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pdf
《教育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pdf(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中学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教育:教 学(基本途径)、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教育与教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与智育教学: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3、教学与智育是途径和内容的关系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教学的最终内涵:教学就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互动活动。教育与教学O教学与上课上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即课程的进行教学: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二、教学的 意 义(单选题)教学
2、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三、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单选+简答+辨析)第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首要任务)第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智育)第三、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体育)第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德育、美育、个性发展)口诀:双基四育有个性真题辨析(2 0 1 7年下)2 3、教学具有教育性。答:(1)题干中的观点是正确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也
3、同时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成才的过程。构成教学活动的每个要素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因素。这些教育因素在教书活动中发挥思想品德教育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来看,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同样具有教育性。(3)综上,该题观点是正确的。(一辩二析三总结)四、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备课1、概念: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2、作用:是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教师上好课的先决条件。3、要 求(三备、三计划):三备:备教
4、材-备学生-备教法三计划:学 年(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 元(课题)教学计划课 时 计 划(教案)4、形式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上课1、上课的作用: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2、课的类型教学任务:新授课、复习课、技能课、检查课完成教学任务的数量:单一课、综合课3、课 的 结 构(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组织教学(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4、一堂好课的要求(简答):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 氛 热 烈(根本标准)(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1、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要有
5、代表性。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3、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四)课外辅导1、对象:成绩好、成绩差的学生2、内容:答疑、补课、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和态度3、要求:第一,教师应从辅导对象的实际出发,确定辅导内容和措施第二,辅导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在辅导上。(五)学业考评1、内涵:俗称测验或考试,是以测验的形式定量的评定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的结果。2、作用:一方面检查教学完成情况,通过反馈信息,用来指导、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改善教学,提高质量;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3、测验的四个指标一个测验经
6、过多次测验后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效度试题的难易程度-难度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区分度第二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简言之: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二、教学过程的理论(单选)孔子:学-思-行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夸美纽斯: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杜威: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凯洛
7、夫: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昆体良:模仿、理论、练习三段学习法三、教学过程的本质(单选)本质内涵: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促进学神身心发展的过程。特殊性表现:认识的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教育性、交往性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单选+简答+辨析)(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二者要相结合,防止偏废其一。(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有丰富的直接经验)(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相统一的规律(辨析题常考)(教学的发展性规律)考虑不下4次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是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既要重视掌握知识,又要重
8、视发展能力。Q:知识重要还是智力重要?形式教育论:注重智力、能力发展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奇实质教育论:注重知识传授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问题对还是错?相对于形式教育论是对的,相对于实质教育论是错的。(三)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思想品德的提高促进知识的学习;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要有机结合。(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五、教学过程的结构(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单选+简答引起学习动机(起始环节):兴趣与求知欲领会知识(中心
9、环节):感知教材与理解教材巩固知识:作业、练习、复习运用知识:知识的迁移,用到实际检查知识:测试评估口诀:引领巩运检真题辨析(2 0 1 7 下、2 0 1 8 )2 3.知识越多,能力越强。答:(1)该说法错误。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为能力。能力不仅包括一个人现在已经达到的成就,而且包括-个人的潜力。例如:一个读书很多的人可能有丰富的知识,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可见,知识与能力是有区别的,如果只掌握了知识,而不进行练习,也无法掌握该技能。(3)故该说法错误。(2 0 1 8年上)2 5、学生知识越多说明学生能力越强答 此 题说法错误。
10、(2)知识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并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推动能力的发展,能力影响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学习进度。但是知识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3)综上,上述说法不正确。(2 0 1 9年上)2 7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第 三 节、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
11、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指定的教学指导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二、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一)直 观 性 原 则1、基本含义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提出的,他的提出也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的。2、直观手段实物直观、语言直观、模象直观3、实施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和语言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4、代表人物观点(1)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学习,应尽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他的图像呈现给学生。(2)乌申斯基: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二)启 发 性 原 则1、基本含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
12、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相关教育思想(带表人物及观点)“启发”一词来源于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俳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强迫或代替学生学习在西方苏格拉底同样重视在教学中运用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对话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强调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的助产作用。第斯多惠也有一句关于启发教学的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全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3、
