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五真题.pdf
《心血管内科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五真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血管内科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五真题.pdf(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血管内科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五真题(总分:10 0.0 0,做题时间:12 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 0,分数:50.51)1.关于继发性高血压,叙述正确的有()A.发病年龄常小于3 0岁 JB.联用2种以上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药降压效果差,血压不易控制 VC.在高血压人群中占5%10%-1D.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伴头痛、心悸、皮肤苍白及多汗等 VE.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和脑卒中的危险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要低一些解析:2.关于吸烟,叙述正确的有()A.长期吸烟者一旦戒烟,容易罹患癌症B.吸烟成瘾的主要是烟碱造成的-JC.无论烟龄多长,彻底戒烟对身体都有好处 JD.和朋友在一起
2、偶尔吸吸,不会上瘾E.吸烟能提神,解除疲乏解析:3.患者女,4 8岁,因 多饮、多尿、多食、消瘦10年,头晕1年 就诊。患者10年前开始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当地医院诊断为 2型糖尿病”,不规律服用降糖药物(具体不详)。1年前出现头昏,测血压达16 0/10 0 m m H g,自服”北京降压0号”,未监测血压。查体:B P170 /10 5 m m H g.实验室检查:H b 90 g/L;尿比重1.0 14,尿蛋白(+);B U N 16.4 m m o l /L,S C r 3 0 9.4 u m o l /L,糖尿病肾病,肾性高血压的机制可能有()A.胰岛素抵抗 VB.糖脂代谢紊
3、乱和凝血功能异常等共同促进血管内皮损伤和结构重塑使外周动脉血管顺应性减退 JC.小动脉硬化致外周阻力明显增加 JD.糖尿病初期肾小球高灌注以及高血浆容量状态 7E.入球小动脉不能有效收缩,高滤过状态得不到控制 JF.高容量负荷状态自身调节失效,加速糖尿病肾病进展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 J解析:2.根据2 0 1 2年中国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管理的专家共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形成一方面由于体内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和凝血功能异常等共同促进血管内皮损伤和结构重塑,使外周动脉血管顺应性减退,小动脉硬化致外周阻力明显增加;另一方面糖尿病初期肾小球高灌注以及高血浆容
4、量状态,使得入球小动脉不能有效收缩,高滤过状态得不到控制,高容量负荷状态自身调节失效,加速糖尿病肾病进展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4.患者女,6 5岁,因 反复劳力性呼吸困难2年,加重1周 就诊。无发热及咳黄痰。无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无吸烟史。查体:T 3 6.7,R2 2次/分,B P 1 1 0/6 0 m m Hg;慢病面容,意识清楚,可应答;颈软,颈静脉充盈明显;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啰音;心界弥漫犷大,H R U 0次/分,律不齐(有期前收缩),心音低钝,未闻及S ,心尖部可闻及34/6级收缩期杂音;肝肋下3指,局部轻压痛;双下肢轻度压凹性水肿。根据临床表现
5、及查体,须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包括()A.冠心病 VB.风湿性心脏病 JC.心肌病 VD.肺栓塞合并慢性肺动脉高压E.肺部感染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G.右侧心力衰竭H.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J解析:3.结合病史、临床表现、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患者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基本明确,N Y H A I I I级。A C E I、B受体阻滞药、醛固酮拮抗药仍是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石,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洋地黄类药物、利尿药和其他血管扩张药则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由于其L V E F仅25%,且合并L B B B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Q R S宽200ms,故为C R T-D植入I类适应证。心脏再同步
6、化治疗有利于心室重构的逆转及临床症状的改善;而I C I)的植入则能有效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导致的心脏性猝死。5.最易导致T d P发生的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l a类(如奎尼丁、双异丙毗胺和普鲁卡因胺等)和川类(如索他洛尔、多非利特、伊布利特等),相应的T d P发生率高达1%10%。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先天性Q-T间期延长(5 00ms)、高龄、女性、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以及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和房室传导阻滞)等。有报道指出9 6%的T d P患者合并至少1种上述危险因素,72%的患者合并至少2种。因此治疗T d P除
