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马说》教案.pdf
《2021年《马说》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马说》教案.pdf(1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1 年马说教案年马说教案20212021 年马说教案年马说教案 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指导朗读,领会虚词,品味情感,逐层分析语调变化,当堂成诵。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掌握古今异义词。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
2、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解题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并掌握重点实虚词的含义。1、通假字:1)食:通“饲”,喂养 2)见:通“现”3)材:通
3、“才”4)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2、古今异义:故 虽 称 等 安 策 道 通 临 是 或3、虚词:而之其以也而 A 转接可以译为“却,可是”B 顺接可以不译之 A 结构助词“的”B 代词,代人或物 C 无意义,句中停顿D 帮助构成倒装,无意义其 A 代词,代人或物 B 代词他的它的 C 指示代词那种D 反问语气词难道 E 推测语气词恐怕以 A 介词因为 B 介词按照也 A 肯定语气 B 反问语气 C 推测语气 D 句中停顿4、实词:见教材及资料5、学生生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课文的中心与层次中心:借古代伯乐和平里马的故事,以喻封建统
4、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层次:第一层(第 1 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层(第 2 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第三层(第3 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2、读了这篇课文,你对千里马的遭遇有何感想?请你谈一谈。(学生可根据自己对课文意思的把握进行叙述)3、你觉得作者是仅仅在替千里马鸣不平吗?“伯乐”和“马”有没有别的含义?它们各比喻什么?(韩愈当然不是在仅替马鸣不平,他写这篇_旨在抒发自己的感情,伯乐指能够识别人才的人,结合作者的当时背景,指封建统治者,而且应该是指能够识别赏用人才的所谓明君。)3、“千里马常有,而伯
5、乐不常有”这句话写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实?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才很多,但是封建统治者却很少有能够真正赏识人才的明君,真正的人才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很难发挥自己的才能,有才之人是壮志难酬。4、找出文中描写千里马遭遇的语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拓展探究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学生当堂熟读成诵布置作业:1、
6、默写课文,完成课后练习。2、根据自己的了解及查阅资料,谈谈中国现在的用人制度。附:板书设计附:板书设计马说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有常有。食之不能尽其材 表达:怀才不遇;事例进行论证:鸣之不能通其意 埋没人才 控诉:埋没人才天下无马 希望:重用人才教后反思:对于文言文,仍然坚持朗读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深刻理解作者赋予“伯乐”、“千里马”的寓意。通过练习设计,激发学生对国家实现人才问题的思考。20212021 年马说教案年马说教案 2 2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一、熟读课文,理清思路。二、理解课文所蕴含的寓意
7、。教学内容及步骤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很高兴能与同学们共度一段愉快的学习之旅。虽然五寨到小河头只有 10 多公里,但如果要骑马来这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咱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关于“马”的 _吧。请翻开课本马说。(大屏幕显示)二、释题及作者简介1说,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跟现在的杂文相似。课题可简单地理解为“说马”。(大屏幕显示)2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 29 岁才初登仕途,但为官路上受挫颇多,怀才不遇的思想极为强烈。(大屏幕显示)三、研读课文【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8、有。故虽有名马,祇(zh)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co)枥(l)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sh)或尽粟(s)一石(古音为 dn,今音为 sh)。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选自昌黎先生集 杂说韩愈 唐)或(韩愈文选)【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在马夫手里受到屈辱,
9、(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枥之间,不把它称作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能按照适当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注释】1 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
10、人)。2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在马夫的手中,不能展现才能。辱:辱没,受屈辱。祇:同“只”,只是。3 骈(pin)死于槽(co)枥(l)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间。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骈死:并列而死。4 一食(sh):吃一顿。5 一石(dn):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6 食:同“饲”,喂养。7 故:因此 8 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9 于:在。10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马夫 11 槽枥:喂牲口用的槽。枥:马棚、马厩 12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以:凭借 称:著称 13 马之千里者
11、:之,定语后置的标志。14 一食:吃一顿。食,吃。15 或:有时,或许 16 能:可以 17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18 粟(s):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19 石(d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20 其:指千里马,代词。21 是:这样,指示代词。22 能:才能。23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24 且:犹,尚且。25 欲:想要。26 等:等同,一样。27 不可得:做不到。28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29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30 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子,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31 之:代词,指千里马。32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
12、的方法。(以:用)33 道:正确的方法。34 食之:食,通“饲”,喂。35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36 材:通“才”,才能。37 鸣:马叫,38 奴隶人之手:马夫的手中,之:的.39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40 临:面对 41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42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43 其(2):恐怕,表肯定语气。44 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45 知:懂得。46 美:才能,长处。1、教师范读(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语气,初步感知大意。)2、学生齐读(目是让学生熟悉文句,进一步感知大意。)3、学生思读,讨论理解(1)教师引语及提问:同学
13、们以同桌为小组,结合课文注释读课文理解文意,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出观点,看哪小组同学完成得又快又准确?(巡视备问)。(大屏幕显示)明确:作者在课文第一段首先提出论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接着提出自己观点:因“伯乐不常有”,“虽有名马”却“不以千里称也”是不可避免的。(即“千里马”常被埋没。)(2)教师引语及提问:同学们说说论题中“伯乐”与“千里马”是什么关系?明确:“伯乐”决定着“千里马”的命运,“千里马”依靠“伯乐”生存。(3)教师引语及提问:明白了论题中两者的关系,也找到了作者的观点,同学们继续以同桌为小组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明确:作者举例论述了“千里马”被埋
