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4单元运算律教案.pdf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4单元运算律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4单元运算律教案.pdf(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4 单元运算律在本套教材中,混合运算的学习共出现六次,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主要在理解加、减法运算意义并结合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合理性,只要求直接写运算结果或用两个竖式计算结果。第二阶段在三年级上册,是学习混合运算的重要阶段,重点结合实际情境体会先乘除后加减、先算小括号里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合理性,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要求写出每步计算的结果,也就是脱式计算,逐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第三阶段在本册,主要是认识中括号,学习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对整数混合运算进行总结性学习,重点是分清各种情况不超过三步的混合运算顺序,并
2、能正确计算。第四阶段是在后几册中,主要学习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重点是能正确计算,也就是说结合小数、分数的意义,用小数、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本套教材关于运算律的学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第一学段中,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对运算律有所体会,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计算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凭借直觉有所运用,没有出现概念,是自然渗透、自觉运用阶段。第二阶段也就是本册,系统地学习 5 个运算律,重点是理解运算律的意义,并运用运算律使一些运算简便,感受算式的等值变形,提升运算能力。第三阶段在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主要是学习运算律在小数和分数中的应用,运用运算律使一些小数和分数的
3、混合运算简便,提升运算能力。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与四则混合运算联系紧密,这些基本运算律既是算理,也是运算的本质。在本单元之前,教材在运算中多次渗透的运算律和简便计算的一些方法,学生积累了初步的学习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运算律及其应用,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也为后续在小数、分数运算中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 经历探索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思考的活动经验,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2 结合生活实例,认识中括号,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
4、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应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提高运算能力;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3 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善于猜想、敢于质疑、举例验证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具体算式的计算,再通过交流、比较和分析,归纳总结出数学规律,能用数学的眼光审视一般的数学现象。由一般到抽象,不但可以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还可以提高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计算问题的实际中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在解决有关计算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归纳概括出运算定律。不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领悟了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和
5、技巧,体会了数学规律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感。【重点】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发现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运算的实际应用。1 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运算律,感悟运算顺序及运算律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将运算律作为一个独立单元,旨在突出运算律在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性;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放在运算律前面,突出运算顺序在运算中的必要性。运算顺序是关于运算的一般规律,运算如果不遵循运算顺序的一般规律,将会导致错误的结果。运算律虽然改变了运
6、算顺序,但运算结果并没有改变,新型运算变得简便合理,这就是算式的等值变形。两者放在一起编排,给学生关于运算的一个整体认识。本单元把运算律安排在运算顺序的后面系统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四则混合运算方法的多样性,既可以遵循运算顺序,按部就班地进行运算,也可以根据运算律寻找更加合理简便的运算途径。运算律就是运算的本质,可以改变算式的形式,并确保算式的值不变。这样编排不仅能让学生全面看待运算问题,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意义,提高运算能力。2 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积累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本套教材始终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本单元运算律内容的问题串体现了“发
7、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5 个运算律内容的编排结构基本一致,即观察算式仿写算式解释规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特别是运算律意义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仿写、解释和表达的学习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归纳和总结规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思维能力。第一,观察算式,仿写算式,发现问题。5 个运算律的编排,一般都是让学生先观察算式,然后仿写算式,再说说有什么发现。这样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先聚焦算式,观察特点,感受到算式的变化规律,初步发现问题;然后在初步感悟算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仿写,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吻合,类似的现象是否还存在,为归纳结论做铺垫。所以说,仿写算式是一个重要的任务。第
