广拒画,回答1
9、 9-2 2 题。(5分)1 9 .B 评分说明:(1 分)B项中的“几 的意思是“几乎,差不多”。2 0 .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评分说明:(1 分)划分位置不正确或多划均不得分。2 1 .李伯时作画时,总是让赵广在身边伺候,时间久了,赵广就擅长绘画了。评分说明:(1 分)译对重点字词“使”、侍、善 得 0.5分,译句语言完整流畅0.5分。2 2 .赵广是一位技艺高超、大义慨然、威武不屈的人。(1 分)历史示例:伯夷不食周粟而饿死: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1 分)评分说明:(2分)第一问从技艺和品质两个方面各0.5分,第二问答出人物及事迹得 1 分,否则不得分,除示
10、例以外符合题意均可。【参考译文】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小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经常让赵广在旁边侍候,时间长了(赵广)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能和(李伯时的)真迹混淆。建炎年间,赵广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抢来的妇女。赵广坚决地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赵广)不顺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了。但是赵广平时是习惯用左手画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湖北省黄石市】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
11、,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魔下,饮食与土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广为人长,獴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专以射为戏。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节 选 自 史记李广将军传,有删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A.行十余里,广 佯 死(佯:
12、假装)B.广誓骑腾而上胡儿马(暂:暂时)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将:带领)D.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陟(陈:通“阵”,阵地)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李广勇猛机智,被匈奴捉住,也能伺机逃脱。B.李广爱护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效力。C.李广身高臂长,善于射箭,他的子孙和向他学习的人,都赶不上他。D.李广射术高超,在战
13、场上射杀敌人,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鞭马南驰数十里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答案】9.(D BAD (李广)用鞭子打马向南飞驰几十里。(李广)估计射不中就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着弓弦之声倒地。【参考译文】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四年以后,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
14、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李广身材高大,臂膀象猿一样,他的善射也是天赋。虽然子孙或别人向他学,但谁也不能赶上他。李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与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阵势,比赛箭射的远近,饮酒专以射箭作游戏,一直到死。他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
15、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湖北省随州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时下列各题。修 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 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节 选 自 宋史欧阳修传)【注释】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治:处理。废:放下。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13.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 分)汝 父 为 吏 常 夜 烛 治 官 书 屡 废 而 叹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回的一项是()(2 分)A.母 掌
16、 谓 曰 学 趋 百 里 外(送东阳马生序)B.死 修 也 小 大 之 谀(曹刿论战)C.我 求 其 弟 生 亦 我 所 欲(鱼我所欲也)D.因平居教他子弟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 分)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修闻而服之终身。16.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得启示。(5 分)【答案】13.汝 父 为 吏/常 夜 烛 治 官 书/屡 废 而 叹14.C15.给犯人找活下来(不死)的理由却找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16.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材有着重要作用(修母 教子有方)。从“修母
17、”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示例二:做官要公正严明(孩子成长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从“修父”做官时办案公正、明 察 秋 毫(修父 对欧阳修的影响)看出。示例三: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从欧阳修听从母亲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参考译文】欧阳修还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经常对他说:“你爸爸做官,经常晚上在蜡烛下写文书,有时候停下来不住地叹息。我问他什么事,他回答说:,这是一个死刑案件,我想看看有没有可以不杀他的理由,为他找一条生路,可是实在是找不到,不得不杀呀。我说:生路可以找吗?你爸爸说:,我要寻求使他们活下去而不可能,那
18、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经常想着凡是情有可原的,可矜可悯的,尽量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有时候尚且还免不了办错案、杀了不该杀的人,更何况世人恨不得把所有的罪犯都杀了呢。你爸爸平时教育年轻人,经常说这样的话,所以我都听熟了。欧阳修听了母亲说的这个故事,终身都是按照他父亲的教诲来做的。【湖北省武汉市】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 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秦将伐魏。魏王阳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日:“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日:“寡人磔子之行也。”又北见燕王日:“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日:“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
19、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日:“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件也。田文日:“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日:“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刃?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燕王日:“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歹生二百乘以丛明.。(选 自 战国策,【注释】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效:献,呈献。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王同之
20、闻:听说 B.寡人属子之行也 愿:愿望C.燕王尚未许也 许:答应 D.王且何利 利:好处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A.乃 为 之/起 兵 八 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D.乃 为 之 起/兵 八 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1 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
21、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1 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答案】8.B【解析】B项中的“愿”是“希望”的意思。9.C【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来跟从孟尝君“,其中的“兵八万”车二百乘 是两个词组,“万”和”乘”都是紧跟着数词和名词的后面,不能分开,所以据此可以排除A B项,而D项中的“起 和 兵 分开了,造成句子意思的割裂。10.D【解析】“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的说法是错误的。孟尝君提醒燕王,魏王在向秦国割地求和之后,会聚集魏国、韩国、赵国、秦国四国的军力来攻打燕国,来报复燕国见
22、死不救之仇。1 1.魏 王(就会)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 半 个 魏 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参考译文】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这件事,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力、?“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的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魏王说: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孟尝君又北上拜见了燕王,说,“从前家父经常为燕、魏两王的交往约会,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王救救魏国。”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孟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它诸侯即使
23、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孟尝君说:“臣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秦国攻打魏国,然而燕国却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又西借秦国军队,再依靠赵国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会自己跋涉几千里去帮助人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从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湖北省咸宁市】二、(一
24、)阅 读 柳宗元传节选,完 成69题。(15分)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日:“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 自 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播州:今责
25、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质:抵押。没:没收。营护:料理,护送。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何与母傕行(一同,一起)B.西 南 维 域(阻断,与世隔绝)C.总园厚所亲曰(告诉,对说)D.时 人 义 之(正义)7、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书)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C.不出私钱赎之D.裴度亦奏若事8.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不 入 见(曹刿论战)?此 之 谓 乎?(虽有佳肴)(3 分)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8 全国 中考 语文试题 分类 汇编 课外 文言文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