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中考科学试卷.pdf
《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中考科学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中考科学试卷.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阅卷人得分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中考科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 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 0题;共6 0分)L (3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h具有助燃性 B.铁生锈属于物理变化C.金属活动性C u比M g强 D.KC1O3属于氧化物【答案】A【解析】【分析】A.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分析;C.根据镁的活动性比铜强分析;D.根据氯酸钾属于盐分析。【解答】A、02具有助燃性,符合题意;B、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金属活动性C u比M g弱,不符合题意;D、KCICh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
2、o2.(3分)有一种人造氢原子(可表示为4田的原子核中有3个中子,它可以结合成4H2分子。一个4H2分子中,下列微粒的个数不等于2的 是()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一个4H2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及一个氢原子质子数为1分析。【解答】一个4H2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一个人造氢原子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3,贝I 4H2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2,中子数为6;故选C。3.(3分)近年来,在世界多地出现了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列措施不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传染的是()A.在公众场合戴口罩 B.隔离患者及密切接触者C.接触公共物品后洗手 D.接种流感疫苗【答案】D【解析
3、】【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和免疫性;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解答】A、在公众场合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正确,不符合题意;B、隔离患者及密切接触者,这一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传染,B正确,不符合题意;C、接触公共物品后洗手这一行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不符合题意;D、接种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对新冠肺炎的预防不起作用,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4.(3分)吸食或注射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关于吸毒危害和禁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4、()A.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且毒瘾会越来越大B.吸毒会损害人体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等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C.吸毒成瘾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人类遗传病D.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严禁种植大麻、罂粟等能提取毒品的植物【答案】C【解析】【分析】吸毒危害极大,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解答】A、毒品具
5、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吸食很难戒除,且毒瘾会越来越大,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A正确,不符合题意;B、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等都有很大的损害,并引发多种并发症,B正确,不符合题意;C、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吸毒成瘾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神经生物学、精神科以及社会学等问题,所以吸毒成瘾不属于遗传病的范畴,C错误,符合题意;D、毒品种类繁多,大致可分鸦片类、大麻类、可卡因、冰毒等。大麻、罂粟等是能提取毒品的植物,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严禁种植大麻、罂粟等植物,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5.(3分)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体正常的温
6、度约为22c)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20m/sC.一枚一元人民币硬币的质量约为50gD.一 本 科学课本的重力约为3N【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对温度、速度、质量和重力的认识分析判断。【解答】A.人体正常的温度约为37,故A错误;B.20m/s=72km/h,这是汽车的行驶速度,人正常骑自行车肯定小于这个速度,故B错误;C.一枚一元人民币硬币的质量约为6g左右,故C错误;D.一 本 科学课本的重力约为3 N,故D正确。故 选D。6.(3分)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新桥村有一棵千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它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树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保护下还是枝繁叶茂
7、、生命力旺盛。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 这 棵 树 的()A.全部韧皮部 B.全部木质部 C.部分韧皮部 D.部分木质部【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皮的木质部和韧皮部。【解答】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但是一旦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部),也就割断