14、没。作者认为,“千里马”没能表现出日行千里的才能,原因在于“食马者”不知马,因为他只用对待普通马的方式喂养千里马,千里马因“食不饱,力不足”,才能才被埋没。由此可知,“食马者”平庸浅薄。流露出作者的谴责之意。(4)教师引语及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明白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现在,我们把第三段齐读一遍,想一想,作者又作了怎样的论述?明确:作者在这一段还是继续写了“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而且还刻画了一个特写镜头“食马者”“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更进一步地指出:“千里马”被埋没是由“食马者”的不知马造成的。在这个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食马者”的不知马简直到了让人难以接受的
15、地步,他不只平庸浅薄,还狂妄无耻!作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于是发出质问:“其真无马邪?”同时还作了肯定的回答:“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不知马”的强烈愤慨。(5)教师引语及提问:第二、三段都是论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由“食马者”“不知马”造成的,这些内容是否重复了?明确:没有。第二段是从千里马的角度论述的,而第三段是从“食马者”的角度论述的。(6)教师引语及提问:谁能说说课文的思路是怎样的?明确:先提出观点,“千里马”常“不以千里称也”,指出其命运的悲哀;接着从从千里马的角度论述的“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由“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最后,又从“食马者”的角度论述“千
16、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同时,斥责了食马者的愚妄,并以“其真不知马也”归结全文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不知马”的强烈愤慨。4学生齐读目的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四、综合理解讨论理解下列问题:1课文通篇不离千里马,是否只是就“马”说“马”?(大屏幕显示)明确:不是。_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的现象,揭露了埋没人才的社会现状。2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样的人?明确:“伯乐”比喻善于发现人才的贤士,“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摧残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3_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大屏幕显示)明确:_通过千里马的遭遇,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摧残的原因,表达了作
17、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怀才不遇的思想。五、课堂总结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只能到此为止了,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我祝愿大家,在未来的学习中收获多多、快乐多多!20212021 年马说教案年马说教案 3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背诵这篇千古名作,通过学习_,了解“说”的文体特点。2、熟练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寓意。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态度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埋没和摧残人才的现实。教材分析重点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难点韩愈为什么会产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18、有”的感慨教学模式:三疑三探课时共 2 课时学法自学合作探究一、设疑自探(一、设疑自探(1010 分钟)分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刘翔被称为“中国的速度”他在_年雅典奥运会上以 12 秒91 的成绩平了世界记录,取得男子 110 米栏冠军;在 20_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 110 米栏的的比赛中,刘翔以 12 秒88 打破了英国运动员保持 13 年之久的世界纪录并夺取该项目冠军。刘翔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除了个人努力以外,还要靠什么?教师引导:从儿时的矮小瘦弱,到如今的身高臂长,从平庸的跳高选手到奥运会冠军,年轻的刘翔,早已习惯了鲜花和掌声,但在刘翔的背后,有那么一位默默无闻的教练
19、孙海平。连刘翔自己也说过:“除了自己的天赋外,师傅有很大的功劳。”孙海平就是能识刘翔这匹“千里马”的“伯乐”。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_,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2、文体介绍:“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如:爱莲说捕蛇者说、说勤。3、走近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三考进士不第,多次被贬不得
20、志。(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对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分钟)自探提示:1、熟读课文,根据学习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展示出来,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生字词:重点词语重点句子2、整体感知:思考:作者流露出对“千里马”和“食马者”怎样的感情?二、解疑合探(分钟)(一)、小组合探。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二)、全班合探。1、学生展示与评价;2、教师点拨或精讲。明确:
21、1、生字词:骈死于(pin)、一食或尽粟一石(s)(shi)、食马者(s)、才美不外见(xin)、槽 l(枥)、其真无马(邪)重点词语: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不以千里称也(著称,出名)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是马也(这种)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等同,一样)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明白)执策而临之(面对)2、词类活用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吃完食之不能尽其材尽:竭尽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3、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语
22、气词吗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4、翻译下列句子。(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 明确:作者为千里马被埋没鸣不平,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惋惜。同时表现了对愚蠢浅薄的“食马者”的愤懑和控诉三、质疑再探:(分钟)三、质疑再探:(分钟)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
23、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_托物寓意,抨击当时“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作者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应怎样对待“千里马”这样的人才?明确:“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亦可用现代汉语回答:主张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干。四、运用拓展(分钟)四、运用拓展(分钟)(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地出示下面的习题共学生练习。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
24、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表现食马者愚妄浅薄的排比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想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是: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_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强调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生活中,有人常慨叹“世上的人才很多,只是没人发现而已。”我们常引用文
25、中的一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三)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板书设计马说(韩愈)千里马人才伯乐识人才的人发泄怨愤,为怀才这遇之士鸣不平作业布置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背诵这篇千古名作,通过学习_,了解“说”的文体特点。2、熟练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寓意。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态度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埋没和摧残人才的现实。教材分析重点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难点韩愈为什么会产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一、设疑自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说 2021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