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第08册教案.pdf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08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第08册教案.pdf(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的突泉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图画和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到的突泉的美,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的。3.学习生字并理解:“幽静、妩媚、晶荣、疲倦”在文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教学难点本文的图是一幅国画,要使学生从图中欣赏美,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美,起到图文互补的作用。本文只从图中是感受不到的突泉自身的整体美的;这也是与其他看图学文的不同之处。教学准备投影片、的突泉的录像带。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观
2、察图欣赏的突泉的美,初读课文看看语言文字怎样表达这自然之美,弄清每段内容。第二课时:学习课文,抓重点词句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从中欣赏的突泉的美。第三课时: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整体观图,了解图画的基本内容(-)出示图画,整体看图,看图上都有哪些景物?(二)图中石碑上写着什么?引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的突泉。(三)简介文章作者老舍先生。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第一遍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时划下不理解的词语。1.全班起立出声自由读文。2.划出不理解词语。3.出示生字卡片及新词订正读音。4.对
3、不理解词语进行质疑。全班查字典理解,或带入分析文章中解决。(-)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划出文章介绍了总勺突泉的哪些景物?(教师范读,使学生感受美。)(三)再读课文,学生标出自然段,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1.跑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2.从西门桥上看到的晌突泉流出的水。3.大泉的景色迷人,水量大,充满活力,永不疲倦。4.小泉的晶莹、美丽。(四)请四位同学分段读文。学生们看看每一段描写的景物在图中什么位置。三、根据课前预习要求自由读文,并将初读文章中的疑问提出(-)自由读课文(-)质疑、解疑。第二课时一、导语上节课我们整体观看了图,初读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知道了本文的作者老舍先生。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老舍先
4、生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从语言文字中欣赏的突泉的美。二、分段读文,整体感受全篇内容-)请四位同学分段读文.(二)分别说出段意。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读第1段你知道了什么?(-)理解“现在单讲的突泉”是什么意思?(首先理解“单”是什么意思、,随后引导学生理解由这句话引出下文。)(=)学习第2段,理解第2段内容。1.读第2段,有几句话?2.四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请小组讨论后,在全班发表意见。(这里图文对照理解柳、泉是济南的特色,而晌突泉又为“第一泉”照应了图中石碑上的“第 泉,重点理解第四句“假如没有的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说明的突泉的地位。“妩媚”一词要理解。)(四)结合课后作
5、业理解第3段。1.读第3段并说说了解到大泉眼是怎样的?形状:差不多见方。大小:占了大半个公园。水清:清极了,清至 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程度。位置:泉池中央偏西。大泉眼的特点:水量大,永不停歇。)以上内容学生说不全,要通过指导阅读弄清上述问题。2.理解课后思考题。出 示 投 影 胶 片(1)(1)指导朗读,帮助理解。(2)说说读了这句话后你的感受。出 示 投 影 胶 片(2)(1)要是冬天来了就更好了,为什么?请同学说说、读读。(2)想象一下这句话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象。(3)指导朗读。(五)学 习 第4段。1.读第4段。(请学生自由读)2.学生自学。读一读、画一画众多小泉眼的不同姿态
6、想一想小泉眼美丽的景象。3.讨论自学收获。(1)向同学们介绍一种小泉眼的姿态。(2)到黑板前画画小泉眼的姿态。(3)阳光下的小泉眼哪里美?4.大泉眼、小泉眼的美不同点在哪?5.指导朗读描写小泉美的姿态的句子。四、朗读全文,总结板H,激发情感(-)概括板书,教师总结全文。(-)指导朗读,激发情感。第三课时一、导语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文章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到了的突泉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将这么美的文章背诵卜来。同时学习巩固生字、新词。:、巩固生字学习(-)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二)学生自己说说生字字义及记忆方法。(三)重点书写指导。幽y6u:注意这个字书写笔顺。藻W。:注意
7、这个字是上下结构。倦jun:注意这个字右半部分。三、重点词理解词义并会运用(-)“幽静、妩媚、晶莹、疲倦”等词在课文中怎样出现的?(-)说说词义,并说如何运用。四、指导背诵本文叙述的线索由三大名胜之一引出跑突泉,由溪水引出的突泉公园;由大泉眼讲到小泉眼。教师可依此指导分段背诵。卜.列板书作为背诵提示。五、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生字词作 也。长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生字,新词。3.交换资料,激发学生兴趣。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学习1、2 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1.导入: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中,最著名的要数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
8、塔了。我国的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呢?让我们通过学习 长城这一课,具体了解一下。(板书:长城,播放长城录像)2.读文,初步了解长城的样子和作者站在长城上的联想。3.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1)嘉jia 峪yii 屯tiin 魄 p6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气魄 凝结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读第一段,看看这一段写的是书中哪一幅图的内容?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长城的特点是什么?图1 远 看 气 势 雄 伟
9、(投影书上第一 幅 图 打出字幕:远看)2.看图,图中有哪些景物?书中是怎样描写的?连绵起伏的高山,依山而建的长城,远远望去,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一条长长的龙。再加上作者后面用具体数据的说明,使我们更能想象到长城之长,由岭之险,我国古代建筑一一长城的气势如此磅礴!(此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对比,我国土地广袤,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公里,南北跨度5500公里,从而体会长城之长。)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习第二段,对照第二幅图读文,图中都有什么?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出示图像,由第一幅图向近景推近,转换为第二幅图)2.指名读1、2 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抓
