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教案.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单元教学计划第四单元单元名称:毫米和千米单元内单元内容容教教材材分分析析毫米和千米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经历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了米和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简单的测量方法,在估算较长距离的过程中认识千米,知道毫米及“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和毫米的含义。2、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3、了解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与这些教教量有关的简单问题。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学学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了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的目目意义。5、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
2、,用合适的单位和数估计物体标标的长度或高度。6、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了解、感受测量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点: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和毫米的含义。2、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教学重点教学重点3、了解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与这些量有关的简单问题。难点难点难点:了解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与这第 1 页些量有关的简单问题。课时课时安排安排本单元安排 4 课时。2017 年月日星期第节课应到 59 人实到人课题认识毫米课时第 1 课时1、在实际测量的活动中,经历认识毫米、建立 1 毫米长度观念的过程。教学2、体会长度单位毫米的含义,知道1
3、 厘米=10 毫米,建立1 毫目标米的长度观念。3、增强实际测量经验,感受数学的发展及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教 学 重 点 理解和掌握毫米的意义。教 学 难 点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课 前 构 思第 2 页教学过程随笔一、复习导入:1、描述 1 千米的概念。2、描述 1 米的概念。3、描述 1 厘米、1 分米的概念。当我们要测量更小、更短或要求测量的结果更精确时,用这些单位还合适吗?二、新授:1、测量橡皮的长度。(1)提出测量要求,让学生测量自己橡皮的长度。(2)交流测量的结果。结合橡皮厚度不到 1 厘米的情况,引出“毫米”。告诉学生毫米怎样用字母mm 表示及毫米在测量中的作用。2、体会长度
4、单位毫米。(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直尺,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让学生数一数 1 厘米中有几个 1 毫米。(2)交流数的结果,得出:1 厘米=10 毫米或 1cm=1mm(3)让学生测量 1 分硬币的厚度。了解 1 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建立 1 毫米的长度概念。3、小组合作测量:(1)测量课本和练习本的厚度。(2)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三、议一议:1、测量书本、练习本等这些比较薄的物品厚度,怎样做能够量得更精确些?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到测量一些比较薄的物品的厚度,可以把几个相同的物品摞在一起量,再算出每个物品的厚度。2、估测一摞纸有多少张。
5、第 3 页可以让学生先讨论一下,再实际测量。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的不同的测量方法。四、练一练:课本练一练。五、作业:阅读兔博士网站的内容。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2017 年月日星期第节课应到 59 人实到人课题测量较长的距离课时第 2 课时第 4 页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较长距离,并亲身体验步测的过程。2.会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估算一教学段路程的长度。目标3.感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自身的数学活动经验。教 学 重 点 感知 10 米的概念。教 学 难 点 熟练进行估算 10 米的长度。课 前 构 思教学过程随笔一、复习:比一比 1 米多长。目测教室的长和黑板的长
6、,并估算它们的长度。二、新授:1、感受 10 米有多长。(1)师生一起去操场,用皮尺测量出 10 米长的一段距离。要注意对学生的测量方式进行指导。(2)感知 10 米有多长。通过多种方式丰富学生对10 米长度的体验。第 5 页 可以让学生并排站在一起,看看 10 米长的距离可以站多少名学生。再让每个学生走一走,看走 10 米长的距离需要几步。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一段距离大约是 10 米。三、测量操场的周长。1、指导学生分组并决定测量方法。如,可用皮尺量,可以步测,也可以先量出一段绳子的长度,再用绳子量等。2、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重点让学生交流自己小组的测量方法、过程及测量的结
7、果。3、结合测量的结果,讨论哪种测量方法更好一些。使学生了解到用皮尺测量既方便又准确。三、做一做:课本 37 页的做一做。第 1 题:提出活动要求并指导计算方法。让学生实际多走几次,求出平均值。第 2 题:利用第 1 题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走的时间估算操场一周的长。,然后与实际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四、作业:课本第 37 页的第 3 题。板书设计第 6 页作业课后反思2017 年月日星期第节课应到 59 人实到人课题认识千米认识千米课时第 3 课时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1 千米的观念,知道 1千米=1000 米。教学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 1 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目标会
8、估算和分析问题。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教 学 重 点2.掌握 1 千米和 1 米的关系。教 学 难 点 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课 前 构 思第 7 页教学过程随笔(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1 1复习旧知复习旧知(1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教师板书)用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喜欢的方式表示 1 1 米、米、1 1 分米、分米、1 1 厘米。厘米。(2 2)在()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一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数学 下第 单元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