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案.pdf
《蜀道难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道难教案.pdf(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蜀道难教案蜀道难教案 蜀道难教案蜀道难教案(精选多篇精选多篇)第一篇:蜀道难教案蜀道难教案深圳高级中学张从德一、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中心句梳理思路的方法,感受蜀道雄奇险峻的特征,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旨。2、鉴赏诗歌描写蜀道的多种手法,品味李白诗歌雄奇瑰丽的浪漫主义风格。3、熟读成诵,陶冶情操。二、过程与方法朗读含吟法、集体讨论法、赏析品味法。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蜀道难的具体体现。2、赏析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难点)三、教学课时: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任务:第 1页 共 58页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2、疏通字词,初读感知课文。3、找出全文反复出现的中心句,整体感知蜀道难的原因
2、,理清文章的思路。4、学习第一诗节。一、导入课文唐朝诗人中有很多人有别号,例如:诗圣诗佛诗豪诗囚杜甫王维刘禹锡孟郊关注人民疾苦和国家命运,有儒家的圣人情怀笃信佛教,诗中有佛理坚强不屈,遇挫弥坚以苦吟著称,又多苦语,元好问嘲笑他是“诗囚”诗魔白居易“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写诗“口舌成疮,手肘成胝”诗鬼李贺想象新奇,意境怪诞,迷离恍惚,诡谲多姿。诗仙?“诗仙”是谁?他为何被称为“诗仙”?翻译下段文言,了解“诗仙”称号的来历:李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第 2页 共 58页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
3、醉”。本文原是赠给一个入川的朋友的,后来转送给贺知章,得到赏识和引荐,42 岁时被玄宗皇帝礼聘入朝,做了三年翰林,也就是文学侍从,但他不甘心充当御用文人,为皇帝风花雪月的生活唱赞歌,于是上书请求辞职,这就是后来的“千金放逐”。二、听录音,对照注释,疏通生字词。噫吁戏 yxx 四川表示感叹的方言鱼凫 f猿猱 no 扪参历井 mn 巉岩 chn喧豗 hu 砯崖转石 png 峥嵘 zhngrng 崔嵬cuwi吮血 shn三、集体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全文反复出现的中心句,整体感知蜀道难的原因,理清文章的思路。1、全文反复出现的中心句是什么?三次反复,文字稍有不同,联系前后句,比较三个句子意思的差别。第
4、一次:“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第 3页 共 58页第二层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第三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差别:提一次侧重:蜀道难,难在其高而曲折,难以翻越;第二次侧重:蜀道难,难在其险,令人恐怖;第三次侧重:蜀道难,难在其乱,令人不敢居住。四、精读第一段,讨论本段是从几个方面来写蜀道难的?明确:从两个方面写蜀道难。第一方面:写蜀道修筑难。两个历史传说,一是蚕丛和鱼凫,开创蜀国历史悠久,但因为山高无路,对外隔绝;二是五壮士拉蛇开山,形成天梯石栈。写五力士开山的传说,是为了表现蜀道修筑难。第二个方面:写蜀道行走难。蜀道难行,因为山
5、高水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神话传说太阳神羲和每天驾车行走于天空,遇到蜀地的高山也要绕道行走,水波到了这里也被阻挡倒流;“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善于飞翔攀援的动物都无法翻越蜀道,何况人呢?“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第 4页 共 58页萦岩峦”,蜀道不仅巍峨,而且“百步九折”,何等曲折?因此,行走于蜀道的人,在山巅上“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登上顶峰,手扪星辰、抚胸长叹,步履多么艰难。五、作业:背诵第一诗节。第二课时教学任务:1、鉴赏第一诗节描写景物的方法。2、学习第二、第三诗节。3、概括主旨,了解壮美的特征,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教学过程:一、齐读第一
6、诗节,然后讨论第一诗节是用几种方法来描写蜀道难的?第一种方法:虚实结合。所谓虚写,就是写听说的、传说的、想象的内容;所谓实写,就是写亲眼所见的、亲身所经历的内容。本段两个个神话传说,蚕丛和鱼凫,开创蜀国,五壮士开山成路,可以说是虚写;而山高水险,道路盘曲,可以说是实写。第二种方法: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山高水险,是正面写;第 5页 共 58页写黄鹤和猿猴翻越不过,写人翻越山巅,手一边要摸着天上的参星和井星,一边要抚着胸口长叹,这是侧面描写。其中写鸟兽又是为了衬托人翻越的艰难。第三种方法: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夸张时间之长,开国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夸张山之高,“六龙回日”,“扪参历井”,都