10、特点描述的特点。四、作业1.朗读1、2 自然段。2.熟读3、4 r l然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在观察时展开联想的。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的顺序。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所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小组讨论:说一说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怎样表达的。讨论之后总结:作者观察方法:由 远 及 近(重示投影书上第一幅图)由整体到部分抓特点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长城一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2.默读第二
11、自然段,为什么作者“会很自然地想起”?作者想起了什么?把有关词语划出来。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板书:长、险、多、重、难、才凝结)三、学习第四自然段。讨论:为什么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
12、慧和力量,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唯一的建筑物,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四、齐读三、四自然段,指导背诵。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古诗两首教学目的:1、掌握生字词。2、理解诗歌,感受春的美好。3、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感受春的美好。2、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挂图、有关春天的课件、收集有关诗人及诗歌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揭题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2、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 春江晓景题的诗。二、生字教学三、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1,将诗歌读通读顺。2、画出朗读节奏。四、检杳读诗情况,听录
13、音后画上节奏。五、再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1、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2、提出问题。六、检查读诗情况。1、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1)串讲诗意竹林外开着两三枝鲜艳的桃花,鸭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暖了。要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芽才冒出短短的截。正是河豚逆江而上要来到春江的时候。(2)这幅画上画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画这些景物?画家画得都是春天来临是的景物。(3)这么美的春天该怎么读?轻快、生机勃勃2、把诗中的内容画出来。七、背诵古诗。八、总结。九、作业。1、抄写、背诵。2、完成课后练习。第二课时一、解题1、简介作者唐朝诗人,有“小杜 之称,“大杜”只杜甫,他的诗歌能描绘出景物的特点,有景有情,充满诗情
14、画意。2、导入:昨天我们刚学会了苏轼写的春天,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写的春天,看看江南的春美在哪?二、生字教学。三、自由读诗完成任务。1、将诗读通读顺。2、画出朗读节奏。四、检查读诗情况。五、诗歌教学1、找出疑难词句。2、讨论。3、自由串讲诗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数红花互相掩映。有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在空中飘荡。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座寺院。那许多宏伟的楼阁,笼罩在朦胧烟雨中。4、江南春描绘了那些景物?试着画一画。5、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热爱江南、热爱春天。6、朗读诗歌。六、延伸拓展杜牧写的江南春美不美,你们还学过哪些描写江南春天的诗?七、小结八、作业完成课后练习。西湖的“绿”第一
15、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2、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3、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欣赏西湖的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热爱美的教育。重点,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读文章,想画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过程:一、看图激情,导入新课(出示课文插图)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杭州的湖光山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这(指图),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有谁到过那个地方?能谈谈感受吗?老师也去过杭州西湖,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板书)二、范读课文(生静静地听)三、自 学 课 文(出示阅
16、读提示)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2.想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四、小组交流(重点讨论第2题。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
17、,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在花港现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1.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目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2.自由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绿”的美。六、感受语言文字美1.本文化美的词汇十分丰富,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2.指名读白己喜欢的词句。七、听课文朗读录音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2.找一找其他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
