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pdf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pdf(1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并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小数的意义,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2、理解掌握小数部分的各个数位名称以及数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3、结合解决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4、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5、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2、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法,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单元教学时数:9课时第1课时 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2 6页的内容以及认一认、想一想、填一填。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以及与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教学重、难点: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教学准备:计数器、标有小数的一些物品预习提纲:1、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记录下
3、来与同学进行交流。2、准备两张正方形纸片,一张平均分成10份,一张平均分成100份。3、你会读写小数吗?写出5个小数,并读给家长听一听。4、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名称是什么?计数单位是什么?5、试完成课本第6页 的“练一练”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1、教师出示一张纸,学生用整数表示(1)老师出示三张同样的纸,学生用整数表示(3)。老师将其中一张平均分成两张,让学生表示这样的小张。(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分别有小数和分数表示。)2、出示课本第2 页的小数,指名学生读,了解学生读小数的学握情况。3、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小数,想一想:你在哪儿看见过可用过小数?请与同学交流交流。4、师:你们说得真
4、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小数,那么小数究竟有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探究“小数的意义”。二、探究新知:小数的意义1、认识小数点(1)师:请认真观察课本第2 页的这些小数,你发现了什么?(2)生:这些数里都有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师板书:小数点)(3)师课件演示:我是小数点,在小数中我就读作“点”,我把小数分成两部分,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2、探究小数的意义。(1)师:请拿出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纸片,把其中的1份涂上色。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用“1”表示,那么涂色部分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吗?(生:,或 0.1)10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2)师:把这个正方形看成“1”,涂色部
5、分是工 ,写成10小数是0.1,请比较下:1和 0.1 的大小,1 中有儿个0.1?3(3)你能在这个正方形中涂出它的二,并用小数表示出来10吗?它有几个0.1 呢?(4)我们把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叫做十分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十分位与个位的进率是十,那么你们能用正方形纸表示出0.01吗?个人创意增减:(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5)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 0 份取其中1 份,用分数表示是1上,用小数表示是0.1,其中的3份是3二,也10 10可表示为0.3;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 0 0 份取其中1 份,用分数表示是一,用小数表示是0.0 1,其中的2 3 份10023是-,也可表示
6、为0.2 3。100(6)想一想:把“1”平均分成1 0 0 0 份,其中的1 份是:(),也 可 表 示()。其中的5 9 份是:(),也可表示()。(7)请观察这些小数和它对应的分数,你发现了什么?生:十分之几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儿是两位小数,那么千分之几是三位小数。3、探究小数的小数部分的数位名称及计数单位。我们在写整数时都可以按照数位顺序表来写,小数可不可以呢?看课本第5 页的计数器。了解数位顺序。明确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各数表示什么。边想边填。4、每人说一个小数,并在组里说说自己的小数各数位数字表示的意义。5、练习:把下面的分数改成小数,小数改成分数551557101001000
7、1000.2 10.3 6 50.0 7 80.9三、小数的读写法1、小数的读法(1)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0.3 2 2 5.2 1 3 0.1 2.0 3 3 1 0 0.0 0 1(2)你能说说读小数的方法是什么吗?(3)师小结: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2、小数的写法(1)请你写出下面各小数。零点三 零 二 十点 二 一 一百点零零九五百点五零零(2)请说说写小数要注意什么呢?四、知识的灵活应用1、完成课本第6页的练一练。2、进行讲评反馈。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8、?请说一说教学反思:第2课 时 测 量活动教学内容:课本第7 8页的内容:用小数表示数量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探究怎样把儿分米或儿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难点是通过探索单位(复名数与单名数)换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教学具准备:软尺、学生准备尺子、回形针等。预习提纲:1、用尺子量自己笔盒的长和宽各是儿厘米,并记录下来。2、选家中的门或桌子,量出长和宽各是几分米,并记录下来。3、5分米、12厘米各是多少米
