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6章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pdf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6章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6章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pdf(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6章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1 .国际单位:米 符号:m2 .常用单位:千 米(k m)分 米(d m)厘 米(c m)毫 米(m m)微 米(p m)纳 米(n m)3 .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统一用科学计数法)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 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 m)、厘米(c m)、毫米(m m)、微 米(p m)和纳米(n m)、埃等。10 10 101000 1000 1000 1000二、长度的测量1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2 .正确使用刻度尺(1)会认
2、: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和单位。(2)会选:刻度尺的选择(量程、分度值)(3)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4)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5)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6)会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出物体的长度:1.看分度值,并写下来2.读准确值3.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第1页 共4 7页4.勿忘单位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2)化曲为直法(3)化暗为明法(4)轮滚法第 2 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二、
3、参照物1 .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 .所选定的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有了它作比较,再看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距离或方向)上是否变化。3 .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通常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略去不提。4 .一般不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就是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或者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包括三层含义:1 .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2 .静止是相对的。3 .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是不同的。第 3 节运动的快慢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方法一: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经过路程长的运动得快。方法二: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所用时间少的运动得快。物理学中采用了前一种,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时间,再进行比较。第2页 共4 7页一、速度1.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SV=-2.公式:t3.符号: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4.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5.单 位:基本单位 m/s或 m.s-1 读作 米每秒常用单位 km/h或km h1 读作 千米每小时lm/
5、s=3.6km/h物理量物理量符号单位单位符号路程S(小写)米m、km时间t(小写)秒s h速度V (小写)米每秒、千米每小时m/s km/h二、机械运动的分类1.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三、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研究其它复杂运动的基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速度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变化。四、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V
6、=平均速度计算式:f第 3 节 运 动 图 像 问 题第3页 共4 7页一、s-t图像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直线倾斜程度(斜率)越大,速度越大。s/m0t/s物体起始点不在零位置第 4 页 共 4 7 页物体起始点不在零时刻二、v-t图像v/m-s-1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保持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 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纵轴上的截距表示速度大小,面积表示所走过的路程。v/m-s-10t/s物体减速0Vs物体加速三、s-t图像和v-t图像之间的相互转换1.根据s-
7、t图象,画出相应的v-t图象。第5页 共4 7页方法:由s-t图像唯一求出速度(v=s/t)2.根据v-t图象,画出相应的s-t图象。方法:由v-t图像得到速度,再任取一时间,由$=忧计算得到相应的路程,用描点法得到对应点,用直线连接各点,即为对应的s-t图像。四、火车穿隧道问题完全通过:S=S洞+S车全部在山洞:S=S洞-S车第 4 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I.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SV=2.实验原理:t3.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长木板和木块)、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金属片:让小车停止运动和便于测量时间。4.注意事项:A.搭建斜面时,将长
8、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能加速下滑即可,但又不太快。斜面的坡度要适中,既不能太小,小车达不到底部;也不能太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B.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C.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第6页 共4 7页D.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E.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5.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i。(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lo(3)根据测得的S!和 t!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I。(4)将金属片移至S I
9、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 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6 .实验结论:(1)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2)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处在两者之间:V 3 V 1 V 2。7 .总结与评估:(1)同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各段时间或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相等。(2)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物体实际的速度有时比平均速度值大,有时比平均速度值小。大题解答过程:(1)解;(2)必要的文字说明;(3)原始公式;(4)变形公式;(5)代入
10、数据;(6)求解;(7)答。第7页 共4 7页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第 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3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做声源。常见的声源:人鞭炮-声带-空气(二胡、小提琴)弦本身乐器管 一(长笛、箫)空气柱打击(鼓、锣)乐器本身振动的物体一定是声源。声源一定在振动。二、声音的传播1 .声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因此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2.声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3 .真空不能传声。4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三、声速1 .
11、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速度。2.声音在(1 5 C)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 4 0 m/s,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温度有关。3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V固 丫液 V气。四、回声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第8页 共4 7页2.利 用 回 声 可 以 测 量 距 离、加 强 原 声。3.听到回声的条 件:回 声 到 达 耳 朵 比 原 声 晚0.1s以上,距 发 声 体 至 少17m,人耳 才 能 把 回 声 和 原 声 分 开。第 2 节声音的特性声 音 的 三 大 特 性:音 调、响 度、音色一
12、、音调物 理 学 中,声 音 的 高 低 叫 做 音 调。频 率:1.定 义:物 理 学 中 用 每 秒 内 振 动 的 次 数。2.物 理 量:频 率;物 理 量 符 号:fo3.单 位:赫 兹,简 称 赫;单 位 符 号:Hzo4.物 理 意 义:描 述 物 体 振 动 快 慢,若 物 体 每 秒 振 动100次,则其振动频率为 lOOHzo5.音 调 低 的 波 形 稀 疏;音 调 高 的 波 形 密 集。音 调 是 由 发 声 体 振 动 的 频 率 决 定 的。物 体 振 动 得 越 快,频 率 越 高,音 调 越 高,声 音 越 尖 越 细;物 体 振 动 得 越 慢,频 率 越
13、低,音 调 越 低,声 音 越 低 沉。超 声 波 和 次 声 波:多 数 人 能 听 到 的 频 率 范 围 为20 20000Hz。高 于20000Hz的 声 叫 超 声 波,超 过 人 类 听 觉 的 上 限。(蝙 蝠、海 豚)低 于20Hz的 声 叫 次 声 波,低 于 人 类 听 觉 的 下 限。(蝴 蝶、大 象)长(低)-弦 本 身-粗(低)-松(低)-空 气 柱-长(低)短(高)细(高)紧(高)短(高)吹瓶 子 卜水长-|空 气 柱|一_ 水短气 短(高)气 长(低)_ 水 长(低)f|瓶子水I水 短(高)第9页 共4 7页二、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振幅:1.定义:振
