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pdf(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沈阳药科大学教案沈阳药科大学教案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沈阳药科大学生理教研室沈阳药科大学生理教研室20092009 年年 2 2 月月沈阳药科大学教案沈阳药科大学教案人体解剖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 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一门科学。要求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生命活动的要求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过程。基本过程及其调节过程。熟悉人体解剖生理学在药学教育中的重要地熟悉人体解剖生理学在药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了解生理学近年来某些研究进展。此课程适合于位和重要性。了解生理学近
2、年来某些研究进展。此课程适合于20042004级药学本学生。级药学本学生。总学时为总学时为 8686 学时,学时,其中讲课其中讲课 5252 学时,学时,自学自学 2 2 学时,学时,每次课每次课 2 2 学时,理论课学时,理论课 共共 2626 次课。实验次课。实验 3232 学时。学时。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方式。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事例说明以事例说明生理问题的讲授为主配合问题式、生理问题的讲授为主配合问题式、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一般了解的内容让同一般了解的内容让同学自学。学自学。教材教材: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版)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版),
3、龚茜玲主编,人民卫生,龚茜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出版,20002000 年。年。参考书参考书: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人民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出版社20042004 年。年。考试采用期末笔试的方式进行。考试采用期末笔试的方式进行。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第二章第二章 细胞和基本组织细胞和基本组织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2 学时学时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研究对象和任务。了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熟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解人体解剖生理学与现代医药学
4、的关系,熟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掌握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掌握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物质转掌握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掌握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物质转3 3运功能。了解嵌入蛋白、表在蛋白的概念;质膜的概念及特性。了解组织的概念运功能。了解嵌入蛋白、表在蛋白的概念;质膜的概念及特性。了解组织的概念和种类,和种类,熟悉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熟悉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了解肌组织与神经组织的结构了解肌组织与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和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1.教学重点:生理学的概念;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教学重点:生理学的概念;生理
5、学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和组平。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和组织的概念,上皮和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织的概念,上皮和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2.2.教学难点: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间的相互关系;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特性间的关系;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特性间的关系;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涵盖的各个内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涵盖的各个内容。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从生活事例导出结论从生活事例导出结论,启发同学参与讨
6、论启发同学参与讨论2.2.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配合板书与多媒体配合四、教学内容四、教学内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2 2、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3 3、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4 4、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5 5、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的主、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的主要内容,质膜的概念及特性;嵌入蛋白、表在蛋白的概念;细胞膜蛋
7、白的功能。要内容,质膜的概念及特性;嵌入蛋白、表在蛋白的概念;细胞膜蛋白的功能。6 6、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单纯扩散、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单纯扩散的概念和特点;易化扩散的概念和特点,通道、载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主动的概念和特点;易化扩散的概念和特点,通道、载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主动4 4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泵的种类和特点。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泵的种类和特点。7 7、简述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简述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8 8、组织的概念和种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概念、主要种类及功能。、组织的概念和种类,上皮组织、
8、结缔组织的概念、主要种类及功能。9 9、肌组织的种类、结构特点,神经组织的组成和细胞形态。、肌组织的种类、结构特点,神经组织的组成和细胞形态。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1 1、举例说明生理学研究的细胞水平、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举例说明生理学研究的细胞水平、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2 2、生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有哪些?、生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有哪些?3 3、观察细胞、器官的生理功能,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观察细胞、器官的生理功能,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你用那些方法合理?你用那些方法合理?4 4、写出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思考结构和细胞膜功能特点之间的