9、?你会用小数表示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指名同学测量黑板的长、宽,记录。长:6分米,宽:16厘米 或长60厘米,宽16厘米2、师:发现什么问题?单位不统一。这样有什么不好?怎么办?3、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测量活动”的 知 识(板书)个人创意增减:二、探索新知:1、我们怎样把这些用不同单位记录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呢?(1)1 米=1 0 分米6分米是 色 米,就是0.6 米10(2)1 米=1 0 0 厘米1 6 厘 米 是 也 米,就 是 0.1 6 米,同样6 0 厘米就是0.6 0 米。1002、引导质疑和讨论:那么0.6米和0.6 0 米一样长吗?3、怎样把儿分米或儿厘米
10、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呢?4、教师小结改写的方法。三、实践应用:填一填:1、(1)先让学生试着填一填。(2)进行讲评与订正名称测量结果用米作单位故事书的封面长2 3 厘米宽1 7 厘米教室门的背面长2米 3分米加8 0 厘米黑板面长2 米 8 5 厘米宽1 米 1 分米2、用尺子量书或笔盒等物品的长和宽,并记录下来,填写完下表。(1)先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填一填。(2)进行汇报与交流名称测量结果用米作单位四、拓展1、第 8页试一试第1 题:一只军舰鸟的体重约1 千克5 0 0 克,翼长2米 1 分米,骨骼重1 1 3 克,可以用小数怎样表示呢?1 千克500克=()千克 2 米 1 分米=()
11、米113克=()千克(1)指名填一填。(2)汇报交流想的过程,主要说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课本第8 页试试的第2 题:用小数表示下图的测量结果。3、练习:课本第8 页练一练。先练习后,指名生说说是怎样改写的?4、对练习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小结。五、总结: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第 3 课 时 比 大 小教学内容:教材第9 10页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进行排列教学准备:教学
12、挂图预习提纲:1、自己先学习课本第9 页的内容。2、想想:怎样比较9.87分、9.90分、9.96分的大小。3、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怎样的呢?试着说给你的家长听一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个人创意增减:1、学校演讲比赛中,郑强的成绩是9.87分,李明是9.90分.谁的得分高一些?2、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3、引入:他们两人的得分用什么数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1、他们的成绩出来了!郑强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 0分。谁的得分更高一些?可以怎样匚床?(板 书:9.87 ()()排完后,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的?怎样想的?4、第四位选手出场
13、了,王平,评委说,王平的表现比张华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猜一猜:如果你是评委,你可能会给王平打出多少分?5、小结:你是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三、巩固与应用1、三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起来。2、第10页练一练第1、2、3、4、5题。3、第11页的第6、7题。第6题:根据要求,写出三个小数(1)在 0.6 和 1.0 之间:(),(),()。(2)在 0.25 和 0.5 之间:(),(),()。(3)在 0 和 0.1 之间:(),(),()。第7题:下面数中的口内可以填几?0.0 7 0.6 1.口口.2 ,0.
14、1 4、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数学游戏我买了一本书,8元左右,猜一猜多少钱?谁猜得最接近?四、总结:你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知识?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反思:第4课 时 练 习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213页的内容:练习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结合。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对使用小数的作用的认同。3、比较小数点的变化带来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教学重难点: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教学准备:09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你对小数是怎样认识的?小数和什么样的数关系比较密切?1、先指名学生说一说。2、教师
15、进行小结。二、自主练习1、第1题:在下图中标出:0.3,1.5,2.8,3.6,并写出A,B,C表示的三个数。(1)你对这条线怎么看?(2)你是怎样想的?怎么样迅速找到0.3,1.52.8,3.6,的位个人创意增减:置?(3)你是怎样确定A,B,C点表示的是什么数?(4)师:做这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出:线段的起点是0,而不是0.1。(1)先指名生说一说要完成这题就应该怎样想呢/2、填空:3角 7分=()元6分=()元9 0厘米=()米7分米=()米7 2 5 克=()千克4 5 克=()千克1 米 5厘米=()米2元 3角 4分=()元(2)让学生做一做。(3)集体讲评交流。(4)小结
16、:我们应该先找出原单位与换算后的单位之间的进率,然后再进行单位换算。3、比身高。小丽:我身高1 5 分米。小 明:我 身 高 1.5 2 米。小娟:我身高1 4 9 厘米。把这三人的身高从低到高的顺序排一排。(),(),()o(1)先让学生读一读题目,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排一排。(3)汇报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排?你是怎样想的?指出:三个人的身高单位不同,要先改成相同单位再比较。4、小明不小心抄丢了小数点,请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小数点,使这个式子成立。(7 9 6)(8 8 3)(6 8 8)(5 2 4)三、数学游戏:用 09这十张卡片和同桌一起玩“组数”游戏。1、规则:(1)两人轮流抽卡
17、片,每人抽三张,每抽一张后,两人分别选择适当的位置放下(不能看对方的卡片):(2)比较组成的两个小数,数大者为优,画一个笑脸。(3)整理卡片,进入下一次比赛。个位十分位百分位2、学生同桌进行比赛并做好记录。3、还可以怎样玩呢?(也可以是最接近“1”者胜)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知识?教学反思:第 5 课 时 购 物 小 票教学内容:教材第14 15页的内容:购物小票以及练一练。教学目标:1、理解不进位、不退位的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2、会正确计算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加减法。3、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
