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力的教案汇编7篇.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有关力的教案汇编7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力的教案汇编7篇.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Never underestimate your power to change yourself 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有关力的教案汇编有关力的教案汇编 7 7 篇篇力的教案力的教案 篇篇 1 1(一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这节课设计以学生实验讨论为主,教师只是课堂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力学是初中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弹力的了解,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弹簧秤的正确使用即是这节课的难点,又是这节课的重点。为了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中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本课程设计为活动
2、课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中自主探索。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提高了综合能力。组织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便于实验讨论,小组可自由组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后延伸题(探究头发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设计,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设计实验能力。(二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弹力,并且知道弹力是一个普通存在的力,通过讨论,举例,扩大学生对弹力的认识。(2)能写出力的国际单位及力的测量工具(3)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弹簧秤的使用规则2、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2)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3、,初步具备评估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3、情感教育目标:通过引导阅读书本材料和做好实验,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三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弹簧秤的正确使用弹簧秤的正确使用(四四)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弹力的了解和弹簧秤的正确使用(五五)教具准备:教具准备:(1)弹簧、弹簧拉力器、量程为 5 牛的条形弹簧秤(附说明书)、50 克钩码一盒、演示弹簧秤、各种外形的弹簧秤、质量为 100 克的钩码(2)幻灯片、小黑板(六六)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实验探索、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合作交流(七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对一个物体施加力,物体会有什么变化?师: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请几位同学来拉动弹簧拉
4、力器,并说说你的感受。生 1:把弹簧拉得越长,手感觉越吃力生 2:弹簧本身好像有一个力,不让我们把它拉长。(全班哄笑)师:撤去这个力后,弹簧长度有何变化?生:恢复到原来的长度。师:我这儿还有一根弹簧,若用力压弹簧呢,情况会如何?学生活动:(3 至 4 人一组)出示幻灯片实验器材:弹簧实验目的:通过学习拉伸和压缩弹簧,体会手的感受实验结果:各组员讨论分析请几组完成实验的小组发言人发表自己小组的意见看法。师:像弹簧一样,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那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力是弹力呢?学生活动二:分组讨论,试举生活中常见弹力的实例。教师分析总结:(
5、说明:通过讨论举例,扩大学生对弹力的认识)师设疑:前面我们在做拉伸弹簧的实验时,前后几次弹簧被拉伸的长度不同,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所用的力的大小不同师:力有大有小,力的大小应当怎样进行测量呢?-引入力的测量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1 牛的力有多大呢?生:用手掌托起 1 个 100 克的钩码。(让学生感受 1 牛的力的大小)师:这时你所用的托力约为 1 牛,牛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伊萨克 牛顿命名的。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材料师:再用手托起科学课本和科学作业本,估计你所用的力的大小?生:(猜测,答案不一)师:那我们有什么方法可准确地知道我们所用的力的大小呢?教师讲授:测量力的工具-测
6、力计,弹簧秤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出示演示弹簧秤,说明它的原理、构造)学生活动三:学生活动三:出示幻灯片实验器材:实验器材:量程为 5 牛的弹簧秤(附说明书)不同质量的钩码(50 克 100克 150 克 200 克)实验目的:实验目的:让学生掌握弹簧秤的正确使用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1)结合说明书,了解弹簧秤的结构及使用方法结合说明书,了解弹簧秤的结构及使用方法(2)(2)观察弹簧秤面板:辨认指针、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刻观察弹簧秤面板:辨认指针、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刻度值。度值。(3)(3)用手拉弹簧秤的秤钩,使指针对准用手拉弹簧秤的秤钩,使指针对准 1 1 牛,处感受牛,处感受 1 1
7、 牛力牛力的大小的大小(4)(4)在弹簧秤的量程内,在弹簧秤的量程内,让学生拉动秤钩,让学生拉动秤钩,先估计力的大小,先估计力的大小,再看指针,自己估计的是否准确。再看指针,自己估计的是否准确。(5)(5)用弹簧秤测你及同组同学的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用弹簧秤测你及同组同学的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实验结束:请几个小组的发言人发表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并说说你认为在弹簧秤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通过实验,合作与交流,掌握弹簧秤的正确使用。教师小结:教师小结:(八八):课堂巩固练习:课堂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出示小黑板)(1)某弹簧秤的一端受到 200 牛的拉力作用,另一端也受到200 牛的拉力作用
8、,那么该弹簧秤的读数是多少?(2)使用弹簧秤时,为什么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九九)课外扩展实验:课外扩展实验:探究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哪些因素探究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关?前面我们在做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实验时,知道我们一个小组内各组员的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不同,那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怎样检验你的猜测?为了排除特殊性和偶然性,你该怎样处理测量数据?课后完成这个探究题。(十十)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这对第一次接触力的初一学生而言较难掌握,所以本节课先以复习引入,在讲解上节课知识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入弹力,通过实验,分析研究讨论举例扩大对弹
9、力的认识。知道弹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力。但在教学中发现,射箭、跳板跳水、撑杆跳高要用到弹力,这教易理解;而生活中遇到的支持力、压力、绳子的拉力也是弹力,学生理解起来较难。力的测量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课程上从演示实验推出力是有大小的,而且说明力的单位是牛顿,并通过用手托起一个100克的钩码感受 1 牛力的大小,再从让学生掂量托起科学课本 所用的力大约有多少?估计是否准确引入力的测量工具-弹簧秤。弹簧秤的正确使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以学生为主,在幻灯片上打出了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完毕,各小组代表发言、相互交流。这一部分知识做到了把课
10、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交流,兴趣地完成实验,并在实验中掌握弹簧秤的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一部分学生急于求成,常会忽略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环节,如:弹簧秤使用前的指针调零,拉秤钩时尽量不使拉杆与秤壳接触,读数时视线应与面板垂直。这是学生的一个实验习惯问题,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课后探究题的设计使本节课的内容得到了延伸,凭着自己的想象,打开思维空间,并自己收集实验器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校里有课堂,生活中也有课堂,让他们在这个广大的课堂中充分地展示自己。力的教案力的教案 篇篇 2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弹力;(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
11、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力的测量原理。【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一、弹力 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跳水,蹦床,蹦极,射箭 学生观察实验,对弹力有了初步认识。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1)钢尺压弯反弹;(2)拉伸或压缩弹簧。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
12、出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二、测力计及其使用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投影仪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1)最大刻度的意义;(2)最小刻度的概念;(3)零刻度的调整。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结构。投影仪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老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1)如何调零;(2)测量范围;(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
13、量;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三、实验探究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拔河,牛拉车 等图片;提问:以上两边的力相等吗?学生观察录像,思考。引导学生做教材 25 页图 8-3-8 实验并填空。学生做书上实验,补全结论。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四、课堂小结 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弹力,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用法;通过实验探究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一定了解。五、课堂作业 课后发展空
14、间中的练习【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课后“发展空间”中的自制橡皮筋测力计。【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力的教案力的教案 篇篇 3 3【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15、。【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学生原有水平一、导入:了解学生原有水平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2、引导: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4、引导: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揭题:运动与摩擦力5、提问: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1、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
16、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2、学生交流、讨论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1、提问:请你推测,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学生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学生结合 81 页表格设计实验不改变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摩擦力大小(牛)3、学生实验、记录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四、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四、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关 教案 汇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