18、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古井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做人。2.注意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3.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4.学会本课13个生字。掌握音形义: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通过“一边读、一边想”,了解有关古井的故事;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教学难点抓住词句训练,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思考、练习”2中句子的意思。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投影片、小张填空片子、生字词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齐读课题,这篇课文讲的是有关家乡古井的故事,作者离开
19、家乡多年,对故乡的一口古井一直难以忘怀,这是为什么呢?请学习课文。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边读边划,划出生字词和不懂的词语。(二)边读边想,标出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哪儿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段。三、检查自读情况(-)找几名同学读书。(杳生字读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流利。)(-)认读生字卡片,注意多音字“担”本课读dn音,“薄”读“b6”的音。生字中“乳,的读音,读“2”勿读成 哺”是“b t 勿读成pU或 f l。(三)提出难懂和不理解的词语。哺育陶冶报酬品格晨光熹微络绎不绝暮色降临年过六旬四、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 下文理解词语(-)个人自查。(二)同座位交流情况。(=)
20、全班进行解答。重点词语的解释:陶冶: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等有益的影响。品格:指人的品质和风格。晨光熹微:形容早晨太阳刚出来,天还没有亮。暮色降临:傍晚,昏暗的天色已经来到。五、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个人根据分段方法自己试分。(二)分组议论。(三)全 班 讨论。1.全文几个自然段?每个门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略)2.可以归纳为儿个大段?每大段段意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分?(第 1自然段为一段,讲的是村东头古井的水清凉可口,像母亲一样哺育着乡亲们。第2 自然段讲人们每天挑水时的热闹情景,与后几段内容上相系不紧,独立成一段。第35 自然段都是围绕件事讲的。主要说的是村里的人常常帮助一对老人挑水,却
21、从来不要报酬。第6 自然段独立成段,可以概括为古井默默为人们奉献的精神影响教育着乡亲们,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本课分段依据是按不同的内容去分。概括段意时,要从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入手,然后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合并归纳,做到准确全面,语言精炼。)六、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七、作业:边朗读课文边预习,解答课后思考练习题第二课时一、交代本节课教学任务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这节课通过理解重点段落,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的道理。二、请四名同学读课文,大家思考: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哪些事三、单人 读 第 大 段,思考:古井的位置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介绍了古井在村东头,井里的水清凉可口。(-
22、)出示投影;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1.读句子 古井像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2.回答问题。(1)“甜美的乳汁”指的是什么?“哺育”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3.同座位议论解答。(因为母亲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为了哺育和培养孩子,她们可以无条件地做出最大的努力和牺牲。这句话中儿女指的是乡亲们,把井水比作乳汁。为什么把井水比作“乳汁”,就是说乡亲们靠井水生活,就像儿女的成长离不开母亲乳汁的喂养。这 口 井 就 像 母 亲 样,同样无私地向人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对人们亳无所求,所以说古井像温情的母亲。由此可见古井在不声不响地陶冶着人们种高尚的
23、品格,培养着人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过渡:这样的古井,人们是怎样赞扬它的呢?四、齐读最后一段(一)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句子?(递进关系的复句)写了几层意思,都是什么?(两方面,一方面是说井水以自己的清凉可口,供人们饮用。另一方面讲它用自己的精神,影响教育着人们,)()出示投影:理解 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这句话的意思。先理解难懂词语:“陶冶”是什么意思?(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等有益的影响。)然后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意思在后一部分。古井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泉水的同时,还以默默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影响着乡亲们,在不知不觉中乡亲们懂得
24、做人也应该向古井那样,不能光为白己着想,要为人类做出贡献。过渡句:具体看看古井是怎样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五、个人默读第二、三大段,深入理解内容(-)提问:1.这两段写了有关古井的几件事?哪几件事?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古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及它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边读边划找出具体描写的地方?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三)议论发言。(从 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看出取水时间长,重点理解这两个词语:从“络绛不绝”地面湿漉看出取水的人多,理解“络绎不绝”的意思;从“扁担和桶儿声响”中,看出取水人的快乐:由此说明占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四)出示投影,
25、理解重点句。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下 过 场 春 雨。(“春雨”有什么特点?“刚 下 过 场春雨”的路面是怎样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说明了什么?)(五)分组议论,单人发言。(从表面上理解:路面湿,说明挑水的人多。从深层理解应该是,古 井 就 像 春 雨 样,时时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六)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乡亲们帮助一对老人挑水,却不要报酰的。1.单人读第三大段,大家思考问题。2.比较句子,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1)乡亲们帮老人挑水的原因是什么?在书上划出来。(2)乡亲们帮老人挑水的情况是什么?划出动词来。(3)乡亲们帮老人挑水的结果是什么?划出重点词,“总是”是什么意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语文 08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