14、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大。响度不仅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大,听到的声音越小;与声音分散的范围有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越小。重击鼓面,鼓面下凹幅度大,鼓声大;轻击鼓面,鼓面下凹幅度小,鼓声小。三、音色1 .定义: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2.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因此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本身。3.音色不同,波的形状不同。第 3 节声的利用一、声可以传递信息。如:(1)回声定位:声呐:探测海洋深度、获得水中鱼群信息等。(2)利用超声波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B超。二、声可以传播
15、能量。如:(1)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引起的强烈振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2)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结石。三、次声波和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1)次声波:能量损失小,传播得远,容易绕过障碍物。(2)超声波:能量损失大,方向性好。第 4 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一、乐音和噪声的区分:第1 0页 共4 7页噪声与乐音没有根本的区别,在特殊情况下乐音也会变成噪声。乐音噪音物理角度发声体做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波形/vw vw 二、噪声的来源:(1)交 通 噪 声-引擎、排气管、车胎
16、、喇叭声(2)建筑噪声-机械、拆卸土程(3)工业噪声-抽风和空调系统(4)生活噪声-闹钟声、婴儿的哭闹声、谈话声三、分贝1 .单位:分贝 符号:d B 表示声音的强弱2 .等级:O d B: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 0-4 0 d 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 0 d 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90 d B 以上: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产生疾病;1 5 O d B:鼓膜会破裂出血失去听力。3 .危害(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2)生理效应:耳聋、头疼、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休克乃至死亡。(3)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损坏物体以及建筑物。为了保护听
17、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 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 0 d 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 O d B。第1 1页 共4 7页四、控制噪声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产生。噪声在介质中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传播。鼓膜振动引起听觉: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第1节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一、温度计1 .要准确判断和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一一温度计。2 .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 .常用液体:水银、酒精、煤油二、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
18、温度一一0 ,定为0 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 0 0,定为1 0 0 摄氏度;0 和 1 0 0 C之间分成1 0 0 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o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是一4.7 作负4.7 摄氏度或零下4.7 摄氏度。三、温度计的使用1 .温度计的构造:测温液体、玻璃泡、毛细管、玻璃管。2 .使用:测量温度前:(1)要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测量温度时:(2)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
19、)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俯大仰小)四、体温计1.量程:3 5 4 2 (测温范围小)第1 2页 共4 7页2.分度值:0.1 (精确度高)3.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读体温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遇冷收缩,直管内水银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故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五、比例法第 2 节 熔 化 和 凝 固一、物态变化物态: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有固定形状与体积;液态:无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气态:无固定形状与体积。)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物体形状的改变不是物态变化!)二、熔化和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20、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熔化与溶化、融化的区别1.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所以用火字旁“熔”。例如,给糖块加热,糖块熔化成糖水。2.溶化是指固态物质在液体中分散开来,最后变成液态的混合物的现象,要发生溶化必须有液体,所以用三点水旁“溶”。例如,食盐溶于水,形成盐水。3.融化特指冰、雪、霜等受热后化 成 水(物态变化中不用)。在解释有关现象时,涉及填写物态变化的,只能用熔化。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2.实验要求:6.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7.实验时,海波和石蜡应适
21、量,目的是避免加热时间过短或过长,影响实验效果。8.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不要太长,否则可能记录不到物质熔化时温度不变的过程。9.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第1 3页 共4 7页10.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切勿将温度计当搅拌器使用。11.水浴加热和烧杯下面放石棉网的目的:使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12.酒精灯的正确使用。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外焰加热;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3.实验记录:4.实验总结:相同点:1.从固态变成了液态。2.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不同点:1.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有固液共存状态。2.石蜡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液共存状态。三、
22、熔点和凝固点根据固体这种熔化特点的不同,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1)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且该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如:冰、海波、金属、水晶。(2)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如:松香、玻璃、塑料、橡胶。(3)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2.晶体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第 1 4 页 共 4 7 页3.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非晶体熔化时不存在固液共存的状态。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象1 .凝固是熔化的逆
23、过程。2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3 .凝固过程放热。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基本规律:(1)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都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且温度不变。熔化规律凝固规律不同晶体非晶体晶体非晶体有熔点无熔点有凝固点无凝固点熔化时固液共存熔化时先软后稀凝固时固液共存凝固时无固液共存态相同吸收热量放出热量第1 5页 共4 7页第 3 节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汽化的两种形式一一沸腾和蒸发。一、沸
24、腾水“开”了这一生活用语在物理学中叫做沸腾。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和硬纸板等。2 .实验注意事项:(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酒精灯的正确使用: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外焰加热,石棉网与酒精灯口的距离一般为2 3厘米;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3)石棉网的作用:使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4)烧杯内的水要适量。(5)硬纸板的作用:防止液体飞溅;减少热量损失。(6)硬纸板上两个孔的作用分别是:固定温度计、平衡内外气压。(7)温度计的正确使用。3.实验现象:沸腾前,小气
25、泡是从水中的杯底和侧壁开始出现的。随着气泡上升,气泡减小。沸腾时,大量气泡是从水中和杯底和内部开始出现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第1 6页 共4 7页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沸点:(1)沸点:液体沸腾时确定的温度。(2)沸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3)液体的沸点和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大于100 ;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小于100。)4.实验结论:(1)沸腾的概念: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上册 物理 核心 知识点 复习 提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