9、关系。、写出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思考结构和细胞膜功能特点之间的关系。5 5、细胞膜蛋白的有哪些功能?、细胞膜蛋白的有哪些功能?6 6、通道、载体、泵及受体的概念;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通道、载体、泵及受体的概念;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的概念扩散的概念7 7、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有何区别?、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有何区别?8 8、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概念。、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概念。9 9、疏松结缔组织细胞成分有何功能?、疏松结缔组织细胞成分有何功能?六、教学参考资料六、教学参考资料第四章第四章 第一节第一节 第二节第二节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2 学时学时
10、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阈值的概念。阈值的概念。细胞的跨膜信号传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导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5 51.1.教学重点:兴奋性教学重点:兴奋性2.2.教学难点:兴奋性;刺激三要素教学难点:兴奋性;刺激三要素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1.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由浅入深由浅入深,让学生得出结论让学生得出结论2.2.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四、教学内容四、教学
11、内容标题标题1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一)新陈代谢1 1、概念:新物质不断替代老物质的过程。、概念:新物质不断替代老物质的过程。2 2、合成代谢:也叫同化作用。、合成代谢:也叫同化作用。3 3、分解代谢:也叫异化作用。、分解代谢:也叫异化作用。物质代谢:代谢过程中的物质转化。物质代谢:代谢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二)兴奋性(二)兴奋性1 1、概念:细胞、组织或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概念:细胞、组织或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2 2、刺激:、刺激:有效刺激应具备的条件:有效刺激应具备
12、的条件:一定的强度,一定的强度,一定的持续时间和一定的强度一定的持续时间和一定的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对时间的变化率。阈值的定义、阈值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阈值的定义、阈值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3 3、反应:刺激作用下,机体作出的应答。包括兴奋和抑制。、反应:刺激作用下,机体作出的应答。包括兴奋和抑制。(三)生殖(三)生殖概念:生物体产生相似子代的过程。概念:生物体产生相似子代的过程。6 6标题标题2 2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一)由具有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导(一)由具有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导1 1、化学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2 2、电压门控通道
13、、电压门控通道3 3、机械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二)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二)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 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导系统导系统过程:膜外化学物质受体过程:膜外化学物质受体G G蛋白酶第二信使改变细胞蛋白酶第二信使改变细胞内的生理过程内的生理过程涉及:涉及:G G 蛋白的概念、蛋白的概念、G G 蛋白的三个亚基的活化方式蛋白的三个亚基的活化方式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1 1、何谓兴奋性?判定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什么?兴奋性与兴奋有何区别?、何谓兴奋性?判定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什么?兴奋性与兴奋有何区别?2 2、试述细胞膜
14、跨膜信息转运方式有哪些?、试述细胞膜跨膜信息转运方式有哪些?六、教学参考资料六、教学参考资料1 1、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版)、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版),龚茜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龚茜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 2、生理学(第五版)、生理学(第五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四章第四章 第三节第三节 神经与肌肉的一般生理神经与肌肉的一般生理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2 学时学时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
15、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7 71.1.教学重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阈电位,局部兴奋、兴奋传导教学重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阈电位,局部兴奋、兴奋传导的原理及特点。的原理及特点。2.2.教学难点:刺激电流方向与膜电位变化关系。教学难点:刺激电流方向与膜电位变化关系。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1.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由浅入深由浅入深,让学生得出结论让学生得出结论2.2.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四、教学内容四、
16、教学内容标题标题1 1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组织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都有生物电表现。组织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都有生物电表现。采用微电极进行细胞内电位记录方法可对其加以研究。采用微电极进行细胞内电位记录方法可对其加以研究。(一)细胞的静息电位(一)细胞的静息电位1 1、静息电位现象、静息电位现象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极化状态:膜内带负电而膜外带正电的状态,简言之即内负外正的状态。极化状态:膜内带负电而膜外带正电的状态,简言之即内负外正的状态。2 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
