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表格式).pdf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表格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表格式).pdf(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分数的意义及其性质分数的意义及其性质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及意义(一)分数的产生及意义(一)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用具教学用具教材第 8485 页有关的投影片、线段图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1提问:把6 个苹果平均分给 2 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3 个)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 2 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1)。22指定一名学生用 1 米长的直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比 3 米长,比 4 米短)。3揭示课题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分数。究竟什么叫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
2、学习“分数的意义”。二、探索研究二、探索研究1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算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1)出示月饼图。提问学生:把一块饼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1)213、)44(2)出示正方形图。提问:把这张正方形纸怎样分?分成了几份?1 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 3 份呢?(3)出示线段图提问: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 5 份,这样的 1 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这样的 4 份呢?如果把 1 分米的长度平均分成 10 份,这样的 1 份是它的几分之几?7 份呢?7表示什么?102、进一步认识单位“1”。第1页共57页以上都是一个
3、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 4 个苹果、一批玩具、一个班的学生等。例如:(1)出示课本第 86 页的苹果图。提问:把 4 个苹果平均分成 4 份,一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2)出示熊猫图。提问:把6 只熊猫玩具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3 份,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3揭示分数的意义。(1)观察以上教学过程所形成的板书。1表示什么?3一个物体12计量单位单位“1”110一些物体告诉学生:像这样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2)反馈。在以上各图中,分别是
4、把什么看作单位“1”?17、2101各表示什么意义?议一议:什么叫做分数?3(3)概括并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4练习。练习十八第 1、2、3 题。5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分数单位。分数的读、写法。(1)教师任意写出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阅读课本第 85 页最后一段并思考:一个分数中的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3)认识分数单位,初步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练习:5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6 第2页共57页 4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17 1是()。981是()个。1515()个(4)想一想:读、写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31读
5、作,表示个。5541读作,表示有个。7 三、课堂实践三、课堂实践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572读作(),分数单位是(),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161是整数 1。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分数?如何理解单位“1”?2、什么是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五、课堂作业五、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第 5、6 题。后记: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分数的产生及意义(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二)第3页共57页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并能正确地应用。学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能联系分数的意义,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
6、透数形结合思想。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1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2口答:什么是分数?如何理解单位“1”?3填空。814是()个。的分数单位是()999147 个是()。的分数单位是()816二、揭示课题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三、探索研究三、探索研究1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分数也是一个数,也可以用直线(数轴)上的点来表示。(1)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画出等长的距离表示 0、1、2。根据分母来分线段,如果分母是 4,就把单位“1”平均分成 4 份。如:12、:44第4页共57
7、页01244 124(2)提问:如果要在直线上表示先画什么?再画什么?1,该怎样画?启发点拨。5应把 01 这一段平均分成几份?如果分母是 8 呢?分母是 10 呢?1应用直线上的哪一个点来表示?5(3)如果要在这条直线上表示分母是 10 的分数,该怎么办?这条直线上 01 之间的第七个点表示的分数是多少?2练习。(1)教材第 87 页下面“做一做”的第 2 题。(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3教学例 1。(1)指名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2)出示讨论题,同桌讨论。这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1 人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5 人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3)汇报讨论结果,板书答语。(4)小结分析思路。口
8、答这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题目时,一般要根据分数的意义先找单位“1”是几,就是分母平均分成几份,其中 1 份是分数单位,再看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几。4、练习。教材第 88 页的“做一做”。四、课堂实践四、课堂实践1教材第 87 页的“做一做”。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 下面的分数:1356、。777713532、。2461233食堂有一批面粉,吃了 45 袋,还剩 28 袋,吃了的和剩下的各占这批面粉的几分之几?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1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第5页共57页2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依据是什么?解题时应该怎样思考?六、课堂作业六、课堂作
9、业练习十八第 4、7、8 题。后记:第6页共57页2.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一一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材第 65、66 页例 1 和例 2二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 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三三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 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四 教具准备圆片。五五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1 口算。第7页共57页3.8+1.29=0.6 0.5=12 一 3.6=7.4 3.6=2.14+0.6=1.5 0.3=2.口
10、答(1)表求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 3 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你们把谁看作单位 1(二)教学实施1 学习教材第 65 页的例 1。(l)投影出示例题。把 1 个蛋糕平均分给 3 人,每人分得多少个?(2)请学生读题。(3)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4)指名学生把讨论结果告诉大家。我解答这道题列式是 1 3,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 1 3,就是把 1 个蛋糕看成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 来表示,1 块的 就是 块。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3=)老师:从图中可以看出 1 3 和 都
11、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第8页共57页2 学习例 2。(1)板书例题。把 3 块月饼平均分给 4 人,每人分得多少块?(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3 4老师:3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 3 块月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 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方法一:可以 1 个 1 个地分,先把 1 块月饼平均分成 4 份,得到 4 个,3 块月饼共得到,12 个,平均分给 4 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 3 个,合在一起是 块月饼。
12、方法二:可以把 3 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 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 块月饼,所以两人分得 块。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3)理解。老师:个饼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甲:表示把 3 个饼平均分成 4 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第9页共57页学生乙:表示把 1 个饼平均分成 4 份,表示这样 3 份的数。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 4 份,表示这样 3 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 3 平均分成 4 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4)练习。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3 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l)观察讨论。请学生观察 1 3
