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多篇.pdf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多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多篇.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多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5 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观察物体1 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几何体的不同形状。2、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2 学情分析本节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能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所以本节知识学生应该说很容易掌握。3 重点难点重点:辨认简单几何形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能力。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4 教学过程4.
2、1 第一学时活动 1 一、欣赏生活中建筑的美师:在今天的新课开始之前,我们首先来欣赏几组图片。看到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话想说?(它们真美!人类真有智慧!)老师想说,这些图片里隐藏着我们曾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你们还记得吗?(说立体图形名称)其实立体图形在我们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观察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板书:观察立体图形活动 2 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 2 师:大家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观察长方体)他们是从哪些方向去观察的呢?(小刚从前面、小强从上面和小英从左面)看!他们观察得多么认真,多么起劲!你们想观察吗?(想!)那么下面同学们就站在他们的位置,仔细观察一下,看一看
3、右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观察到的?(观察好了,和同桌说一说)生:观察,与同桌交流。师:谁观察好了?生:举手发言师:学生汇报,老师引导学生说说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个长方体,它的上面、前面、左面是什么形状的呢?谁想来观察一下。生:到前面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师:你们三个交换一下观察位置再观察一次好不好?生:再次观察,描述师:老师想问你们三个,现在你们所看到的形状和之前看到的形状一样吗?生:不一样师:这是为什么呢?生:观察方向变了(两个人说)师:那么你会得出什么结论?生:从不同方向观察长方体,所看到的形状也不同师:那么有没有从哪个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呢?生:表达看法师:现
4、在我们应该说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长方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师:下面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学具,三人一组,进行观察,把所看到的形状描述给小组成员听。生:独自观察,描述师:那么从不同方向观察其他立体图形又会怎样呢?我们再来观察正方体。大家拿出学具赶快观察一下。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正方形师:观察圆柱体生:圆柱从上、下两个面看到的是圆形,从侧面看到的是长方形师:观察球生:球无论从哪个面看到的都是圆形。师:刚刚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了四种立体图形,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小结: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板书)2、教学例 3.师:老师手里有一个魔法
5、袋子,里面装着立体图形。老师之前偷偷的看了一眼,发现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并且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生 1: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生 2:可能是长方体,因为有特殊的长方体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师:老师把魔术袋子轻轻一晃,发现里面的立体图形发生了改变,有一个面是圆形的,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立体图形呢?生:猜测,表达理由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有道理,仅仅依靠一个面,我们不能确定它究竟是什么立体图形,只能推断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考虑问题时也要全面考虑。活动 3 三、知识运用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习题活动 4 四、总结提升师:时间就是这样匆匆而过,在短短的四
6、十分钟里,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师:那么老师还要告诉大家,今天我们所学习的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物体的方法叫作三视图。我们课前欣赏的那些精美的建筑,就是首先由建筑工程师们运用三视图的方法画出图纸,再由工人们建造而成的。如今我们也学会了这种观察物体的方法,老师相信,只要大家不断努力,加以时日,就也有可能成为建筑工程师,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刘雪梅老师上的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
7、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于是刘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下面我就来讲几点我的想法:一、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学生对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参与其中。尤其是在教学的一开始如果老师创设了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刘老师选择了一段录象盲人摸象,让学生感到很新奇,把他们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过来。紧接着,刘老师出示一个学生最熟悉、最喜欢的恐龙玩具,更加刺激了学生。这时候学生的眼
8、球还会不盯着老师吗?二、环节清晰、环环相扣,语言简洁亲切,过渡自然顺畅。作为一个新手,能把这堂课上得这么成功,真是难能可贵,从故事导入新课,到观察恐龙讲授例题,从组织小组观察玩具,到猜一猜小兔手里抱的物体是什么形状,从智慧岛大量的练习到精炼的小结,整堂课的环节清晰,而且过渡语设计的自然顺畅,所以环环相扣,语言比较简洁,没有过多的废话,整堂课显得干净利落,没有拖泥带水。张老师在语言上也很有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口味。例如:在玩猜一猜的游戏的时候,刘老师是这样问的“猜猜我们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在小组活动观察玩具的时候,要求学生“悄悄地告诉你的小伙伴你坐在玩具的哪个位置?看到了玩具的什么”。里面的“做客、
9、悄悄地”就象是讲故事、玩游戏一样。而且刘老师语速不紧不慢,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情景中掌握了知识,建立了空间观念。三、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刘老师紧紧抓住了“谁站在物体的什么面,看到了什么”,从而突出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样就突出了重点。又通过猜猜小兔子手里抱着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从学生的错误出发,强调了要全面的了解一个物体,就要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而不能只从一个面去观察,这样又突破了难点。所以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四、让每一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识、识图方法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光靠传授、讲解
10、学生很难建立三维空间方位的概念和知识。刘老师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传授的方法,而是舍得花时间、空间给学生去观察、去展示、去评析。这样做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真实的、完整的、生动的、牢固的。刘老师这节课最主要就是抓住了学生喜爱的恐龙这个形象。一开始让三个孩子站在恐龙的不同位置去充分地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然后到电脑上看课件中的例题,孩子们再一次得到证实从三个不同角度观察的小朋友看到的恐龙形状确实是不一样的。然后让孩子们在小组里观察各自的玩具,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充分的活动、亲身的体验、自信的展示、以及完整的表达。在培养学生说完整的话方
11、面,刘老师也做的很好。通过展示、交流、评析过程中,不但使学生获得了关于“观察物体方法、方位知识、识图方法”等综合性、整体性的知识。而且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真正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上不是为学知识而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刘老师通过提问:为什么同样是在观察同一个物体,他们三个人却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呢?为什么看到一个正方形的面,有的同学猜是长方体的,有的同学猜是正方体的呢?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六、板书设计简洁美观,高度概括了
12、这节课所得出的结论。下面我再讲一些自己的意见:1、毕竟是第一次上公开课,刘老师肯定有些紧张,有些环节记不清,还好在她即将打乱教学环节的时候,她能及时的稳住自己,顺利的将课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上下去。不留心的话,我们听课老师还不容易察觉。2、在组织小组活动时,刘老师可能也是紧张,忘了先说活动要求再请小组长把玩具拿出来,而是先请小组长把玩具拿出来再说活动要求,这时候学生的兴奋点全在玩具上,没谁听老师的活动要求了。所以这里的组织教学做得不太好。3、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没在注意判断学生回答得是否准确,比如一个学生说:因为他们看的部位不同,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不同。这里,老师就没发现学生说“部位”这个词
13、不太准确,而应该改成说“角度”或“位置”,结果老师也跟着这个学生说“部位不同,所以形状不同”可能都是紧张的缘故。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观 察 物 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
14、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借助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因此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二、说学法1、学生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上学习,而且学
15、生平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学生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2、学法指导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
16、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3)观察法。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汽车,为什么同一辆汽车看到的样子会不一样。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三、说教法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二 年级 数学 观察 物体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