7、是诗人发挥惊奇的想象所写出的绮丽的画面。二、齐读第二诗节,学习第二诗节,思考本段所写的蜀道难,体现在哪里?本段是用什么方法来描写蜀道难的?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确:蜀道难,体现在环境险恶,令人恐怖。本段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蜀道难,借景抒情。鸟雀雄飞雌从,在古木森林里悲号,子规在月夜里啼叫,在荒凉的空山令人听候忧愁得变了脸色;连绵的山峰,离天空不到一尺,枯松仿佛从天空倒挂下来,瀑布飞流,撞击着山崖,转动着石头,发出雷鸣般的声音,回响在千山万壑中。画龙点睛句:“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三、齐读第三诗节,思考本段所写的蜀道难,体现在哪里?本段是用什么方法来描写蜀道难的?画龙点睛的句子
8、是哪第 6页 共 58页一句?明确:蜀道难,难在动乱多,生活难。蜀道上的剑阁关口地处交通咽喉之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势非常险要。把守剑阁关的人,一旦背叛朝廷,发动叛乱,就可能化为豺狼、猛虎、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所以蜀地战乱较多,不易久居。作者在描写蜀地动乱时,一连用了三个比喻,一个拟物,“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四字短句,联排而下,急促的节奏仿佛战乱来临的紧张,给人鲜明的警示。四、讨论:本文是作者送给去蜀地朋友的赠诗,从诗中可看出作者对友人去蜀地持何态度?明确: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可以推知作者对友人去蜀地不理解,不支持,因为蜀道
9、难行,“畏涂巉岩不可攀”;从“问君西游何时还”和“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两句可知,作者希望友人去蜀地后,尽快回来,不要在战乱多发之地久居。5、讨论本诗的主旨:这首诗以丰富奇特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炽热奔放的感情,描写了蜀道险峻雄奇的壮美,告诉人们入蜀艰难,蜀地不可久居,透露了对蜀地社会动荡的隐忧与关切。第 7页 共 58页 6、拓展:蜀道难描写的蜀道如此险峻,令人生畏,为什么这首诗歌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一位四川的歌手去参加星光大道歌手比赛,选唱蜀道难作为展现家乡美的曲目,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音乐作为伴奏乐?假如你是评委,你对他所选的歌唱家乡美的内容是否认同?为什么?参考解答:蒋孔阳在通俗美学中
10、引用康德对自然界的崇高分析,给崇高所下的定义:“凡是能激起人观赏、赞叹与惊心动魄之情的不平凡的、伟大的、奇特的事物和人物,叫做崇高。”崇高,又叫壮美,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学的崇高,就是数量巨大,主要是体积之大,非人的感官所能想象;一种是力学的崇高,就是威力巨大,非人所能控制。“粗犷的、威胁着人的陡峭悬崖,密布苍穹、携带着闪电惊雷的乌云,带有巨大毁灭力量的火山,席卷一切、摧毁一切的狂飙,涛呼潮啸、汹涌澎湃的无边无际的海洋,还有其他诸如此类的东西,它们那巨大的威力使得我们抗拒的力量相形见绌,渺不足道。但是,只要我们自己处于安全之境,那么,它的面目愈是狰狞可怕,就对我们愈是有吸引力。我们欣然地把它们称
11、为崇高。”蜀道难描写的蜀道崔嵬险峻,曲折回旋,湍流喧豗,第 8页 共 58页夜鸟悲鸣,但对读者而言,毫无威胁,所以对读者而言就构成具有崇高特征的审美对象,因此它能成为千古绝唱。大自然只要不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构成侵害,就可以作为审美的对象,在李白的时代可以,在蜀道已经不再艰难的今天更加可以。何况李白在歌颂蜀地山河壮美时,还寄托有对友人的关怀,对国家安定的忧虑,是家乡文化的体现,因此说它可作为歌唱家乡美的曲目。附录板书:蜀道难一、开路难(高、曲):描写:虚实结合、正侧结合,想象夸张,绮丽惊人。二、行路难(险):借景抒情。三、生活难(乱):比喻和拟物。主旨:歌颂山水壮美,提醒朋友入蜀早回。练习
12、巩固一、翻译以下诗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第 9页 共 58页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二、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入蜀,问答问题。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释:君平,西汉隐士严尊,字君平,曾在成都卖卜为生。1、这首诗歌颔联描绘出怎样的画面?2、这首诗歌抒发了什么情感?三、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问答问题。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