8、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也就死亡。所以又有“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说法。因此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部分木质部。故答案为:D7.(3分)生物分类需要明确的分类依据,若按有无种子作为分类依据,下述植物分类结果正确的是A.一类是松树和水稻,B.一类是松树和蕨类,C.一类是西瓜和苔辞,另一类是苔群和蕨类另一类是苔群和西瓜另一类是海带和蕨类D.一类是水稻和蕨类,另一类是海带和松树【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一般把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胞子植物。松树、水稻、西瓜都是用种子繁殖后代,是种子植物,苔群、蕨类、藻类(海带)不结种子,产生抱子,用
9、胞子繁殖后代,属于泡子植物,据此解答。【解答】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以及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泡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胞子植物不结种子,用胞子繁殖后代。松树、水稻、西瓜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藻类、苔辞、藤类都不结种子,用胞子繁殖后代,属于胞子植物,因此把松树和水稻、西瓜归为一类,把苔野、蕨类、海带(藻类植物)归为另一类,分类依据是种子的有无。所 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8.(3分)自然界中有一种名为“落地生根”的植物。当其叶片掉落地面后,有时能够生根发芽,发育成一株独立生活的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属于()A.分
10、根 B.嫁接 C.营养繁殖 D.有性生殖【答案】C【解析】【分析】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解答】“落地生根”的植物,当其叶片掉落地面后,能够生根发芽,发育成一株独立生活的新植株,这种繁殖方式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属于无性生殖,叶片属于营养器官,也属于营养繁殖。故答案为:C9.(3分)板使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下列主要由板块张裂形成的是)A.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B.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C.喜马拉雅山脉和大西洋D.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11、【答案】B【解析】【分析】板块碰撞会形成山脉,板块张裂会形成裂谷和海洋。【解答】A:喜马拉雅山脉是山脉由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的,所以A 不符合题意;B: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的,大西洋是海洋是张裂形成的,所 B 符合题意;C:喜马拉雅山脉是山脉由碰撞形成的,大西洋是海洋由张裂形成的,所以C 不符合题意;D:喜马拉雅山脉是山脉是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张裂形成的,大西洋是海洋是张裂形成的,所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0.(3 分)以下是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有关实验仪器名称的判断,错误的是()A.a 是试管夹 B.b 是酒精灯 C.c 是集气瓶 D.d 是烧杯【答案】A
12、【解析】【分析】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解答】a 是用竭钳,A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o11.(3 分)如图所示,一个装有水的平底密闭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两次放置时,瓶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和F%,瓶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 m 和 p 上,则()A.F ipF 4B.p ipp z.C.F ipF 乙D.p 1 Rp z.【答案】D【解析】【分析】水平面上的物体对地面产生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据此比较瓶子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再根据公式p=5比较瓶子对桌面压强的大小。【解答】无论瓶子正立,还是瓶子倒立,它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它的重力,因此瓶子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即F产F z。与桌
13、面的接触面积S“SZ,根据公式p=(可知,对桌面的压力pw yi B.ct2V 2 C.ai=a2 D.71=72【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判断。【解答】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故A 正确;当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a2 4+H 2 T(2)S O42-【解析】【分析】(1)根据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分析;(2)根据反应前后烧杯中离子种类分析。【解答】(1)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Zn+H 2 s O 4=Zn S C U+H 2 T ;(2)反应前烧杯中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后为锌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则“”表
14、示 S C h 2-;故答案为:(1)Z n+H 2 s 0 4=Z n S C h+H 2 T ;(2)S C U 。2 5.(4 分)电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了解用电基本常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V;对于人体,一般情况下 以下的电压才是安全的;安全用电原则是不接触,不靠近 0【答案】2 2 0;3 6;低压带电体;高压带电体【解析】【分析】熟记安全用电的常识即可解答.【解答】家庭电压为2 2 0 V;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安全电压为3 6 V,有时人体潮湿的话,安全电压下降到2 4 V,甚至1 2 V 以下;用电安全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故答案为:2
15、 2 0;3 6 ;低压带电体;高压带电体2 6.(6 分)如图所示,为两个光滑的圆弧槽和一段粗糙的水平面相连接的装置。将质量为m的物体从左侧圆弧槽A点由静止释放,最高到达右侧圆弧槽B 点处,然后再次滑下,最高到达左侧圆弧槽C点处,其中A、B 两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ho(忽略空气阻力)(1)(2分)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为 o(2)(2 分)物体从A点滑到B 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物体内能的效率为 则物体到达B 点时温度升高了 o (物体比热容用c 表示)(3)(2分)C点 距 离 水 平 面 的 高 度 为。【答案】(1)m g H(2)(H-h)g n/c(3