13、实施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鼓励学生动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师应讲得“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5)发扬教学民主(三)巩 固 性 原 则1、基本含义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提取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这一原则是为了解决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2、相关教育思想(代表人物及观点)历代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知识的巩固问题。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提出“所教的科目若不常有
14、适当的反复与练习,教育便不能够达到彻底的境地”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3、实施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教学生复习和记忆的方法(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知识,抓好学生复习环节和运用环节。(四)循序渐进原则1、基本含义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的复杂关系而提出的。2、相关教育思想我国古代教学就注重按一定顺序进行。学要 求“学不蹑等”“不陵节而施”
15、,还提出了“杂施而不列则坏乱而不修”,阐明了教学要按一定顺序进行。孟 子 提 出“盈科而后进”,强调教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朱熹 进 一 步 提 出“循序而渐进”,明确 提 出了循序渐进的教育要求。(未得平前,不敢求其后)在国外,夸美纽斯主 张“应 当循序渐进地学习一切,在一段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3、实施要求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之间的问题。(3)由深入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五)因 材 施 教 原 则(个别差异性)1、基本含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 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
16、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 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问题而提出的。2、实施要求(1)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特长。(3)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3、代表人物及观点朱熹:因材施教,各因其材(六)理 论 联 系 实 际原则1、基本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
17、学以致用。这一原则也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3、代表人物及观点读卷书,行万里路纸上谈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行(七)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1、基本含义(马克思主为指导)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又称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2、实施要求(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发掘教材的思
18、想性,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3)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主要靠教师来保障。(A)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1、基本含义是指教学内容、方法、分量、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这一原则的提出是为了防止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的状况。2、实施要求(1)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2)了解学生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3)恰当把握教学难度3、代表人物及观点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 学记:语之而不知,虽含之可也。第四节、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的定义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
19、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去,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指导思想:注入式教育、启发式教育)二、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单选+材料)(一)语言传递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二)直观感知 演示法、参观法(三)实际训练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四)情 感 陶 冶 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1、讲授法概念: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类型:分为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基本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讲究讲授的策略与艺术;讲究语言艺术。讲授法的优点: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到大量
20、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讲授法的缺点:不利于因材施教与发挥学生主动性;对教师的个人语言素养依赖较强;容易束缚学生讲授法的地位:应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2、谈 话 法(问答法)定义: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类型: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基本要求:谈话前,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谈话中,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谈话中要善于启发诱导。谈话后,要做好归纳、小结。优点:利于因材施教,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充分
21、激发学生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缺点: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花费的时间更多;很难照顾到每一个人。3、讨论法定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基本要求:讨论前,问题要有吸引力。讨论中,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讨论后,做好讨论小结。讨论目的:辨明是非优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跃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缺点:受学生知识基础、经验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限制;讨论容易脱离主题,流于形式。要有一定基础,以学生主体为主,
22、多在高年级使用4、读书指导法定义: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取识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智力的方法。它既强调学生的“读”,又强调教师的“指导”。基本要求:指导学生精心阅读教科书。指导学生善于阅读参考书。指导学生写好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四种教学方法的比较讲授法:老师讲VS学生听谈话法:老师问VS学生答讨论法:学生VS学生读书指导法:学生读VS老师指导5、演示法定义: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化代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基本要求:做好演示前的准备。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使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通过演示,使所
23、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6、参观法定义:是教师紧密配合教学,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场所进行实地观察、访问而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类型: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基本要求:参观前,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实条件,确定参观的目的、时间、对象、重点和地点,并在校内外做好充分准备。参观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参观类型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组织学生全面看、细心听、主动问、认真。参观后,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参观计划,指导学生座谈收获、整理材料、客观评价、写好报告。7、练习法定义: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基本要求:要有明确的
24、目的与具体的要求;要有周到的计划与适切的步骤。要有恰当的分量与适当的难度。要有科学的时段与有效的方法。要有正确的态度与良好的习惯。要有及时的检查与认真的总结。8、实验法定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基本要求:实验前,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实验中,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及时检查结果。9、实习法定义: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一定场所从事一定的实习实践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又称实习
25、作业法。教学方法简答(模板)前做好准备,做好计划一中,注意引导,启发,维持秩序,保证安全一后,做好总结和归纳。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一)个别教学制1、概念教师对学生一个个轮流的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复习或作业。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个别教学形式。2、评价优点: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足:难以完成系统化、程序化传授知识的任务。一名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教育 知识 能力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