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指导:炼字.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指导:炼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指导:炼字.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典诗歌鉴赏系列一一炼字【内容提要】诗歌鉴赏从要从语言入手,鉴赏诗歌的炼字犹为重要。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可以抓住“字与意”这个纲,从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体会炼字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和注意虚词的运用对情感的强化等角度进行鉴赏。诗歌是凝练的语言,不仅要求形象生动,还要讲究韵味。古人作诗是非常讲究炼字的,字炼得好,不仅能准确地传达事物的特征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味外之旨。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
2、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唐代诗人齐已曾写过一首 早梅,其 中 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诗人郑谷看后说,此诗好是好,不过宜将“数”字 改 成“一”字。齐已连连叫绝,故拜郑谷为“一字师”。为什么这个“一”字就锤炼得好呢?其实,如果遵循生活真实的法则,诗人早晨起来看到的也许就是凌寒开放的几朵梅花;然而,艺术毕竟不同于生活,它得具有感染力,一 个“一”字,给人的新奇夺目的气氛比“数”字要浓得多,而且又有引发读者想象的韵味,更给人以无限的
3、希望。我们鉴赏诗歌一般都应该遵循这样一个思路:语言一一意象一一意境一一情感。简言之,就 是“因文识象,由象悟道”。语言是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基础。而鉴赏语言,其中炼字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鉴赏诗歌炼字所富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语言的韵味和魅力。一、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古诗句中的一些词语的用法较为特殊,了解其用法,对于我们理解句意乃至体会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白在一首表现音乐的诗中写道“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要理解这个“洗”字的妙处,首先就要弄清其用法。在用法上它有被动意义,亦 即“流水洗客心”之意。“洗”字与“客心”搭配就充分
4、表现出了音乐涤荡胸中世俗杂念的巨大感染力量,与“流水”搭配又暗取“高山流水”的典故,恰倒好处地表现了诗人与蜀僧的深情厚谊。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 先 用“过”、“到”、“满”等,这些词语都是以极普通的用法表现极普通的意思,而改用一个带有使动用法的“绿”字,用来 支 配“江南岸”,不仅写出了江南大地由枯变绿的过程,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将江南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出来了。二、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清代戏剧家李渔说:“琢句炼字,虽贵新奇,亦须新而妥,奇而确。妥与确总不越一 理 字。”炼得极好的字,往往能抓住特征表现景物。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一句
5、中,“燃”字用得极妙,由“燃”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火,把花与火相比,就抓住了花明丽、鲜艳的特征,在青绿背景的反衬下,花朵就显得格外红艳。不仅如此,还利用火苗燃烧的跳动感,赋予花儿以动感,化静为动,就把花朵竞相开放、姓紫嫣红、争奇斗艳、生机盎然的特征准确地传达出来了。又比如杜甫在 旅夜抒怀中这样描写所看到的景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诗人为何要用“垂”、“涌”二字来描述星和月呢?原来诗人抓住了“平野阔”这个特点。在此前提下,用此二字才符合视觉规律:仰望天空,因原野空阔,星星近者高,远者低,就像往下掉的样子,故用一“垂”字;平视前方,因原野空阔,月亮从江边升起,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江中升出一般,故
6、用一“涌”字;而“涌”又带有一种强烈的动感,不是从江水中浮起,而 是“涌”起,又因诗人抓住了江水澎湃、激荡的特点。也许这样,我们就能理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等诗句中为什么说日月星辰出没于江海之中了。三、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好的诗词往往能赋予景物以情趣、情感。只要我们驰骋想象,就能领悟到其中的诗意。这个想象的空间,就是诗意的空间。诗词有趣则有味。辛弃疾有一首 西 江 月 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日:
7、去!”这首词以一个醉汉身份来写,既有生活的真实,又有一种情趣,巧妙地把自己的人生品格和追求表现出来了。孟 浩 然 有 一 首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其中后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一个“低”字,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而 一 个“近”字则赋予了景物以感情。诗人为何不说江清“人近月”而说江清“月近人”呢?当然,除了要符合音韵、格律上的要求之外,更重要的因为“日暮客愁新”,所以月亮成了一个能理解诗人痛苦和愁情的伴侣,它要主动靠拢来陪伴、安慰漂泊流浪之人。张 先 的 天仙子 中 有“沙上并禽池上冥,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王国维