13、=(米)3 4=(块)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老师讲述: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2)思考。在被除数除数=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3)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老师:如果用字母 a、b 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第10页共57页老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ab=(b0)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
14、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当于除数。)老师:现在想想用这节课我们所学知识,能否解答刚上课时 5 9 的商是多少?你会做了吗?后记:第11页共57页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一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材第 66 页的例 3 及做一做。二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三三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 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四四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圆片。五五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一)引入。老师:5 除以 9,商是多少?(板
15、书:5 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12页共57页(二)教学实施(二)教学实施1 学习例 3。(1)板书例题。小新家养鹅 7 只,养鸭 10 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3)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7 10=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三)思维训练三)思维训练1 把 8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 13 段,每段长多少米?2 把一个 5 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 6 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操作,同
16、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后记:第13页共57页第三课时第三课时真分数与假分数真分数与假分数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真分数、假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集合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教学用具教学用具投影仪,例 1、例 2 的直观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1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2填空。34=811=47=()()=()()79二、探索研究二、探索研究1认识真分数。(1)
17、出示例 1,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2)比较例 1 中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比分母小)。(3)联系直观图想一想:这些分数比 1 大,还是比 1 小?为什么?第14页共57页135、的分子都346(4)指出:像分数吗?135、这样的分数都叫做真分数。你能再举几个真346提问:什么样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 1。2认识假分数。(1)出示例 2 直观图,指点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2)联系直观图想一想:这些分数比1 大,还是比1 小?为什么?(=1,33811和都大于 1)453811(3)像、等
18、都是假分数。谁能说说什么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345假分数有什么特征?板书: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 1 或者等于 1。3练习:教材第 99 页上面的“做一做“。4揭示课题。从上面的直线图中可以看到,分数可以分为几类?哪两类?(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5练习。(1)练习二十一第 1 题。(2)第 2 题。练习后要求学生用彩色笔将真分数和假分数用线分割开来。6认识把假分数化成整数。(1)观察上表中的分数,哪些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板书:24681036948510、。233344552222(2)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商是多少?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
19、点?结论:当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这些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1)结合例 2 直观图进一步说明三、课堂实践三、课堂实践第15页共57页38=1 和=2 的算理。341教材第 99 页的例 3 下面的“做一做“。2判断。(1)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2)假分数都大于 1。(3)小于3游戏。形式:教师出示带有括号的分数,让学生举出手中的数字卡,按要求填数。7的真分数只有 6 个。8(1)使 9为真分数。(2)使9 是真分数。(3)5,组成分母是 5 的假分数。(4)5,组成分子是 5 的假分数。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谁能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谈谈你获得了什么知识?对分数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五、课堂作
20、业五、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 3 题。六、思考练习六、思考练习写出分母是 7 的所有真分数和分子是 7 的所有假分数。后记:第16页共57页3.3.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用具教学用具每位学生准备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纸条;教师:纸条、投影片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1 12030 的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扩
21、大 3 倍,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 10 倍呢?2说一说:(1)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3填空。12=(12)(22)=。二、揭示课题二、揭示课题让学生大胆猜测: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里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性质存在呢?这个性质是什么呢?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三、探索研究三、探索研究1动手操作,验证性质。(1)让学生拿出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纸条,分别平均分成 2 份、4 份、6 份,并分别把其中的 1 份、2 份、3 份涂上色,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第17页共57页122436(2)观察比较后引导学生得出:(3)从左往右看:由123=
22、246123=24612变成,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有什么变化?241211 22把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都乘以 2,就得到,即=2422 24(板书)。把131133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都乘以 3,就得到,即:=6222 36(板书)。引导学生初步小结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321=642213引导学生观察明确: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同理,的分6421子、分母同时除以 3,也可以得到。222 2133 31板书:=66 3244 22(4)从右往左看:让学生再次归纳: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5)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
23、本性质,并与前面的猜想相回应。(6)提问:这里的“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呢?(补充板书:零除外)2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的比较。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里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第18页共57页3学习把分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1)出示例 2,帮助学生理解题意。(2)启发:要把210和化成分母是 12 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应该怎324样变化?变化的根据是什么?(3)让学生在书上填空,请一名学生口答。教师板书:224 81010 25=2424 21233 4124练习。教材第 108 页
24、的做一做。四、课堂实践四、课堂实践。练习二十三的 1、3 题。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六、课堂作业六、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三的第 2 题。七、思考练习七、思考练习练习二十三的第 10 题。后记:第19页共57页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最大公因数(一)最大公因数(一)一教学内容最大公因数(一)教材第 79、80 页的内容及第 82 页练习十五的第 1 题。(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拼摆。每组 4 人,在课前印好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上,每人选择方砖的一种边长,试一试,只要画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可以。(3)多媒体演示拼摆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
25、。(4)通过交流,得出结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 16 的因数,又是 12 的因数。2 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根据复习题中写出的 16 的因数、12 的因数中找出公有因数,得出问题的答案,地砖的边长可以是1cm、2Cm、4Cm,最大的是 4cm。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集合图。16的 因 数12的 因 数指出:1、2、4 是 16 和 12 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4 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3 完成教材第 80 页的“做一做”。第20页共57页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下面写一写,再说一说哪几个数写在左边,哪几个数写在右边,哪几个数写在中间。4 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第四 单元 分数 意义 性质 教案 表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