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资考试冲刺必备).pdf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资考试冲刺必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资考试冲刺必备).pdf(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1.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概念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关系。因为只有进行普遍的交往才能扩大人的视野,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交往、全面的联系。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和措施。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2、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人类的社会发展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归宿。因此,教育的方针和目的终也要转变到以 人,为中心,为“人的全面发展 服务上来。素质教育不但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在此基础上,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展开教育,使人的全面发展与其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促进个人的特长得到大程度的发展,从而实现人人都能尽其才的目的。这是以格林诺为代表提出的迁移理论。他们认为,迁移问题主要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去参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的能力。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1.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概念2.人的全面发展思
3、想的内涵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关系。因为只有进行普遍的交往才能扩大人的视野,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交往、全面的联系。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5)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6)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和措施。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2)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
4、和个性化的统一人类的社会发展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归宿。因此,教育的方针和目的终也要转变到以 人 为中心,为“人的全面发展 服务上来。素质教育不但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在此基础上,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展开教育,使人的全面发展与其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促进个人的特长得到大程度的发展,从而实现人人都能尽其才的目的。这是以格林诺为代表提出的迁移理论。他们认为,迁移问题主要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去参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的能力。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1.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概念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1)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
5、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关系。因为只有进行普遍的交往才能扩大人的视野,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交往、全面的联系。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5)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和措施。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人类的社会发展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归宿。因此,教
6、育的方针和目的终也要转变到以 人 为中心,为“人的全面发展 服务上来。素质教育不但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在此基础上,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展开教育,使人的全面发展与其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促进个人的特长得到大程度的发展,从而实现人人都能尽其才的目的。这是以格林诺为代表提出的迁移理论。他们认为,迁移问题主要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去参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的能力。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1.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概念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1)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
7、的全面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关系。因为只有进行普遍的交往才能扩大人的视野,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交往、全面的联系。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5)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和措施。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人类的社会发展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归宿。因此,教育的方针和目的终也要转变到以 人 为中心,为“人的全面发展 服务
8、上来。素质教育不但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在此基础上,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展开教育,使人的全面发展与其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促进个人的特长得到大程度的发展,从而实现人人都能尽其才的目的。这是以格林诺为代表提出的迁移理论。他们认为,迁移问题主要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去参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的能力。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1.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概念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关系。因为只有进
9、行普遍的交往才能扩大人的视野,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交往、全面的联系。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6)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素质教育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体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和措施。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2)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的统一人类的社会发展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归宿。因此,教育的方针和目的终也要转变到以 人 为中心,为“人的全面发展 服务上来。素质教育不但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在此基础上,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
10、特征展开教育,使人的全面发展与其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促进个人的特长得到大程度的发展,从而实现人人都能尽其才的目的。这是以格林诺为代表提出的迁移理论。他们认为,迁移问题主要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去参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的能力。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心理发展与教育第 一 节中学 生 的 心 理 发 展 概 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11、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1 .哺乳期(0 1岁);2.婴1制(13岁);3.蜘 物7岁);4.童年期(6、7岁11、12岁);5.少年期(11、12岁14、15岁);6.青年期(14、15岁2 5岁);7.成年期(256 5岁);8.老 年 期(6 5岁以后)。(二)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征1.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烈。2.青
