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孙权劝学》教案.pdf
《2021年《孙权劝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孙权劝学》教案.pdf(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1 年孙权劝学教案年孙权劝学教案20212021 年孙权劝学教案年孙权劝学教案 1 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习一些文言词语的用法,领会_内容,品味_中传神的人物对话。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理解刻苦治学对自己的成长重大意义;敦促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理解_的内容和主旨,品味_中人物对话,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大家还记
2、得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写的是什么故事吗?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试想一下,如果他长大后再勤奋学习,那么他会有所成吗?今天,我们学习北宋的另一位政治家王安石的政敌司马光编纂的 资治通鉴 中的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_,它就是孙权劝学。二、简介作者以及资治通鉴二、简介作者以及资治通鉴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参考课后注解 1)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研讨品味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研讨品味一读,读准字音和停顿(重点词句见学案)1、请学生试读课文(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2、纠正易错的字音和停顿3、全班齐读。二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
3、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除课后注释外的重点词句或疑难字词(含学案中要求注释的字词;文中两个成语的含义是:吴下阿蒙:三国时名将吕蒙,特指不好读书的吕蒙,泛指人学识短浅。刮目相待:改变旧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2、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互助解决。3、请同学翻译课文。三读,浏览课文,概述情节记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四读,精读课文,品味对话,分析性格1、思考:孙权是如何劝学呢?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并试着读一读,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
4、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不悦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的关心、爱护。c“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2、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关爱部下、好学、善劝(先一语破的,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3、课堂熟读“劝学”部分内容直至背诵。4、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劝学的结果?品味鲁肃与吕蒙两人的对话。“卿今者才略,非复
5、吴下阿蒙”,鲁肃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侧面表现吕蒙的才略的惊人长进。“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为自己才略深感自豪,颇为自得的神态,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自豪、自得)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主动与吕蒙结交,是因为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的,表明鲁肃爱才、敬才;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6、从这些语句及行动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爱才、敬才)7、那么吕蒙听从劝告就学,从“吴下阿蒙”到“刮目相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能听取意见、好学)8、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
6、的趣味蕴含其中,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9、小组同学间分角色表情朗读劝学结果。10、学了这篇_,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开卷有益(或要虚心接受正确意见,刻苦学习)四、拓展延伸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五、结束语五、结束语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
7、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布置作业:1、有表情朗读课文,直至背诵。2、完成顶尖课课练第 44 页至 45 页 1-8 题以上就是语文分享的孙权劝学精品教案的全部内容。20212021 年孙权劝学教案年孙权劝学教案 2 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能分析出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通过学习,能理解劝与学的重要性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导入:诵读全文一遍,读准字音即可一、导入:诵读全文一遍,读准字音即可二、读题目试着读一读有几种读法二、读题目试着读一读有几种读法?1、一读“孙权劝学”重音在“劝”字上,从“劝”可知吕蒙本不愿读书,但孙权能劝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有:明确:“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劝”的理由
8、充分(关心部下成长)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难度降低,易使吕蒙接受。(善劝)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两人对比,“我”比你还忙,且要读书。(自身好学)“劝”的对象正确吕蒙有上进心(因材施教,慧眼识英才)资料补充:译文:吕蒙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政权山越的战斗。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让他回去,吕蒙不肯。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蒙说:“贫困的生活,低贱的地位难以让人忍受,如果侥幸立功,就可以得到富贵功名。况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悲伤
9、无奈地认同了吕蒙。从中可见孙权是一个 的领导者。明确:关心部下成长;善劝,因材施劝,慧眼识英才;自身好学;亲切。2、再读“孙权劝学”重音在“学”字上。_是怎么写吕蒙的“学”及“学有所成”的?(朗读指导)明确:蒙乃始就学虚心听从教诲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由衷的赞叹(指导朗读)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自豪、自得、豪爽、真诚(指导朗读)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敬才爱才写吕蒙“学”的内容仅有“蒙乃始就学”;而学有所成则是通过与鲁肃的对话表现出来的,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而非要通过第三者鲁肃表现出吕蒙的进步呢?明确:侧面描写。通过鲁肃之口更能
10、有力的证明吕蒙进步之大,进步之快。侧面描写的好处:(让学生准备一个侧面描写手法的句子)自己说好不能使人信服,别人说好才是真优秀。如:万人空巷抢格力。“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侧面描写,生动而巧妙地从侧面烘托了罗敷的美貌,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写作练习写一个正面描写吕蒙进步的句子,可尝试用文言)过渡语:的确,侧面描写更能表现出“非复吴下阿蒙”,“肃遂拜蒙母”可见鲁肃很欣赏吕蒙的才气。从中我们可知吕蒙是一个 的人;至此我们可知鲁肃是一个 的人。明确:吕蒙:虚心听从教诲、能吸取别人好的建议,有进取心、热爱学习,为取得成功而自
11、豪自得,豪爽真诚鲁肃:敬才爱才对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已很熟悉,现尝试用合适的语气语调来演读全文,角色有旁白、孙权、吕蒙和鲁肃。3、三读“孙权劝学”重音在孙权由题目显而易见故事的主人公是孙权,如果真是这样,后半部分为何完全抛开孙权而重点写吕蒙呢?故事的主人公究竟是谁?明确:其实这在写法上叫做“隐式主人公”,起主导作用的人物虽说隐藏在了幕后,而我们却绝不能忽视他的存在。就_内容来看与其说中心在写吕蒙的变化,不如说写了造成这种变化的背后人物是孙权。通过吕蒙的“学”有所成,侧面烘托了孙权的“劝”技的高超。由此可见,孙权的确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4、四读“孙权劝学”,重音放在“劝、学”上。题目扩展开