16、)2 h-H【解析】【分析】(1)根据W=G h 计算出重力做的功;(2)根据W=G h 分别计算出A、B 两点时的机械能,然后将它们相减再乘以n计算出水平面上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也就是它增加的内能,最后根据公式A t =2 计算升高的温度。cm(3)物体从A到B,再从B 到 C,会在水平面上克服阻力做两次功,用物体最初的机械能减去克服摩擦做功的2 倍得到物体在C点时的机械能,最后根据h=段计算C点到水平面的高度。U【解答】(1)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为:W=G h=m g H;(2)物体从A点滑到B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m g H-m g h;物体吸收的热量 Q 二(m g
17、 H-m g h)r|=m g (H-h)T);物体到达B 点时温度升高了:=g (H h)cm cm c(3)物体从A点到B 点,再回到C点时具有的机械能:m g H-2 (m g H-m g h)=2 m g h-m g H;则c点到地面的高度为:=华=2血9 7ngH=2/1 4。u nig阅卷人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共 6 题;共 42分)得分2 7.(8 分)小金同学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实验步骤: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 4 小时。把黑
18、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的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 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将 3 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2 分)实验步骤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O(2)(2 分)小金同学是根据 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3)(2分)A和 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 o(4)(2 分)若实验结
19、果叶圆片B变蓝,C不变蓝。则可得出的结论是o【答案】(1)分解叶绿素,除去叶圆片本身的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叶圆片是否变蓝色(3)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4)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解答】(1)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即实验步骤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分解叶绿素,除去叶圆片本身的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0、(2)小金同学是根据叶圆片是否变蓝色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3)A是用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是未遮光的绿色部位,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4)观察实验现象,见 光 的B圆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不含叶绿体的C圆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变蓝色,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故答案为:(1)分解叶绿素,除去叶圆片本身的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叶圆片是否变蓝色(3)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4)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2 8.(6分)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含S O”、K+的杂质,小金用这种粗盐水经过
21、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揄加过的餐*粗盐水加希的BaCh溶液,一过溶液A仙帚妙,的NaCO.溶罐K化的晶体Hit曲体A固体B港液B溶液C(1)(2分)固 体A是 o (填化学式)(2)(2分)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2分)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 o【答案】(1)B a S O4(2)B a C h +N a2C O3=B a C O3;+2 N a C I(3)钾离子未除去【解析】【分析】根据流程图中加氯化钢可除去硫酸根离子,加碳酸钠可除去钢离子分析。【解答】(1)固体A是加入过量氯化钏产生
22、的,为硫酸根与钢离子生成的硫酸根;(2)加碳酸钠可除去A中过量的氯化钢,反应方程式为B a C h+N a 2 c O3=B a C O3 1+2 N a C I ;(3)因整个过程中没有除去钾离子,所以所得晶体不是纯净氯化钠。故答案为:(1)B a SO4;B a C L+N a 2 c o 3=B a C O3 1+2 N a C l;(3)钾离子未除去。2 9.(8分)小金为了探究氧化铜与氢气的反应和反应产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注射器内装满氨气,并将注射器针头扎2 00m注射器入橡皮塞中,将少许氧化铜粉末送入长柄U形石英玻璃管内并平铺于管底。将少量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送入长柄U形石
23、英玻璃管中并平铺于直管中部。然后将一个气球套在长柄U形石英玻璃管的直管出口处,连接好整个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1)(2分)为确保实验安全,在点燃酒精灯加热前的操作是 o(2)(2分)装置末端连接的气球的作用是。(3)(2分)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 现象时可判断一定有产物水生成。(4)(2分)实验开始时加入a克纯氧化铜粉末,实验结束后取出U形管底的固体称量为b克,当b为(用含有a式子表示)时,可判断氧化铜已完全转化为铜。【答案】(1)通入氢气(2)收集尾气(或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3)U 形石英玻璃管的直管中部白色粉末变蓝(4)0.8a【解析】【分析】根据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进行实
24、验时为防止发生爆炸要先排除装置内空气及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即为生成铜的质量分析。【解答】(1)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受热易发生爆炸,所以为确保实验安全,在点燃酒精灯加热前应先通入纯净氢气排除装置内空气;(2)空气中水蒸气会干扰实验结果,装置末端连接的气球可收集尾气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3)硫酸铜遇水会变蓝,U 形石英玻璃管的直管中部白色粉末变蓝可判断有水生成;(4)a 克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为隽a =0.8a,若生成0.8a 则说明氧化铜已完全转化为铜。oU故答案为:(1)通入氢气;(2)收集尾气(或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3)U 形石英玻璃管的直管中部白色粉末变蓝;(4)0.8a.3 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杭州市 2021 年中 科学 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