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pdf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pdf(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明德小学科学教案课题1、知识与技能(1)通过播放视频激趣引入,进入新课学习,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2)认识到什么是光源。教学目标(3)探究在光的照射下影子形成的条件。(4)通过影子游戏,验证光和影的关系。2、过程和方法 采用实验法证明自己的观点。3、价值观与情感态度(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2)有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探究影子的形成的条件怎样使影子发生变化。多媒体课件、手电筒、橡皮、细绳、白纸等。(1)、学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组织学习,约 10 个小组,每组 4学法人左右,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指导(2)、教室有多媒体
2、教学设备。(包括液晶投影仪、电脑、投影幕布)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谜语课件展示: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到黑处就分手。(谜底影子)2、找找生活中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影子?复案1.影子3、课件展示影子图片,提问:从图片中,你有什么问题?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板书课题:影子)【设计意图:播放课件,观赏导入首先,利用三年级的学生对直观事物感兴趣这个特点播放视频激趣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初步再次感知影子的魅力。让学生进入探究和影子间关系的学习状态,同时从中培养学生对影子形成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自主探究,
3、合作交流(一)、学生实验,验证猜想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口答猜想结果,教师随机板书。谈话:这是我们的猜想结果。学习科学,不仅要大胆猜想,更重要的是动手验证。下面,我们就用准备的材料进行影子形成的实验。(二)、小组合作,进行实验。1、交流运水中注意问题谈话:关闭手电筒,纸屏上还会出现橡皮的影子吗?预设 1:不能预设 2:能谈话:下面我们一起实验得出结论吧。交流:不能出现影子。2、拿走橡皮纸屏上会呈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想,实验验证。交流:不能出现影子。3、根据以上实验,你发现影子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学生交流,得出结论:光源、不透明的物体。4、做手影游戏5、观看影子表演视频。(三)、分组实验:怎样使
4、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1、分组实验2、交流:光源位置变化、物体形状变化引起影子的变化。三、活动拓展:1、观察生活中影子对我们有什么影响?集体交流:皮影戏,日晷、激光准直。【设计意图:学以致用,不仅巩固知识,而且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2、不利的地方是什么?四、全课总结反思评价谈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回头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五、评价请学生自我评价后,教师整体评价。板书设计:影子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光源(手电筒)不透明物体(橡皮)怎样使影子发生变化?光源位置变化、物体形状变化。1影子光 源影子的产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对的不透明的物体板书设计教后体会课题
5、2.太阳和影子1、知道天中阳光下的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2、能通过观察和测量描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表现出探究兴趣。4、了解到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通过观察和测量描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记录纸、粉笔、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教学准备细铁丝(1)、学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组织学习,约 10 个小组,每组 4学法人左右,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指导(2)、教室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液晶投影仪、电脑、投影幕布)师生活动一、影子游戏,导人新
6、课师带领生玩手影游戏,回顾上节课知识点,引发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在的灯光下形成的影子。那么,日常生活中,除了在灯光下可以看到影子,还能什么情况下看到体的影子?(生交流。)师小结: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都会产生物体的影复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子。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太阳的影子(板书课题:太阳和影子)。二、回忆生活,模拟探究(一)、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师谈话:生活中,太阳和影子是对好朋友。同学们知道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怎样变化的吗?(生交流。)师小结(贴 3 个太阳):早展,太阳从东方升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慢慢变高;到了中午,太阳在南,位置最高;下午,太阳的位置又慢慢变低;到了
7、傍晚,太阳位置更低了,从西面落下。师提问,带领生回顾知识:现在如果我我们面向早晨的太阳。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面向傍晚的太阳:前后左右叉分别是什么方向?这些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太阳有什么作用?(生交流。)师小结:利用太阳可以辨别方向。(二)、太阳位置变化引起影子变化的情况师提问:请同学们再回想一下,太阳早中晚的位置变化(指着黑板上太阳贴)会引起同物体的影子发生什么变化。(生交流)师追问:同学们认为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之间有哪些关系呢?(生回答。教师板书:方向相反。)师:那早中晚影子的长短是分别怎样的。(生汇报,师板书生观点。)师谈话:那么,影子的特点究竟是不是像同学们说的这样呢?我们可
8、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老师这里有一个模拟场景,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中间是模拟的观测对象。我们设定模拟天空上太阳有 3 个不同位置(板书上午教学过程7:00,中午 12:00,下午 5:00)。我们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呢?(生交流实验方案,师强调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师:注意,首先我们要将太阳的位置线和时间线对齐。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记录、观察现象,老师准备了实验记录单,我们先把实验记录单套到观测物体上(套的时候要注意,实验记录单的东方要和模拟天空的东方一致并用夹子固定)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直尺,我们可以用它来测量不同时间时影子的长度。除此之外,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9、?(生小组实验后交流,有序开展实验。)生汇报,师小结: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一)、猜时间,了解古时候的计时工具。师生谈话:动手实验真是验证猜想的好方法短短半个小时,我们就了解了这么多关于太阳和影子的知识。说到时间,老师想知道,我们平日里要想知道准确的时间的话一般都会怎么做?(学生回答看手机、手表)师:如果没有钟表呢?学生交流师:老师想考考大家。出示图片.图上分别大约是什么时间出示3 张时钟图片,时间分别约为7:00 12:05:00)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回答。)师:看来真的可以利用太阳知道时间。师小结:这是日晷,(展示图片)古时候人们发明了这种计