7、了针对心律失常本身,还须积极纠正相关诱因。5.患者男,6 8岁,因 发作性心前区疼痛2 0年,胸闷、气短2年”就诊。2 0年前活动时出现心前区疼痛,休息约3 m i n缓解,未正规治疗。此后疼痛反复发作,每次持续3l O m i n,与活动有关。近2年来,活动后胸闷、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咳痰,感冒后加重,无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反酸,无下肢水肿。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近1个月来增加4 k g。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有长期吸烟时,无饮酒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 6.6 C,P 9 6次/分,R 19次/分,B P 106/6 8 m m H g;心界明显犷大
8、,S 低,律齐,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此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A.休克B.心 律 失 常-JC.猝 死-JD.心包积液E.心脏破裂F.胸腔积液解析:5.患者缺血性心肌病,引起心力衰竭,易发生心律失常、猝死。6.以下哪些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周围血管征B.逆行主动脉造影 4C.胸部正位X线片 VD.多普勒超声检查 VE.周围静脉压测定解析:7.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叙述错误的有()A.心绞痛发作频繁或于静息时发作B.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 T-T缺血性压低C.心绞痛加重且发作时间持续3 0m i n以 上 不 缓 解-JD.肌钙蛋白升高达正常高限2倍以上 JE.心绞痛发作时
9、可伴有心律失常解析:8.心血管疾病康复时运动处方的要点有()A.运动强度 JB.运动持续时间 JC.运动频度 JD.运动方式 VE.运动部位解析:9.患者女,4 8岁,因 多饮、多尿、多食、消瘦1 0年,头晕1年”就诊。患者1 0年前开始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当地医院诊断为 2型糖尿病,不规律服用降糖药物(具体不详)。1年前出现头昏,测血压1 6 0/l O O m m H g,自服”北京降压0号”,未监测血压。查体:B P 1 7 0 /1 0 5 m m H g.实验室检查:H b9 0 g/L;尿比重1.0 1 4,尿蛋白(+);B UN 1 6.4 m m o l /L,SC r
10、3 0 9.4 u m o l /L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降压治疗应遵循()A.小 剂 量 开 始7B.优选长效制剂 JC.联合用药 VD.个体化原则 JE.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收缩压1 3 01 3 9 n l m H g或舒张压8 08 9 m l n H g)可仅接受生活方式干预,若1个月后血压仍不达标,则加用降压药物治疗F.若已存在靶器官损害(如微量清蛋白尿或蛋白尿),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 V解析: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治疗遵循以下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选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和个体化原则。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收缩压1 3 01 3 9 m m H g或舒张压8 08 9 m m H g
11、)可仅接受生活方式干预,若3个月后血压仍不达标,则加用降压药物治疗;但若已存在靶器官损害(如微量清蛋白尿或蛋白尿),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若糖尿病患者收缩压2 1 4 0 m m H g或舒张压2 9 0 m m H g,除生活方式管理外,同时给予降压药物治疗。1 0.患者女,6 5岁,因 反复劳力性呼吸困难2年,加重1周 就诊。无发热及咳黄痰。无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无吸烟史。查体:T3 6.7 C,R2 2次/分,B P 1 1 0/6 0 m m H g;慢病面容,意识清楚,可应答:颈软,颈静脉充盈明显;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啰音;心界弥漫扩大,H R1 1 0次/分,律不齐
12、(有期前收缩),心音低钝,未闻及S ,心尖部可闻及34/6级收缩期杂音;肝肋下3指,局部轻压痛;双下肢轻度压凹性水肿。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还须检查()A.血清心肌标志物 VB.动态心电图 JC.超 声 心 动 图-JD.心电图 VE.胸部X线片 VF.心电图运动试验G.冠状动脉造影 JH.肺动脉CTA增强扫描解析:11.二尖瓣换瓣指征为A.左房压明显升高 VB.瓣膜钙化 JC.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升高 JD.心功能in级 vE.年龄小于30岁解析:12.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行介入干预治疗主要针对()A.合并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JB.胸痛反复发作者 VC.所有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明确者