18、活。教学重、难点:掌握不进位小数的笔算加减法,注意先把小数点对齐再相加减。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挂图、学生准备一支彩色笔。预习提纲:1、自学课本第14页 的“购物小票”2、试 计 算:1.25+2.41和 3.66-1.25这两小题,3、想想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怎样的?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4、试完成练一练的1、2 两小题。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师:老师买了一些东西,服务员给了一张小票,大家帮我看一看。2、师出示书中小票。酸奶 L25饼干 2.41应收3.66你看了这张小票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发言)3、师:我们核对一下吧!同桌交流个人创意增减:4、
19、我们先观察一下书上的“涂一涂”,并完成剩下“涂一涂”部分涂完后你有什么发现呢?5、师:应怎样列式?生:1.25+2.41=3.66-1.25=师揭示课题:小数加减法学习小数的加减法1、师:你会帮老师算算吗?用什么方法呢?2、学生尝试进行竖式计算3、针对当时出现的问题老师讲评4、师小结方法,交流讨论。并强调:计算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但结果不能把小数点遗漏。5、尝试练习:出示一些商品价格。娃娃:26.00元 闹钟:45.30元 铅笔:0.5 0元铅笔盒:6.84元 照相机:265.80元火腿肠:0.90元 巧克力:8.45元(1)师:让我们用今天所学的本领来进行一次购物活
20、动。你想买哪两样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请算一算,说说哪种商品更便宜?(2)学生练习后交流,讲解三.实际运用,巩固方法1、计算:练一练第1题。2、小明家两个朋的水费情况如下表所示:月份水费(元)7月25.28月21.6他家两个月的水费共是多少元?3、同学们进行跳远比赛。冬冬跳了 3.16米,亮亮比冬冬多跳0.2 3米,强强比亮亮少跳0.18米,强强跳了多少米?4、亮亮身高1.45米。他站在0.4米高的凳子上时,比爸爸高0.05米。爸爸身高多少米?四、师生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教学反思:第 6 课 时 量 体 重教学内容:教材第16 17页 的“量体重”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使
21、学生在尝试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计算小数加减的方法,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在小数加减法中正确对齐数位,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对计算中出现的划0 和补0 问题学生能基本达到正确计算。3、通过减法教学,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是本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 1 的算理的理解与应用。预习提纲:1、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自学课本第16页的内容,3、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方法怎样?试用竖式计算下面两小题:45.2-33.4 3 8-3 3.4,并想想计算时要注意
22、什么?4、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变化吗?为什么5、试完成课本第16页 的“试 试”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口算.0.32+0.45 0.27+0.69 1.4+1.92.23-1.21 0.69-0.12 0.98-0.1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0.33+1.250.78-0.5个人创意增减:2.竖式计算:4 8 9-2 6 4 1 0 0 0-9 0 5说出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二、探究新知1 .创设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情境图(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学生提问题揭示: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减法“量体重”
23、.2 .板书: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4 5.2-3 3.4=3.学生尝试练习(1)启发学生思考:根据4 5.2 3 3.4这个算式,你想到什么?(2)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小数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十分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个位”退 1 作 1 0,再相减.(3)讨论: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然后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 当“1 0”,然后再减.4、学生独立解决“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1)列式 3 8-3 3.4(2)怎样竖式计算呢?(3)指出:整数减小数可以把整数化成小数再相减。其 中 的“3 8”化 成“3 8.0”,十分位不够减就向它的前一位
24、即“个位”退 1 当“1 0”再减。5、反馈练习:P 1 6 页“试一试”.(同桌订正)讨论交流: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减法要注意什么?6.明确:(1)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然后从低位减起;(2)哪一位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借1 当“1 0”;(3)最后确定得数的“小数点”的位置.三、巩固发展1 .选择.(1)1.3 5-1.3 0=()1.0 5 1.2 2 0.0 5(2)1 2.1 2-8.8 8=()4.3 4 3.2 4 3.3 42、课件出示(1)口算:”课本第1 7 页 第 1 题。”(2)下面各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8
25、.10 15.00 30.070 0.090 6003、用竖式计算,其中最后要验算(板演).3.7+2.36 15.4-2.9711.65-7.39 10.2-8.755.94+10.7 10-3.144、P17页练一练第4 题“森林医生”5、数学与生活。课本第17页的第3 小题。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引导学生总结.教学反思:第 7 课 时 歌 手 大 赛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 的“歌手大赛”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2、能解决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参与、思考、交流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