12、读就是“孙权劝,吕蒙学”,那么,你认为“劝”与“学”哪个字更重要?明确:劝人生有时往往会因一个人、一本书、一句话而得以改变;伯乐的出现才成就了千里马的成功,所以“劝”很重要。学俗话说的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如:王冕僧寺夜读、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孙康的囊萤映雪等等等等。而一旦“劝”与“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时,就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就如孙权和吕蒙,君臣二人互相成就了一生的功业。5、五读“孙权劝学”,语重心长的读。孙权还在劝谁读?明确:从鲁肃的赞叹语气中可见他也深受启发;孙权其实也在自勉“自以为大有所益”。我们知道:古人读书的目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
13、千钟粟,即取得功名利禄、光宗耀祖、封妻荫子;所以是功利性的读书。而孙权则是东吴之主,可见他早已有“黄金屋”“千钟粟”,他为什么还读书呢?明确:或许因为孙权更“当涂掌事”;其实孙权的读书目的已超脱于功利,重在提升个人的见识和境界。那么,同学们,你能诚恳的勇敢的说说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吗?生或许会答:考出好成绩、升上好学校、将来取得好工作、为父母争光、让别人瞧得起自己。而我们熟知的一位伟人的读书目标则更令我们所有人钦佩,他在 12 岁时就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幻灯片)!这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呐喊;这是埋葬旧社会的宣言!结束语:同学们,其实“孙权”是在劝我们都要有理想的去读书。望我的学生能学得丰富的
14、文化知识,能考上一所好学校、能有个好工作,更能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学们,今天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教室里,让我们共同立下新的理想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师重复:让我们齐努力、共奋斗,实现“中国梦”!20212021 年孙权劝学教案年孙权劝学教案 3 3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安排一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导入。一、课文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
15、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二、简介作者作品。二、简介作者作品。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三、学生齐读课文。三、学生齐读课文。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四、学生自读
16、课文,理清课文情节。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一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5概括情节:劝学一就学一议论一结友。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思考讨论:“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
17、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思考讨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
18、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请说明。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六、背诵课文。六、背诵课文。(可当堂检查可当堂检查)七、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七、说话训练: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要求:注意语言表达要清楚,有条理。八、布
19、置作业。1.完成练习一、二题.2.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3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板书设计:孙权劝学资冶通鉴劝学:辞一就(恳切、关心)议论: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
20、)20212021 年孙权劝学教案年孙权劝学教案 4 4孙权劝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_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体会人物语言。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4、理解_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
21、_的内容和主旨。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问题探究法课时安排: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结果如何呢?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解说: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_中的人物有所了解。)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这篇_选自资治通
22、鉴,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言)2、介绍司马光这部书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三、解读三、解读1、孙权劝学究竟怎样个劝法呢?我们来了解一下_,先听老师来读,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配乐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及时指导,特别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_,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2、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多积累文言词语,标注一下你觉得_需要特别记忆的文言词语。(演示)四、整体感知四、整体感知1、大家齐读课文,读完后请几位同学复述、概括故事情节。2、吕蒙在孙权
23、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_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吕蒙与鲁肃的对话。3、由此可以看出通篇_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那我们把人物对话部分挑出来。五、课文研析五、课文研析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全文 3 个人物;3 次对话。2、同学们带感情读,把握人物形象。20212021 年孙权劝学教案年孙权劝学教案 5 5【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解课文内容大意,并背诵全文。、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品味人物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品味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
24、特点。【课时安排】【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喜欢看三国演义吗?知道孙权、吕蒙、鲁肃是怎样的人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资治通鉴里的一则关于品蒙读书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自读题解,画出其中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的文字。、翻译课文:齐读课文。对照注解,自行翻译课文。根据你对下列词语所处的上下文内容大意(语境)的理解,揣摩其含义(板书)。初 谓 岂 邪 掌 但 耳 熟若 就 遂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全班讨论翻译课文、分角色朗读:先同桌练习 再请三位同学朗读 讨论孙权: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亲心、期望,语重心长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十分惊奇的神
25、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小结: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吕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他们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质疑问难、巩固拓展:试背课文(比赛)吕蒙读书迅速长进对你有什么启示?全班讨论、作业20212021 年孙权劝学教案年孙权劝学教案 6 6教与学目标:教与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的文学常识。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3、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意义。教与学重难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孙权劝学 2021 劝学 教案
限制150内