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三十七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思想情感的评价.pdf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三十七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思想情感的评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三十七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思想情感的评价.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十七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思想情感的评价1.(2 0 2 2 深圳模拟)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9分)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a”黄庭坚其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潮漱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其二满川风雨独凭栏,维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注】这两首诗是诗人被贬四川多年后,遇赦返回家乡分宁(今江西修水)途中,行至岳阳楼时所作。(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投荒”凸显了自然环境的艰险,“万死”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处境的艰难。“鬓毛斑”强调自己年事已高。B.“未到江南先一笑”中 的“江南”指代诗人的家乡,“先”表时序上在
2、先,强化了情感,“笑”意蕴丰富,用语精当。C.“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维结湘娥十二鬟”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湖中君山的空蒙秀丽。D.第二首诗的后两句实写诗人在湖面上观赏君山的情景,写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应,烟波浩渺的壮阔之景。答案:D。“第二首诗的后两句实写”错误。【解析】第二首诗的后两句不是实写,是虚写,作者想象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的情景。(2)这两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答案:劫后重生的庆幸。“生出瞿塘港漱关”,诗人为自己在历经磨
3、难后能活着回来而感到庆幸。遇赦归家的喜悦。“未到江南先一笑”,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不畏磨难的豁达与洒脱。虽“投荒万死”,但仍然能“一笑”面对苦难;面对“满川风雨”,他还兴致勃勃地凭栏观赏湖山胜景。(每 点2分)教师专用【诗歌赏析】(其一)投送边荒,经历万死,两鬓斑斑,如今活着走出瞿塘峡潮漱关。还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阳楼上对着君山。(其二)满江的风雨独自倚靠栏杆,放眼远望,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可惜我不能面对湖水,只在银山堆里看君山。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9分)与东吴生相遇韦庄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4、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注】原诗题下注:“及第后出关作”。诗人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 8 3)流落江南起,直到昭宗乾宁元年(8 9 4)擢第,历十二年。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 联“各”字,含有作者与东吴生同是天涯沦落人,不免同病相怜之意。B.颔联通过对“花”与“酒”的不同态度,展现了诗人感时伤己的形象。C.颈联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社会下层和豪贵之人的不同际遇,反差强烈。D.全 诗 以“泪”始,以“笑”结,一笑一泪,变化有致,结构严谨。答案:C。“颈联运用比拟手
5、法”错误。【解析】C项,颈联未运用比拟手法,应为对比手法。(2)尾联情感细腻丰富,请简要概括。(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尾联丰富的情感,要结合注释加以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答案:对当下处境的自宽自解(乐观豁达)。对个人命运的自信期许。对国泰民安的期待憧憬。(每 点2分)教师专用【诗歌赏析】十年来身世漂泊若浮萍,白发相逢涕泪沾满冠缨。人老了不知道花有美态,离乱时只觉得酒甚多情。贫居陋巷怀疑春天也少,贵居豪宅感觉月亮最明。姑且对着这樽美酒大笑,未衰之年应见海内清平。3.(2 0 2 2 盐城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9分)赴举别所知李山甫腰剑囊书出户迟,壮心奇命两相疑。麻衣尽举一