13、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第二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随”字好在哪里?2、有人说这首诗没有写到送别之意,题目中的“送别”二字可以删去,你如何理解?请说出理由。四、阅读下面一首李白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金陵酒肆留别(李白)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第 10页 共 58页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蕴藉之意。2、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分条简析全诗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参考答案:二送友人入蜀:第一题:行人脸贴着山崖峭壁行走,宛如山从人的脸
14、前生起,云气依傍着马头升腾,犹如腾云驾雾一般,表现出山高路险,行走艰难。第二题:借蜀道难行,规劝友人仕途艰险,命运天定,不要过于追求功名利禄。三、渡荆门送别第一题:景象:两岸的山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随字,拟人手法,化静为动,赋予山以人的生命,将由群山向平原过度的情景,生动地地表现出来。第二题:答案一:不可删去,本文不写友人送别,而写江水追随诗人万里送别,这是拟人手法,表达了含蓄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怀念,更加形象。答案二:可以删去,因为诗歌只写了诗人告别家乡,度过荆门,来到楚国游览,没有出现送别的友人。第三题:、(1)一是柳花淡淡的
15、香味,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第 11页 共 58页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2)一是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金陵人的热情;二是一帮青年朋友前来相送,让诗人感觉真挚的友情;三是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留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第二篇:蜀道难教案第一课时蜀道难(ppt1)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其人,整体感知这首诗的寓意。2.反复诵读,把握是个的语言特点,体会蜀道的熊奇壮丽、高俊险要、感受诗的声韵美。3.品味蜀道之难的典型意象,体会诗人
16、豪放飘逸的诗风,感受诗的意境美。4.鉴赏诗人状“难”之法,体悟诗人赞叹、惊惧、忧虑之情,感受诗的情感美。教学重点: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第 12页 共 58页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教学难点: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教学课时: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有谁知道这个称谓是怎么得来的呢?(学生答:略)教师讲述:贺知章对李白蜀道难的评价“子,谪仙人也!”(投影展示 ppt2(课后练习题
17、中):“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 ha 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 zh?仙人”,解金龟换酒,与倾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大意: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此后,李白就被后人尊称为“诗仙”。)这首诗为什么能给李白带来“诗仙”的美誉?又究竟第 13页 共 58页“奇”在何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好好领略这首诗的“奇”。二、解题:蜀道难属魏晋早有的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
18、。”(ppt3-8)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三、知人论世(ppt9):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 1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 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 行路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 静夜思 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他
19、的诗歌艺术风格:1.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烈;2.作品大气贯注,有鲜明的个性;3.想象奇特丰富、运用夸张等表达方式;4.意象壮美;5.语言清新明快。第 14页 共 58页四、初读文本,整体感知。(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学生集体朗读,教师注意其读音及停顿。2听读全诗,学生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ppt10 展示,播放录音)噫吁戏(yxx)鱼凫(f)石栈(zhn)猿猱(no)扪(m?n)参(shn)历井胁(xi?)息膺(yng)巉(chn)岩凋(dio)飞湍(tun)喧豗(hu)砯(png)崖万壑(ha)峥嵘(zhngrng)崔嵬(cuw?i)吮(shn)血咨嗟(zji)3学生再读课文,仔细体会节奏