13、D.发病24h内的中高危患者 VE.不适合溶栓的患者解析:13.关于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检查,叙述正确的有()A.用于诊断冠心病,该方法对于冠状动脉高度狭窄的阴性预测值很高,有助于避免不需要临床治疗(无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有创的冠状动脉导管检查 JB.用于诊断冠心病,该方法对于冠状动脉高度狭窄的阳性预测值很低C.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冠状动脉支架的随访 JD.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桥血管的随访 JE.该方法安全、可靠、无创,但需要加强受检查者和医务人员的射线防护 V解析:1虫患者男,4 8岁,因 发作性胸痛1周,突发晕厥1次 就诊。患者1周前于活动中感胸闷、胸痛,向
14、背部放射,休息后几分钟即缓解。反复发作,并伴1次短暂意识障碍,无抽搐,无肢体活动障碍,无大小便失禁。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查体:BP150/80mniHg;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啰音;HR65次/分,律不齐,胸骨左缘第3肋间隙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见图173。该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有()A.窦性心律 JB.室性期前收缩 JC.继发ST段 和(或)T波 改 变-JD.显著增高的U波 VE.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F.肢体导联低电压解析:2.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主要依据肥大的左心室所产生的高振幅的QRS波。左心室肥大时也可引起非电压性的改变。左心房异常不是左心室肥大的直接证据。
15、明显的U波对左心室肥大的诊断不具特异性,也无敏感性。ST-T改变在左心室肥大的后期非常常见,并增加了诊断左心室肥大的特异性:在左胸导联(V-V )呈典型的ST段下斜型压低,T波不对称且倒置;在右胸导联(V-V )常见ST段抬高,T波高大直立,并伴有R波递增不良(甚至出现Q波或QS型),类似前间壁或前壁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大的其他表现有(C ornell标准)、类本位曲折时间延迟(QRS波起点至R波波峰之间的时间NO.0 5 s,这是由于室内延迟所致)。3.体表心电图记录的QRS波 幅(包括应用电压标准诊断左心室肥大的敏感性)往往因下列条件而降低:在心肌和心电图电极之间机体组织厚度增加(肥胖)、含
16、气量增 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胸)、含水量增加(心包或胸腔积液)或纤维性组织增多(冠心病、心脏结节病或淀粉样变)等。严重的右心室肥大能够抵消来自左心室的强大QRS电势,因而也能降低左心室肥大的诊断率。左束支阻滞也能降低QRS波的振幅。相反在无左心室肥大的情况下,无力型和左前分支阻滞可增加QRS波的振幅,从而降低电压标准的特异性。4.该患者胸痛伴晕厥,与运动相关,且有心脏杂音,考虑为心源性晕厥,脑电图、颅脑MRI并非必需。心电图运动试验对于该患者来说为禁忌,不宜进行。超声心动图可以很好地了解患者心脏瓣膜、流出道及室壁运动情况,对该患者意义重大。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更进一步了解患者胸痛是否合并冠状动
17、脉病变,也是必需的检查。动态心电图可除外患者有无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5.主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治疗是解除狭窄瓣膜的梗阻,包括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外科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及最近开展的TAVI(经皮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这些治疗手段的前提是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或有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对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V 25nlmHg(主动脉跨瓣压差=4V)的,通常无症状,可定期观察,每6个月至1年复查超声心电图,随访病情变化。对于有晕厥症状或跨瓣压差275mmHg者,宜尽早解除梗阻。对于相对年轻、瓣膜无钙化、瓣膜弹性好、不合并主动脉瓣反流的患者可以考虑球囊瓣成形术,可延缓外科瓣膜置换术时间。而对于高龄患者、合并有多种
18、疾病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新近开展的TAVI是另一可选择方法。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不严重,无须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患者女,6 5岁,因 反复劳力性呼吸困难2年,加重1周”就诊。无发热及咳黄痰。无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无吸烟史。查体:T36.7,R22次/分,BP110/60mmHg;慢病面容,意识清楚,可应答;颈软,颈静脉充盈明显;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啰音;心界弥漫扩大,HR110次/分,律不齐(有期前收缩),心音低钝,未闻及S,心尖部可闻及34/6级收缩期杂音;肝肋下3指,局部轻压痛;双下肢轻度压凹性水肿。(提示:实验室检查:血清心肌标志物(-),甲状腺功能正常。
19、ECG: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宽200ms)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超声心动图:全心扩大,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LVEF=25乳左房室瓣重度反流。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确冠状动脉狭窄。)能够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的治疗包括()A.华法林B.阿司匹林C.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VD.螺内醋 VE.吠塞米F.氢氯曝嗪G.地高辛H.卡维地洛 VI.硝酸甘油J.维拉帕米K.I C D VL.C R T-D V解析:1 6.患者男,5 1岁,因 反复胸闷、气短3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周”来诊。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闷、气短,并逐渐加重伴乏力、腹胀、食欲差、不能平卧。口服A C E I及利尿药等,效果