10、时仪器。可利用光下晷针影子的变化来确定时间的。(二)、探究大阳位置的变化与生活的关系。教师谈话:太阳除了能帮助我们辨别方向、了解时间外,它的位置变化还与我们有哪些关系?(学生交流:太阳能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利用影子可以乘凉;太阳能使湿衣服变干.)师:其实,太阳的位置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老师这里也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师展示塑料大棚相关影像资料(讲解:中午天气热,卷起草帘;早晚天气冷,就放下草帘。)师展示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站相关影像资料。(讲解:它们都是利用太阳能来工作的,可以帮助人们节约能源。)4.师小结:太阳和影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掌握了太阳和影子的相关知识,
11、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三)、拓展延伸。师:其实,关于太阳和影子的秘密还有很多。请同学们以一个月为单位,每隔几天,在同一时刻,观察同一周定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化,并记录下来。2.太阳和影子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板书设计教后体会课题种仪器。3日晷1、知道日晷是根据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计时的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利用材料制作日晷模型。会使用日晷模型教学计时。目标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制作日晷模型使用日晷模型计时表现出探究兴趣。4、了解到日晷对古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利用材料制作日晷模型。会使用日晷模型计教学重点时。教学正确制作日晷。难点教学记录纸
12、、粉笔、铅笔、卡纸、尺子、指南针、铁钉准备(1)、学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组织学习,约 10 个小组,每组 4学法人左右,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指导(2)、教室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液晶投影仪、电脑、投影幕布)师生活动一、导人新课教师与学生交流:现在是什么时间?古时候的人们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是如何知道时间呢?(学生交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太阳确定时间的实例。例如:看太阳的位置、看阳光下物体影子推算现在的复案时间等。)二、学习新课教学(一)、认识日晷。过程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日晷的实物模型和相关图片观察。教师出示日晷模型和日晷的图片,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教学过程观察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参与指
13、导,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了解日晷的构造,如晷面和晷针以及相关特点,并测量日晷各部分的尺寸、角度等数据。教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简单归纳小结,使学生认识到:日晷由底座、晷面、晷针组成: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面倾斜,与地平面夹角等于当地纬度:人们根据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的变化而进行计时的。教师进一步出示形式多样的日晷图片,丰富学生认知,使学生进步了解日晷的科学道理。(二)、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日晷学习活动。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关于日晷的相关资料,设计自己要制作的日各。活动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以不断完善设计作品。待学生初步制作完成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事先划定好的校园区域中
14、摆放自己小组制作的日晷模型,学习使用日晷模型进行计时。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调节日晷的晷面角度,使晷针影子指向正确的刻度,并向学生提问如 现在是上午十点钟,晷针影子应该在哪给正确刻度呢?“预测一下,中午十二点的时间时,晷针的影子应该在什么位置呢?”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三、拓展活动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古代其他计时的方法。教师可与学生进步交流:在没有钟表的古代,人们除了可以用日晷计时外,还有哪些计时的方法呢?教师可与学生交流古人计时方法的变迁,适时出示水钟漏刻这些古人计时工具的相关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出拓展主题:到科技馆或博物馆进步了解古人的计时工具,或查阅资料了解这些计
15、时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计时原理。板书3.日晷设计计时教后体会课题4.怎样加快溶解1、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和研碎,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来探究加快物质溶解教学目标的方法并在探究过程中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3、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4、意识到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学生认识到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和研碎,能够加快食盐在水教学重点中的溶解速度。教学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难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小组准备:相同质量的食盐 4 份、等重的粗盐与细盐各一份,四教学准备杯水(三杯自来水、一杯
16、热水)、玻璃棒 1 根、秒表 1 只、学生活动手册等。(1)、学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组织对比实验,约 10 个小组,每学法组 4 人左右,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指导(2)、教室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液晶投影仪、电脑、投影幕布)师生活动复案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2 分钟)材料准备:食盐 1 份,一杯水1.出示食盐和水。提问:把食盐放入水中会如何?(预设:食盐会溶解在水里。)提问:这些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大约需要多少时间?(预设:5 分钟、6 分钟、10 分钟)提问:谁有办法使食盐更快的溶解?(预设: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2.揭示课题:加快溶解(板书)二、探索:加快溶解(预设 30 分钟
17、)活动一:如何进行实验。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将食盐研碎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3.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活动二: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教学过程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 2 份、两杯水(一杯自来水、一杯热水)、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1.提问:要研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需要哪些材料?(预设:食盐、烧杯、冷水、热水)2.出示实验记录表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面的实验记录表。我们提出的问题温度与溶解快慢有关系吗?我们的推测两个组不同的条4.怎