8、在评价这首词时说,“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因为这个“弄”字,能引发人的联想,“花弄影”,那又是什么弄花呢?这 个“弄”字,把“影”这种死景写活了,这就是化静为动。这 个“弄”字,含 有“嬉戏”、“挑逗”之意,又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情趣。宋祁人称红杏尚书,因为他有一首 玉 楼 春 春景,其中有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认为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读者恍似觉得红杏盛开,枝头蜂蝶云集,熙熙攘攘,齐来闹春,使一幅红杏图春意盎然,但句中并没有说起蜂蝶来,这 就 是“闹”的作用。我们设想,如果把这“闹”字换成其他字眼,(撇开韵的因素)如“好”、“满”、“浓”、“足”等等,都 没
9、有“闹”字来得生动有活力。四、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庄子与惠子同游于濠上,只见一群蜂鱼来回游动。庄子曰:“稣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 子 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固然不是鱼,如果他没有像鱼一样的悠闲、从容,如果他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中并实现物我合一,他能想象到鱼的快乐吗?这应该就是王国维所谓的“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李白有一首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诗人李白正是以物观物,所以才不知何者为己,何者为山,才会这样忘我与投入。而这种闲适、安闲的心境诗人把它外化到“云”上了,用了一
10、个“闲”字。李白何以知道云“闲”,因为李白是云,因为李白拥有一份安闲与闲适,只不过他把这种感情移到了外物上。在美学上,这 叫 做“移情”。一切客观外物只有经过诗人感情的内化与浸润,才能获得灵气与生命。月亮不是意象,但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 的“明月”是意象,因为此时的明月已经是能理解思念之痛苦并能传递祝福的人性化了的使者;菊花不是意象,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菊花是意象,因为它是诗人宁静、澹泊的人生诗意追求的象征;杜牧眼里的“枫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和莺莺眼中的“枫叶”(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不同;同是杜
11、甫笔下的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 的“花”饱含了诗人的血泪,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 的“花”则透出诗人获得暂时宁静与幸福后的喜悦。诗歌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是独特的,都是其主观感情的外化,在鉴赏诗歌的炼字时要注意体会其中渗透的情感。比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好去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等诗句中的“空”、“横”、“拥”、“系”字都渗透了诗人的感情。五、体会炼字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和”是“美”。和谐是美学追求的一种境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基本精神。提倡和平的国家,形象美好;上下和睦的大家庭美满幸福;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美不
12、胜收;琴瑟弦索不和音不美,彩墨色调不和画不美中国诗歌所追求的就是一种意境,而和谐则是意境的重要法则。诗歌讲究音韵的和谐和气韵的饱满。范文正公所作 严先生祠堂记中收尾四句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他的朋友李太伯看见就告诉他说:“公此文一出名世,只一字未妥。他 问 何 字,李太伯说:“先生之德,不如改成先生之风。”“风”字在意义上有“风范”之意,比“德”更深广,但更重要的是,全 诗 押“Bng(江阳)”韵,较为浑厚、响亮,而“德”字仄声音哑,只 有“风”字沉重响亮才能在全诗中形成和谐的音韵和饱满的气韵。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 以 直”状烟,看似无理,然 而 只
13、有“直”字方能使烟具有挺拔、刚劲、坚毅的阳刚之美,方能与塞北的“大漠”、“孤烟”这种阔大、雄浑和苍凉的境界形成一种和谐之美。相传,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 者 加“摇”,后 句 加“映”,即 成 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
14、禁托掌称妙。试想,如 果 是“八月秋高风怒号”,细柳梅花则不堪一击,只能是败柳残花。其实这 个“扶”和“失”字,好在不仅抓住了景物特征,从根本上说,它创造了一种和谐朦胧的美妙的意境。六、注意虚词的运用对情感的强化炼字,不仅炼实词,也炼虚词。虚词用得恰到好处往往对情感的表达起着强化作用。杜 甫 登高中的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常”字写时间之长,频率之高,由此强化了诗人因遭遇坎坷、长期漂泊而产生的孤苦与悲凉的心境;“独”字,根据对仗的原则,可以理解为“偏偏”之意,诗人却偏偏要在多病之秋登高感怀,这不正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那种忧国忧民、虽九死犹未悔的执着精神的体现吗?张籍有一首 秋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诗歌 鉴赏 指导 炼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