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2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1.人体中含有多种元素。下列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A.铁 B.碳 C.氢 D.氧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在空气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A.O2 B.N2 C.CO2 D.稀有气体3.下列用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的系列操作中正确的是()4.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由三种元素组成,是混合物C.表示2个氧原子B.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为5:3D.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5 .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A B.B C.C D.D实验操
2、作现象实验结论A点燃某气体,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该气体一定是氢气B室温下向盛有等量水的两个烧杯里分别加入5 g N a Q和8 g K N O 3,搅拌固体全部溶解室温下K N O 3的溶解度比N a C l大C向滴有酚醐的N a O 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振荡试管溶液变无色N a O 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D用铜片向黄铜片上刻画无明显变化 铜片比黄铜片硬度大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g氢气与1 0 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 1 g水B.常温下,酸性溶液的p H 7,所以p H 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C.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
3、体,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都是活泼金属D.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7 .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法正确的是()A.C 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反应速度减慢B.A B段的化学反应是:F e +2 H C 1 =F e C l2+H2 TC.D点反应结束D.E点温度等于A点8 .下列变化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木炭燃烧 B.冰熔化成水C.腐叶产生沼气 D.人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第2页,共18页9.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A.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家用电动车代替汽油动力车C.家用
4、电器着火立即用水灭火 D.保持自行车钢圈干燥以防锈10.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透明液体分别是水和饱和食盐水,以下鉴别方法错误的是()A.各取10mL称质量,质量小的是水B.各取少量蒸发,剩固体的是饱和食盐水C.分别取少量加生石灰,放热的是水D.鸡蛋放入液体中,下沉的是水,漂浮的是盐水11.下列做法中符合科学常识的是()A.用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B.用燃着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C.发霉的大米洗净了吃D.旅客站在安全线与轨道之间区域候车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B.“泪”说明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C.“泪”是无机物D.实验说明化
5、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13.下列对实验现象分析合理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炸裂一一铁丝没有盘成螺旋状B.将表面未处理的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一一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C.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很难被拉开一一原子间存在引力D.给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加热相等时间沙子升温快一 一沙子吸热能力强14.如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铁丝铜丝硝酸银溶液如图: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如图: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15.(1)2022年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100%使 用“绿电”,“绿电”主要来源于清洁能源,目前我国的“绿电”主要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为主。太阳能光伏发电,
6、能量转化是;太阳能、风 能 都 属 于(选 填“一次”或“二次”)能源。(2)冬奥会上的氢能源汽车是一种新型环保汽车,使用的氢燃料电池通过液态氢与空气中的氧结合而发电,则氢燃料电池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16.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l)b管 内 产 生 的 气 体 是,根据b管中产生的气体可以推断水的组成中含有 o(2)实验中使用的电源是(填“直流电”或“交流电”)。17.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生活中常常用到化学知识。(1)很多的洗涤剂中含有纯碱,其 化 学 式 是。(2)冰箱里放活性炭除异味主要利用其 性。第4页,共18页(3)区分涤纶和纯棉制品,可采用的方法是(4)蒸饭过后锅底
7、起了一层白色固体,产生白色固体的原因是(5)用水冲泡感冒冲剂时往往用勺子搅拌,搅拌的目的是。1 8.如图所示的几个化学实验,回答相应的问题:(1)图甲所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了更好的吸收燃烧产物,集气瓶中事先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它 的 作 用 是(用 化 学 方 程 式 表 示)。(2)图乙所示,倒 入 稀 盐 酸 后 可 以 观 察 到 蜡 烛 的 变 化 是,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3)图丙所示“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镐的作用”的实验中,实验的结论是,得到该结论依据的现象是 19.AG均为初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相连
8、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已知B为红色固体,B、D、E、F、G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除D外,其余六种物质均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请回答:(1)物质B的化学式为 o(2)物质G属 于 化 合 物 中 的 哪 一 类。(3)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4)图 中 涉 及 的 基 本 反 应 类 型 有(填 字 母)。a.置换反应b.中和反应c.复分解反应d.氧化反应e.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2 0.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其主要成分是蔗糖。甘蔗中含有蔗糖,由甘蔗制备蔗糖的流程如图1所示:(1)操作a的名称是,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2)上述流程中物质M能脱色是因为它有 的
