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3份集锦》湖南省名校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试卷3份集锦》湖南省名校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卷3份集锦》湖南省名校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pdf(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 选 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活、环境、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温室效应导致海水的酸度增大,贝壳类生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威胁B.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长时间放置的植物油会因水解而变质C.常温下用3体积乙醇与1体积蒸储水配制成的混合液,可以灭活新型冠状病毒D,白葡萄酒含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通常添加微量SO?的目的是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增加酸度,碳酸能与碳酸钙反应,所以珊瑚、贝壳类等生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威胁,故
2、A正确;B.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长时间放置会被氧化而变质,故B错误;C.常温下用3体积乙醇与1体积蒸储水配制成的混合液中酒精含量约为7 5%,即医用酒精,可以杀菌消毒,故C正确;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防止营养成分被氧化,故D正确;故答案为Bo2.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溶液中N H;)c(c)iB.醋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溶液中c(N a+)力c(CH3COO)向L”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c”)C(C H3C OOH)减小D.将CCOONa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C(C H3C OO)一c(CH3CO
3、OH)c(OH)【答案】B【解析】【详解】c(NH:)A、向盐酸中加入氨水至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C)=C(NH4+),则/(ci)=1 故人错误;B、醋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反应后溶质为CMCOONa,CH3COO-部分水解,导致c(Na+)c(CH3C O O),即c(Na+)ic(CH3COO)故B正确;C,向0.1mol-I?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水,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导致溶液中CH3COOH的数目减少、4的数目增大,同一溶液中体积相同,则溶液中c”)C(CH3COOH)的比值增大,故C错误D、将CCOONa溶液从20升温至3(
4、T C,(:出0)0一的水解程度增大,其水解平衡常数增大,导致c(CH,COO)1r=777“ccc 的比值减小,故D错误;c(CH3coOH)c(OH)Kh(CH3coO)故选:Bo3.下列物质不属于危险品的是A.硝化甘油 B.苯【答案】CC.重晶石 D.硝酸铁【解析】【详解】A.硝化甘油是易爆品,易发生爆炸,故A错误;B.苯是易燃物,故B错误;C.重晶石性质稳定,不属于危险品,故C正确;D.硝酸核是易爆品,易发生爆炸,故D错误.答案选C。4.下列过程中,一定需要通电才能实现的是A.电解质电离 B.电化学防腐C.蓄电池放电 D.电解精炼铜【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电离不需要通电,
5、故错误;B、电化学防腐不需通电,故错误;C、放电不需要通电,故错误;D、电解需要通电,故正确。答案选D。5.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不本碘的是()A.焊接金属时常用N H 4cl溶液做除锈剂B.嫦娥系列卫星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只要符合限量,食用色素、亚硝酸盐 可以作为某些食品的添加剂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发生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这些颗粒物扩散在空气中都会形成胶体【答案】D【解析】【详解】A.NH4cl水解使溶液显酸性,该酸性溶液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因此NH4cl溶液常用作金属焊接时的除锈剂,A正确;B.嫦娥系
6、列卫星中使用的碳纤维是碳元素的单质,因此该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正确;C.食用色素可作为着色剂,亚硝酸盐可作为防腐剂,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因此对人体健康有益,C正确;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而胶体粒子直径在lnm100nm之间,所 以PM2.5的颗粒物直径较大,扩散在空气中不会形成胶体,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o6.在反应3BrF3+5HzO=9HF+Br2+HBrO3+O2个中,若 有5 mol H2O参加反应,被 水 还 原 的 漠 元 素 为()A.1 mol B.2/3 molC.M mol D.2 mo
7、l【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在反应3BrF3+5H2O=HBrC3+Br2+9HF+O2中,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为:溟元素由+3价升高为+5价,溪元素由+3价降低为。价,氧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价,所 以BrF3既起氧化剂也起还原剂作用,同时水也起还原剂作用.若5mold。参加反应,则生成ImolOz,氧原子提供电子物质的量为2m olx2,令被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x m o 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贝IJ:2molx2=xmolx(3-0)解得 x=mol,选项C符合题意。7.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下列转化关系中,甲、乙、丙、丁、戊为上述四种元素组成的
8、二元或三元化合物。其中A为d元素组成的单质,常温下乙为液体,丁物质常用于消毒、漂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JA.简单离子半径:cbB.丙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C.b、c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数目比为1:2D.a、b、d形成的化合物中,d的杂化方式是sp3【答案】A【解析】【分析】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乙为液体,应该为H Q,则a为H元素,A为d元素组成的单质,且与丙反应生成水和常用于消毒、漂白的丁,则丙应为碱,由转化关系可知甲为Na?。,丙 为NaOH,A为Ch,生成丁、戊 为NaCI,NaCIO,可知b为O元素、c为Na元素、d为Cl元素,以此解答该题。【详解】由以上
9、分析可知a为H元素、b为。元素、c为Na元素、d为CI元素,甲为Na2O,乙为出0、丙为NaOH、丁为 NaCIO、戊为 NaCI;A.b、c对应的离 子 为-和Na卡,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02 N a+,即 b c,故 A 错误;B.丙为N aO H,由Na卡 和OH组成,则含有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C.b为。元素、c为Na元素,两者组成的Na?。和NazOz中阴、阳离子数目比均为1:2,故C正确;D.a、b、d形成的化合物中,若 为NaCIO,Cl原子的价电子对为1+上寸2 =4,则C I的杂化方式是sp3;若 为NaCIOz,Cl原子的价电