20、、语气、语调。(教师总结:蜀道难气象雄奇奔放,感情激越跌宕,兴寄遥深,“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曾国藩语),让我们在诵读中感知诗情,参悟画意。)古诗的朗读停顿方法,一般来说按意义兼顾章节来划分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五言诗,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青山/相对出。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春风/不度/玉门/关;第 15页 共 58页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注:
21、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二)、学生再次听朗读录音,全班集体朗读全文并完成课后第三题。(三)、整体把握,感知课文。思考: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请用一个词或句子概括。(主旨句就是一篇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是主题句(对于诗歌来说,可以说是诗眼),一般起到概括全文的目的,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主旨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是结尾,来以括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讨论明确:“难”或者“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面对蜀道之难,李白如何感叹?(请从书中找出李白感叹的字词)讨论明确:“噫吁嚱”“长叹”“嗟”“长咨嗟”3诵读指导:如何去诵读这些句
22、子呢?(1)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读出“长叹”“嗟”“长咨嗟”之情?朗读时应于抑扬顿挫中突显诗中词语的情韵意味,于舒缓徐急中突显长短散整诗句自由奔放之气韵风神,于轻重缓急中第 16页 共 58页突显情感语气的起伏跌宕,具体而言,即:能突出蜀道之山高、山危的动词(谓语)、形容词(定语)应重读;反复出现的语句应重读;突出蜀道高峻雄奇的诗句应读得略快,声调还要高昂些;突出蜀道荒凉惨烈的诗句节奏略慢,声音低沉些。(2)本诗主旨句在诗中三次出现,有力地表达出作者对“蜀道难”的感叹,又该如何去读呢?“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几句感叹蜀道的“高危”。它在全诗的开头,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情
23、感基调,也领起下面的传说。所以要读得很有声势,特别是“噫吁嚱”三个惊叹词重叠,更加重惊异之感,所以要读得高亢)(板书:一、叹蜀道之高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这几句感叹蜀道的“惊险”。“使人听此凋朱颜”,听了这些内容后,不禁使人红润的容颜都为之凋伤憔损,因此要读得慢而伤感)(板书:二、叹蜀道之惊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第 17页 共 58页(这几句感叹蜀道的“凶险”。要读得缓慢、深沉,读出感叹来)(板书:三、叹蜀道之凶险)4学生听朗读录音后,再读课文。五、再读文本,品味探究。赏析诗歌第一段 1.掌握字词,疏通文意。(教师讲解重点词语(见课本中的标注),
24、鼓励学生质疑)2.为突显蜀道的高峻,诗人在此选用了哪些典型的意象呢?讨论明确:“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川”“黄鹤”“猿猱”“青泥(岭)”等。3.结合这些意象,说一说蜀道“难”在哪里讨论明确:难在“山高”,通过直接感叹、自古不通、六龙回日、猿猱难度、攀援体验极写山高。4.抽生分别朗读第一段。(第一个学生朗读 1 至 4 句;第二个学生朗读 5 至 8 句;第三个学生朗读 9 至 12 句;第四个学生朗读 13 至 20 句)其余学生思考每个同学朗读的诗歌主要写的什么内容?讨论明确:14 句:惊叹蜀道之难,统摄全诗,奠定基调,点明主第 18页 共 58页旨。58 句:化用历史传说,说明
25、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为下文作铺垫。912 句:运用神话传说,说明蜀道的开辟惊天动地,突显蜀道的高峻 1320 句:描写蜀道的高险,路途的艰难,想象攀越的无可奈何的情态。这四个层次突显蜀道高峻(难行)(板书:一叹蜀道之高险蜀道来历(一叹惊讶突兀)(难行)蜀道高峻)思考:第一段诗人究竟怎样表现蜀道的高峻难行呢?(ppt11-13)(1)历史传说(2)运用神话(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3)在描写蜀道的高险,路途的艰难,想象攀越的无可奈何的情态时,采用了什么方法呢?山势高危:正面群山挡日,万仞深渊,急浪回旋侧面黄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蜀道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