9、结构。(3)在实验室进行蒸发操作。【发现问题】小明蒸发过程中加热时间过长,发现白糖变黑了,他猜想蔗糖应该具有可燃性。【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会变蓝。【设计并进行实验】小明设计如图2所示实验来探究蔗糖的元素组成。实验现象:D中白色固体变蓝,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结论和解释】(1)装置B的作用是。(2)蔗糖中一定含有 元素。【反思与交流】按装置进行试验,连接实验仪器时,能否将D、E位置进行交换,理由是。第6页,共18页2 1.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镒的混合物1 3 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2g,将剩余固体加入到一定量的
10、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是10%的氯化钾溶液(假设溶液无损失)。求:(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 _ _ _ _g;(2)反应后所得氯化钾溶液的质量。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钻、铜、锌、铝、镒、铝、氟、碘、硒。A、铁属于人体微量元素,且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选项正确。B、碳属于人体常量元素,故选项错误。C、氢属于人体常量元素,故选项错误。D、氧属于人体常量元素,故选项错误。故选:A。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内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是解题
11、此类题的关键。2.【答案】B【解析】解:A、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 1%,故选项错误:B、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 8%,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故 选:Bo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答案】C【解析】解:A、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装药品时,应先加固体后加液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
12、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o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第8页,共18页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答案】B【解析】解: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H2。+出上CO2+H20;A、由图示可知,甲是甲醛,是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A错误;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30:18=5:3,故B正确;C、由图示可知,一个氧
13、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C错误;D、物质乙是氧气,属于单质,单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D错误;故选:B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物质组成、方程式的意义等分析物质的构成,元素的化合价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等。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5.【答案】C【解析】解:A、点燃某气体,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某气体中含有氢元素,如甲烷等,不一定是氢气,故A错误;B、室温下向盛有等量水的两个烧杯里分别加入5gNaCl和8gK N()3
14、,搅拌,固体全部溶解,可能形成的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故不能判断室温下KNO3的溶解度比NaCl大,故B错误;C、向滴有酚酿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振荡试管,溶液由红色变成了无色,是由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故C正确;D、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都比纯金属高,用铜片向黄铜片上刻画,铜片有划痕,故D错误。故 选:CoA、根据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某气体中含有氢元素进行分析;B、根据固体全部溶解,可能形成的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C、根据溶液由红色变成了无色,是由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D、根据合金的
15、强度和硬度都比纯金属高进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6.【答案】B【解析】解: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兰2H2。,反应中氢气、氧气、水质量比为(2 x 2):32:(2 x 18)=1:8:9,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与10g氧气反应,氧气有剩余,生成水的质量小于11g,故选项推理错误。B、常温下,酸性溶液的pH 7,所以pH 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C、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但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都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D、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
16、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故 选:BoA、要对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计算判断,即反应时是否符合固定的质量比。B、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C、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7.【答案】D【解
17、析】解:A、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气压减小,A不正确;B、AB段的化学反应是:Fe2O3+6HC1=2FeCl3+3H2O,B不正确;C、C点压强达到最大值,是反应结束的点,C不正确;D、E点温度等于A点,都是室温,D 正确。故选:D。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稀盐酸先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后第10页,共18页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放热。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8.【答案】B【解析】解:A、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B、冰熔化成水过程中只
18、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C、腐叶产生沼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甲烷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D、人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故 选:Bo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9.【答案】C【解析】解:A、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能够减缓环境污染,该选项正确。B、家用电动车代替汽油动力车,能够减缓环境污染,该选项正确。C、家用电器着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河北省 唐山市 路北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