10、子对为2+7+丁*2=%则C I的杂化方式是sp?;同理若为N aC Q或NaCIO4,Cl原子杂化方式仍为s p,故D正确;故答案为A8.常温下,向20.00mL0.lmo卜 L 氨水中滴入O.lm old 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的负对数-lgc水(HR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b=20.00C.R、Q 两点对应溶液均呈中性D.R 到 N、N 到 Q 所加盐酸体积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常温下,未加盐酸的氨水的-Ige水(H i l l,贝 U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c(OH)=10-Umol/L,溶液中Kb(NH3*H2O)=
11、(NH:)c(0H-)1Q-3 xlQ-3C(N H3H2O)=lxl0-5,A 错误;B.当-Ige水(M)最小时,HCI与氨水恰好完全反应,所 以 b 点 NaOH溶液体积为20.00mL,B 正确;C.N 点水电离出的H.浓度最大,溶液呈中性,R 点碱过量,溶液呈碱性。Q 点溶质为HCI和 N&C I,溶液呈酸性,C 错误;D.R点氨水略过量,R T N 加 HCI消耗一水合氨,促进水的电离;N T Q 加 H C L 酸过量,抑制水的的电离,所 以 R 到 N、N 到 Q 所加盐酸体积不相等,D 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9.近年来,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下
12、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成语“百炼成钢、蜡炬成灰 中均包含了化学变化B.常温下,成语 金戈铁马 中的金属能溶于浓硝酸C.谚语“雷雨肥庄稼,其过程中包含了氧化还原反应D.荷塘月色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中的 青雾”属于胶体【答案】B【解析】【详解】A.“百炼成钢”是将生铁中的C 氧化为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蜡炬成灰 是垃的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A 正确;B.Fe在常温下在浓硝酸中会钝化,无法溶解在浓硝酸中,B 错误;C.”雷雨肥庄稼”是将空气中游离态的N 元素氧化为化合态,涉及到了氧化还原反应,C 正确;D.“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中的 青雾”属于胶体,D 正确;故答案选Bo1 0.下列
13、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实验目的操作A检验绿茶中是否含有酚类物质向茶水中滴加FeCb溶液B测定84消毒液的pH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84消毒液滴在pH试纸上C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向苯和苯酚的混合物中滴加滨水,过滤后分液D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向试管中依次加入浓硫酸、乙醇、乙酸和碎瓷片,加热【答案】A【解析】【详解】A选项,检验绿茶中是否含有酚类物质,向茶水中滴加FeCb溶液,变紫色,则含有分类物质,故A正确,符合题意;B选项,不能用pH试纸测定84消毒液的p H,因为84消毒液有漂白性,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选项,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滴加滨水,苯酚和淡水
14、反应生成2,4,6一三澳苯酚与苯互溶,不能用过滤、分液,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选项,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向试管中依次加入乙醇、浓硫酸、乙酸和碎瓷片,加热,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A。【点睛】检验酚羟基主要用铁离子检验。1 1.常温下,向20mL 0.2moi/L H2A溶液中滴加0.2mol/L NaOH溶液.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加过程中当溶液呈中性时,V(NaOH)20mLB.当 V(NaOH)=30mL时,贝!有:2c(Na+)=3c(A2-)+3c(HA)C.H 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 2A H+HA-;HA-H+A2-D.当V(NaO
15、H)=20mL时,则有:c(Na+)c(H A)c(H+)c(A2-)c(0H-)【答案】D【解析】【详解】A.当V(NaOH)=20m L时,此时溶质为NaHA,根据图象可知溶液中离子浓度C(A2)C(H 2 A),说明HA一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为酸性,如果溶液为中性,则4()m L V(NaOH)2()m L,故A错误;B.当 V(NaOH)=30m L时,此时溶质为NaHA和 N a?A,根据物料守恒,则有:2c(Na+)=3c(A2-)+3c(H A-)+3c(H2A),故 B错误;C.H2A是二元弱酸,在水中的电离是分步电离的,电离方程式是:H2A H+H A-、HA-H+
16、A2-故 C 错误;D.根据图象知,当 V(NaOH)=20 mL时,发生反应为NaOH+H2A=NaHA+H2O,溶质主要为NaHA,H A 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水和H A 都电离出氢离子,只有H A 电离出A?、所以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a+)c(H A.)c(H+)c(A3)c(O H),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明确图象中酸碱混合时溶液中的溶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抓住图象进行分析即可,题目难度中等。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到
17、另一烧杯中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离试管口约以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C.为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NHJ,可在此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加热后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向容量瓶加水至液面离刻度线1 2 cm 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答案】D【解析】【详解】A.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 A 不选。B.用试管夹时,应夹住距离试管口约地处,故 B不选。C.检验氨气,应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氨气变蓝,故 C不选;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向容量瓶加水至液面离刻度线1 2 cm 时,改用胶头滴管定容是正确的,故 D选。
18、故 选 D。1 3.水玻璃(NazSiOs溶液)广泛应用于耐火材料、洗涤剂生产等领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如图是用稻壳灰(SiOz:65%70%、C:30%35%)制取水玻璃的工艺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材料稻壳灰价格低廉,且副产品活性炭有较高的经济价值B.操作A与操作B完全相同C.该流程中硅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反应器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为SiO2+2NaOH=Na2SiO3+H2O【答案】A【解析】【详解】A、稻壳灰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活性碳具有吸附性,有较高的经济价值,A正确;B、操作A为过滤,操 作B为蒸发浓缩,是两种不同的操作,B错误;C、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