18、样加快溶解板书设计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加快溶解的方法:用热水搅拌研碎教后体会课题5.谁在水中溶解得多1.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知道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通过对比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教学况。目标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溶解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乐于运用多种物质探究它们分别在水中的溶解情况。4.愿意了解溶解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为学生准备:食盐 20g,平均分成 8 份、小苏打 20g,平均分成 8份、(或食盐、小苏打、2 克的
19、勺子、尺子)、装有 50 毫升水的烧杯教学2 个、玻璃棒 2 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准备据汇总表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1)、学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组织对比实验,约 10 个小组,每学法组 4 人左右,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指导(2)、教室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液晶投影仪、电脑、投影幕布)师生活动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5 分钟)材料准备:1 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 1 个,玻璃棒 1 根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
20、搅拌使之溶解。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板书:小苏打,碱。)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学生猜测。)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板书)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 分钟)复案教学过程 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 20g,平均分成 8 份、小苏打 20g,平均分成 8 份、(或食盐、小苏打
21、、2 克的勺子、尺子)、装有 50 毫升水的烧杯 2 个、玻璃棒 2 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实验时可以采用书本上的先取 20 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 8 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 2 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1.提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这节课我们就用食盐和小苏打来研究这个问题,怎么研究?(预设:学生提出进行实验设想。)2.根据学生意见,适时出示小组讨论的提示: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我们打算怎么做?我们还应注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法和注意点
22、,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实验设计方案,教师选择关键词进行板书。(预设:水量一样多;食盐和小苏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书: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4.阅读科学书 13 和 14 页,思考并交流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水为什么要一样多?怎样加入食盐?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么时候停止加食盐和小苏打?怎样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了?5.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并演示。(采用平勺定量法教学过程时要演示如何获取 2 克一份的食盐用 2 克的勺子盛一勺盐,用尺子刮去多余的盐,搅拌的操作规范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的底和壁,
23、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食盐、第三份食盐,要将食盐溶解的份数及时记录下来,如何判断食盐是否完全溶解等。)6.出示活动手册第 3 页,指导学生实验要求及记录:先完成食盐的溶解实验,再完成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并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小组食盐小苏打我们的发现7.12345678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量。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巡视的注意点:(1)是否按照流程进行实验;(2)小组内是否人人参与;
24、(3)是否对实验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8.学生完成实验整理器材,汇总全班的数据到黑板上或课件上。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 5 分钟)材料准备:数据汇总表1.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实验数据汇总表,进行交流:50 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引导学生从黑板上的数据得出“大多数小组50 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小结我们的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2.组织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这样加,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这样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够清楚地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能够溶解的份数。)四、拓
25、展:其他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预设 5 分钟)材料准备: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1.教师出示白糖、味精、红糖,提问:如果想知道这几种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怎样研究?(学生交流实验方法。)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课堂上的实验方法,探究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板书设计5.谁在水中溶解得多食盐、小苏打、白糖、红糖、味精、碱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教后体会课题6.把它们分离1.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分离两种混合的物体,如分离沙子和白糖(食盐),铁屑和木屑等。2.在教师引导下,会根据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并使用多种方法分教学目标离混合物。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三年级 下册 科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