8、二,举出实例,说明解释,确认发现。学习是一个认识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学生从多个算式中基本感悟到算式等值变形的规律。教材的编排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是让学生从抽象的竖式回到现实中,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通过图示,形象直观地解释自己的发现,再次确认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认识自己发现的规律。这样做不仅是寻找运算律的生活原型,丰富运算律的现实背景,更为提出问题,归纳一般性的规律奠定基础。第三,字母表示,表述规律,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发现了规律,但是用语言清晰地表述规律,有的学生是有困难的,如乘法分配律,所以教材的编排让学生用字母代替数,写出发现的规律,也是一个由具体数值计算到符号表达的过
9、程,即由几个特例的共性特点归纳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从而简练清晰地提出问题,同时让学生感悟归纳推理的魅力。3 在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中,体会运算律的价值,适当控制简便运算的难度。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运算简便,但不是运算律价值的全部。运算律既是算理,也是运算的本质,是运算的通则大法,适用于整数、小数和分数,主要是在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基本运算律,加深对运算意义的认识。本单元的简便运算题都符合运算律字母表述的基本形式,可以直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简便运算的意识,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算式,运用运算律时要进行等值变形,过程比较复杂,也需要一
10、些技巧,学生往往容易出错。因此,教材把一些简便运算的变式问题,拓展问题编排在问号题中,让有余力的学生尝试。这样,能降低简便运算的学习难度,淡化不必要的技巧训练,减轻学习负担,增强学生学习计算问题的自信心。1买文具本单元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最后一次学习,主要是认识中括号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提高运算能力。教材中的前两个问题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第三个问题是分析四则混合运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运算。在“试一试”中又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第二个问题是总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 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
11、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包括带有中、小括号的,能正确计算。2 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重点】能正确计算含有中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难点】能正确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课时四则混合运算顺序1 借助具体情境,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 能正确进行不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重点】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师准备】n=4mn=2 易错题不计算,在里填上“”“31127356400 验算略24125=812524=24000块999999=10000-11000-1100-110-1=1
12、1110-4=11106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 ab=ba。乘法交换律 ab=ba。经历“形成猜想、举例验证”的完整过程,感悟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教学中,由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猜想,通过举例验证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结论,然后又再次引发学生从结论进行猜想,让学生不仅知道从个别特例中形成猜想并举例验证是一种获取结论的方法,但有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联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获取结论的方法。通过结论引发猜想,学生很自然列举了例子
13、进行证明,从而得出在乘法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的结论。结论的得出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真实感悟到了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练习题型较少,在教学中,都是按照教材的编排程序,按部就班,对教材的开发整合不够深入。1 注重习题的准备,减少低效教学流程。2 注重对加法、乘法交换律的证明过程,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计算 23596,并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验算时根据加法交换律交换235 和 96 的位置,计算出 96235 的和。如果与 23596 的和一致,说明原题计算正确,否则需要改正。23596=331高斯解题七岁时高斯进了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术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 到
14、 100 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当时每当有考试时他们都有一个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写字用的工具面朝下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地摆好。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就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但高斯却静静地坐着,对老师投来的怀疑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 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是如何找到答案的:“1100=101,29
15、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 50 对和为 101 的数,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不同几乎相似,只是运算符号不同而已。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b=ba。3加法结合律本节课的内容是加法结合律以及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教科书在内容的编排和问题串的设计上,与交换律的呈现模式相同:第一个问题让学生观察算式,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问题;第二个问题,让学生举出事例解释所发现的运算律;第三个问题,让学生用字母表示所发现的加法结合律;第四个问题根据
16、运算律进行简便、合理的运算。通过观察算式,经历从特殊到特殊的类比推理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发现加法的运算规律,并尝试描述所发现的运算规律。用语言描述加法结合律提出的数学命题: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所得的和,与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所得的和是相等的。1 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 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加法运算律使计算简便。【难点】通过讨论、计算,发现并总结出加法结合律。【教师准