17、制、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1 1)产生条件: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产生条件: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不同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不同(2 2)静息电位值)静息电位值K K+平衡电位平衡电位(3 3)产生机制:)产生机制:K K+外流外流(二)细胞的动作电位(二)细胞的动作电位1 1、动作电位现象、动作电位现象(1 1)条件:阈刺激、阈上刺激、多次阈下刺激。)条件:阈刺激、阈上刺激、多次阈下刺激。8 8(2 2)概念:活体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接受刺激时,受刺激处细胞膜两侧出)概念:活体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接受刺激时,受刺激处细胞膜两侧出现的快速可逆的电位逆转。现的快速可逆的电位逆转。(
18、3 3)与动作电位有关的概念:)与动作电位有关的概念:极化、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极化、锋电位、后电位:负后电位、正极化、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极化、锋电位、后电位:负后电位、正后电位、阈电位后电位、阈电位2 2、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去极相:去极相:NaNa+内流内流锋值锋值 NaNa+平衡电位平衡电位复极相:复极相:K K+外流外流之后,钠泵激活:泵钠、摄钾之后,钠泵激活:泵钠、摄钾3 3、动作电位的特征、动作电位的特征具有“全”或“无”的性质(具有“全”或“无”的性质(all or noneall or none)4 4、动作电位期间细胞膜兴奋性的变化、动作电位期
19、间细胞膜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三)细胞的局部兴奋(三)细胞的局部兴奋1 1、产生条件:单次阈下刺激、产生条件:单次阈下刺激2 2、局部兴奋的特征:没有“全”或“无”现象、向周围电紧张扩布、可以总合、局部兴奋的特征:没有“全”或“无”现象、向周围电紧张扩布、可以总合标题标题2 2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一)兴奋传导的机制:局部电流学说(一)兴奋传导的机制:局部电流学说 无髓鞘神经纤维连续式传导无髓鞘神经纤维连续式传导 有髓鞘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有髓鞘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二)兴奋传导的特征(二)兴奋传导的特征9
20、 9完整性完整性双向性双向性绝缘性绝缘性相对不疲劳相对不疲劳标题标题3 3兴奋在神经神经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神经间的传递(一)神经神经之间的联系(一)神经神经之间的联系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主要是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主要是突触)传导过程:见神经系统生理传导过程:见神经系统生理(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A A、神经肌接头的结构、神经肌接头的结构B B、兴奋传递过程、兴奋传递过程神经冲动神经冲动CaCa2+2+内流(降低粘滞性,中和)囊泡移动,融合释放内流(降低粘滞性,中和)囊泡移动,融合释放AChACh与终板膜受体结合与终板膜受体结合NaNa+通道打开通道打开NaNa
21、+内流终板电位内流终板电位(局部兴奋)(局部兴奋)达到达到阈电位,引发肌膜动作电位。阈电位,引发肌膜动作电位。C C、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特征、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特征化学性兴奋传递化学性兴奋传递单向传递单向传递时间延搁时间延搁易受药物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易受药物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对易疲劳相对易疲劳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1 1、以神经细胞或肌细胞为例,简述动作电位的组成及形成机制。、以神经细胞或肌细胞为例,简述动作电位的组成及形成机制。10102 2、试说明兴奋在神经肌接头传递的过程。、试说明兴奋在神经肌接头传递的过程。3 3、简述兴奋在神经纤维或同一细胞膜传导与兴奋在神
22、经肌接头传递有何不同?、简述兴奋在神经纤维或同一细胞膜传导与兴奋在神经肌接头传递有何不同?六、教学参考资料六、教学参考资料1 1、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版)、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版),龚茜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龚茜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 2、生理学(第五版)、生理学(第五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四章第四章 第三节第三节 神经与肌肉的一般生理神经与肌肉的一般生理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2 学时学时一、教学目的一、教学目的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滑行理论的主要内容,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兴奋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滑行理论的主要内容,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兴奋-
23、收收缩耦联,缩耦联,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前负荷、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对收缩的影响。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对收缩的影响。生理功能的调节与整合。生理功能的调节与整合。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1.教学重点:肌丝滑行基本过程,兴奋收缩耦联,前负荷、后负荷程肌肉收缩教学重点:肌丝滑行基本过程,兴奋收缩耦联,前负荷、后负荷程肌肉收缩能力对收缩的影响。能力对收缩的影响。2.2.教学难点: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强直收缩。教学难点: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强直收缩。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1.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由浅入
24、深由浅入深,让学生得出结论让学生得出结论2.2.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四、教学内容四、教学内容标题标题1 1骨骼肌收缩骨骼肌收缩1 1、骨骼肌的结构、骨骼肌的结构1111肌肉肌细胞肌原纤维肌小节粗肌丝(肌凝蛋白)、细肌丝(肌纤蛋肌肉肌细胞肌原纤维肌小节粗肌丝(肌凝蛋白)、细肌丝(肌纤蛋白、原肌凝蛋白、肌钙蛋白)。白、原肌凝蛋白、肌钙蛋白)。2 2、骨骼肌的收缩原理、骨骼肌的收缩原理肌丝滑行过程中,肌丝滑行过程中,CaCa2+2+与肌钙蛋白的结合和分离是触发和终止肌丝滑行的关与肌钙蛋白的结合和分离是触发和终止肌丝滑行
25、的关键。键。3 3、兴奋、兴奋-收缩耦联收缩耦联 定义:以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定义:以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介过程。结构基础:横管、纵管(三联管)。结构基础:横管、纵管(三联管)。标题标题2 2骨骼肌收缩的外在表现骨骼肌收缩的外在表现等张收缩等张收缩等长收缩等长收缩标题标题3 3骨骼肌收缩的外在表现骨骼肌收缩的外在表现1 1、单收缩、单收缩2 2、复合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复合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标题标题4 4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与整合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与整合调节调节整合整合调节方式: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 解剖 生理学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