19、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所以该流程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D、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反应SiOz+2NaOH=NazSiCh+HzO不属于复分解反应,D错误。答案选A。【点睛】明确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以及流程中的物质变化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在单质中,因为没有元素之间的化合,所以规定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1 4.下列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红的是()A.NH3 B.S02 C.Cl2 D.CO【答案】B【解析】【详解】A.NH3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在水中电离出。印,水溶液呈
20、碱性,NH3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蓝,A不符合题意;氏S0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在水中电离出4,溶液显酸性,S02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B符合题意;C.Ch溶于水生成盐酸、次氯酸,盐酸具有酸性,HC1O具有强氧化性,5 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C不符合题意;D.C。不溶于水,CO不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发生颜色变化,D错误;答案为B。【点睛】5 溶于水生成盐酸、次氯酸,盐酸使蓝色石蕊变红,次氯酸氧化后红色褪去。1 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过量氨气通入C uS 5溶液中可得深蓝色溶液B.蛋白质溶于水所得分散系可产生丁达尔效应C.硅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可生成硅酸
21、胶体D.过量铁粉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答案】D【解析】【详解】A.将过量氨气通入CuSCU溶液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2NH3+2H2O+Cu2+=Cu(OH)2k+2NH4+,CU(OH)2+2NH3=CU(NH3)42+2OH,的出水+络离子在水溶液中呈深蓝色,A项正确;B.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分子直径已达到lnm100nm之间,蛋白质的水溶液属于胶体,故可产生丁达尔效应。B项正确;C.在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可得到硅酸胶体:Na2SiO3+2HCI=HzSiO3(胶体)+2NaCL C项正确;占燃D.铁粉在氯气中燃烧只生成氯化铁:2Fe+3cl2=2FeCb。D项错误;
22、答案选D。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 0分)16.I,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SO?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装置如图(a为活塞,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1)连接仪器、加药品后,打 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2)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的化学方程式是(3)品红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是;(4)从高镒酸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SO?具 有 一 性。H、上述实验中N aO H溶液用于吸收剩余的SO2生 成Na2SO3,NazSOs是抗氧剂。向烧碱和N a 2 s混合溶液中加入少许澳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1)写出在碱性溶液中B n氧 化NazSOs的离子方程式(2)反应后的溶液含有SO3、SO,B
23、r OFT等阴离子,请填写鉴定其中SO-和所一的实验报告。限选试剂:2mol(THCI;lmol-L-1H2SO4;lmol L-1BaCI2;lmol-L-1Ba(N 03)2;0.1mol L-1AgNO3;CCI4;新制氯水。编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试管中,加入过量的2 m o M盐酸,再滴加有 一 生 成,证明待测液中s o/步骤取出步骤中适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水,再加入_ _ _ _,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呈,证明待测液中含Br o【答案】检查装置气密性 C u+2 H z s(浓)兽=CUSO4+SO2个+2HQ 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还原性 SO3
24、2-+Br2+2OH-=H2O+SO42 _+2Br-编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Imo卜 溶液有白色沉沉淀生成步骤四氯化碳橙黄色【解析】【分析】I、依据装置制备气体验证气体性质分析步骤;(2)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依据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解释;(4)二氧化硫通入高锌酸钾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镒酸钾溶液褪色;“、(l)NazS03和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检 验S O 4,可用硝酸酸化的B aC L;检 验B。可用氯水,加入四氯化碳后,根据四氯化碳层的颜色进行判断。【详解】I、装置是制备气体的反应,连接好装置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试剂发生反应;故答案为检验装置气
25、密性;(2)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zsO,(浓)CUSO4+SO2 个+2%0:故答案为 Cu+2 H 2 s(浓)兽=CUSO4+SO2个+2 0;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红色褪去;故答案为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4)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通入高钛酸钾溶液被氧化为硫酸,高锌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变化为无色;故答案为还原性;I K 向烧碱和NazSCh混合溶液中加入少许滨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说明亚硫酸根离子被溟单质氧化为硫酸跟,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写出离子方程式为:SO32-+Br2+2OH-=H2O+SO42-+2Br-;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卷3份集锦 试卷 集锦 湖南省 名校 第二次 高考 模拟考试 化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