17、备】。【学生准备】算式题卡。教师安排出示口答。1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6=7538=592419=a67=2 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参考答案】175465938192467a2717519方法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再过两周,我们学校就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校运会了,最近,同学们锻炼的热情可高了,我们一起去体育活动场看看吧!体育活动场上有 28 个男生在跳绳,17 个女生在跳绳,23 个女生在踢毽子。出示师:根据老师给你们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预设 生 1:跳绳的有多少人生 2:女生有多少人生 3:跳绳的比踢毽子的多几人生 4: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
18、少人生 5:跳绳的男生比跳绳的女生多多少人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和解决与问题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出课题。方法二情境引入。师:老师这有一道例题出示,同学们看能不能用两种方法解答。1 班同学做包,黄包 130 个,红包 110 个,白包 12021 一共做了多少个预设 生 1:1301101202160个。生 2:1301101202160 个。师:像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问题。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让学生初步对结合产生印象,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到了良好的铺垫。一、加法结合律。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1 照样
19、子写一写。师: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一组一组观察分析,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观察第一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用等号连接预设 生 1:两个算式的三个加数的数字相同,分别是:486。生 2:它们的计算顺序不同。生 3:计算的结果都是 18,是相同的。所以,算式 486 与算式 486 也是相等的,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表示这两个算式相等。师:第二组两个算式呢预设 生 1:两个算式的三个加数的数字也相同,分别是:196238。它们的计算顺序不同,第一个算式是先计算前两个数,再与第三个数相加;第二个算式是先算后面的两个数,再与第一个数相加。生 2:计算的结果都是 119,
20、是相同的。所以,算式 196238 与算式 196238 也是相等的,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表示这两个算式相等。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你能仿写一个这样的算式吗预设 生 1:253545=6045=105,253545=2580=105,所以 152575=152575。也可以先算 2545=70,再加 35,等于105。生 2:152575=4075=115,152575=15100=115,所以 253545=253545。也可以先算 1575=90,90 再加 25,等于115。2 我的发现。师:通过观察式子和照样子写一写,能说说你的发现吗预设 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21、,再加上第三个数所得的和,与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所得的和是相等的。教师板书: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所得的和,与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所得的和是相等的师:这就是加法结合律。3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自己的发现。师:那你能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你的发现吗预设 生 1:妈妈买了 5 千克苹果,15 千克草莓,10 千克梨,妈妈一共买了多少千克水果师:我们去看一看教科书中的例子。出示教材第52 页图片请你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你的发现。预设 生 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可以先求桃和梨一共有多少个,再求三种水果共有多少个。也可以先求梨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再求三种水
22、果共有多少个。列式为:304050=304050。生 2:要想求三件物品共多少元,可以先求一个足球和一个游泳圈一共多少元,再求三件物品共多少元。也可以先求出一个游泳圈和一个皮球共多少元,再求三件物品共多少元。列式为:20216=20216。4 用字母表示规律。师:如果分别用 a,b,c 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集体汇报如果用字母 a,b,c 分别表示三个数,根据上面的规律可知 abc=abc。教师板书字母公式利用教材图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并从中发现规律,以及用字母表示运算律。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师:请同学们看这道算式,怎样计算简便出示57
23、28843=1 观察算式特点。师:三个数相加,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其中两个数能凑整,想要算凑整的两个数怎么办预设 生:把能凑整的两个数先算。2 尝试。师: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公式进行简便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3 汇报。预设 生 1:5743 的和是 100,利用加法交换律将 288 和 43 的位置进行交换,或是交换 57 和 288 的位置,然后利用加法结合律,使凑整的两个数先进行计算。生 2:先交换 288 和 43 的位置,把 57 和 43 凑成整百,再同 288 相加。生 3:先把 288 和 57 的位置进行交换,把 288 放在前面,先求出 57 和 43 的和,再把
24、288 与这两个数的和相加。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5728843=5743288=100288=3885728843=2885743=288100=388师: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加法计算变得简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计算等形式,找出三个数相加的简便算法。4 减法的运算性质。师:刚才我们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那么减法能不能进行简便计算呢出示妈妈带了 100 元,买鱼花了 24 元,买菜花了 36 元,还剩多少元1 观察分析题意。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例题,分析题意,你能找出题里的数量关系吗预设 生 1:还剩的钱数=总钱数-买鱼的钱数-买菜的钱数。生 2:还剩的
25、钱数=总钱数-买鱼的钱数买菜的钱数。师:那么你们能根据这两名同学的分析列出算式吗预设 生 1:100-24-36。教师板书算式生 2:100-2436。教师板书算式2 比较计算结果。师:请同学们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出结果,并汇报。预设 生 1:我是这样做的,先算 100-24 等于 76,然后再算 76-36 等于 40。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出计算过程100-24-36=76-36=40 元生 2:我是这样计算的。按照运算顺序,先算出 2436 的结果是 60,然后再算 100-60 等于 40。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过程100-2436=100-60=40 元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北师大 四年级 单元 运算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