6、双手,桂树只生三两枝。黄祖不怜鹦鹉客,志公偏赏麒麟儿。叔牙忧我应相痛,回首天涯寄所思。【注】东汉名士祢衡曾作 鹦鹉赋,因恃才傲物被太守黄祖所杀。传说南朝梁徐陵四岁即聪颖异常,被高僧宝志赞为“麒麟儿”。(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 联 以“腰剑囊书”的具体形象,突出诗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壮心”。B.颔 联 中“一双手”“三两枝”,在朴实无华的数词当中蕴涵着深意。C.颈联中黄祖杀才子祢衡和志公赞幼年徐陵的两个典故,形成鲜明对比。D.尾联用鲍叔牙之典,呼应诗题,点明此诗是诗人应举前告别友人之作。答案:A。“突出诗人参加科举考试的 壮心”错误。【解析】A项,根据诗人的
7、行为“出户迟”和后句“壮心奇命两相疑”可见,诗人并非充满“壮心”,而是对自己“奇命”(命途多舛)而有所怀疑,故而有些迟疑,担心自己无法考中。(2)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两枝”中,“麻衣”借代参考的士子,“尽举”可见所有读书人都期盼着能够考中,然而“桂树只生三两枝”,运 用“折桂”典故,能攀折的桂枝只有“三两枝”,指出能考中的人只有“三两个”,考试举子之“尽”与录取人数“三两”之少形成对比,流露出作者对自己能否考中的担忧之情。“志公偏赏麒麟儿”一句,运用典故,流露出作者渴望自己的才华能得到伯乐赏识的心情。“叔牙忧我应相痛,回首
8、天涯寄所思”中,运用管仲受鲍叔牙信任、举荐典故,把友人比作鲍叔牙,暗含友人最理解“我”的心意,同时写其“忧我”,又表达出友人对“我”的关心和担忧之情,而诗人临别写诗相赠,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思念之情。答案:应考举子之多与录取名额之少对比鲜明,表达了对能否考中的担忧;用志公偏赏徐陵之典,表达了对获得赏识的渴望;用鲍叔牙之典暗含友人对“我”的理解与担忧,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与思念。(每 点 2分)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9分)东归别常修罗隐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名惭桂苑一枝绿,脍忆松江两箸红。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注】罗隐从小聪
9、慧好学,少时即负盛名,但因为他喜欢讥讽公卿,曾经十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第。九陌:郴城大道。(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叙写诗人长安辛苦奔波了多年,如今却要泛舟五湖的境况。B.“名惭桂苑一枝绿”一句,把自己比作只能为别人作陪衬的绿叶。C.“蛉忆松江两箸红”借思念故乡的嵯鱼表达自己的隐居之意。D.尾联诗人将自己比为鲍叔,坚信自己他日终将“蒲帆百尺风”。答案:D。“尾联诗人将自己比为鲍叔”分析错误。【解析】D项,不是自己,是将好友常修比作鲍叔。(2)颈联情感复杂,请结合诗句含意简要分析。(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意,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浮世到头须适性
10、,男儿何必尽成功”,先翻译,用手法来分析,最后是情感。这两句意思是“人生一世,终究需要适应世事变幻,男子汉何必要追求成功”,结合罗隐一生的经历“罗隐从小聪慧好学,少时即负盛名,但因为他喜欢讥讽公卿,曾经十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第”可知,诗人并非真的想要“适性”“何必尽成功”,表达了诗人表面上旷达不羁,自我宽慰,实则满腹心酸,诗人饱读诗书,想在仕途有所作为,奈何屡试不第,只能被迫选择归隐,但是这样的选择是艰难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表达了自己在进仕与退隐之间的艰难抉择。答案:人生一世,终究需要适应世事变幻,男子汉何必要追求成功!表面上旷达不羁,自我宽慰,实则满腹心酸,表达了自己在进仕与退隐之间的艰难
11、抉择。教师专用【微点拨】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5.(2 0 2 2 南通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9分)自咏陆游纷纷世态但堪悲,一念萧然我亦奇。醉里猖狂醒自笑,梦中虚幻觉方知。江湖重复风波恶,齿发凋零岁月驰。
12、安得中原路如砥,渭川钓伴待多时。(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纷乱扰攘的人世间本应悲痛,诗人却奇怪自己在闪念间没有了这种悲痛。B.颔联写诗人希望通过醉梦排遣内心的苦闷,然而醒后又认识到这样的做法荒唐可笑。C.颈联用比喻和借代手法,写社会动荡而自身年老体衰,流露出无力改变现状的感伤。D.这首诗充满了个人理想与残酷现实的矛盾,但诗人在情绪低落后最终能够自我开解。答案:D。“这首诗充满了个人理想与残酷现实的矛盾,但诗人在情绪低落后最终能够自我开解”错误。【解析】D项,诗人最后并没有自我开解,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如何才能收复中原,得到重用?我已成为渭川隐居钓鱼的姜太
13、公的同伴太久了。这表达的是对重得重用的渴望,但也含有不被重用的怨愤,故而没有自我开解。(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人思想感情。“安得中原路如砥”,结合诗人身份来看,他是南宋爱国诗人,渴望能够收复中原,故而这句话表达的依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三十七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思想情感的评价 2023 年高 语文 复习 第二 部分 考点 训练 三十七 古代 诗歌 阅读 专项 思想 情感 评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