20、不佳,多次住院治疗。近2周症状加重并出现双下肢明显水肿,伴阴囊水肿。发病来尿量少,大便正常。既往体健,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克山病等病史。否认长期大量饮酒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 6.0,P 8 0次/分,R 2 9次/分,B P 9 5/6 0 mmH g;身高1 6 5 c m,体重6 9 k g;意识清楚,周身皮肤可见紫瘢;口唇发组,舌大,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双下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可闻及散在干鸣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心音低钝,H R 8 0次/分,律齐,无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软,无肿物,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及
21、阴囊重度水肿。心电图见图1 9 1 应该考虑的疾病有()A.肥厚型心肌病 JB.扩张型心肌病C.缺血性心肌病D.限制型心肌病 JE.高血压心脏病F.缩窄性心包炎 J解析:1.该患者心脏不大,而出现呼吸困难、右侧心力衰竭的表现,故可考虑诊断: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其他3种疾病患者心脏扩大,在此基础上,先出现左侧心力衰竭,右侧心力衰竭出现较晚。1 7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常见死因为A.猝死 JB.右心衰竭C.左心衰竭 VD.栓塞E.感染性心内膜炎 V解析:1 8.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检测指标中,反应左心功能的指标是()A.CV P (中心静脉压)B.P CWP
22、 (肺毛细血管楔压)VC.P V R (肺血管阻力)D.SV R (体循环阻力)JE.CO (心排血量)V解析:1 9.关于应用I V U S和O CT评价易损斑块,叙述正确的有()A.I V U S可评价斑块脂质核心大小 JB.O CT可测量斑块纤维帽厚度 VC.IVUS和OCT可评价血管正性重构D.OCT可识别斑块内巨噬细胞 VE.VH-IVUS可识别斑块内成分 V解析:20.患者男,48岁,因 发作性胸痛1周,突发晕厥1次 就诊。患者1周前于活动中感胸闷、胸痛,向背部放射,休息后几分钟即缓解。反复发作,并伴1次短暂意识障碍,无抽搐,无肢体活动障碍,无大小便失禁。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
23、、冠心病病史。查体:BP150/80mmHg;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啰音;HR65次/分,律不齐,胸骨左缘第3肋间隙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见图173。此心电图符合左心室肥大诊断的表现有()A.左心房异常B.明显的U波C.ST段压低及T波倒置 VD.心室内传导延迟 VE.R波 递 增 不 良7F.4解析:21.患者女,6 5岁,因 反复劳力性呼吸困难2年,加重1周”就诊。无发热及咳黄痰。无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无吸烟史。查体:T36.7C,R22次/分,BP110/60nlmHg;慢病面容,意识清楚,可应答;颈软,颈静脉充盈明显;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可闻及少许细湿啰音;心界弥漫扩大,
24、HR110次/分,律不齐(有期前收缩),心音低钝,未闻及S,心尖部可闻及34/6级收缩期杂音;肝肋下3指,局部轻压痛;双下肢轻度压凹性水肿。(提示:患者因经济原因未接受植入器械治疗,住院经利尿、扩血管、胺碘酮及B受体阻滞药等治疗2周后呼吸困难及下肢水肿明显减轻,但食欲差,自诉双下肢乏力明显。其后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伴大小便失禁。心电监护记录见图180。)结合心电图表现,临床诊断为()A.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VB.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D.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4E.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F.恶性室性心动过速-JG.良性室性心动过速11.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解析:2
25、2.患者男,51岁,因反复胸闷、气短3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周”来诊。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闷、气短,并逐渐加重伴乏力、腹胀、食欲差、不能平卧。口服ACEI及利尿药等,效果不佳,多次住院治疗。近2周症状加重并出现双下肢明显水肿,伴阴囊水肿。发病来尿量少,大便正常。既往体健,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克山病等病史。否认长期大量饮酒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 6.0,P 8 0次/分,R 2 9次/分,B P 9 5/6 0 m m H g;身高16 5 c m,体重6 9 k g;意识清楚,周身皮肤可见紫瘢;口唇发组,舌大,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双下肺呼吸音减弱或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血管 内科学 医学 高级职称 副高 五真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