12、年初期此时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这时,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成了高中生占主要地位的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且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珍重自我。但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1.学习准确2.关键期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
13、1.单维思维(即思维的片面性);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三)具体运算阶段(71 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主要有如下特征:1.多维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3.去自我中心;4.具体逻辑推理。(四)形式运算阶段(111 5岁)二、维果斯基论认知发展维果斯基认为,在个体心理(行为)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两类心理机能:低级的心理机能和高级的心理机能。他提出强调学习社会文化性的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学生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近发展区。三、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阶
14、段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一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第 三 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与教育一、人格的发展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婴儿期: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岁
15、1岁);2幼儿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岁3岁);3儿童早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岁6岁);4儿童晚期: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1 2岁);5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 2岁1 8岁)。其他三个阶段分别是: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三)健康人格的建构1.重视青少年人格的整体调节;2.帮助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获得自尊感;3.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4.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挫折;5.引导青少年进行人格的自我教育。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
16、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二是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自我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三是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追求等。(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并构成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特点。埃里克森认为,自我认同感是关于个体是谁、个体的价值和理想是什么的一种稳定的意识。青少年期面临的危机是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此时,青少年迫切要求理解自我,以形成一个真正独立的自
17、我。教育意义:教师应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并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此外,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所面临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三)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根据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及成熟自我意识的标准,对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指导应该: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1)教师、家长应对其做出适当的评价与期望;(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检验(1)尊重学生的人格;
18、(2)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心理学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受习惯所支配。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以及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一)苛勒的实验德国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1917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
19、与尝试一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一顿悟说。苛勒的实验主要有两个系列:箱子问题与棒子问题。在单箱情境中,将香蕉悬挂于黑猩猩笼子的顶板,使它够不着,但笼子中有一箱子可利用。在识别箱子与香蕉的关系后,饥饿的黑猩猩将箱子移近香蕉,爬上箱子,摘下香蕉。在更复杂的叠箱情境中,黑猩猩把握了箱子之间的重叠及其稳固关系后,也解决了这一较复杂的问题。苛勒在另一个实验中,把黑猩猩置于笼内,笼外放有食物,食物与笼子之间放有木棒。对于简单的问题,黑猩猩只要使用一根木棒便可获取食物,复杂的问题则需要黑猩猩将两根木棒接在一起(一根木棒可以插入另一根木棒),方能获取食物。在复杂的棒子问题情境中,初只见黑猩猩一会儿用小竹竿,一
20、会儿用大竹竿来回试着拨香蕉,但怎么也拨不着。它只得把两根竹竿拉在手里飞舞着,突然之间,它无意地把小竹竿的末端插入了竹竿,使两根竹竿连成了一根长竹竿,并马上用它拨到了香蕉。黑猩猩为自己的这一“创造发明”而高兴,并不断地重复这一接棒拨香蕉的动作。在第二天重复这一实验时,苛勒发现黑猩猩很快就能把两根竹竿连起来取得香蕉,而没有漫无目的的尝试。(二)完形一顿悟说的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顿悟虽然常常出现在若干尝试一错误的学习之后,但不是桑代克所说的那种盲目的、胡乱的冲撞,而是在作出外显反应之
21、前,在头脑中要进行一番类似于“验证假说”的思索。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似乎是在提出一些“假说”,然后检验一些“假说”,并抛弃一些错误的“假说”。而建立和验证“假说”,需须依赖以往的有关经验,因此学习包括知觉经验中旧有结构的逐步改组和新结构的豁然形成,顿悟是以对整个问题情境的突然领悟为前提的。动物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整个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一,顿悟才会出现。换言之,顿悟是对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途径之间关系的理解。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
22、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例如,在黑猩猩接棒取物的实验中,黑猩猩不是因为偶然看到棒子,拿起来玩耍,偶然得到笼外的食物;而是往往先看一看目的物,考虑到所要达到的目的,再开始接棒取物的。它的行为是针对食物(目标),而不仅是针对棒子(手段和工具)的。这就意味着,动物领会了食物(目标)和棒子(工具)之间的关系,在视野中构成了食物与棒子的完形,才发生了接棒取物的动作。由此可见,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进行结构重组、不断地构建完形的过程。完形一顿悟说作为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了心理所具有的组织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
23、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苛勒的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并不是互相排斥和对立的。尝试一错误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尝试一错误和顿悟在人类学习中均极为常见,它们是两种不同方式、不同阶段或不同水平的学习类型。一般说来,解决简单的、主体已有经验可循的问题时,往往不需要进行反复的尝试一错误;而对于复杂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大多需要经过尝试一错误的过程,方能产生顿悟。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
24、称为认知一发现说或认知一结构论。(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由此,布鲁纳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主张,应当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东西,以便他们“发现”自己的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炼,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
25、。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我们可以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由此获得更多的知识。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或者运用是否正确。因此,评价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构建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并好能画出各组成要素间关系的图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知识。(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综合素质 考点 归纳 考试 冲刺 必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